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3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74/1332

  徐岩很担心。太史慈是善战,但三百人太少了。严白虎的人马都是乌合之众,而且首鼠两端,与当地世家豪强多有联系。吴郡世家已经大多依附孙策,严白虎的很可能也投降了孙策,借机来诱太史慈入彀。
  徐岩这么想是有道理的,孙策要去会稽,必然经过乌程。严白虎有没有与孙策见面,谁也不知道,但他们没有交战是明摆着的,否则严舆不会只字不提。严白虎自称是严助后人,原本也是吴县的,乌程是孙坚的封邑,又是沈家的地盘,而沈家和孙策的关系非常好,沈友还代替孙策指挥了吴县之战。
  各种因素综合起来,徐岩觉得严白虎不可信。太史慈不仅不能依靠他,还要防着他。一旦中伏被围,这三百人根本不是对手。而离开了太史慈,他们也不是祖郎的对手,只能放弃铜官山大寨南撤。
  太史慈知道徐岩说得有理,但他还是要冒险。刘繇正在豫章做准备,孙策一旦占据会稽,很快就会西进攻击豫章。他能拖住孙策一天,刘繇就多一天准备时间。严白虎不可靠,他防着严白虎就是了,不能因此坐视孙策攻灭会稽世家。
  他也试探了严舆,从严舆的反应来看,似乎严白虎还没有依附孙策。阳羡许家已经灭门了,铜官山迟早要放弃,不如趁此机会南撤。与严白虎等人并肩作战,建立联系,南撤的时候也可以避免发生冲突,挑选一些好地盘。
  徐岩无法劝服太史慈,只得答应了,连夜挑选了三百多身强力壮的青壮,配齐武器,每人带十天的干粮,随太史慈赶往钱唐,剩下的人由徐岩率领,择机南撤。
  第二天一早,天刚蒙蒙亮,太史慈就离开了铜官山。
  太史慈的行动没能逃过祖郎的眼睛。但祖郎以为太史兹是要偷袭他,完全没想到太史慈会一直向南去了。等斥候汇报说太史慈越走越远,一去不回,他才意识到自己误判了形势。他一面派人通知孙策和郭暾,告诉他们小心太史慈,一面发起了进攻。能和他对阵的唯有太史慈一人,没有了太史慈,这些山贼根本不是他的对手。
  徐岩为了拖住祖郎,苦苦支撑了三天,付出了三百多人的伤亡,最后才撤出石门山,向西南方向去了。
  ……
  “你看,你的认识还是很深入的嘛。”孙策抖了抖手中的纸,满面笑容。“盛君,穷则变,变则通,你如此,儒门也是如此,生而为士,不仅要敢于批评别人,善于批评别人,还要敢于自我批评,善于自我批评,才能不断进步。恭喜你,你重获新生了。”
  盛宪讪讪地强笑着,很尴尬。不管怎么说,心里一块大石头总算放下了。为了写出这篇能让孙策满意的文章,他这几天太煎熬了。因为没能在三天之内完成任务,孙策甚至要将他关进槛车示众,如果不是虞翻说情,他这次丢脸丢大了。
  “将军,那我……可以走了吗?”
  “可以。”孙策将纸小心的收好。“你想去哪儿都可以,当然如此愿意留下来,我也非常欢迎。”
  盛宪连忙谢绝。他再也不想看见孙策了,以后都不想。孙策也不勉强。盛宪说到底就是个读书人,有点小清高,真遇到事,这种人没什么用。就让他去读读书,做做学问吧。
  孙策让庞统送盛宪出营,然后请来虞翻,让他过目。盛宪的文章引经据典,他看得懂大意,却不敢说全部懂,万一盛宪在里面玩个什么春秋笔法,他就丢脸了。不过想想盛宪那怂样,估计他也不敢。
  果然,虞翻看完后撇了撇嘴。“文章没什么问题,只是将军不必太在意,盛孝章只是委曲求全罢了,心里未必信服。”
  孙策嘿嘿一笑。“仲翔,你觉得腹诽这个罪名怎么样?”
