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2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8/1332

  曹休长身而起。“建安九年,我等随大王战于武都,于下辩破马腾,斩韩遂,血战之功,可当得蒋君舌取萧县否?”
  蒋干哈哈一笑。“当得,当得。”他又眨眨眼。“阎彦明、韩少英枕戈待旦,等着报杀父之仇,希望你到时候再接再厉,不要输了气势。”说完,举杯示意。
  曹休狠狠的瞪了蒋干一眼,堵气似的将杯中酒一饮而尽。
  蒋干喝完酒,伸出手,等侍者添酒,眼神扫过众人,笑容灿烂,寻找下一个目标。
  无数人低下了头,不敢直视。
  曹操暗自叫苦。这可真是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
  ……
  南郑城外,桃花津。阮瑀与陈宫比肩而立,四目相对。
  陈宫拱拱手。“元瑜,一路顺风。”
  阮瑀拱手还礼。“公台兄,我这一路东去,不会有什么问题,倒是你,要好好思量思量,莫要再走岔了。误了自己是小,误了子修,你的罪过可就大了。”
  陈宫笑道:“元瑜,现在言胜负,怕是为时尚早。你我都清楚,益州虽小,却有户口百万,沃野千里。攻也许有所不足,守却绰绰有余。公孙述父子才不过中人,尚能割据益州十二年,蜀王父子之才过于十倍,焉知不能守益州而自足。元瑜,国虽大,好战必亡。你既在台阁,当尽忠言。”
  阮瑀哈哈一笑,没有再说什么。他知道自己写文章还行,论军国大事,远不及陈宫。
  “就此别过,后会有期。”
  “后会有期。”陈宫再次拱手,目送阮瑀上船。
  船工解缆升帆,客船顺水而下,渐渐远去,消失在青山碧水之间。
  江水潺潺,有雄鹰在空中盘旋,一声清唳。
  陈宫仰起头,看着天空自由滑翔的身影,莫名的一阵惆怅。面对阮瑀时,他虽然表现得自信满满,可是他心里清楚,此战的胜负不在蜀,而在吴。如果吴国不出大错,蜀国几乎没什么机会可言。
  纵使暗手得逞,创造了战机,还要看蜀国能不能抓住机会,一举重创吴军。
  总而言之,取胜的希望渺茫,失败的阴影却时刻笼罩在头顶。
  陈宫沉默了片刻,转身上了车,向南郑而去。陈宫靠着凭几,看着窗外连绵不绝的山峦,心情也跟着起起伏伏。曹操的命令已经到了,他要去江州部署战事,准备迎战孙策的主力,巴西郡的战事要交给曹昂负责,曹昂不得不放弃汉中,退守剑门。
  放弃汉中很容易,收回却难。当初弃西城,黄忠趁势杀入巴西。如今再弃汉中,吴军势必会趁胜攻击剑门。若剑门有失,吴军将直入益州腹地,再无回旋之地。
  陈宫对此忧心忡忡,却无计可施。事到如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了。
  说起来也怪,明明局势发展一如他当初所料,他却没有一点必胜的信心,反倒更加惶恐,总觉得有什么不对劲。仔细想来,似乎只有一种解释:他不知道吴国的底线在哪里。
  国虽大,好战必亡,是因为战争的消耗巨大,不仅会吞噬掉每年的收入,还会迅速耗尽多年积累的钱粮。最典型的例子便是汉武帝时,征伐匈奴不过十余年,便将七十年的积累消耗一空。从襄阳起兵算起,孙策崛起不过十余年,而且年年征战,积累必然有限。
  这次集结二十万大军亲征,是迫不得已的孤注一掷,还是志在必得的最后一击?
  陈宫无法决断。
  他曾经以为自己对吴国的新政很了解,能够准确的判断出吴国的底线,可是现在他的自信动摇了,他担心吴国的实力远远超出他的想象,最后被战争拖垮的不是吴国,而是蜀国。
  如果是这样,那他就是罪人,不仅辜负了蜀王父子的信任,还摧毁了大汉最后一线希望。
  将来青史如何记载我?
  陈宫思绪起伏,不知不觉到了南郑,进了城,来到公廨门前,下了车,却看到潘璋在门口候着。他眉头轻皱,停住脚步,整顿了一下思绪。
  “何事?”
  潘璋迎上来,低声说道:“太子等候陈相多时。”
  陈宫没有多说,举步入府。随着年岁渐长,曹昂处理越发稳重,若无紧急事务,绝不会让潘璋在门口候着。这样做,会引起无端的猜疑,对军心士气不利。
  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陈宫尽量控制着自己的步伐,不让人看出心中的不安。他来到中庭,见曹昂正在院中踱步,身边站着一个年轻士子,有些眼熟。陈宫仔细看了一眼,发现是丁仪,顿时心中一紧,随即又笑了起来。
  “原来是正礼啊,什么时候到的?”
  丁仪上前两步,躬身行礼。“见过先生,我是刚到的。”
  “是吗,我去桃花津送阮元瑜,怎么没看到你?”
  丁仪说道:“大约是走岔了吧。不过我来南郑是私事,与阮元瑜无关,不见也无妨。”
  陈宫看看曹昂,心中越发不安。他知道曹昂厌战,只是碍于父子情份,不得不然。孙策大概也想到了这一点,派丁仪来说降。只不过他低估了曹昂的孝心,这么做只会让曹昂更为难。
  “我听说,你入仕了?”
