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9/1332

  ……
  邺城,郭图匆匆走进后堂。
  袁绍正和小儿子袁尚玩耍。在他的几个儿子中,袁尚无疑是长得最漂亮的一个,袁绍觉得他最像自己,也最为喜爱。只是最近因为袁谭的事搞得不怎么舒心,不少人明里暗里的劝谏,提醒他废长立幼的危害,搞得他也不敢太明显,以免引起群臣猜疑。眼下形势严峻,不能节外生枝,造成内部分裂。
  刘夫人对此不太理解,跟他治气,接连半个多月不理他。他也乐得清静一段时间,去其他姬妾房中休息,最近又传来好消息,有两个姬妾先后有了身孕。这让他非常满意,足以证明自己虽然年逾不惑,但精力不衰。只是这样一来,刘夫人更生气了,现在还躲在屋里不出来。
  听到脚步声,袁绍知道是郭图,只有郭图会到后堂来。郭图是他的亲信,又善于做人,能够帮他协调内务。田丰、审配等人没这本事。
  “公则,你怎么来了?”袁绍故意提高了声音,同时看了一眼内室。
  郭图会意,大声说道:“有件急事要请主公定夺。”
  “什么事?”
  “扬州刺史陈温病逝,庐江太守陈登、丹阳太守周昕阵亡,江南有崩溃之势,请主公急派干才赴江南上任,以免被孙策所趁。”
  袁绍眉头紧皱,脸色立刻阴了下来,不满地看了郭图一眼。郭图却不动声色地瞟了一眼内室。袁绍用眼角余光一看,见门后露出裙角,立刻明白了郭图的意思。包括九江太守周昂在内,扬州一下子损失了一个刺史,三个太守,多出四个空缺,完全可以给刘夫人一个机会,借以缓解他们夫妻之间的矛盾。这当然是好事,可问题是这损失也太大了。庐江、九江、丹阳,再加上会稽,扬州六郡已经丢了四郡,剩下的两郡也岌岌可危,扬州很快就要被孙家父子占据了,他哪里还高兴得起来啊。
  “怎么会这样?”袁绍大怒。“周氏兄弟竟如此无能,旬月间连丧二郡,连丹阳这样的要地都丢了?”
第0724章
以退为进
  袁绍气得来回踱步,连儿子都顾不上了,险些撞倒。刘夫人从里面冲了出来,正好看到郭图一把抱住袁尚,这才松了一口气,上前接过袁尚,又瞪了袁绍一眼,没好气地说道:“是你识人不明,误用无能之辈,失了扬州,可别伤着我的孩子。”
  袁绍更加生气,哼了一声,背过身去。
  郭图劝道:“夫人,这件事也怨不得主公。扬州乃是偏僻之地,比不得中原人才辈出,英俊荟萃,周氏三兄弟已经算得上扬州翘楚,主公用他们也是迫不得已。为天下者,总得平衡各地势力,以免偏颇。谁曾想这周氏三兄弟如此无能,竟然接连失手,辜负了主公。扬州若有失,对主公的宏图伟业颇有影响,主公因此发怒,并非针对少主。”
  得知扬州得失如此重要,刘夫人不敢大意,又听郭图称袁尚为少主,心中欢喜,立刻便缓了颜色。“这扬州不是偏僻之地么,怎么如此重要?”
  “夫人有所不知,扬州虽然偏居江南,但吴越民风剽悍,为天下精兵所在,又是孙氏父子州里。如果被孙家父子占据,可立得十万精锐。且交州多宝货,与中原往来大多要经过扬州,孙家父子贪婪,他们占据了扬州,以后这玳瑁、翠羽、珍珠什么的可都要涨价了。”
  刘夫人怦然心动。原来扬州这么重要啊,占据扬州,不仅能为袁绍的霸业出力,还能为家族带来滚滚财源,这种好事岂能不插一脚。她瞅瞅袁绍,主动走到袁绍身边,和声说道:“原来扬州这么重要,难怪夫君生气,倒是妾身不知轻重了,还请夫君恕罪。”
  袁绍顺势点点头,轻叹一声:“不知者不怪。夫人,时局维艰,创业维难,为了能给孩子们一个太平盛世,我很焦虑啊。可惜尚儿太小,若是再长十余岁,也能为我分担一些事,那该多好啊。”
  刘夫人笑道:“生长自有时,尚儿不能一夜之间成年,不过我倒有一个人才可以推荐给夫君,也许能为夫君分忧。”
  “那可太好了,夫人说的是谁?”
