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14/1332

  刘和心里有些隐隐的不安。他轻踢马腹,来到淳于琼面前。“淳于将军,等你立功了。”
  淳于琼哈哈大笑,满不在乎的拍拍胸口。“将军放心吧,两倍的兵力对比,我就是用人堆,也要把这第一阵啃下来。后生可畏,我们这些老朽也不是吃干饭的。”
  刘和笑笑。“将军说笑了,你正当春秋,谁敢说你老?我们这些小辈有机会看将军指挥作战,三生有幸。孙策自寻死地,结下这么一个死阵,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如果能生擒孙策,徐州牧亦不足以酬将军之功,届时还要请将军多多关照。”
  淳于琼心情大好。孙策背水立阵,骑兵无用武之地,只能从后面包抄,防止孙策涉水逃生,正面主攻的任务全落在步卒的身上。他有先见之明,适时的让出了一千胡骑的指挥权,换取了一万步卒,实力仅次于主将刘和。这一战如果能首战得胜,就不会再有人说他抢文丑的功劳了。
  “请将军为我掠阵。”淳于琼拱拱手,客气而自信满满。
  刘和再次施礼,退回中军大阵。他半路上又回头看了一眼远处的阵地,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这么容易就将孙策堵住了,他总觉得有点不太真实。
  战鼓声响起,淳于琼准备进攻了。在一千长矛手、刀盾手的保护下,两千弓弩手缓缓上前,准备列阵,进行远程打击,掩护步卒强攻。
  鲁肃听到了战鼓声,轻踢马腹,来到阵前,站在所有人的面前,摘下弓,搭上一枝鸣镝响箭,静静地看着越来越近的敌军。当对方进入一箭之地,停止前进,开始立阵的时候,他举弓过顶,又缓缓放下,猛地拉开弓,撒手松弦。
  鸣镝响箭离弦而去,发出刺耳的厉啸,吸引了无数人的目光。正对鲁肃的数名刀盾手握紧盾牌,将身体缩在盾牌后面,等待着盾牌被射中的闷响。他们并不担心,七十步的距离,射中很容易,射穿盾牌却很难,只要躲好,根本不会有性命危险,甚至不可能受伤。
  厉啸越来越近,鸣镝响箭飞跃七十步,“呯”的一声,射穿了盾牌。木屑飞舞,盾牌后的士卒还没来得及反应就被射中,前胸入,后心出,闷哼一声,仰面栽倒,鲜血从口鼻中溢出,眼神迅速黯淡,很快就停止了呼吸。两只眼睛睁得圆圆的,死不瞑目。
  看着被一箭射穿的盾牌和倒地的同伴,旁边的刀盾手、长矛手们不约而同的倒吸一口凉气。
  七十步外一箭破盾,这人的弓力究竟有多强?
  鲁肃收起弓,看向正准备下令攻击的强弩都尉,微微一笑。虽然隔着一百多步远,那名强弩都尉还是感受到了鲁肃的杀意,下意识的向后退一步,躲在了亲卫的身后,一阵冷汗透体而出。
第0924章
战事如棋
  鲁肃举起手,轻轻招了招。亲卫上前,以他为中心立下防守阵势,两翼延伸开来,与之前的两个小阵相接。他虽然没说一句话,意思却非常明白。他将身先士卒,一步不退。
  鲁肃一箭射破对方大盾,并将大盾后的敌人射杀,他麾下的士卒虽然惊讶于他的武艺,却没什么动静。与对面惊叫四起相比,这些吴会健儿非常安静,一言不发。此刻看到鲁肃在阵前立阵,他们还是没人说话,但有一种异样的情绪蔓延开来,将鲁肃及其部曲和他所领的两千士卒渐渐联系在了一起。
  鲁肃新附,虽然和这些吴会健儿朝夕相处,但并肩战斗却是第一次。孙策给了他校尉的官职,也给了他两千人,可能能不能让这两千人跟着他出生入死,要看他自己的本事。不仅他的部下在看,董袭、全柔等人也在看,中军的郭嘉、顾徽也在看,他的表现最后会通过不同的渠道落入孙策的耳中。
