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35/1332

  孙策觉得有道理。桥蕤虽然用兵能力有限,活了半辈子,经验还是有的。庞统被孙坚要走了,他现在是单打独斗,的确需要一个人查漏补阙。
  说干就干,孙策一边命令秦牧派出骑士打探平舆县的情况,一边求见袁权。他兵力不足,要想迅速攻克平舆县,他需要将雷薄等人率领的袁术部曲纳入指挥。这些人当初护送袁术灵柩回汝阳,现在任务完成,除了一部分人接着守墓之后,其他人都可以调动。
  理论上说,这是袁术留给他的遗产,充其量算是留给袁衡的嫁妆,所有权肯定不属于袁权。袁权已经出嫁,她是黄家人,不是袁家人。
  孙策来之前,袁权已经知道了大致情况,张勋、冯方告辞的时候都提了一下,冯宛说得更详细,只是冯宛本人了解有限,所以袁权并不清楚全部情况。等孙策一说,她才知道孙策现在的麻烦比她想象的还要大。
  换句话说,袁术虽然已经下葬了,但朝廷还没有盖棺论定,袁术随时可能被定为叛逆,极端情况下,他甚至可能被从棺材里刨出来砍头曝尸。要想避免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迅速提升孙策的实力。
  但她什么忙也帮不上,她能做的就是不帮倒忙。
  袁权很爽快的答应了孙策的要求,留下二十老弱为袁术守墓,其他人全部交给了孙策。当着孙策的面,她要求苌奴三人发誓效忠孙策,就像当初效忠袁术一样。
  苌奴、雷薄、陈兰已经见识了孙策的信义,没说什么废话,当场宣誓效忠。
  “还有什么我能做的?”袁权很客气地说道:“不要客气,你直接说。”
  “汝南随时可能成为战场,我希望夫人最好去南阳,实在不行,你也应该随大军行动。只有如此,我才能保证你们的安全。”
  袁权搂着袁衡,沉吟良久。“我随大军行动吧,等中原战事结束,我还回汝阳来,为先父守墓。”
  孙策答应了。
  “还有一件事,可能有些强人所难,但我还是希望将军能够信守承诺。”
  “什么事?”
  “为先父请谥。”
  孙策很头疼。他是答应过这件事,但现在王允主政,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将他们父子定为叛逆,这时候为袁术请谥不是自讨没趣吗?
  “夫人,不是我不想,实在是……”
  袁权轻抬素手,示意孙策不要急着拒绝。“先父虽然做了不少荒唐事,但他没有背叛朝廷。董卓被诛,我袁家两百多口惨死,朝廷应该还我们一个公道。如果这点都做不到,将军父子恐怕也不会得到朝廷承认。这件事与其说是为先父,不如说是为将军父子。望将军三思。”
  孙策如梦初醒,一口答应。“夫人说得对,我一定尽力而为。”
第0290章
刀和笔
  夫子曰: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在有绝对优势的情况下,这句话没什么意义,管你名正不正,一路推过去就是了,不正也正。问题是绝大多数情况下,没有人拥有这样的实力。别说孙策现在没有,袁绍也没有。
  名在何处?在长安,在那位刚刚十来岁的小皇帝身上。虽然以前董卓很牛逼,现在王允很牛逼,将来还不知道谁牛逼,但他们都是毛,天子才是皮。即使曹操掌握了大半个天下,也没敢直接把天子推到一旁自己干,还得等曹丕自导自演一场大戏,半推半就,欲拒还迎。
  你可以说这很可笑,但天下人就认这个。
  袁权说得有理,为袁术争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因为孙家父子所做的一切都是奉袁术之命行事。袁术很混蛋,是个纨绔,但他没有露出反迹。他和袁绍一样有袁氏背景,却不像袁绍那么嚣张,八字还没一撇,就否定了天子的血统,还想别立刘虞为帝。
  如果朝廷连袁术的忠诚都不肯承认,还能承认孙家父子?
  如果承认了袁术,那他们还有什么理由为难孙家父子?
