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3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3/1332

  “嗯哪。”袁衡用力点点头,随即又仰起头。“可是姊姊,怎么才能做个贤内助?”
  袁权正想解释,孙策快步走了过来,老远就拱手笑道:“姊姊,怎么敢劳烦你来迎我。嘿,这不是我的小夫人吗,好像又长高了些,更漂亮了,快来让夫君抱抱。”
  袁衡顿时羞得满面通红,一转身,躲到袁权身后,怎么也不肯出来。孙策张开双臂,做势要来扑她,却险些连袁权都扑进去。袁权沉下脸,哼了一声。
  “将军,请自重。”
  孙策哈哈一笑。“在别人面前么,我还装一装,在姊姊面前,我再装也不过是卖瓜儿,有什么好装的。姊姊,你也别端着了,上车吧,有事跟你说。正好试试我这新车,木学堂最新设计,绝对是大汉第一辆,做聘礼也够格的。”
  袁权很无语。孙策就像一块顽石,不管她怎么费心雕琢,孙策都改不了他的粗野本性,横冲直撞,让她措手不及。从见面到现在,没有一句话不出格。一辆车就能做聘礼?既然是聘礼,那你怎么能一路从宛城坐到汝阳?
  “孙将军真是节俭啊,自己坐过的车也能当聘礼?”
  “我先试试啊,不试一下,怎么知道好不好?”
  袁权再次无语。袁衡却忍不住探出头来。“那究竟好不好?”
  “当然好。”孙策拍拍手,吩咐庞统打开车门,亮出里面的陈设。与普通的马车在车后面开门不同,这辆四轮车从中间开门,可以一眼看到大部分的承设,最先入眼的就是靠窗摆着的书案,上面堆满了简帛,旁边也堆了不少。见孙策旅途中还不忘读书办公,袁权的不悦淡了几分,拉着袁衡走到车前,打量了两眼,却没有上车。
  “这车上能读书写字?”
  “停下来的时候没问题,赶路的时候勉强能读书,写字不行,还是有些颠簸。不过这段路还好,不算太坎坷,比武关道强多了。姊姊不上车试试?我真有事和姊姊说,不跟你逗趣。”
  “什么事,非要到车上说?”
  孙策忽然笑了,转身道:“士元,你下来。”
  庞统下了车,孙策对袁衡说道:“夫人,你上车吧,我和姊姊说几句话。”
  袁衡红着脸,很不好意思,却按捺不住好奇心,怯怯地看了袁权一眼。袁权无奈,只得点了点。袁衡欢喜不已,一跃上了车,兴奋地东张西望。孙策关上门,将袁权送上她自己的车,又命人牵过自己的坐骑——秦牧送的青海骢。袁权见了,连忙说道:“孙将军,你也上车吧,如何能让你做侍从骑士。”
  “无所谓啊,我其实还是喜欢骑马。”孙策翻身上马,得意的挑挑眉,献宝似地说道:“我这匹青海骢怎么样?正宗的凉州大马,速度快,力气大,还特别平稳,驮两个人都没问题。”
  袁权低下头,脑仁有点疼。跟这人说话怎么这么费劲呢,还能不能好好说话了?
  “将军,说正事吧。”
  “哦。”孙策一拍脑袋。“说正事,我遇到麻烦了。咦,你看我,只顾着和姊姊说话,却把张公、桥公他们给忘了。”
  看着懊恼不已的孙策,袁权彻底懵了。这也能忘?她不敢怠慢,连忙重新下车,又把袁衡叫来,这才让人去请。张勋等人已经下车等了好一会儿,只是看孙策和袁权聊得欢畅,不好来打扰,见这边准备好了,这才并肩走了过来,躬身向袁权、袁衡施礼。
  袁权一边还礼,一边狠狠地瞪了孙策一眼。“诸君辛苦,有失远迎,还望诸君恕罪。”
  张勋说道:“夫人言重了。我等不过赶路而已,算不上辛苦。孙将军为荆州事日益操劳,废寝忘食,那才是真辛苦。见到夫人,我们总算放心了。”
  再一次听到荆州的公务,袁权黛眉微蹙。“什么样的事这么棘手,有诸君协助还解决不了?”