  “我从兄刘繇。”
  “刘繇啊。”袁绍沉吟着,不置可否。
  刘夫人看向郭图,郭图会意,立刻附和道:“夫人说的可是公山之弟,刘繇刘正礼?”
  “郭君也听说过他。”
  “当然听说过。”郭图哈哈大笑。“主公,这刘繇可是个人才,人品与公山不分上下,武略则更胜一筹,他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说着,又将刘繇的事迹说了一遍,极力赞扬刘夫人推荐得好。
  袁绍心知肚明。刘繇既是刘岱的弟弟,刘夫人的族人,早在他的关注之中。郭图这时候来,自然是给刘夫人这个机会,要不然他不会在刘夫人面前提及此事。正如郭图所说,刘繇的确是个合适的人选。刘氏兄弟都是他的支持者,刘岱死于黄巾之乱,他理应给刘繇一点补偿。比起刘岱,刘繇现在三十多岁,正当壮年,年富力强。比起刘岱,他更有侠气,曾经为了救从叔而深入贼巢,是个勇士。让他去扬州,也许有机会挽回不利局面。
  “那就多谢夫人了。”
  刘夫人心意达成,眉开眼笑,说了几句闲话,带着袁尚到内室去了。袁绍和郭图堂上入座。“刘繇可任扬州刺史,那庐江、丹阳、九江和丹阳四郡怎么办?还有,我听说周术身体不佳,豫章会不会不保?扬州六郡已经丢了四郡,豫章又是最大的一个郡,若是落入孙策手中,扬州形势就难以挽回了。”
  “主公所言甚是。不过扬州山重水复,山越星散其间,孙策想控制扬州没那么容易,没有十年休想成功。长安让他去会稽,想必便有困虎兕于牢笼之意。臣以为,在扬州诸郡太守人选这件事上,当与长安配合,以行离间之意。”
  袁绍权衡良久,没有吭声。他听得懂郭图的意思。荀彧在长安变法,王允失去了权柄,他已经无法直接控制朝廷。孙策接受朝廷任命,远赴会稽,显然是以退为进,向朝廷示诚。他一直不肯承认天子,很可能成为朝廷下一个目标,成为被围攻的对象。届时北有公孙瓒,西有贾诩等西凉人,南有孙家父子,东面还有陶谦,形势非常不利。
  要破朝廷布下的包围圈,只有像孙策一样,以退为进,承认天子,承认朝廷,以换取时间。田丰、审配等人已经分别向他进谏过,但他一直没有松口。一直以来,他都说刘协不是先帝血脉,并以此为理由代行天子之命,发给州郡的文书都以诏书自称,现在改口,不仅自打耳光,颜面尽失,以后也无法再以诏书自称,还要受制于长安的诏书,束手缚脚,难得如意。
  郭图深知他的心意,所以一直没有明说。现在扬州形势大坏,容不得他们再犹豫,所以郭图也改变了心思,希望他能退一步,与长安媾和,缓解危机。只是郭图说得婉转,不像田丰、审配等人说得那么直接罢了。
  形势不由人啊。袁绍有些后悔。当初就不该放荀彧走,谁想到他去长安居然搞出这么一出来,本来已经威严扫地的朝廷居然占据关中,站稳了脚跟,还和孙家父子连横。虽说这无异于玩火自焚,却给他造成了不小的麻烦。再不低头就是众矢之的。双拳难敌四手,猛虎不架群狼,就算他得天下士心,面对这四面包围之势,也觉得棘手。
  配合朝廷将孙策困在扬州的确是个办法。当今天下,除了他之外,实力最强的就是孙家父子,孙坚虽然是父亲,心计却不如孙策远甚。如果能将孙策困在扬州,不参与中原的事务,他的压力就会减轻很多。
  只是……这真的不舒服啊。
  袁绍越想越生气,有时候难免又有些惋惜。怎么自己没有孙策这样的儿子呢,反倒让袁术占了便宜,平白多出一个对手。自己有两个成年的儿子和一个外甥,也算是不错的人才,可是和孙策比起来,除了袁谭和孙策在伯仲之间外,次子袁熙和外甥高干都逊色得多。
  如果尚儿能快些长大就好了。袁绍沉吟着,暗自叹了一口气,紧握的拳头慢慢放开。
