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7/1332

  许贡想来想去,决定主动出击。击退孙策,吴郡还是他的,吴郡世家就算有异心,也未必敢和他撕破脸。如果让孙策在城外呆着,吴郡世家心有所冀,蠢蠢欲动,他这个吴郡太守迟早会被架空,弃如敝履。
  许靖坚决反对,但他拦不住许贡。无奈之下,他只得向许贡告辞,远走交州。许贡对许靖的软弱嗤之以鼻。他对许靖说,你可以先上船,但别急着走,万一我打赢了,你还可以再回来。如果我打输了,你再走也不迟。
  许靖挥挥手,扬长而去。
  ……
  陆康回到府中,派人请来了张允、高岱等人,转达了孙策的意思。
  土地兼并必须解决,但孙策不想与大家兵戎相见,希望能共商大计。陆康对汝南的事知道得不多,但他愿意相信孙策的话,原因很简单,许劭与孙策斗了那么久,孙策也没有将许家连根拔起,还让许劭平安的离开汝南,可见他所言不虚。他能在汝南如此,如今回到家乡,总不会做得比汝南还出格。就算有什么分歧,只要大家保持理智,总能找到解决办法。
  其次,孙策提出了一个重要观点:吴会并非蛮夷之地,早在太伯奔吴之前,吴会就是圣人舜禹先后巡狩之地,早就是华夏文明中的一员,那些上古传说有可能是事实,而非仅仅是传说。如果能进一步研究,找到更多的证据,很可能重写吴会历史,成就比南阳郡学的邯郸淳、胡昭还要高。
  陆康请来的人都是吴郡名士,就算学问不怎么好,也是有点骄傲,对中原的文明既有向往之心,又有自卑之感。忽然听说吴会有机会将历史追溯到舜禹时代,与中原比肩,顿时来了兴趣,尤其是以读书人自居的高岱等人。这可是千秋不朽的功业,如果能成功,吴会先贤祠里会有一席之位的。
  高岱说道:“孙将军虽不以文学著名,却高瞻远瞩,甚合圣人教化之心。陆公,你若主持此事,我虽不才,愿附骥尾。”
  陆康谦虚了几句,欣然从命。“周林,吴会一体,这么大的事,会稽诸贤可不能置身事外啊。”
  魏腾笑道:“既然陆公这么说了,我虽愚钝,敢不效犬马之劳。纵不能舞文弄墨,也当为诸君奔走呼号。”
第0767章
单挑
  沈友洋洋洒洒,写了一篇雄文。抓住太史慈与山越同流合污的事弹劾扬州刺史刘繇,要求进行授予孙策征讨之权,驱逐刘繇。又以许贡包庇许淳、鱼肉乡里为由,要求罢免许贡。
  理直则气壮,沈友这篇文章写得极有气势,即使杨修看了也无话可说,只能表示佩服。
  孙策派人将文章送往南阳,经由张纮过目后再发往长安。论文笔,论见识,张纮无疑是他身边综合实力最强的一个,杨修、沈友前来不可限量,但他们眼下还太年轻,还需要张纮这样的智者来把关掌舵。
  这也是对前辈应有的尊重和信任。
  很快,魏腾在陆康等人的安排下出了城。只隔了两三天时间,魏腾的感觉却大有不同。虽然孙策离他心目中的明君还有相当一段距离,可是与许贡相比,孙策强太多了,至少孙策没有拿刀砍他,愿意与他们协商处理各项事务,还有着吴会人的共同心愿。
  万一大汉天命已尽,孙策得了天下,对吴会来说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魏腾转达了陆康等人的意见,大部分吴郡世家愿意与孙策合作,不会帮助许贡。但许贡的实力不弱,一是许贡有自己的部曲和门客,近千人;二是吴郡郡兵数量不少,许贡之前做过好几年吴郡都尉,手下有不少死忠旧部,他们帮许贡控制了近万郡兵。
  孙策听得懂魏腾的言外之意。吴郡世家不会帮许贡,但在胜负未定之前,他们也不会明目张胆的与许贡作对。这里面可能还有一些人是支持袁绍的,他们也会全力支持许贡。
  孙策早有准备。他与袁绍为敌,在号召力上没优势是既定事实,不指望登高一呼就能不战而胜,能削弱许贡的一部分实力已经达到预定目标了。如果所有人都支持他反而不好办,到时候抢谁的产业去啊。
  孙策让沈友又写了一篇《告父老书》,揭露许贡与包庇许淳、威胁魏腾的丑陋面目,表达了自己身为吴郡人,愿为吴郡父老出力,驱逐许贡的坚定决心,然后派人抄了很多份,送到城内,四处张贴。
  许贡大怒,一面派人四处搜查,一面整合人马,主动出城,向孙策挑战。
  得知许贡出城,孙策笑了,下令水师直逼阊门,与许贡决战于阊门外。
  ……
  铜官山,回龙岭。
  祖郎用力拔下肩甲的箭,折为两截,狠狠地扔在地上,拔刀大呼。
  “鼠辈,有种就出来单挑,躲在暗处射箭算什么本事?”