  阎象转身指指随行的袁术旧部。“夫人,为袁将军送葬的人,几乎都在这里了。”
  袁权心头一紧,充满歉意地看了孙策一眼。她是聪明人,岂能听不出阎象这句话背后的含义。刘勋等袁术旧部不听孙策号令,孙策现在麻烦缠身,他只是强颜欢笑,不想让她紧张。
  孙策摊摊手,耸耸肩,微微一笑。“我习惯了。”
第0286章
分歧
  与阎象等人见完礼,孙策又引袁权去见蔡邕。蔡邕与袁家关系匪浅,可以算是袁术长辈。这次来给袁术主持葬礼,是给袁术天大的面子。他不用来拜见袁权,袁权却必须去拜见他。
  见礼完毕,各自上车。这时,袁权对孙策说,“我已经安排人在城外扎营,你们就住在那里。”
  孙策很意外。“怎么,城里住不下这些人?”
  袁权苦笑。“你先安顿下来,我再和你细说。”
  孙策没吭声,随袁权赶往选好的地点。那里已经扎好了帐篷,雷薄、陈兰率领的人马就住在里面。孙策入营,帐篷都是新的,地方还算宽敞,设施也算是齐全。
  孙策站在大帐里,左看看,右看看,总觉得不是滋味。千里迢迢地赶到汝阳来,连城都不让进,就住城外军营?
  “是不是后悔了?”袁权牵着袁衡的手走了过来。
  “的确有点。”孙策摸摸鼻子,苦笑道:“你们袁家不愧是豪门大户,礼法森严。”
  “不能怪他们。天道轮回,这都是应得的报应,只是迟早而已。虽说家丑不可外扬,可是为了让你有个心理准备,我就索性曝一下家丑,免得你有什么不切实际的奢望。”
  孙策翻了个白眼,这还不错,至少比袁术那个坑货强。
  “好吧,我洗耳恭听。”孙策将袁权让进帐内,命庞统煮上一壶菊花茶。一会儿功夫,清香四溢,袁权就在这花香中为孙策介绍起了袁家的情况。
  袁家四世三公,很多人只看到袁家的宣赫声势,却很少人有注意到袁家内部的分裂。袁安以德行名世,诸子孙也出了不少名士,像第二代的袁京、袁敞都以学问著称,官声也不错,第三代的袁彭、袁汤等人虽说学问不如父祖,总也能持身自守,但家风已经松驰,第四代子弟——袁成、袁逢、袁隗,第五代——袁绍、袁术等人的情况孙策大致熟悉,就不用袁权多说了。
  但不是所有的袁家子弟都如此,还有坚守家风,不肯从俗的,比如袁彭的子孙。这些人主动与袁逢、袁隗等人保持距离,住在汝阳老家,不去洛阳,就算做官也不愿意与袁逢、袁隗发生联系,这其中又以袁闳最典型。为了表示袁氏子孙并不都像袁逢等人一样,他把自己封闭在土室中,至死不出门。他的弟弟袁忠、袁弘虽然不像他那么夸张,但也自觉的保持节操。
  按照儒家的宗法来说,袁彭是袁京的长子,在袁家现有的子弟中,袁闳兄弟才是大宗,袁绍、袁术都不能比。在天下,袁绍是袁家家主。在汝阳老家,他们才是袁家代表。
  袁术祖籍是汝阳人,但他既不在汝阳出生,也没在汝阳生活过。袁权姊妹奉梓返乡,袁家人腾出一个院子给她们住。虽然都姓袁,但大家原本就不是一路人,如果不是看在袁术已死的份上,根本没人理他们。
  袁权很识趣,知道一个院子不够住,也只能安排孙策在城外扎营。
  “委屈将军了。”袁权再次表示歉意。
  听完袁权的解释,孙策欲哭无泪。他早就知道袁术号召力有限,和袁绍不能相提并论,但没想到会这么差。这哪是遗产啊,简直是负资产,难怪历史上的袁术一称帝,孙策立刻和他划清界清。
  老爹孙坚打仗有一套,择主的眼光着实不怎么样。不过话又说回来,他也没什么选择。袁术的名声再差,也比孙家强几个等级。他现在经营南阳虽然辛苦,总比老爹在豫州强。据庞山民说,到目前为止,汝南、颍川没有一个名士主动投靠孙坚,孙坚帐下却还是程普、韩当那些人,没有一滴新鲜血液。唯一的谋士就是庞山民,须臾不可离,所以庞山民处理完了宛城的事立刻要赶回颍川。
  袁术留下的基础虽然薄弱,却也不能说一点没有,比如阎象。
  “我倒没什么,反正送将军入土之后,我大概不会来汝阳。你们怎么办,一直留在这儿吗?”