  说白了,袁术就是孙家父子的盾牌。为袁术请谥,就是为孙家父子争取名份。在这种事情上,孙策没有袁权敏锐,因为他潜意识里就没有这样的概念。
  孙策转身出门,苌奴三人向袁权行了一礼,也跟了出去。
  袁权脸色不变,情绪却有点低落。袁衡转到袁权正面,歪着脑袋打量了袁权片刻,不解地说道:“姊姊,他为什么叫你夫人,不叫你姊姊了?是不是生气了?”
  袁权白了袁衡一眼,忍不住笑了,曲指轻弹袁衡的脑门。“你以为他跟你一样,还是个孩子,天天围着姊姊转?他现在是豫州牧了,要领着几万大军作战,将来……”袁权迟疑了,没有再说下去。
  “将来怎么了?”
  “将来的事,谁说得清呢。”袁权轻轻地叹了一口气,搂着袁衡,理顺她腮边的头发。“阿衡,他的面前有好几道山,一道比一道高,每一道山都很险,能不能翻过去,真的不好说呢。这时候,我们要尽可能地帮帮他,不能给他找麻烦,懂吗?”
  袁衡似懂非懂,乖巧地点了点头。
  孙策离开袁家,回到大营,却发现一个问题。他吹吹牛逼可以,打仗也马马虎虎,写文章却是一塌糊涂。别说是为袁术请谥这种高难度的活,能把话说明白,说得典雅没毛病,对他来说都是不太实际的任务。
  差个笔杆子啊。
  孙策二话不说,转身又出了门,直奔蔡邕的住处。蔡邕正打点行装,准备回南阳。南阳有女儿和准女婿,在这儿连个说话的人都没有,他是一天也不想呆了。
  孙策将来意一说,蔡邕也有些犯难。
  写这种文章可不是有文采才行,还需要精通儒家经典,用圣人经义来论证自己的正当,能言善辩,甚至是诡辩,可比睁着眼睛说瞎话地写几篇碑文难多了。一不小心被人家抓住破绽,想求的求不到,反倒惹来祸事。上次冯方为使,没能给袁术捞到好处,反而招来了两路大军,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伯符,不是我不肯写,实在是我不擅长这样的文章。”
  孙策有点傻眼。如果蔡邕都不擅长,谁擅长?“那不行,你不把这事给我解决了不准走。我把你扣在这儿两年,等你回到南阳,直接抱外孙。”
  蔡邕气得瞪了孙策一眼。“公瑾又不是你,做不出这样的事。”他抚着胡须,沉吟片刻。“我倒是有两个学生能做这事,但是一个未必肯来,一个倒有可能来,但他的人品……我实在不愿意推荐给你。”
  “谁啊?”
  “一个叫阮瑀,一个叫路粹,都是陈留人。”
  孙策哦了一声,倒是明白了蔡邕的难处。阮瑀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才子,但是有点小傲气,传说曹操召他为官,他都不肯去,逃到山里,上演了一出烧山求才的戏码才将他逼出来。即使如此,也是出人不出力,直到曹操大势已成,他才认了命。
  至于路粹,他在历史上名声不显,很多人不知道他,但真正读过史书的人却知道他,他属于有才无德,被史家刻意忽略的那一类人。孔融被杀和路粹有直接关系。
  “汝南这么大,难道就没有合适的人?”
  “有,但是人家不肯来啊。”
  孙策一看蔡邕那戏谑的眼神,就忍不住握紧了拳头。这老头不厚道啊,专挑痛处捏。是啊,汝颍名士多,可人家不鸟我啊。可以抢田抢钱,总不能抢人。人抢来了白吃饭,不干活,有什么意思。
  我的张纮在哪里啊。国难思良将,家贫想贤妻,孙策开始想念他原本生命轨迹上的那些文臣谋士了。张纮无疑是最适合干这活的,可是他人在广陵,现在就算派人去找也未必来得及,远水解不了近渴。
  “路粹能来吗?”
