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2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9/1332

  明知是计,陈宫却没有改变决定。面对曹昂的请计,他坚持曹昂请示曹操,由曹操决定。
  曹操既是君,又是父,他做的任何决定,曹昂都没有理由拒绝,哪怕因此错过与丁夫人见面,那也是曹操的责任,不是曹昂本人的责任。
  这是目前他能想出的最好办法。
  信使刚刚送出,曹操的诏书便到了,要求曹昂将汉中的防务交给乐进,赶往宕渠,主持益州北部的战事,以便他腾出手来,赶往江州,准备迎战孙策。
  曹昂与陈宫商量后,接受了曹操的命令,委任乐进为汉中太守,全面负责汉中防务。他对乐进说,形势艰难,汉中怕是守不住,必要的时候放弃南郑,退守白水关,挡住吴军通往成都的路即可。
  乐进接受了命令,向曹昂保证,但使有一兵一卒在,绝不让吴军通过白水关,威胁成都。
  曹昂迅速调整兵力,收缩防线,然后带着一万精锐离开了南郑,翻越巴山。
  七月下旬,曹昂赶到宕渠,与曹操相见。
  看到曹操的第一眼,曹昂就惊呆了。眼前的曹操头发花白,神情憔悴,看起来像是年逾花甲的老人,实际上他刚刚五十。
  “父王,你怎么……”
  曹操挽着曹昂的手入座,苦笑道:“子修,接到你的书信,孤也是愁白了头啊。孙伯符这一计甚是高明,孤是让你走也不是,让你留也不是,进退两难。”
  “父王,是儿臣无能,不能为父王分忧,反让父王受累了。”曹昂鼻子一酸,落了泪。
  “子修啊,你错了。”曹操抚着曹昂的手,眼神欣慰。“孙伯符当世英雄,眼界极高。若你真是无能之辈,孙伯符怎么会将妹妹嫁给你,又何必动这么多心思,软硬兼施,一心想劝降你?正因为你德才兼备,忠孝双全,他才这么重视你,不希望你为孤助阵。有儿如你,孤便已经胜了他一筹。将来九泉之下,亦可无愧孙文台,俯视袁本初、袁公路兄弟。”
  曹昂心情复杂,满肚子话,却不知道怎么开口。
  曹操却仿佛看透了他的心思。“子修,你是不是想劝我休战请降?”
  曹昂点点头。这一路上,他思前想后,觉得这是最好的解决之道。“父王当日与孙伯符一会,便引为知己。十年过去,天下大势如此,汉中、巴蜀虽是高皇帝龙兴之地,孙伯符却非当年霸王。以父王之见识,当不至于以为益州可独全。既然如此,还不早降,使益州免于战乱,而全个人阴德,以庇子孙。”
  曹操笑了,起来来回踱了两步,在檐下站定,仰着看着阴沉沉的天空。
  “子修,你虽仁孝,见识却稍逊孙伯符一筹。”
  曹昂倒是不介意。“孙伯符当世豪杰,儿臣当日一见,便深自佩服,不敢妄想与之比肩。”
  “是啊,不仅是你,我亦如是想,所以他能在十年间君临天下,而你我父子虽苦苦挣扎,仍难免为其所虏。”曹操长叹一声,苦笑道:“现在不是我不愿降,而是孙策不愿我降。”
  曹昂急道:“父王何出此言……”
  曹操抬起手,示意曹昂稍安勿躁。“这十年来,吴军战无不胜,军中骄气日增。新政推行卓见成效,却也有不少弊端隐患,各州郡世家受新政之利,却贪心不足,暗地里大做手脚,以图厚利。此等人,仅凭说理是不够的,只能行霹雳手段。可是孙伯符那人什么都好,唯独过于面善,下不得狠手,只好借亲征益州这个由头来做。”
  曹操哼了一声,冷笑道:“这时候我请降,他岂能答应?”
  曹昂目瞪口呆,半天才反应过来,却依然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听曹操这意思,孙策亲征不是为了攻取益州,反倒是为了清理内政?