  这一声充满怒意,中气十足,甚至盖过了数千山贼的鼓噪声。正在发起攻击的山贼们停住脚步,纷纷回头张望。过了一会儿,不远处的一块巨石后面,太史慈露出身形,将弓插回弓袋,连箭囊一起递给张仲,拔出背上的双戟。
  张仲连声劝阻。“将军,敌众我寡,不能上他们的当啊。这些山贼没信用的,如果打不过你,肯定一哄而上,以多欺少。”
  太史慈轻叹一声:“这祖郎甲胄精致坚实,我就算射中他也伤不了他,反而折了气势,不如与他一战,如果能临阵斩杀了他,说不定还能缓缓形势。”
  张仲看看周围的伙伴,只能苦笑。太史慈袭击孙策未成,但他的武功得到了陈败等人的一致认可。孙策撤退铜官山,又是太史慈主张不能掉以轻心,以免中了孙策的计,结果搜查了两天,果然发现了祖郎和他的人马。如果不是太史慈谨慎,他们一旦放松警惕,被祖郎抓住机会,直接杀进山寨,那就全完了。
  发现了祖郎的藏身地,陈败、万秉随即集结人马,围攻祖郎。但祖郎也不是好惹的,他据险而守,接连击败陈败等人的进攻,万秉一不小心,被祖郎打了个反击,临阵受伤。如果不是太史慈及时援手,连发数箭射倒追兵,压制住了祖郎的攻势,万秉根本逃不回来。
  但太史慈的掩护只起到了出其不意的作用,等祖郎等人有了防备,他就很难得手了。好容易射中祖郎一箭,却没能伤着祖郎,反而激起了祖郎的怒气,向他发出挑战。
  打了半天,太史慈也看出来了,虽然双方都是山贼,但祖郎的部下远比陈败、万秉的部下精练,攻防都很有章法,互相之间的配合也比陈败的部下默契,甚至连对地形的利用都更有效,看起来倒像他们才是铜官山的山贼,陈败等人才是外地的。
  照这样打下去,陈败就算将人拼光了也无法拿下祖郎的阵地,反倒有可能被祖郎耗尽士气。与其如此,不如与祖郎一战,如果能生擒或者伤了他,也能结束这无望的战斗,进一步确立自己的地位。
  太史慈提着双戟下了山坡,抬起手中的铁戟,指指祖郎。
  祖郎跳下岩石,正准备下去,祖向抢了过来。“大帅,我去。”
  “帅你个头啊,你这贼坯,老子现在是校尉,不是山贼了。”祖郎瞪了祖向一眼,将他推到一旁。“闪一边去,守好阵地,别让这些贼坯钻了空子。这太史慈是个高手,连郭武都没能抓住他,你伤还没好,不是他的对手。”
  祖向摸摸头,嘿嘿笑了两声。“喏,校尉!”他特地把校尉两个字咬得很重,引起一旁的同伴们一阵轰笑。一个多月的训练没有白费,他们今天这仗打得非常顺手,一扫上次被孙策击溃的晦气,士气非常旺。祖向随即安排强弩手进行掩护,防止对方出阴招。大家都是山贼,那点伎俩再熟悉不过,谁也信不过谁。
  祖郎左手提盾,右手提刀,晃晃悠悠的来到太史慈面前,上下打量了太史慈一眼,撇撇嘴。“长得人模狗样的,怎么尽干见不得人的事?”