  “如果我写信给他,有可能。”
  “那你写两封信,我派人去请他们,能来更好,不肯来就拉倒,反正也没什么损失。”孙策咬咬牙。“万一能来一个,我也能先应应急。”
  “这可不能应急,没有人愿意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更何况是路粹这种人。不与他打交道便也罢了,伤了他的面子,反而有可能成仇。”
  孙策哭笑不得,权衡再三。“你让他来吧,笔杆子在他手上,刀却在我手上。再说了,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说不定我能感化他,让他走上光明大道呢。”
  蔡邕没说话,但那眼神明显觉得孙策是自欺欺人的胡扯。孙策忽然笑了,自嘲不已,纠结个毛啊,我又不是什么善人,臭味相投,说不定和路粹很谈得来。蔡邕倒是个好人,问题是他能干什么啊。
  见孙策主意已定,蔡邕倒也没有推辞,立刻写了两封信,分别给阮瑀和路粹。孙策安排人带着蔡邕的亲笔信赶往陈留。蔡邕决定在汝阳再留几天,陈留离汝南很近,大概三百里左右,快马急行,五六天就能有消息。
  阮瑀、路粹还没有消息,洛阳的消息先到了。在庞统的建议下,朱儁勉强答应了孙坚的请求,令孙策代行豫州牧,并着庐江、九江两郡协办粮草,筹备作战事宜。
  拿着太尉府的文书,孙策赶往汝南郡治平舆。
第0291章
许劭
  孙策之所以迟迟不去平舆,不是没把握攻克平舆,而是没必要。孙坚这个豫州牧是摆设,汝南人可以不当回事,朱儁这个太尉却是货真价实的,而且朱儁的名声极好,在士人中的影响很大。有这么好的虎皮不用,非要用武力强攻,那才是没脑子。
  孙策带着人马缓缓而行,让桥蕤带着太尉府的文书先进平舆城,面见汝南太守徐璆。
  老骥伏枥,不用扬鞭自奋蹄。桥蕤留下不走,就是想证明一下自己的价值,希望能获得一官半职。打仗不行,还可以做别的嘛。阎象能做南阳太守,他也可以做一郡太守,总比回家养老强。
  毕竟还不到五十岁,养老有些太早了。桥蕤想趁这个机会再博一把。
  来到平舆,桥蕤当着众人放言,我是奉太尉朱公之命,前来与徐府君接洽。守城的人倒也没想太多,桥蕤只带了两个随从,不可能是攻城,便报与太守徐璆。
  徐璆知道桥蕤来意,虽然不情愿,却不能无视朱儁的命令,更不敢对桥蕤不利。桥家是梁国大族,桥蕤的族叔桥玄官至三公,性格刚烈,闻名天下,他多少要给桥蕤一点面子,只能派人引桥蕤进城。
  当着徐璆和汝南太守府掾吏的面,桥蕤亮出朱儁的公文,先表明自己身份,随即解说了一下眼前的形势,董卓被诛,王允执政,太平可期,但是袁绍有不臣之举,所以朱儁要求孙策代领豫州,整军备战,汝南理应听命,配合行事。
  话音未落,一人站了起来,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桥蕤。“桥君所言甚是,既是太尉朱公之命,我汝南自然应该听从。只不过孙坚这个豫州牧可有朝廷任命?”
  桥蕤早有准备。“自从董卓乱政,少帝被废,天子年幼,蒙尘西京,诸公迫于董卓凶残,身尚不能保,哪有能力掌握朝政。如果你说的是董卓的任命,那的确没有。”桥蕤抖了抖手中的太尉府公文。“可朱公这个太尉却是董卓被诛后,朝廷所拜,他认可了孙将军的豫州牧,倚孙将军父子为左膀右臂,你不认可?”
  那人语塞,舔舔嘴唇,坐了回去。
  桥蕤初战得手,乘胜追击。“诸位说到朝廷任命,有件事倒是和这有关,不知道诸位有没有兴趣听。”
  徐璆不知道桥蕤卖什么关子,只能欠身道:“请赐教。”
  “前年州郡起兵讨董,孙将军奉袁将军之命,在颍川一带与西凉兵血战。当时孙将军的官职是袁将军承制封拜,而统率西凉兵的徐荣却是朝廷任命的大将,颍川发生了什么事,你们应该听说过吧?”
  众人面面相觑。颍川就在汝南隔壁,西凉兵前锋一度进入汝南郡,他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那位徐荣去年再次统兵侵入南阳,依然有朝廷诏书,结果他屠了南乡、顺阳,血流成河。”
  徐璆脸色大变,不由自主的抬起了身子。“竟有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3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