  虞翻眉头紧皱。“将军,这等法家的下贱手段就不用提了吧。”
  “这也不完全是法家的事,儒家的春秋决狱也好不到哪儿去。春秋究竟该怎么解,到现在都没统一,岂能用来决狱?出发点也许是好的,法律不外乎人情,但尺度掌握不好,随心所欲,就成了乱来,腹诽之所以能成为罪名,当初儒家可是立了功的。”
  虞翻呲了呲牙,没吭声。他虽然未必赞同孙策的意见,却也听得出孙策并不赞成腹诽入罪。
  “你觉得我把这篇文章印上几千份,替盛宪扬扬名,他会不会感激我?”
  虞翻盯着孙策看了一会,脸颊抽了抽,却又心动不已。他本来以为盛宪写完文章就结束了,没想到孙策根本没有放过盛宪的意思,还要将盛宪的这篇文章广为传播。以盛宪的名声,这篇文章很快就能传遍天下,结合朝廷重提尚武之风的举措,文武之辨很可能会再上一个台阶,不仅对武人是好消息,对他这种文武兼备的人更是好消息。
  “将军,事虽好事,只是这么做,是不是有违君子之风?至少应该和他说一声。”
  “我什么时候说我是君子?”
  “呃……”
  “仲翔,你是狂士,我是武人,不管你我怎么做,都不会被他们当作君子。既然如此,我们就直道而行,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就行。盛孝章懦弱,他敢为天下先吗?他帮我发声,我帮他扬名,有什么不好?你放心吧,他将来一定会感激我的。”
  孙策笑得很得意,虞翻却很无语。不过他也不得不承认,盛宪的学识和名声都足够,影响力比孙策大很多,这篇文章一出,反响肯定很大。而以盛宪的性格,没有人逼他,他根本不敢做这样的事。
  “什么事这么开心?”郭嘉踱了进来,和虞翻打了个招呼,笑眯眯地对孙策说道:“将军,刚刚收到祖郎送来的消息,太史慈出了铜官山。”
  孙策一惊,顾不上盛宪的事,连忙问究竟。郭嘉把情况说了一遍,祖郎在三天前发现太史慈离开了铜官山,方向不明。他派人送信,但信使在路上遇到了意外,耽误了时间,今天傍晚才赶到对面大营。
  孙策拉过地图,沉吟半晌。“太史慈出山,只带三百人,会去哪儿?”
  郭嘉淡淡地说道:“精锐尽出,轻装急行,自然是救必救之处。”他说着,伸手在固陵的位置点了点头,指头又划过一段距离,落在江对面的大营。“不过他没有船,所以他最可能选择的位置应该是这里。”
第0830章
夜渡
  孙策觉得有理。但判断太史慈的目标并不难,难的是时间。
  祖郎的消息是三天前发出的,当时太史慈已经离开了铜官山,现在很可能已经到了江对面。三百精锐,列阵而战未必有什么用,偷营却绰绰有余。黑夜之中放火,趁乱而入,以太史慈的武功,能挡住他的人还真不多。对面的大营兵力有限,孙静又不是久经战场的宿将,突然遇袭,未必能控制得住局面。
  孙策抬头看了一眼帐外,帐外一片昏暗,天马上就要黑了。
  怎么办?孙策眉头紧皱。
  “我已经让人渡江,提醒孙君提高警惕,以免为太史慈所趁,但是我担心太史慈不是孤军,还有其他人策应他,只是我们还没有收到消息。如果是这样的话,孙君会很危险。”
  孙策转身出帐,抬头看了看天,发现天空并没有他想象的那么黑,只在大营西面就是湖城山,山体挡住了太阳,大营陷入黑暗,天空却很灿烂,离真正的天黑还有一会儿。
  “仲康,义从营集结,准备渡江。派人通知甘宁、凌操,让他们做好夜渡的准备。”
  许褚应了一声,转身去安排。一声令下,义从们从帐篷里钻了出来,在帐前列阵。虞翻赶了出来,一看这架势。“将军,你是想亲自去救援吗?”