  “这……”曹昂结结巴巴地说道:“父王,这未免……”
  “匪夷所思?”曹操脸上的自嘲之色更浓。
  曹昂面红耳赤,点头也不是,摇头也不是。他目不转睛地盯着曹操,希望从他的脸上看出一些破绽。他觉得曹操这理由太牵强了。吴国新肇,肯定会有不少问题,但孙策却不是什么面善之辈,他当初杀豫州世家可是杀得血流成河,小儿不敢夜哭,何必需要借亲征益州来处理这些事。
  这岂止是用牛刀杀鸡,简直是用干将、莫邪杀鸡,代价也太大了。
  见曹昂这般模样,曹操也没说什么,转身看向陈宫,借着背对曹昂的机会,眨了眨眼睛,向陈宫递了个眼色。“公台,你以为呢?”
  陈宫佯作不见。他暗自佩服曹操,居然想出这样的理由来说服曹昂,不仅曹昂被震得无言以对,连他都有些信了,而且越想越觉得曹操的分析有道理。
  他思索良久,一本正经地说道:“臣以为大王一语中的,实乃千金不易之卓见。”
第2498章
曹昂出击
  陈宫支持曹操的分析,曹昂即使还有疑问,也只能藏在心里。
  他自己无从决断。既然曹操的意见似乎能解决这个难题,那就姑且从之了。
  曹操随即和曹昂、陈宫商量具体的战术。
  虽说孙策亲征的准备还远远没有完成,但他们要处理的事也不少。当务之急,便是如何解决面前的黄忠和徐晃部,尤其是徐晃部。
  八濛山就像一个钉子,扎在渠水这条水道上,不仅牵制了蜀军大量兵力,还有可能形成夹击之势。
  曹操希望在大战之前拿下八濛山,最好能击退黄忠,解除后顾之忧。之前之所以没有行动,一是兵力有限,不足以分兵;二是留着黄忠,消耗荆襄的人力、物力。如今大战将起,曹昂率一万精兵赶来增援,自然不能容黄忠安居于此。
  反复商量之后,陈宫建议先取黄忠。
  徐晃占据八濛山数月,已将八濛山经营成坚固的阵地,强行攻取的难度极大。徐晃的部下都是精选之卒,能以一当十,充分发挥地形的优势。相比之下,黄忠的兵力虽多,终究有所不足,或许有机可乘。
  更重要的是,黄忠部的补给严重依赖于经过翻越大巴山的山路。一旦切断这条山路,宣汉一县不足以支撑黄忠所部的需求,黄忠就只能依赖巴西各县大族的支援。如此一来,巴西大族也许会重新考虑支持谁。
  孙策亲征,表示了他推行新政的意志不可更改,巴西大族更进一步的期望已经落了空,就连之前黄忠已经答应的承诺能不能兑现也是个问题。利益得不到保障,却要他们拿出更多的支持,自然不太愿意。
  届时蜀王再发布一道恩诏,说不定能诱使他们反戈一击。
  主攻方向确定,曹操又拟定了具体的战术。
  第一步,攻取宣汉,切断黄忠后路。
  曹操本欲自将出击。曹昂纠结良久,主动请缨,亲率从汉中带来的一万精锐,出宕渠县城,迂回黄忠身后。
  出征之前,曹昂含泪手书两封,一封给丁夫人,一封给孙策,托丁仪带回。
  ……
  接到身后大巴山里出现山贼,军粮被劫的消息,李严没太当回事。
  这样的事已经不是第一次发生。穷山恶水出刁民,何况还有人从中故意捣乱,借山贼之名,行劫粮之实。不过这种小规模的袭扰并不难对付,只要他出动主力,对方就会知难而退。运气好的时候,不仅能追回一部分损失,还可能有所斩获。
  因此,李严也没有第一时间通知黄忠,只是按惯例安排了宣汉县城的防务,就带着两千步卒出发了。
  在宣汉数月,除了黄忠拨给他的两千人,他陆续从附近山里的部落中征发了一些人,又从屡次作战中俘虏了一些,如今共有三千余人。
  一路上,李严没看到几个逃回来的民伕、士卒,不禁心中生疑。
  正常来说,一支从西城而来的辎重队伍多的上千人,少的七八百人,以民伕为主,然后会有一到两百不等的士卒负责沿途保护。一两百装备精良的吴军,就算遇到一些三五百山贼也有一战之力,真要遇到上千山贼,他们也能据地而守,等待援兵。纵使大意,中了埋伏,至少有一部分能突围成功,赶到宣汉或西城求援。
