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4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90/1332

第1092章
近虑远忧
  钟繇沉下了脸,眼神凌厉。他是真的生气了。他日夜兼程从长安赶来,可不是看荀彧怨天尤人的。如果荀彧真的放弃了,他没兴趣陪荀彧浪费时间。
  荀彧感觉到了钟繇的愤怒,忽然笑了一声。“元常,你一路走来,看到旱情了吗?”
  钟繇点点头,却没说话。他当然看到了旱情,麦子都快被干死了,如果再不下雨,今年肯定欠收,甚至会引发饥荒。
  “关中如此,洛阳肯定也会受影响。黄琬此时出镇洛阳,面临的最大问题不是如何与孙氏父子决战,而是解决军粮。军无粮不行,他如果没有足够的粮食,根本无法出兵。勉强而行,只会遭致大败。”
  钟繇眼神一闪,神情松弛了些许。“大旱之后,必有大疫,甚至可能会有蝗灾。若果真如此,山东州郡自顾不暇,根本无力发动大战。”
  “是的,袁本初错过了最好的机会,他很快就会受到惩罚。”荀彧幽幽地叹了一口气,眉宇间是浓得化不开的忧愁。他耷拉着眼皮,抬起手,轻轻的捏着酸胀的眉心。“兖州、豫州都会受灾,但对双方的影响不同。孙策的重心已经转移到扬州,豫州的损失可以由扬州补充,不会伤及根本,而且三州互相接济,不会有人提出反对意见。可是袁本初则不同,他若从冀州调拨大量粮食支援兖州,冀州人是不会答应的。”
  钟繇摇摇头。“袁谭战败被俘,现在的兖州刺史是曹昂,袁本初恐怕不会冒着犯众怒的接济兖州。”
  “那明年或者后年,他想出兵时,兖州人还会支持他吗?”
  钟繇倒吸一口冷气。他顿了半晌。“孙策会接济兖州吗?”
  荀彧向后靠在车壁上,仰着头。“我不知道他会不会,我也不知道是应该希望他怎么做。”
  钟繇没吭声。他明白荀彧的意思,如果关东发生灾情,兖豫两州都会受到影响,袁绍不接济兖州,那兖州就只能指望孙策出手相助。孙策不出手,兖州将有大量百姓饿死。孙策出手,兖州民心就会倒向孙策。对朝廷来说,不管是哪一个结果,都不是他们愿意看到的。最好的办法还是由袁绍出手接济。但钟繇也明白,别说袁绍本人能否看到这一点,就算他愿意,也未必能左右冀州世家的想法。
  冀州世家不同意,袁绍就没有粮食可用。
  两人相对沉默,气氛变得非常压抑,只听到马蹄声、车轮声和不时响起的清脆鞭响。外面的阳光灿烂得刺眼,钟繇的心情却一片阴暗。荀彧说守好潼关,恐怕不仅仅是放弃洛阳,看关东州郡逐鹿,也有闭关自守,阻止流民入关的打算。不过他想多了,如今逃难的流民有几个会来关中?他们大多向南,要么去荆州,要么去扬州,总之没几个人愿意西行入关,除了州郡使者,普通百姓的心里已经渐渐忘记了朝廷。
  圣人云:足食足兵,民信之矣。现在朝廷要食没食,要兵没兵,谁还会在乎他呢。
  “若是如此,孙袁怕是要以河为界了。”钟繇突然笑了一声,充满苦涩。“孙策费了那么多心血才拿下山阳一隅,现在却可以不战而取整个兖州,真让人难以相信啊。”
  “这只是可能而已,未必能成为现实。况且兖州大灾之后也荒残了,影响不大。没有足够的战马,他无法跨过大河。对了,你刚才说战马?”荀彧突然惊醒过来。“关中最近一直没有战事,不缺马,这么多战马是送到哪儿去的,豫州还是冀州?”