  孙策允了他青徐方面之将的重任,他不能错过这个机会,更不能让孙策觉得自己看错了人,第一战不仅要胜,而且要胜得漂亮。激励士气最好的办法就是身先士卒,不是给我上,而是跟我来。这比他一箭破盾更有说服力。
  一箭破盾是强,身先士卒才是勇。
  鲁肃虽然没有回头,但他感觉到了麾下将士的情绪,悄悄地吁了一口气。有了这样的情绪,他不仅有机会取胜,而且有机会和董袭一较高下,至少不能逊色太多。
  相隔两百余步,董袭将鲁肃的一举一动看在眼里,暗自赞赏。他赞赏鲁肃的武艺和勇气,更赞赏孙策的眼力。孙策在紧急行军之中赶往东城,面见鲁肃,一回来就授鲁肃为校尉,不少人是抱有怀疑的,可是看到这一幕,他知道鲁肃当得起孙策的赏识。
  在敬佩的同时,他心中又涌起一股战意。今天这一战,绝不能让鲁肃比下去。
  董袭与鲁肃暗自较量的时候,淳于琼再次下达攻击的命令。他不知道前面发生了什么事,却看到了鲁肃的战旗向前移动。这无疑是一种挑衅,本该全力防守的人居然敢主动出击,这是对对手的最大蔑视。
  战鼓声再起,越发激烈。强弩都尉回过神来,下令射击。
  鲁肃也下令弩手还击,并用行动予以支持。他连射数箭,用不弱于强弩威力的强弓给对方点名,接连射杀数人,让他对面的弓弩手、长矛手非常紧张,生怕自己成为下一个目标。
  双方对射数合,各有伤亡。虽然无法统计数量,可是从对方阵型的变动来看,孙策军的损失要小得多,不仅阵型几乎没什么变化,射击的频次也保持得非常好,不急不徐,间隔几乎相同,每一次射击都基本同步,受伤的人也没有失去战斗力,中箭浅的拔去箭矢,中箭深的折断箭杆,以免影响行动。
  相比之下,对面的弓弩手虽然更多,阵势却有些混乱,不断有人被射中,失去了战斗力,被人拖到一旁,由其他人上前补充,保持射击密度。
  一通鼓罢,双方同时停止射击,弩手换防。连续上弦射击对体力要求很高,没有人可以连续射击,通常射完一囊箭就要轮换。在休息的间隙,双方将士都在打量对方,心理渐渐发生了微妙的变化。
  孙策军精良的装备体现出了优势,受伤的人少,重伤的更是屈指可数,没有人丧命。随行医匠赶了过来,将重伤的士卒抬到后阵包扎,轻伤的则现在处理。受伤的人少,他们的工作也比较轻松,处理完毕,提着药箱,有说有笑的退回后阵。
  还没有接战的士卒看不清前阵的形势,可是看到医匠神态轻松,被抬回来的人只有寥寥数人,知道损失非常有限,紧张的心情也放松了许多,耐心地等待着轮换的机会。不过看这架势,没有半天时间怕是没机会上阵。
  全柔坐在马背上,看得比普通士卒清楚,见鲁肃的战旗一通鼓战罢不仅没有松动,反而更加严整,不禁咂了咂嘴,叹了一口气,有点无奈。
  “又是一个对手啊。”
  旁边的亲卫交换了一个会心的眼神,想笑又不敢笑。之前因为对征剿山越没信心,全柔被孙策临阵换将,太史慈仅用五个月的时间就完成了任务,随即被孙策授予重任,全柔多少有点没面子。上次芍陂之战,他非常用心,小立一功,算是挣回一点脸面,现在又看到鲁肃后来者居上,他刚刚缓解的压力又增大了。
  孙策部下高手如云,一个赛一个的能干,不卖力气,就只能看着别人升职。
  身为吴会人,孙将军的子弟兵,难道还要被一个淮泗人比下去?全柔能忍,他们也不能忍啊。
  指挥台上,郭嘉放下棋子,不甘心的咂咂嘴。“刚才还是不劝你好,难得有个赢棋的机会,又从手边溜走了。”
  顾徽展颜而笑,瞥了郭嘉一眼,意味深长地说道:“身为将军的乡党,我虽不能提刀上阵,也不能给将军抹黑。”
  郭嘉哈哈一笑。“子叹,我可不是你的敌人,你这么说可不利于团结啊。”
  顾徽笑道:“是我失言了,还请祭酒海涵。祭酒,再来一局?”