  “最危险的就是今天晚上,太史慈骁勇而狡诈,非我不可。万一太史慈来袭,我还可以挡一挡,就算形势不对,我也能将我叔父救出来。”
  “那我陪将军去。”
  孙策看看虞翻,一口答应。“奉孝留守大营,你随我过江。”
  没费什么口舌,孙策就做好了分工,郭嘉、庞统留守大营,他与虞翻渡江。考虑到夜渡危险,甘宁、凌操渡江之后就不回来了,郭嘉不仅要防备郭异等人抢营,还要随时注意有没有船只冒险进入固陵湖。不管是送粮食还是接人走,这都不是孙策愿意看到的。他时间紧张,多围一天都是浪费。
  虽然行动迅速,孙策登船的时候,天还是黑了。江面黑沉沉的,只听到水声哗哗,楫濯士们奋力划桨,凌操举着火把站在船头,瞪大了眼睛,极力分辨地形。江中有乱石,一旦触礁,他们就有可能沉船落水,然后被湍急的江水冲走,能不能生还就只能看人品了。
  孙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说不害怕是假的,人力有时而穷,真要落到江里,就算是甘宁也难保万全,更何况他的水性还没有甘宁那么好。正常情况下游泳没问题,这种情况下却是一点把握也没有。
  好在凌操这些天常常来往于江对岸,凭借着隐隐约约的黑影,有惊无险的到了江对面。眼看着就要靠岸,前面突然一声惨叫,最前面船上位于船尾的舵手翻身落水,浪花一卷就没了,船失去了控制,被江水冲歪,横了过来,尾部撞在了石头上,发出沉闷的巨响,船上的士卒立刻大叫起来。
  片刻之间,又有一艘船驶了过去,虽然负责指挥的船候大声喊叫着,竭力减速,还是没能及时停住,撞在前面那艘船的中部,船摇晃起来,又有几个人落水。在停止前进之后,战船无法抵挡江水的冲击,不可抑制地打偏。两个船候各自指挥自己的手下调整船的姿态,楫濯士们奋力划桨,却还是无法抑制局面,不断有人落水。
  黑暗放大了恐惧,混乱在迅速扩大,凌操连声喝止,却还是无法控制局面。
  孙策头皮发麻,真是怕什么来什么。他心跳加速,像战鼓一般急促,一股股血液涌上了头,太阳穴怦怦乱跳。他侧耳倾听,还没等他分辨出是什么,虞翻突然大喝一声:“别吵,别吵,对面有弓弩手。刀盾手举盾掩护,弓射手上前压制,不要慌。”
  放音未落,一支箭破风而至,虞翻及侧矮身,箭射在他的冠上,带着冠落入江中。
  孙策恍然大悟。他知道那几声异响是什么了,有人在岸上放箭,前面船上的舵手应该是被暗箭射死,这才落水。那是第一艘船,这艘船横在江边,不能靠岸,后面的船都会受影响。
  对方是个高手,不仅箭术好,而且时机把握得非常精准。
  太史慈!