  钟繇瞥了荀彧一眼。“你终于反应过来了。如果是送往冀州,需要从关中经过,从天子眼皮子底下经过吗?这些战马应该都是送到豫州的,数量不多,却都是好马。”
  “韩遂、马腾赚了不少吧?左右逢源,这种感觉肯定很不错。”荀彧苦笑。“他们就不怕袁本初知道了,不会放过他们?”
  “问题是现在看起来袁本初未必能是最后的胜利者啊。韩遂、马腾也未必希望他能取胜,既然孙策愿意冲在前面,向袁本初发起挑战,他们多卖几匹战马,间接的支援一下,有何不可?文若,当初安排马超、阎行去南阳是一个昏招啊。”
  荀彧咧了咧嘴,无言以对。他刚刚因遇到钟繇而振作起来的精神不知不觉又消失了,浑身笼罩着强烈的无力感,就像被困在山里,前后左右都是绝壁,不知道哪里才是出路。
  “文若,你不要着急。据我所知,这只是韩遂、马腾运来的第一批马,未必就是卖给孙策的,留着自己用也不是不可能。在这些马出武关之前,都不能定论。回长安后,我们想办法说服他们,或者……出高价把这些马截下来。”
  “哪来的钱?”
  “让袁本初出,或者……”钟繇停顿了好一会。“用丝绸贸易权换。”
  荀彧嗤了一声,不作评价,明显对钟繇的话没什么兴趣。让袁绍出钱还有点可能,毕竟长安还有不少人是袁绍的支持者,只要对袁绍有利,他们可以出点血。用丝绸贸易权换却不可能。这是朝廷不多的财源之一,怎么可能用来交换战马,为袁绍减清负担。天子绝对不可能答应。
  钟繇干咳了两声,从袖子里抽出一个纸卷递了过来。荀彧不解地看看钟繇。钟繇也不说话,只是将纸卷递到荀彧手中。荀彧接过来,展开一看,是一则消息:孙策找了一些道士,聚集在陈留的染料作坊,不知道在忙些什么。从孙策的行事风格来看,应该是改进染料。
  荀彧心中一动,沉吟片刻,笑道:“这不是好事么,荆州、豫州的丝绸生产得越多,我们从中得利越多。”说着,他将纸卷递了回去。“这是我这几个月听到的为数不多的好消息。”
  “是吗?”钟繇将纸卷收了起来。“你是觉得孙策不知道我们从中牟利,还是觉得孙策会心甘情愿地将好处分给我们?”
  荀彧笑得更加开心,甚至笑出了声。“他不愿意又如何?卖到西域的丝绸利润最高,关中这条商道最近最安全。贾诩虽然一直想从中分一杯羹,可是在他击退匈奴人,尽占河南之地前,他无利可图,便宜只会让匈奴人占去……”
  “如果孙策走海路呢?”钟繇淡淡地说道。“吴郡木学堂正在改进楼船,孙策还安排了一个叫步骘的人研究水战史,此人前几个月一直在青徐一带调查海上的商路。一旦孙策拥有了海上航行的能力,绝不会仅仅用于北方。文若,到了那时候,陆路的丝绸贸易就不会还有现在的规模了。一艘楼船至少能载五百石,远非驼马可比。”
  荀彧脸上的笑容渐渐僵住,连血色都消失了,一片苍白。过了良久,他一声长叹:“瞻之在前,忽焉在后,虽欲从之,末由也已。元常,难道真的没希望了吗?”
  钟繇看着荀彧的脸,幽幽地说道:“虽然还没到那一步,但机会确实不多了,容不得一丝疏忽。袁本初优柔寡断,难孚众望,你当早做谋划。”
第1093章
决断
  荀彧心里咯噔了一下,就像被人猛的捶了一拳,手脚有些发麻。
  汝颍人到了要抛弃袁绍的时候了吗?
  虽然他早就料到了可能会有这一天,但这一天来得还是太快了一些,让他猝不及防。荀彧一时有些恍惚,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从中平六年袁绍杀尽宦官到现在才四年多,要到八月才满五年,袁绍就由天下士人的希望变成了一枚弃子?