  “好,再来一局。”郭嘉一边收棋子,一边说道:“子叹,你这定式是不是蔡伯喈所授?”
  顾徽含笑不语。围棋开局有定式,其中的奥妙是高手的不传之秘。蔡邕是全才,他的围棋水平很高,自创有定式,顾雍是蔡邕的亲传弟子,学了一些,棋艺突飞猛进。他求了很久才学了一两招,当然不能轻易告诉郭嘉。
  “我有一种感觉,你的优势全在开局,棋力并不比我高,对局时间越长,落子越多,我的优势越明显。”郭嘉重新落子,慢条斯理地说道:“如果由纵横十七道增长到一两道,我就有赢你的机会了。”
  顾徽眉头微颤,忍不住说道:“郭祭酒,你的胜负心太强了,这有违弈道本心。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
  郭嘉噗哧一声笑,撇撇嘴。“屁话!不争胜负还有什么意思?与天争命,与地争势,与人争胜负,其乐无穷。”他顿了顿,抬起头看了一眼交战的双方,又道:“不争是为了争,刘和开局虽好,战力却不如我军,拖的时间越久,我军胜率越高。”
  顾徽点头赞同,暗自叹息。论下棋,他略胜一筹。论智谋,他不如郭嘉太多。
第0925章
短兵相接
  接连三通鼓战罢,淳于琼损失了两百多名弓弩手,没有占到任何便宜。明明已方的弓弩手人数更多,箭阵更密集,声势更盛,却只是场面好看,每次休息的时候,自己一方都要拖下几十具尸体,受伤的更多,对方的阵地却没什么变化,依然射得不紧不慢。
  淳于琼有点急了。他本想凭兵力优势取胜,现在看来,孙策的部下拥有更强的射击能力。他们的命中率更高,弥补了人数的劣势,而且军械优势也明显。他们打劫过葛陂军械工坊,比较过双方的军械,葛陂军械工坊生产的箭破甲能力更强,甲盾的防护能力也更好。虽然单独看起来差距并没有大到碾压的地步,在两军对阵时却有不可忽视的放大效应。
  这应该就是己方伤亡更大的原因。
  再这么对峙下去,己方士气会受挫,伤亡会越来越大。一旦弓弩手的优势被削弱,再想强攻就难了。淳于琼左思右想,决定采用短兵相接的战法,充分发挥兵力优势。
  命令下达,战鼓声再起,四曲步卒越过弓弩手,开始冲击,强行攻击。
  见淳于琼一下子就派上四曲士卒,鲁肃、董袭立刻明白了他的用意,下令迎战。弩手退后,弓手向前,进行覆盖式打击,随着一声声呼啸,一蓬蓬箭雨跃出,射向冲锋的将士。
  这时候多一张弓就多一分力量,除了准备厮杀的长矛手、刀盾手,其他人能够拿起弓的都开始射击,鲁肃和他身边的亲卫也不例外,一箭接着一箭,嗡嗡的弦声不绝于耳。
  箭矢入体,噗噗有声,血花飞溅,一个接一个士卒中箭倒地,短短的六十步距离成了生死关,很多人没能迈出这一步,还没短兵相接就倒在了地上,发起冲锋的四曲士卒冲到阵前的不足一半。
  “杀!”幸存的刘和军士卒红了眼,举起环刀和长矛,冲了过来。
  江东健儿依然沉默,刀盾手半蹲,左手持盾,右手持刀,身体藏在盾牌后面,用肩膀顶着盾牌,不看远处,只看眼前三尺,只要有身影出现在视野中就出刀猛刺,然后用力拖曳,尽可能造成更大的伤口。长矛手前弓后箭,双手挺矛,身体微微前倾,长矛穿过两面盾牌的间隙,机械地一刺一收,干净利索,没有一个多余的动作。
  冲锋而来的刘和军士卒虽然挥刀挺矛,全力劈砍刺杀,砍得盾牌咚咚作响,摇摇晃晃,却无法冲破盾阵,挤在一起,成了长矛手最好的靶子,接二连三的倒下。
  比起箭阵对射,短兵相接更残酷,更加考验双方士卒的实力和心理素质。个人武艺再好也没用,前后左右都是人,根本没有空间发挥,生死只在一线之间。攻破防守阵型,进攻方就可以获得更大的发挥空间。攻不破防守阵型,他们就是活靶子,迟早要死。
  双方搅杀在一起,原本平直的阵型像波浪,扭动起来。
  鲁肃一边射击,一边用眼角余光查看两翼的形势,当他看到阵型波动越来越大时,他放下了弓,拔出了战刀,大喝一声:“突!”
