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3/1332


第0827章
你狂我更狂
  盛宪暗自叹了一口气。
  虞翻不仅没能让孙策丢脸,就连他期盼的两败俱伤都没出现。在诡计多端的孙策在前,虞翻一败涂地。
  盛宪背着手,摇摇晃晃的走了,出了中军大营,拐进一旁的辎重营。没戏可看,还是回去写检讨文章吧。辎重营里的工匠正在忙碌,地上堆满了刚从山坡上砍来的木头。有的正在去皮,有的正在析木,有的在打眼制榫,铁锤敲击铁凿,丁丁当当的响成一片。盛宪一边避让,一边无意间瞅了一眼,心里咯噔一下。
  他看到了几辆槛车。
  槛车是新造的,浅黄色木料还透着湿润,但毛刺也很明显。军中紧急,没有时间晾干,也无法细心打磨,一切都很粗糙,当然也谈不上舒适。本来嘛,槛车又不是安车,哪来的舒适可言。
  一想到这一点,盛宪后背直冒凉气。他想起了孙策的话,三天做不出让他满意的文章,就要槛车征送长安廷尉,治他叛逆之罪。且不说这叛逆的罪名是否有辱家门,这一路上的痛楚就不是那么好受的。坐这样的车去长安,能不能活着走进廷尉都不好说。
  盛宪下意识地加快脚步,赶回自己的帐篷。在帐篷里坐定,盛宪听到外面随行的士卒关照他的侍从,从现在开始,未经许可不得随意出帐,以免发生意外。盛宪一声叹息。沈直在的时候,他还没有这种感觉。沈直走了,他成了一个真正的俘虏,连人身自由都没有了。
  当然,比起槛车征送廷尉,这个帐篷还是不错的。
  盛宪打开砚盒,拿起笔,铺起纸,看着淡黄色的纸张,一时出神。
  这文章怎么写?
  盛宪想了一会,突然想起虞翻说的那句话,对照眼前的境遇,他感慨更深。虞翻说得对啊,重文轻武,自取其辱。没有实力,空谈大道,当真正的危险到来时,要么受辱,要么灭亡。他心中涌起一股说不出的凄凉,出神良久,在纸上落下一行字。
  “诗云:予曰有御侮!何谓御侮?曰:武臣折冲曰御侮……”
  ……
  虞翻在帐前站了半晌,忽然打了个激零,反应过来,懊丧的一拍脑袋。“噫,不意今日尽为狡童所趁。什么论易比武,公平起见,这分明是一计嘛。”他四顾而望,却发现帐前已经空空如也,除了当值的卫士坚守岗位,其他观战的人都已经散去。中军大帐的门还开着,依稀透着灯光,人影晃动。
  虞翻犹豫了片刻,转身向大帐走去。站在门口的郭武看了他一眼,伸手拦住了他。虞翻眼睛一横,正准备发怒,里面传出孙策的声音。
  “子威,让虞仲翔进来吧。”
  郭武放下了手臂。“请。”
  虞翻低头入帐,见孙策正坐在案前,案上铺着一张地图,除了他刚刚见过的陆议、孙权之外,还有两个人,一个是二十出头的年轻人,一个是十三四岁的少年。虞翻迟疑了片刻,放轻脚步,走到孙策面前。
  “孙将军……”
  孙策抬起头,看了虞翻一眼。“我说过,你远来劳顿,不宜交锋。这次比武不作数,你是在营里休息,还是去馀暨?要不回山阴也行,休息好了再来,我随时恭候。”
  虞翻摇摇手。“胜负乃是小事,不足挂齿。我想……问一句,将军的矛法中是不是有易理?”
  “算是有一点吧,不过我的易和你的易不是一回事,恐怕帮不上你。”
  虞翻很尴尬。论易,孙策除了诡辩之外没有任何值得他重视的意见。比矛,他虽然输了,却也差距不远,最多算他轻敌,好好休息一下再战,未尝没有取胜的机会。可如果孙策的矛法中蕴含易理,这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一阴一阳谓之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百姓日用而不知。能将道应用于日常生活,这一直是学者追求的目标。他是易学大家,他也精通矛法,但他的易学和矛法根本没有共通之处。可是孙策做到了,他将易道化入武道,知行合一,能将易理融于武艺之技,境界比他以为的更高,有和他论易的实力。
  见贤思齐,对手难寻,他当然不能放过这样的机会。与此相比,一两次比武的胜负又算得了什么。
  “那我就叨扰将军,在营中盘桓数日。”
  “好啊,欢迎之至。”孙策示意刘斌加一张席,让虞翻入座。“仲翔是本地人,依你看,这几天会有大雨吗,今年的雨水会不会比往年更多?”