  “刘正礼也是宗室,表刘正礼为扬州牧,若是朝廷识相,便将庐江、九江、丹阳太守让与他们,看他们有没有本事从孙策手中夺回来。至于豫章,让元才(高干)去吧。听说许子将在那里,写信给他,请他关照高干。”
  “主公英明。”
第0725章
好消息
  天子站在廊下,垂着手,一动不动。
  唐姬站在一旁,轻声细语地解说着最新收到的情况,提醒天子待会儿要注意的事项。朝廷收到了冀州牧袁绍送来的表,虽然这封表奏中看不出一点应有的谦恭,但象征意味却很浓。
  袁绍承认天子,承认朝廷了。不管他内心是否愿意,他至少低头了。在形式上,朝廷又得到了所有人的尊重,保持了疆域的完整。从现在开始,天下只有尾大不掉的权臣,没有割据自立的叛臣,所有人都承认正朔在长安。
  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仅仅用了不到三个月,荀彧谋划的大局就完成了第一步,足以证明人心思汉,大汉天命未绝,还有中兴的机会。
  荀彧说,越是这个时候,越是要小心谨慎。这个是好消息,但一旦处理不好,很可能就会成为坏消息。袁绍低头还只是表面文章,只是一封表奏,而且还要向朝廷讨要扬州牧和豫章太守两个官职,该给朝廷的贡奉却绝口不提,连客气话都没有。不仅如此,这里面还有一个陷阱:他为会稽周氏三兄弟请谥。这是逼朝廷表态,要借朝廷的刀来割孙家父子的肉,当然也可以看作借孙家父子这块石头来试朝廷的刀。
  斗争才刚刚开始。这封表奏一旦公布,蛰伏了很久的党人肯定会闻风而动,逼迫朝廷表态。而那些虽然心向朝廷,但容易冲动的读书人也会以为形势大好,迫不及待的想要更进一步,早点实现天下太平。
  “陛下,待会儿若是司徒杨公有什么过激的言论,陛下不要正面答复,尽可能让司空士孙公去解决。如若不行,荀彧会想办法说服他。”
  天子点了点头。“朕知道了。会议之后,朕会单独召见他,听听他的意见再做决断。”
  唐姬欣慰地应了。天子单独召见荀彧,可见他已经有了与丁冲等人对抗的勇气,开始主动出击了。
  天子与唐姬告别,走过走廊,来到殿上。杨彪、士孙瑞和荀彧等人已经在殿外等着,司徒掾刘巴、侍中刘晔也在,这两个年轻人是刚到长安不久的年轻俊杰。他们的到来给了天子很大的鼓舞。
  看到天子出现,侍中丁冲高呼唱喝,杨彪等人依次上殿,向天子行礼。天了还礼,请他们入座。杨彪心情大好,刚坐下便大声说道:“恭贺陛下,冀州刚刚送来表奏,袁绍迷途知返,再奉朝廷正朔。”
  荀彧上前,将收到的表送到天子面前。天子打开看了一眼。内容他已经知道,现在只是走个形势。可是看到真切的字体出现在眼前时,他还是有点激动,不失稚气的小脸上泛起了微红。
  “这都是诸卿运筹之功。”天子盖上表,努力让自己恢复平静,保持声音的平稳。“对袁绍所请之事,诸卿以为当如何处置为好?”
  杨彪说道:“臣以为不妥。刘繇虽是宗室,又有仕宦经验,品德才干也算上佳,但他没有治理地方的经验,甚至没有做过县令长,突然让他领一州,恐怕难以胜任。不如任他为扬州刺史,观其行迹,如果能胜任,再转为州牧不迟。至于豫章太守,眼下周术并无过错,似乎不宜代换。且高干为人如何,有无才干,都不清楚,不宜骤任太守,不如委任一县,察其德才。”
  天子心中暗自点头。杨彪到底是老臣,这一手软硬兼施,做得不错。看似驳回了袁绍的所有请求,但又没有完全否决。让刘繇做扬州刺史比扬州牧更合规矩,回了袁绍的面子,又让袁绍无话可说,但实际上好处又给了袁绍,让他不至于狗急跳墙。
  “司徒拟任高干哪一县?”