  亲卫们齐声响应,手持弓弩射击的让在一边,鲁肃率先冲了出去,手起刀落,将迎面杀来的一个长矛手斩杀,随即又挥刀格开另一柄长矛,刀身沿着矛柄滑下,砍下了几个手指头,随即架在了长矛手的脖子上。鲁肃用力一拖,锋利的刀锋割开了长矛手的颈动脉,鲜血喷溅而出。
  鲁肃的亲卫营大多是淮泗游侠儿,武功都不错,绝非普通应募的士卒可比,在鲁肃的率领下,他们杀入人群,迅速撕开了对手的阵型,突到他们身后,又返身大肆砍杀。攻击受挫的刘和军士卒被前后夹击,伤亡迅速增加,攻势更弱,转眼间就被砍倒一大片。
  鲁肃的部下见状,发一声喊,同时向前挺进,开始反击。
  战斗到此时,他们第一次呐喊,四百人的声音汇成一道,整齐雄壮,就像一柄无形的大锤,狠狠的击在刘和军即将溃败的阵型上,更打在那些士卒的心上,很多人不由自主的打了哆嗦,不敢置信的看着如猛虎下山的对手。
  两百步外,赶到阵前的淳于琼也听到了这一声呐喊,心头莫名的一惊。他这才注意到一个问题。双方打了这么久,听惯了己方士卒乱糟糟的喊杀声地,却是第一次听到对方喊杀。
  这些士卒居然冷静到这个地步,战斗这么激烈,还能一声不发?
  两军交战,需要听战鼓声行动,不必要的声音越少越好,但人心都是肉做的,紧张的时候会不自由主的呐喊,既是互相联络,也是缓解压力,鼓励士气,无法真正做到令行禁止。生死之际,谁顾得上那么多。
  但孙策的部下做到了。这让自诩征战半生的淳于琼很惊讶,心里的不安也越来越强。
  他不敢怠慢,顾不上还有部下在前面厮杀,下令弓弩手压上去齐射。
  急切的战鼓声响起,密集的箭雨跃上空中。鲁肃听到鼓声时,就知道对方要下毒手,不分敌我的杀伤,立刻下令举盾。他们刚刚举起盾,箭矢就破风而至,射得盾牌啪啪作响,就像下了一阵冰雹似的。
  正在厮杀的双方步卒措手不及,不少人中箭。吴会健儿有精甲和盾牌保护,又站得远一些,只有数十人中箭,那些背对己方阵地的刘和军士卒损失就大了,几乎在一瞬间倒下一大半,剩下的人一边寻找保护,一边破口大骂。
  箭阵还没结束,淳于琼又派出四曲步卒强行攻击。在战鼓声的催逼下,在亲卫营寒光闪闪的战刀威带下,四曲步卒踏着同伴的尸体向前冲锋,冲向还没来得及重整阵型的鲁肃等人。
  鲁肃看得清楚,一边大声下令,指挥弓弩手上前射击压制,一边还刀入鞘,重新举起了弓,看准五十步外正对自己的敌军军侯,连射三箭。
  “噗!噗!噗!”三箭几乎同时飞至,一箭射空,一箭射在曲军侯的肩上,一箭射在他身边的掌旗兵胸口。曲军侯仰面栽倒,掌旗兵一个踉啮,也跟着扑倒在地,替补的掌旗兵抢过战旗,还没等他举起来,又是一箭飞至,正中他的面前。
  替补掌旗兵倒地,大旗呼啦啦地倾倒,攻势为之一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14/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