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1332

  孙策摆摆手。“刘备不足为患,麋君不必在意,也请麋君回报陶使君,我们二人联手,绝不会让刘备占了便宜去。麋君是东海人,应该听过田单火牛阵的故事,刘备就是一头火牛,他带着火冲过来,不管最后胜负如何,他都不会有什么好下场。”
  麋竺同意孙策的看法。刘备对陶谦有威胁,但是对孙策没什么威胁,能对孙策产生威胁的是袁绍。孙策承认这一点,而不是说大话,可见他虽然年轻,还是比较实在的,并非狂妄无知之徒。麋竺起身,从袖子里取出一份礼单,双手送到孙策面前。
  “朱校尉前日到彭城,为将军致意陶使君。陶使君非常感激将军的一片至诚,让我来回拜将军,并奉上薄礼,还请将军不要推辞。”
  陶谦在彭城?孙策眉心微蹙,脸上的笑容有些淡。这句话里面透出的意思可不怎么好。刘备要做豫州牧,目标是相县,陶谦赶到彭城来,是担心刘备攻击彭城国,还是防备我孙策?我让朱治去见陶谦,是希望由朱治为彭城相,控制彭城国,陶谦一字不提,却送了一份厚礼,这是婉拒的意思啊。
  不识抬举!
  孙策瞥了一眼面前的礼单,笑了笑。“不会也是丹阳兵四千吧?我可不缺精锐。”
  麋竺尴尬不已。
第0352章
有富无贵
  “将军麾下尽是熊罴之士,连号称精锐的西凉兵都不是将军的对手,区区丹阳兵又怎么能入将军之眼。”麋竺欠欠身,脸上笑容虽然有些勉强,却并不失礼。“陶使君当年曾与令尊孙豫州共事,对孙豫州的用兵之能推崇备至,只可惜未能及时讨教,至今引为憾事。今将军犹胜令尊,不愧是兵圣之后。陶使君有子二人,欲遣之镇彭城,助将军作战,学习用兵之法,还请将军不要推辞。”
  “这么说,这是陶使君之子拜师的束脩?”
  “将军如果这么认为也没什么问题。”
  孙策拿起礼单看了一眼,顿时有一种看到肥羊的感觉。这陶谦别的本事没有,就会送礼啊。之前拉拢刘备是用四千丹阳兵,现在拉拢我不用丹阳兵,改送钱粮了。好家伙,不提那些精美器物,仅是粮就有二十万石,盐五千石,足够他这近两万大军吃用半年的。
  以现在的粮价而言,二十万石粮值一个亿,按汉灵帝卖官的价目表可以换个三公了。
  当然,和四千丹阳兵比起来,这些钱也不算多。
  孙策放下了礼单,脸上又恢复了淡淡的表情。他沉吟不语,麋竺心里却有些忐忑。陶谦知道孙策想要彭城,这才特地派朱治去和他谈,可是他又不肯放弃彭城这个战略要地,为了安抚孙策,只能多出一点血了。孙策看到礼单的时候眼神动了一下,麋竺原本以为他心动了,现在看他这副表情,麋竺又觉得自己过于乐观了。
  “麋君,我想问一个问题,可能有些冒昧。”
  麋竺苦笑。知道冒昧你还问?“将军但说无妨。”
  “麋家世代经商,家产大概有几个亿?”
  麋竺抹着胡须,垂下了眼皮,像是睡着了一般。杜袭也很尴尬,你没事打听人家家产干什么,想当强盗吗?现在好,原本还算和洽的气氛一下子被破坏了。他心里很着急,正想岔开话题,孙策抬手示意他不要着急,慢条斯理说道:“我估计一下啊,大概在五亿上下,纵有出入也有限。”
  麋竺脸色微变,抬起眼皮,盯着孙策。“麋竺只是东海一庶民,没想到孙将军对我这么关心,我真是受宠若惊啊。”
  杜袭转头看了一眼郭嘉。从麋竺的反应来看,孙策显然是猜准了。他是怎么猜到的,想来想去,只有郭嘉才能做到这一点。郭嘉笑而不语。孙策和他说过麋竺,也一起估算过麋竺的家产,但那是孙策提供的基础数据,不是他的细作打听出来的。只是他不会向杜袭解释,这是孙策的秘密,不能让其他人知道。
  孙策接着说道:“麋君觉得,如果袁绍控制了徐州,你还能做别驾吗?”