  怪不得不断有人落水,那都是太史慈用射箭的。他是神箭手,五十步之内百发百中,船上点着火把,船上的人都是他的活靶子,但凡有机会控制住局面的人都会成为他的目标。
  这就是狙击手的威力。孙策一直在用这种战术,当然清楚这种战术的杀伤力。如果跟着对方的节奏走,在对方箭矢射完之前,他们根本不可能有还击的机会,还会有更多的人船挤在一起,随即可能翻船。
  当务之急,要打乱对方的节奏,吸引火力。
  孙策一咬牙,拍拍虞翻的肩膀,示意他退后一些,自己走到船头,举起一枝火把,照亮自己的脸,扬声道:“对面可是太史慈么?孙策在此。”
  对面岸上一片死寂,片刻之后,一阵密集的箭雨射了过来,许褚及时举起了盾,护住了孙策正面,郭武、谢广隆护住两翼。丁丁当当一阵急响,至少有二三十支箭射在盾牌上,火星四溅。
  趁着这个难得的机会,凌操敲响战鼓,在战鼓声的指引下,前面两艘船上的楫濯士恢复了镇定,重新拨正了舵,楫濯士们齐声呐喊,奋力划桨,向江岸发起冲击。发觉他们的企图,箭雨再次分散,射向两艘船上的船候和舵手。但船上的士卒有了准备,刀盾手站在船头,用盾牌组成一片盾墙,为后的楫濯士挡箭,弓弩手则开始还击,弦声、破风不绝于耳。
  虞翻在孙策身后提醒道:“将军,这样不行,对面既然有人,不会让我们顺利登岸。”
  孙策松了一口气,点点头。“放心吧,甘宁知道怎么做。”
  虞翻转身一看,身后的几艘船不知什么时候熄了火把,顺流而下。他隔得近,还能隐约看到一点影子,岸上的人却很难注意到。不过这种时候摸黑行船,甘宁的胆子还真够大的。
  孙策站在船头,一手举盾,一手高举火把,彰显自己的存在,吸引对面的注意力。谢宽、邓信二人单腿跪在船头,手里端着弩,做好了射击的准备,船离江岸越来越近,谢宽、邓信几乎在同时扣动了弩机,两枝弩箭急驰而去,消失在黑暗中。
第0831章
士气
  “啊!”对面响起一声惨叫,有人中箭。
  虞翻吃惊不已。江岸一面漆黑,根本看不到目标,这两个射士仅凭对方射来的箭矢进行判断,居然也能射中目标,这太夸张了。
  “他们是专业的。”孙策侧着头,对虞翻说道:“每天练习射技两个时辰以上,其他的时间也是用来进行相关的训练。听声而射是项目之一,不过命中率有限,眼下全营能达到五成以上的也就他们两个。”
  虞翻瞅瞅孙策,又看看前面的郭武,想起上次孙策让郭武迎战他的事。“如果我猜得不错,郭子威的矛法比将军只强不弱吧?将军要处理大量军务,他可是除了当值就是练武。”
  孙策笑了。“没错。讲道理,他不如我。实战,我略逊一筹。不过对付你足够了。”
  虞翻撇了撇嘴,很是无语。
  船离岸越来越近,箭雨也越来越密,孙策手中的盾牌接连中了几箭,震得他手臂发麻。从箭上的力道来看,其中有几枝箭格外重,孙策越发坚信太史慈就在对面,只是不知道他为什么没有出声答应。
  三艘船齐头并进,箭士们在盾牌的掩护下不断还击。双方越来越近,由三十步而二十步,由二十步而十步,对方都不断有人中箭。如此近的距离,强弩可以破盾,普通的木盾已经无法起到保护的作用,义从营手中的钢制圆盾优势得到发挥。如果是白天,义从们就要下水强行突击了。现在是夜晚,又一直在涨潮,水流湍流,没人敢轻易下水。孙策也不愿意让他们无谓牺牲,只是下令持续射击,等待反击的机会。
  借着火光,孙策已经能隐约看到几个影子,其中一人比旁边的人高出大半头。他手里有弓,却没有射击,也没有与其他人一起,孤伶伶的站在一边,看起来有些落寞。
  大营方向响起了战鼓声,亮起了无数火把,照亮了半边天,岸边的身影看得越发越切,看起来并不多,也就是二三十人。孙策松了一口气。从战鼓声和火把的情况来看,大营还没有遇袭,敌人也不多,他最担心的事还没有发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7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