  “南昌。”
  天子不置可否,心里却笑了一声。果然不出他所料,南昌就是豫章郡治所在,南昌令随时可以接管豫章太守。周术是袁氏故吏,说不定会主动让贤,直接把权利交给高干,自己拱手而治。据他所知,扬州六郡的太守不是袁氏故吏就是党人中坚,只有陆康是例外,所以他被陈登赶走了。
  只可惜,这几个袁氏故吏和党人都是虚有其表的废物,一个个被孙策打得鼻青眼肿,没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三郡落入孙策之手。不管怎么说,扬州都已经不是朝廷的扬州,就看孙家父子和袁绍怎么斗,不管谁赢谁输,对朝廷都有好处。
  当然了,最好还是孙策赢。毕竟孙策还把朝廷当回事,南阳运来的贡赋可解了朝廷的燃眉之急,终于有钱有米过年了。除了钱粮之外,南阳送来的纸也非常不错,兵器也很精致,天子都非常喜欢。
  “庐江、九江、丹阳三郡,该如何处置?”
  杨彪沉吟片刻。“陛下,臣以为孙坚取庐江、九江有太尉朱公之令,取钱粮以助军事,并无不当。孙策为周昕所阻,杀周昕也勉强能说得过去,擅取丹阳则不可。朝廷宜委任干才赴任,不能让孙策肆意妄为。”
  天子看了荀彧一眼,心道荀彧果然对杨彪很了解,知道杨彪会冒进,做出不切实际的判断。孙策占了丹阳,他能让出来?这时候正是需要孙策与袁绍对抗的时候,岂能刺激孙策。万一再把他逼急了,撕破那层遮羞布,与朝廷决裂,丢脸的只会是朝廷,不会是孙策。
  就眼下而言,不管派谁去丹阳,孙策都不会放手。只有会稽一郡,他是无法打破袁绍堵截的。为了让孙策能平衡袁绍,朝廷明知孙策不是什么良善之辈,还要扶持他。这很无奈,但这就是事实。
  天子转过头,看向士孙瑞等人。“诸卿以为呢?”
  士孙瑞不紧不慢的开了口。“陛下,杨公所言甚是,的确不宜助长孙策风气。不过丹阳民风剽悍,易动难安,山越为祸已有数十年,普通人怕是难以胜任,否则必为刁民所害。司徒府选任官吏时还是谨慎一些好,被人赶回来事小,送了性命可就不好了。”
  杨彪冷笑一声:“陛下,司空思虑周全,臣感激不尽,臣一定小心遴选,选才何必司徒府,如果司空府有什么合适的人才,也不妨推荐一二。”
  士孙瑞笑着摇摇头。“司徒府人才济济,司空府望尘莫及。举贤不避亲,司徒不必有太多顾虑。”
  杨彪再拜。“臣举荐侍御史朱皓出任丹阳太守。”
第0726章
孤独的天子
  士孙瑞抚须不语,眉宇间露出一丝不耐烦。天子看得分明,心中疑惑。朱皓是太尉朱儁次子,比其兄朱符更像朱儁,忠贞能干,也是知兵之人,的确能胜任丹阳太守。以朱儁与孙家父子的关系,孙策应该也不会拒绝他,为何士孙瑞这副表情?
  哦,明白了。荀彧的计划就是退守关中,让孙策与袁绍两虎相争,相互制衡,朝廷坐收渔翁之利,争取休养生息的时间。现在将朱皓安排到丹阳,就是在孙策和袁绍之间插一脚,随时可能成为其中一方的目标。就算孙策能够容忍朱皓,袁绍也不能容忍,如此一来,朝廷就和袁绍发生了冲突,反而让孙策得利。这一举动看似高明,其实违背了荀彧的计划,有冒进的嫌疑。
  “孙策虽然年少轻狂,才干还是有的,丹阳暂时由他兼管也没什么不好,太守任命不要急在一时,如今各地陆续有人才进京,其中必不乏干才,缓一缓,也许会有更好的人选。杨公,你说呢?”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9/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