  麋竺转了转眼睛,怒意渐渐散去,恐惧却不可抑制地浮了上来。麋家是商贾,不管他们多么努力,都无法和名士搭上边。袁绍是士族领袖,他如果控制了徐州,他这个别驾肯定做不成了。不仅如此,袁绍还会报复他,他要献出多少家产才能保证性命?
  陶谦已经年过花甲,和士族搞得这么紧张,两个儿子又不是争霸之才,他们保不住徐州。
  孙策能吗?也很难。到目前为止,他不过控制了南阳一郡而已,豫州算是勉强稳住了,但能控制几时,谁也说不准。刘备也许不是他的对手,一旦袁绍解决了公孙瓒,挥兵南下,孙策根本没有机会。
  “如果我请麋君为我主财,为桑弘羊,麋君有没有兴趣?”
  麋竺眉梢一动,眨了眨眼睛,心跳有些加速。孙策这句话有些大逆不道,不过麋竺现在没心情跟他计较这个。主财有可能是做商人,但也不一定。桑弘羊曾经是商人之子,但他后来官至御史大夫,三公之一。联系到孙策刚才的话,显然是想招揽他,而且许以重任,绝不是区区一个别驾这么简单。
  麋家很富,但是麋家不贵。孙策送一亿钱给麋家,麋家未必在乎,孙策许以重任,却击中了麋家的软肋,不由得麋竺不动心。
  “我知道,麋君可能会担心我守不住豫州。不瞒你说,我现在也没什么把握,但我有把握守住荆州,还有机会拿下扬州。如果有麋君相助,我拿下中原的可能性也能增加几分。孝武皇帝征四夷,固然和卫霍这样的名将密不可分,但离开了桑弘羊,他们可能什么都做不了。如果麋君觉得做桑弘羊不如卫霍威风,我也可以给你一个征战沙场的机会。”
  麋竺嘴角微微挑起。“我也可以征战沙场?”
  “从麋君走路的步态来看,你的骑术应该不错。我再大胆的猜测一下,你的箭术可能也不弱,不用任何关系,凭真本事进亲卫骑做一个司马是绰绰有余的。”
  孙策的态度很诚恳,让麋竺更加心动。麋家不是没动过征战求富贵的念头,他和弟弟麋芳都有很不错的骑射能力,武艺也很不错。麋家请得起师傅,甚至有本钱拉起一支队伍。但麋竺是商人出身,他最擅长的就是计算利害。有武艺,有队伍,不代表就能靠征战立功,还要通晓用兵之道。
  武艺可以请师傅教,用兵之道却很难,可不是看两本兵书就行的。就算有名将愿意指点,没有合适的机会也很难成长。兵凶战危,这可比做生意危险多了。生意最多赔钱,打仗输了却会送命。麋家没有军事背景,出名将的可能性很小,最好的办法就是依附一个势力。
  现在就有一个最合适的机会:孙家父子都是名将,跟着他们,有的是机会锻炼,而且孙策急需支持,投靠他,立刻就能得到重用。他们又不是陶谦父子,陶谦父子就算有再好的资源也很难成功,孙家父子则不同,他们有机会成功,而且机会看起来还不小,就像孙策自己所说。争中原也许力有不逮,控制荆扬却是绰绰有余。
  “将军,陶使君待我有知遇之恩,我不能背信弃义。不过,舍弟也许可以随将军征伐。”
  孙策笑了。“麋君不愧是巨贾,风险意识很强啊。也好,如果令弟有兴趣来,我非常欢迎。不过,打仗是很危险的事,你们要有心理准备。”
  麋竺微微一笑。“富贵险中求,做生意如此,征战更是如此。”
第0353章
攻与守
  双方心照不宣,接下来就好谈了。孙策接受陶谦的礼物,放弃驻兵彭城的打算,也可以和陶谦的儿子做朋友,他甚至愿意安排他们去南阳讲武堂求学。作为交换条件,麋竺的弟弟麋芳将以私人的身份应孙策征募,成为孙策的部下。