  太史慈也不说话,双戟互击,金属交鸣,摆出了进攻的架势。山坡上,张仲忍不住喊道:“有什么见不得人?两军交战,博的就是生死,难不成射箭之前还要喊你一声?”
  祖郎抬头看了一眼,笑骂道:“你这贼坯,就敢说大话,有种你也下来,看我不砍死你。”
  太史慈忍不住说道:“足下好像也是山贼出身吧,这才几天时间,就把自己当官军了?贼坯贼坯的不离口,你不觉得羞耻吗?”
  “我有什么羞耻的?”祖郎晃着刀,绕着太史慈来回转。“我原来是山贼,但我现在投了孙将军,是官军了,这叫什么?这叫弃暗投明,改邪归正。你呢,你原本是良家子,现在却和这些山贼搅在一起,不以为耻,反以为荣。你这叫什么?你这叫自甘堕落。是我该羞耻,还是你该羞耻?”
  太史慈被祖郎说得惭愧,眼神出现了一刹那的松动。祖郎看得清楚,纵身跃起,一刀劈下。
第0768章
祖郎战太史
  眼角刀光一闪,太史慈顿时醒悟,不敢怠慢,连忙招架。
  祖郎抢得先机,得势不饶人,长刀如狂风暴雨,连续劈砍,气势如虎。太史慈上次与郭武对决,一刀戟断人伤,刚才他掩护万秉撤退,也亲眼看到祖郎倚仗兵刃之利,一口气连杀数人,杀得万秉没有还手之力,知道对方军械厉害,不敢正面招架。他双戟翻飞如转轮,侧面拨挡,连消带打,尽量不让祖郎正面劈中,耐心等待着反击的机会。
  祖郎步步紧逼,看起来占了上风,但他一看太史慈的招法就知道遇到了高手,想凭兵器之利得手是不太可能了,趁着气力未竭,主动停住,咧嘴笑道:“果然有点真本事。上次输给郭武有点冤吧?”
  太史慈皱皱眉,淡淡地说道:“公平决斗,器不如人,没什么冤。”说完舞戟而上,开始抢攻。
  祖郎早有准备,举盾招架,长刀却隐在身后。太史慈用左手戟挂住他的盾牌,正准备用右手戟刺击,一看祖郎的姿势,知道不好,立刻撤回左手戟,右手戟虚刺一戟。果不其然,他的右手戟刚刺出去,祖郎就一刀砍了过来。亏得太史慈早有准备,及时撤戟,这才没被一刀砍成两截。
  祖郎反击成功,趁势猛攻,一口气连砍数刀,再将太史慈逼退数步。
  双方将士一看,都明白了太史慈在兵刃上没有优势,只能被动防守,这场比试其实并不公平。山贼们鼓噪起来。他们刚刚与祖郎的部下交手时已经注意到了这一点,祖郎的亲卫营所持兵刃非常锋利,杀法简单粗暴,不管三七二十一,上来就是一阵乱砍,藤木制成的盾牌根本挡不住,两刀一砍就碎了,即使是环首刀也挡不住对方的强攻,吃了不少苦头。此刻被祖郎利用兵刃之利欺负太史慈,忍不住大骂起来。
  祖郎不以为然,泰然自若,一边说笑,一边与太史慈周旋,逮着机会就上去猛攻几招,牢牢地把控着主动权。太史慈暗自叫苦。他明白祖郎的意思。祖郎倒不是一心想杀他,而是借此机会展示他手中兵刃的锋利,打击山贼们的士气。山贼们苦战半日,未能前进半步,已经士气低落,如果发现对手兵器锋利,会更加绝望。在之前的战斗中,虽然已经有人领教了这一点,但并不是所有人都知道,现在却是每个人都看得清清楚楚,影响自然大有不同。
  如果不扭转局面,就这么打下去,他不败也败了。太史慈目光一转,看到旁边的竹林,突然有了主意。
  “足下好深的心计。”
  “一般一般。”祖郎嘿嘿笑道,长刀在手中耍了个刀花,轻松写意。
  “能否容我换个兵刃?”