  虞翻想了想。孙策问的是两个问题,春夏雨水多是常识,但今年雨水会不会比往年更多却不是常识。孙策这么说也许有考问他易学应用的意思,他自然不能掉以轻心,如果能扳回一局,他当然求之不得。
  见虞翻沉思不语。孙策无声地笑了。虞翻是易学大家不假,但他却不是掐指一算就能前知八百年,后知五百年的大神,那终究是小说家言。易经的价值在于哲学思辨,对立统一的辩证法才是精髓。纵观虞翻有关的史料记载,他的长处在于防微顿渐,整体思维的大局观,而不是什么卜卦。
  虞翻以卜卦论事的记录只有一条,其名声还不如吴范、赵达等人。
  过了一会,虞翻开了口,神情很严肃。“将军,会稽一年四季,夏季雨水最多,春季次之,秋季又次之,冬季雨最少。眼下是春末夏初,从整个春季来看,雨水的确比去年偏多,所以夏季多雨的可能性非常大。除此之外,将军还要警惕风暴和海涌。会稽近海,风暴犹多,尤其是水师要非常小心,中原来的船只被吹翻是很正常的事。”
  孙策点头同意。他也担心这些问题。郭嘉、庞统都是聪明人,号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有些事书上是不讲的,对中原的读书人来说,会稽已经是文明边缘,他们不了解会稽的天文地理,偶有所知也未必会写下来,郭嘉、庞统没有切身体验,远远不如虞翻这个土著敏感。
  没有人是全知全能的,尤其是这个知识传播还被少数人垄断的时代。
  “仲翔出仕了吗?”
  “尚未出仕。”
  “我初到会稽,人地两疏,能否请仲翔出任功曹,时时匡辅?”
  虞翻眉梢轻挑,似笑非笑。“将军,我可是狂士,即使是本郡士子,被我骂过的人也不计其数,功曹这个位置可能并不适合我。”
  孙策报以温和的浅笑。“我不仅会骂人,我还会杀人。”
第0828章
强龙与地头蛇
  狂士之所以狂,除了那些不知天高厚的妄人,大多是因为有实力,别人在他眼里都是傻逼。
  虞翻的狂就是如此。他不是莫名其妙的狂,而是他能指出你的错误,将你驳得哑口无言。说,说不过他,打,又打不过他,你就是看他不顺眼,也只能在背地里发发狠,拿他没办法。
  真正整治了虞翻的人只有一个:孙权。但孙权靠的不是自身的学问或者武功,而是权力。他整治的只是那个虞家的家主虞翻,而不是狂士虞翻。虞翻仕途不顺,但虞家却没受什么影响,会稽虞氏真正走上历史前台就是从虞翻开始,历两晋六朝而不衰,直到隋唐依然是赫赫有名的世家,虞世南就是虞翻的后人。
  要让虞翻这样的人心服口服,靠权力是不行的,要靠自身的实力。
  虞翻不仅是易学大家,还兼通其他学问。不仅学问好,武功也好。不仅武功好,医术也好。孙策不可能样样比他强,但他在易学上打击了虞翻,在矛法上虐了虞翻,已经有足够的资格和虞翻平起平坐。此时再请虞翻任功曹水到渠成,虞翻只是例行公事的客套了两句就答应了。
  孙策随即为虞翻引见郭嘉、庞统,又命孙权、陆议拜见。见礼完毕,庞统向虞翻说明了当前形势。虞翻对郭异、王晟等人不屑一顾,认为他们就是什么也不懂的蠢材,既然已被困在固陵,投降只是迟早的问题。别看他们平时一个个以道义自居,真让他们去死,没有人一个能慷慨就义。
  虞翻提醒孙策,整治这些人是必要的,但尽量不要多加杀戮,还是应该以安抚为主。会稽多山,最富庶的几个县又由西而东,沿海岸分布,处处皆在山贼的攻击之下。就算孙策在各县都安排重兵也只能以防守为主,无法在短时间内根除,治标不治本。要想治本,可以通过选拔人才开始,以会稽人治会稽。吴郡有文武兼备的沈家,会稽也一样有好武事的世家子弟,把这些人用好了,会稽自然安定,安定才能发展。