  除了遇袭之初有一批人突围,剩下的全部被围,甚至被全歼,这样的事从来没有发生过,也不可能发生。山中作战,注定无法有效包围,总会有人成功突围。除非双方兵力悬殊,实施攻击的一方有足够的兵力优势,能够布下重重警戒,让里面的人一个也逃不出来。
  普通山贼做不到,只能是蜀国主力,至少也是巴西大族的部曲。
  李严警惕起来。
  陛下亲征的诏书已经下达,相关的准备工作已经展开,虽说巴西不会成为主战场,却负有牵制蜀军主力的作用。曹操在移镇江州,迎战陛下率领的主力之前,必然要对黄忠部发起攻击,尽可能的消除后顾之忧。这是兵法常识,并不难理解。
  李严放慢了行军速度,增派斥候,同时命人返回宣汉,提醒留守的部下加强戒备,并向黄忠发出预警:蜀军很可能已经开始行动,务必小心。
  李严的谨慎起到了作用。当曹昂的部下主动从两翼包抄过来时,吴军斥候发现了他们的踪迹,并及时发出了警报,李严立刻下令抢占有利地形,就地组织反击。
  一场双方都没有充分准备的遭遇战后,双方转入僵持。李严惊讶的发现,这些蜀军并非之前遇到过的巴西大族部曲,也不是曹操的部下。战旗上虽然有曹字,却不是曹操的大纛,而这些同样训练有素的蜀军也不是曹操麾下的中军,却是汉中来的驻军。
  李严麾下有一部分吴懿旧部,对汉中驻军很熟悉。只不过这些降卒也没敢断定这些蜀军是曹昂的部下,只当是某个王族子弟,毕竟曹家子弟统兵征战的不是曹昂一个。堂堂太子,又负有镇守汉中的重任,怎么可能突然出现在这里,冒充山贼打劫补给钱粮。
  李严却动了心思,毕竟对面的将旗不像是普通将领。如果对方真是曹昂,那这一战的意义就大了,不仅意味着蜀军开始全面反攻,而且壮士断腕,有弃汉中,收缩防线之意。
  这是战略动向,远远不是一场战斗的胜负所能比的。
  李严原本还想像往常一样速战速决,现在得知对面可能是曹昂,反倒冷静下来。他很清楚,不管最后战果如何,拖住曹昂,他就有功。就像不管黄忠能不能拿下巴西郡,拖住曹操就是胜利一样。
  李严下令调整阵型,严防死守,然后又抽调了一百精锐,充实到自己的亲卫曲,作为预备队、杀手锏。
  曹昂率领主力赶到,将李严团团围住。亲自查看了李严的阵地,又派人试探性的攻击了两次后,曹昂知道李严已经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强攻绝非易事。
  他随即下令停止进攻,留下一部分监视李严,主力连夜直扑宣汉城,攻李严之必救。
  李严暗自叫苦。他知道,自己遇到了对手,曹昂绝非易与之辈。宣汉只是一个普通小县,城防一般,兵力又有限,对付普通的敌人还行,对付曹昂所领的精锐绝对不够,支撑不了太久。
  他很想率部进攻,强行突破曹昂的阻击,赶回宣汉城。可是反复权衡之后,他还是放弃了这个方案。夜间作战太危险,万一曹昂是将计就计,就希望他主动突围呢。双方兵力悬殊,固守或许还有一战之力,主动进攻必然伤亡惨重。如果他被曹昂击溃,宣汉还是保不住。
  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放弃宣汉城,也要保住有生力量。
  失地存人,犹有收复失地的可能。失人存地,最后必然人地两失。
第2499章
你急我不急
  以有备攻无备,曹昂打了李严一个措手不及。
  虽然没能如愿重创甚至全歼李严部,曹昂却抓住了宣汉兵力不足的破绽,以重兵围住了宣汉县城。经过半夜强攻,于清晨卯时得手,占据宣汉城。
  中午时分,奉黄忠之命赶来增援的邓展刚赶到七道岩,得知宣汉城已经失守,知道进军也于事无补,反而可能被曹昂打伏击,下令在七道岩立营,派斥候到宣汉周边,尝试与李严联系,同时急报黄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9/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