  祖郎哈哈大笑。“当然可以。我也想和你公平一战,总是欺负你也没意思,就怕你拿不出这样的宝刀。不如你投降,我请孙将军送你一口。”
  太史慈也不吭声,走到一旁,将双戟交给张仲,拔出腰间长刀,砍了几杆粗大的翠竹,砍去顶头的枝梢,留下两丈左右长短,拖着一根回到阵前,双手握持,对着祖郎,微微用力抖动,竹杆连着枝叶抖动起来,在两人之间布下一道浅浅的绿影。
  祖郎脸色有些难看。隔着竹影,他打量着太史慈,苦笑道:“足下好深的心计。”
  “一般一般。”太史慈原话奉还,舞起竹矛,上前抢攻。
  祖郎暗自叫苦,却不能退,只得用盾牌护住面门,左躲右闪,想从侧面抢攻。正面的竹枝茂密,就算战刀锋利,连够砍断枝叶,但残存的竹枝、竹杆依然有杀伤力,如果刺中脸,甚至能让他破相,从侧面发起攻击才能避免这样的伤害。
  太史慈早就想到了这一点,他谨慎地保持着节奏,一刺即收,不让祖郎有突破的机会,耐心的将祖郎赶往逼仄之处。祖郎也发现了这一点,几次抢攻都没能得手,反被竹枝刮破了好几处,险些戳中眼睛,一时狼狈不堪。
  见祖郎不复从容,太史慈反占了上风,山贼们欢呼起来,有人开始喊太史慈的名字,为他打气。
  陈败也松了一口气,但心情却不怎么好。太史慈武功好,又聪明,几天功夫就成了无数人拥戴的英雄,一呼百应的日子不会远了。这铜官山不再是他们的铜官山,马上就要成为太史慈的铜官山了。
  祖郎与太史慈纠缠了片刻,虽然砍断了不少竹枝,连竹竿都被砍断了一截,但他很清楚,这不是长久之计,太史慈还备着好几根呢,这满山遍野的都是竹子,刀再利也砍不完。
  “停吧。”祖郎哈哈笑道:“这局算你赢了。”
  太史慈冷笑一声:“足下如果不服,可以继续。”
  “我也砍根竹子,和你一起像小儿似的互打?你不嫌丢人,我还嫌丢人呢。”祖郎还刀入鞘,招招手,一个亲卫跑了过来,递上一口普通环刀。祖郎接在手中,敲敲盾牌。“行了,我不欺负你,这口刀是普通兵刃,你我各凭真本事,分个高下。”
  太史慈欣然从命,扔了竹竿,重新取过双戟,正式与祖郎通报姓名,战在一起。
  这一次两人武器相当,谁也不取巧。祖郎时而固守,时而猛攻,太史慈舞动双戟,攻守兼备,杀得难分难解,不相上下。祖郎常在山地,身形矫健,即使是在山坡上也纵跃如飞。太史慈没有他那么花哨,但他如一棵青松,稳稳地立足,双戟八面来风,不管祖郎从哪个方向发起攻击,他都能及时化解。
  双方将士看得兴高采烈,不时大声叫好,一时竟忘了战斗,只当是在看一场高手比武。
  两人苦斗数十合,不分胜负,都有些气喘,不约而同的猛攻两招,撤了出去。祖郎深吸一口气,又慢慢吐出来,倒持长刀,拱手道:“只当足下射艺出众,没想到短兵也这么强,佩服佩服。”
  太史慈也收起双戟,还了一礼。“足下刀法精湛,慈也甚是钦佩。江东多健儿,名不虚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7/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