  孙策接受虞翻的大部分建议,但他不想就此放过固陵城里的那些人。虞翻是会稽人,再狂也不会看着会稽世家死人,所以他大谈和为贵。可他不是会稽人,是外来的强龙,要想压住这些地头蛇,不见血是做不到的。如果阻兵叛乱都能平安无事,以后谁不高兴了就造反,哪里还有安定团结可言。
  要么不打,要打就将他们打痛了。
  得到虞翻的确定,孙策下令全军做好防范风雨的准备,尤其是甘宁、凌操统领的水师,一定要寻好避风港,随时准备躲避。台风一来,楼船都能掀翻,更别说这些中小型战船。
  ……
  太史慈坐在巨石上,看着东南方向的星空,沉默不语。
  严舆、王连站在一旁,面面相觑。王连是王晟的儿子,奉郭异、王晟之命,渡江向严白虎求救。严白虎担心自己实力不足,又派严舆和王连一起来向太史慈求援,请他发兵一起渡江接应郭异、王晟。孙策已经切断了后路,固陵储粮不足,最多只能支撑十天。
  但是怎么救,他们都没计划,包括严白虎在内都拿不出什么好的方案,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太史慈身上。太史慈骁勇善战,和祖郎激斗,不分胜负。祖郎是丹阳有名的大帅,比严白虎等人的实力强多了。太史慈能和他战成平手,足以说明他的能力。
  可是太史慈自己心里有数,他可以和祖郎战成平手,却无法渡江救援郭异等人。孙策有水师,严白虎没有,仅凭几艘民船是无法和甘宁水战的,那和送死没什么区别。
  救,没有足够的实力,可不救也不行,他不能看着会稽落入孙策的手中。能将孙策拖在会稽一天,刘繇就多一分机会。
  “我们去钱唐攻孙静,逼孙策回援。”太史慈站了起来,看着严舆。“令兄有多少人马可用?”
  “两万人。”严舆说道。
  “有多少青壮?”
  “五千余。”
  “行,你立刻赶回去,让令兄赶往钱唐,五日后,我们在钱唐会合。”
  严舆犹疑不已。王连从钱唐赶来,轻装简从,昼夜兼程还用了三天,太史慈五天怎么可能赶到钱唐,除非他不带部下,单人独骑。“将军带多少人去?”
  “我会挑选三百精锐。”太史慈转身向山寨走去。“救兵如救火,五百里奔袭,只有精锐能当此重任。王君,你就别回固陵了,想办法筹集一些船只和粮食,接应郭府君渡江。固陵无法长期坚守,让他们撤到江西吧,与严大帅合兵一处,再作计较。”
  王连点头答应。他也觉得固陵守不住,吴郡又没什么地形可用,撤到江西才是正理。
  严舆有些不太高兴。太史慈只带三百人去,那袭击钱唐的主力就是他们兄弟的人马,损失也要由他们兄弟来承担,好处却没看到,这一仗打得有些莫名其妙。
  太史慈走了两步,又停住脚步。他看了一眼严舆。严舆犹自出神,直到王连扯了他一下,他才回过神来,连忙挤出一脸笑容。太史慈说道:“我有个问题,希望严君能坦诚相告。”
  “将军请说。”
  “你们兄弟为什么不投降孙策?与他作对,似乎没有必要吧。”
  严舆嘿嘿笑了两声。“孙策屠戮英豪,夺人产业,我们兄弟看不过去,不愿与他为伍。”
  太史慈盯着他,一声不吭。严舆被他看得不自在,笑容渐渐僵硬。他舔了舔嘴唇,眼珠滴溜溜的转了两圈,又强笑道:“孙家寒微,在乡里并无名誉,不为强宗豪右所服,即使凭武力一时称雄也难保长久。相比之下,我们兄弟还是更看好刘使君。”
  太史慈点点头。“刘使君在豫章集结人马,准备讨伐孙策。贤兄弟如果能助他一臂之力,将来富贵可期。足下武艺高强,如果去豫章面见使君,他一定会授以重任。如此,刘使君得一强援,令兄弟得一依赖,两全其美。”
  严舆笑着拱拱手。“多谢将军提醒,容我回报兄弟,备些礼物,再去豫章请见。”
  太史慈笑笑,深深地看了严舆一眼。
第0829章
还没完
  送走了严舆与王连,太史慈找来徐岩,解说了自己的计划。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