  “先生耳目灵通。”丁仪笑了。“我年前刚入首相府为小吏。不过我这次来却与首相府无关,而是奉姑母之命,来问先生及子修安好。”
  陈宫暗自叫苦。丁夫人虽说不是曹昂生母,却与曹昂非常亲近。丁夫人派丁仪来见曹昂,曹昂不能不见。“丁夫人可好?”
  “不好,很不好。”丁仪缓缓的摇了摇头,脸上的笑容散去,露出几分戚容。“丁夫人年后便已卧床,孙夫人从太医署请了几位太医去,都未能见效。都说是心病,非药石可济,怕是熬不过秋天。”
  陈宫知道了曹昂心乱的原因,暗自叹息。对曹昂而言,为了孝,他可以舍弃自己的生命。可是对曹操是孝,对丁夫人同样是孝,丁夫人思念成疾,他若不见一面,这一辈子怕是都无法原谅自己。
  “太子,你待如何?”
第2497章
父子
  曹昂一手挽着陈宫,一手指着自己心口,泪水涟涟。“陈相,我方寸已乱,还请陈相教我。”
  陈宫抚着曹昂的肩膀,叹息道:“这是太子家事,外臣不宜妄言。还是上书大王,请大王示下吧。”
  曹昂紧紧握着陈宫的手不放,泪如泉涌。
  陈宫叹了一口气,转身看看丁仪。“太子,事己至此,急亦无补于事。正礼千里而来,舟车劳顿,说不定还没用饭。不如先安排他住下,再从长计议?”
  曹昂这才反应过来,连忙拭去眼泪,吩咐人为丁仪安排住处,设宴为丁仪接风。
  陈宫主动揽过了任务,领着丁仪向侧院走去。丁仪很客气,落后陈宫半个身位,一言不发。来到客人所住的小院,陈宫命仆役领着丁仪的随从去房里安顿,自己走到一旁,看着墙角的一汪浅池出神。
  丁仪跟了过去,静静地看着陈宫。
  “丁夫人真的病了,生命垂危?”
  “真的病了。”丁仪笑笑。“是不是垂危,不好说。”
  陈宫转过头,打量着丁仪,眉梢轻挑。“是谁设的攻心计?这么做,不太合适吧。”
  “是不是攻心计,那要看陈相怎么想。”丁仪笑了两声,又道:“陈相,两国交兵,攻城、攻心,都是题中应尽之义,有什么不适合的?陈相设计,内用益州人之贪得无厌,外用我吴军将士的立功心切,不也是攻心吗?”
  陈宫眉头皱得更紧,死死地盯着丁仪,眼睛眨也不眨。“这是谁说的?军谋处的沮授、刘晔,还是军情处的郭嘉?”
  “这么简单的计策,连我都能看得出来,又何必沮祭酒、郭祭酒。所难破者,不过因为陈相用的是阳谋,不是阴谋罢了。”丁仪眼神微闪,避开了陈宫的逼视,转头看向池中的碧水红鱼。“阴谋可破,阳谋难敌,陈相堪称智囊。只可惜,陈相能谋人事,却不能逆时势,一切都是枉然,误人误己。”
  陈宫脸色微沉,打算厉声喝斥,张了张嘴,却又不知道该说些什么。虽然不愿意承认,但他知道丁仪说得有理,他再聪明,也无法逆转时势。所做的一切,不过是想争取一个更有利的谈判条件罢了。
  只可惜,孙策反手一击,就让他陷入两难境地。
  “陈相,识时务者为俊杰。你是当世智者,天下大势如何,你应该很清楚。用阳谋,无可非议,无非是两国文臣武将斗智斗勇而已,认赌服输,技高者胜。用阴谋,能不能成,却不由陈相左右。纵使一时得逞,将来也难免反噬。陈相熟读史书,当三思而行,莫效无赖儿,作孤注一掷。”
  陈宫眼神微缩,半晌无言。他的脸色很平静,心中却掀起了惊涛骇浪。
  丁仪这是什么意思?是孙策察觉了我们的暗手,还是虚言恫吓?那件事是法正部署的,他说万无一失,可是谁知道是不是真的万无一失。孙策身边有郭嘉统领的军情处,人才济济,察觉出异常也并非不可能。
  阴谋不是阳谋,关键就是一个阴字,不为人知。一旦被人识破,一文不值。
  看着陈宫沉默不语,丁仪忽然笑了。
  陈宫转过头,斜睨着丁仪。“正礼为何发笑?”
  丁仪收住笑容。“刚才陈宫问计,这是不是攻心之计,我没有回答陈相。”
  “现在愿意回答了?”
  “是的,只不过我们的目标不是子修。”丁仪郑重其事的点点头。“而是陈相。”
  陈宫心头一紧,险些破口大骂。他迅速收摄心神,笑道:“正礼,事不密则败,你现在就告诉我这些,是不是有失稳重?”
  “无妨。”丁仪转身,向堂上走去。“就算陈相杀了我也无济于事。”他转过头,又道:“陈相有暗手,难道我们就没准备?”
  丁仪笑着,上了堂,一边走,一边举起手摇了摇。
  陈宫迅速扫视了一周,尤其是院子门口当值的那几个士卒。虽然没看出任何破绽,心里却闪过一丝无奈。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谁敢说丁仪刚才那么大声的说话,那么明显的手势没有专门的意义?就算他现在下令,将阖府士卒、奴仆控制起来,也未必能将消息完全控制住。
  丁仪进了屋,隐在窗子后面,看着陈宫站在水池旁发呆,不由得一声轻笑,带着几分得意。
  “以卵击石,自不量力。”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