  为了能让麋芳有一个较高的起点,麋竺愿意提供三百装备齐全的骑兵作为麋芳的部曲。
  孙策答应了,安排秦牧随麋竺去麋家考核麋芳及麋家部曲的实力。不管是做交易还是为麋芳的安全着想,挑选合格的骑兵都是有必要的,滥竽充数只会浪费钱。朐县在海边,路途遥远,又要穿过彭城、下邳和东海三郡,必须要得到陶谦的许可。不过有麋竺在,这些都不成问题。
  麋竺的任务完成得超出想象的完美。陶谦的目的达成,麋家也收获了意外之喜。孙策设宴为麋竺接风,宾主尽欢。麋竺的愿望是做儒商,名利双收,孙策的愿望则是做将商,持剑经商。他要用强大的武力配合商业拓展,又用商业的丰厚利润来养兵。
  孙策说,我父亲年青时也做过生意,没你麋家生意做得大,还经常遇到海贼,所以弃商从军,现在也算小有实力。将来打完仗,我也去做生意,要用军队来保护我的商船,看哪个海贼还敢来打劫我。
  麋竺大笑,觉得和孙策有共同语言,很谈得来。借着酒兴,两人越说越投机,不知不觉的称兄道弟起来。趁着这个热度,孙策和麋竺约定,有机会一起做生意,特别是盐。南阳没有盐矿,盐全靠外购,东海就在海边,有先天经营盐业的条件。以前是因为盐专卖,麋家有心无力,现在天下大乱,朝廷控制不住了,正是发财的好机会。
  麋竺一口答应。
  杜袭目瞪口呆。他对郭嘉说,原本以为将军就是用兵如神,现在才发现,他做生意更有一套。
  郭嘉神秘莫测的笑,拍着杜袭的肩膀说道:“你就安心地跟着将军吧,守住相县只是第一步,将来有机会,我们还要和袁绍争锋。”
  杜袭又惊又喜。
  郭嘉虽然轻狂,但他不是随便说话的人,否则孙策不会让他做军祭酒。郭嘉对他透这个底,自然是因为他们有一段同路而行的友谊,与众不同。他拉着郭嘉,仔细询问。郭嘉就将孙策准备发动黄巾守住淮河一线,再选一部分人在巨野泽、芒砀山打游击,尽可能将袁绍拦在兖州的计划简单地说了一遍。
  他说得简略,杜袭却听得热血沸腾。他原本对守住相县没什么信心,觉得孙策迟早会放弃豫州,全力经营荆州,最后甚至会退往江南。从内心里说,他是有些遗憾的,放弃豫州,他就要背井离乡。现在听郭嘉一说,知道孙策虽然会将重心放在荆州,却不会轻易放弃豫州,自然求之不得。如果能将战线维持在黄河和淮水之战,那就再好不过了。
  酒足饭饱,麋竺走了,带着秦牧及十名骑士。
  孙策和郭嘉、杜袭商量之后,请来葛生等人,将陶谦的礼单亮给他们看。我现在和陶谦合作,有粮了,你们尽快精选人马,统计人数,我好调拨粮食给你们。
  葛生等人大喜。人比人,气死人。他们为了能吃饱饭,不知道费了多少心血,收获却依然有限。孙策一到,什么还没做,陶谦就送来了二十万石粮食。葛生毛遂自荐,我要为将军走一趟,去青州见大帅管亥,和他商量结盟的事。青徐黄巾去年北伐吃了大亏,现在应该需要将军的帮助。
  对黄巾军的事,孙策比较谨慎。青州刺史田楷是公孙瓒所署,从大局来看,公孙瓒还是他的盟友,不能鲁莽行事,破坏联盟,让袁绍从中取利。他叫来别驾武周,请他去一趟青州,和田楷见个面,除了通报招揽黄巾的事,他还要与田楷联手围剿刘备这个叛徒。如果说刘备之前接受陶谦的四千丹阳兵还只是联盟内部的事,勉强可以接受,现在刘备接受袁绍的任命,他就是叛徒。田楷身为刘备曾经的上官,部下出了叛徒,他没有道理不采取行动。
  武周欣然从命。
  ……
  辛毗站在宛城内城的城门外,看着一群七八岁的孩子背着书包,三五成群的走入城门,有说有笑,脸上充满了快乐,却一点也高兴不起来。