  “还能怎么样?”
  “跟我走吧。我至少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汝南暂时不会有战事吧?就算我那从伯打过来,总不至于对我们姊妹下手。”
  “现在的局势复杂,我也说不准。”孙策把大致情况说了一遍,最后说道:“刘勋等人连葬礼都不肯来,想必是一心要投那位袁盟主。尊夫黄猗生死不明,如果他也支持刘勋,倒还好说,有他护着,你们不至于受辱。如果他不屈而死,我不知道刘勋会不会对你们不利。”
  袁权眉心轻蹙,沉吟不语。袁衡倚在她身边,瞪着一双大眼睛,偷偷瞟着孙策。
  “请将军容我再思量思量。”
  孙策犹豫了好一会儿,很勉强地点了点头。“没问题。”
  袁权轻轻叹了一口气。“请将军不要误会,并非是我见时局艰难就想抽身,实在是舍弟生死未明,先父身后无嗣,连个守墓之人都没有,未免凄凉。三年守丧之后,不管将军在什么地方,我都会送妹妹去见将军,完成先父的遗愿。”
  孙策苦笑。三年之后,袁衡也不过十三岁,按这个时代的习惯,倒是可以出嫁了,但我完全没办法接受啊。你送不送的真没什么区别,眼下的危机才是最让人头疼的。历史已经偏离了轨道,谁也不知道下一步局势如何,他不愿意节外生枝,看着袁权姊妹落到刘勋等人手中,为接下来平定荆州增加意外的麻烦。万一黄猗再投靠了刘勋,倒戈一击,谁知道袁权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
  他这次来汝阳,为袁术送葬是次要的,把她们控制在自己手中才是主要的。可是袁权要为袁术守墓,他还真找不到合适的理由来劝,只得暂且作罢,先把葬礼办完了再说,总不能一见面就谈崩了。反正他现在要等孙坚的消息,要在汝阳待一段时间。
  “你们坐那辆马车回去吧。”孙策说道:“我试过了,还不错。”
  袁权声音很平静,眼神却非常犀利。“是阿楚姑娘的发明吗?”
  孙策眉头轻挑,眨眨眼睛,想笑又没笑出来。跟袁权说话,他总有一种没穿底裤的感觉,什么都被她看得透透的。他心虚地摸摸鼻子,表示默认。
  “那我就却之不恭了。”袁权怜爱的摸摸袁衡的头。“先父荒唐了一辈子,最后做了一件最英明的事,只是阿衡年幼,对将军未免不公。阿楚姑娘聪明有才智,能助将军完成先父的遗愿,我们姊妹知道感恩。将军想纳她为妾,什么时候都可以,只要合乎礼仪,不要乱了尊卑就行。你说呢?”
  孙策抚额长叹。“姊姊,话都被你说了,我还能说什么啊。姊姊,你要是男子,绝对青于出蓝胜于蓝,一代更比一代强。”
  一直正襟危坐、不苟言笑的袁权瞪了孙策一眼,终于没绷住,扑哧一声笑了起来。
  “你这是夸我,还是骂我?”
第0287章
交换
  在初春的寒风中,袁术下葬,入土为安。
  送葬的人很少,如果不算孙策带来的八百多人和袁术的部曲,送葬的只有几十个人,简直是冷清之极。蔡邕所作的碑文大概是唯一的亮点,但怎么写这篇碑文却让蔡邕所剩不多的黑发又少了一大半。说实话,袁术这一生真没什么可以称道的,几乎生生逼死蔡邕。孙策怀疑将来蔡邕自选文集,这篇碑文大概是不肯收进去的。
  葬礼之前,孙坚亲自赶到汝阳,送袁术最后一程。也不知道孙坚用了什么办法,他带来了朱儁的祭礼,真是朱儁送的,还是他假托朱儁的名义,也没人去问。
  办完葬礼,站在袁术的新坟前,孙坚长长的叹了一口气,浓眉拧成疙瘩,半天没有说话。
  看到孙坚的第一眼起,孙策就知道老爹心情不好,听到这一声叹息,他知道孙坚的心情岂止不好,甚至可以说是极糟,可见中原的形势很不理想。他什么也没说,只是静静地站在孙坚身边,等着他开口。
  “伯符,你可能暂时不能回南阳去了。”
  “为什么?”
  “父子分据两州,非议太多。”
  “恐怕不是非议,是朱车骑的意见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