  他在宛城转了两天,看了不少地方,但没有门籍,他进不了内城,只能站在城门外看看。别的也就罢了,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孩子却给他带来了极大的压力。
  首先,这是一桩德政。不管孙策是不是虚伪,能够选拔一百名儿童入学,还提供笔墨文具,每天还有一顿免费午餐供应,这就能为孙策带来不少好名声,而严格保证家境贫寒子弟的比例,更让孙策有普通百姓中赚足了声望,南阳世家却不能因此有半句怨言。
  其次,这是一项很有眼光的举措。孙策建了木学堂、本草堂,但不管他怎么诱导,衣食无忧、不愁前程的世家子弟是不会愿意去做工匠、医匠的。孙策培养这些家境不好的孩子就是为木学堂、本草堂培养后继力量。这些孩子识文断字,又从小开始培养,肯定要比那些目不识丁的人更容易出成绩,将来再出几个黄月英那样的奇才也不是不可能的事。
  孙策很实在,他没玩那些虚的,做的全是扎扎实实的事。给他三五年时间,南阳就会被他牢牢控制。给他十年时间,南阳一郡的实力就可能超过整个冀州,到时候不用打,袁绍就败了。
  要想击败孙策,要么学他的办法,跟他比发展顺度,要么趁他还没有积累足够的实力之前扑灭他,夺走南阳。相比之下,后者似乎更容易一点。只是在公孙瓒大兵压境的情况下,袁绍还能不能下这个决心,真的不好说。
  辛毗正在出神,突然觉得有人在盯着他。他不动声色的转了半圈,目光落在一驾四轮马车上。马车的车窗半开,一个人正向他招手。辛毗仔细辨认了一下,大喜过望。他看看四周,却没人注意他,这才装出一副很随意的样子,随着人流,不紧不慢地走到马车旁,停住脚步。
  “伯求先生,你怎么会在这儿?”
第0354章
心病
  车门打开,荀攸伸出手,将辛毗拽了上去,又迅速关上了车门。
  车里很宽敞,前半部放东西,后半部摆着一张榻,可供两人并排坐卧。中间摆着一张案,既可以伏案工作,也可以吃饭。离前面比较远,两人凑在一起小声说话,前面的车夫也听不到。
  何颙躺在卧榻上,拥着被子。他很瘦,但精神还早,看到辛毗时,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
  “佐治,你应该运策帷幄,决胜千里,怎么做起细作来了。”
  辛毗摇摇头,把自己的经历说了一遍,还特地提到了赵俨。何颙没见过赵俨,但他知道赵俨是颍川年轻一辈士子中的佼佼者,听说他依附了孙策,而且死心塌地,比他听说许劭被孙策骂得吐血时还要吃惊,花白的眉毛皱成了疙瘩。
  荀攸关心的却是三关得失。“佐治何不助刘勋夺回三关,反而到宛城来了?”
  辛毗哭笑不得。“孙策兵不血刃而取三关,刘勋、黄猗已经吓得乱了阵脚,我想去汝南联络诸家,接应他们,先来南郡看看形势。本以为南郡被祸最烈,会有人待机而动,可是看了一圈下来,居然没几个人愿意和孙策为敌。他们要么是被孙策打残了,要么是被孙策收买了,斗志全无。”
  何颙一声长叹:“有实力的贵戚子弟舒服得太久了,早已没了血性。有血性的士人却被孙策接连摧残,有心无力。南阳,已经不是我熟悉的那个南阳了。”
  “先生回家看了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