  荀彧不安的挪了一下身体,尽可能让自己的语气平和一些,听起来不是那么刺耳。“元常,是不是太着急了点?毕竟现在还只是猜测。”
  钟繇不紧不慢,但语气非常坚定沉着。“文若,诗云:迨天之未阴雨,彻彼桑土,绸缪牖户。谋一户尚且如此,谋天下者又岂能局限于眼前?没错,袁绍眼前的实力还是占优,孙策未必能战胜他,可是你要看到一点,就算袁绍能战胜孙策,他也不是一个明主。就算他一时成功,天下也不会太平。快则十年,慢则二十年,不是吕后之乱,就是王莽之变。”
  荀彧的眼角轻轻的抽搐着,交叉的十指几乎失去了知觉。钟繇想得很周全,他是有备而来。他不是一个人,他代表了一群人。他们要放弃袁绍,另选明主。这些人是谁,他们要选的又是谁,是天子还是孙策?
  荀彧觉得有些喘不上气来,他说不出的焦灼。他想反驳钟繇,却没有合适的理由。他知道钟繇的分析没有错,袁绍这几年的表现的确让人很失望。他看起来越来越强大,但他离明主的距离却越来越远。
  董卓未灭,先和袁术内讧,兄弟不和。
  形势未定,先逼死了让冀州的韩馥,致使辛评、荀谌失信于人,又嫁祸于张邈,逼得张邈和他翻脸,陈留因此偏向孙策,成了孙策对抗袁绍的盟友。
  胜负未分,他又露出了废长立幼的倾向,以致袁谭战败被俘,不仅没能威胁豫州,反让孙策将战线推到兖州境内。如果当时袁绍派兵助袁谭一臂之力,很可能就是另外一个局面。
  短短几年时间,袁绍接连犯下几个大错。汝颍人陆续离开冀州,仅是荀家就有三人,辛家也有两人,曹操战败之后干脆放弃了袁绍,直接来到长安。
  这样一个人的确不是什么明主。就算他击败了孙策,登基继位,他也会杀戮功臣,清除异己,就像高祖当年一样。等功臣屠戮殆尽,外戚自然坐大,吕后、王莽之祸势在必然。
  如果这一幕真的出现,荀家大概会首当其冲,成为清洗的对象,到时候是学张良隐居修道,还是学陈平随波逐流?恐怕都不可能。荀爽与黄巾的联络,他与天子的关系,荀攸辅佐孙策,现在荀谌又和刘和搅在一起,袁绍都记在心里,他不会放过荀家的。
  荀彧越想越绝望。忽然之间,他意识到了他根本没有选择,只能接受钟繇的建议。于公于私,他都不能再支持袁绍,必须尽快做出抉择。
  钟繇一直静静地看着荀彧。荀彧脸上的神情变化被他尽收眼底,看着荀彧眼中的愤怒渐渐散去,绝望一丝丝的升起,他不失时机地说道:“文若,我这次赶来找你,还有一个原因,孙策的使者蒋干来了长安,他带来了一个消息,何伯求行刺孙策未成,被孙策抓获,张孟卓、丁夫人都被牵连,如今囚在平舆。”
  荀彧猛然坐起,瞪大了眼睛。“当真?”
  钟繇没说话,伸手按在荀彧肩上,轻轻拍了拍。“文若,你不要紧张,孙策没有杀何伯求的意思,否则当时就下手了。但是,他也不会轻易放了何伯求,这件事……只有你能决定。”
  “我能做什么决定?”荀彧几乎叫了起来,脸色涨得通红,与平时的他判若两人。
  钟繇不说话。他知道何颙和荀家的关系非同一般。何颙待荀爽如师友,待荀彧、荀攸如子弟,他实际上已经是半个荀家人。在他眼里,荀彧比袁绍更适合做党人的新领袖,只是袁绍背后的力量太强,而荀彧的出身又有着难以抹去的污点,所以才选择了袁绍。可是他对荀彧的帮助提携依然不遗余力,若非他那一句“王佐之才”,荀彧很难在极重清浊的士林立足。现在何颙被孙策囚禁,生死难料,荀彧自然心急。
  “蒋干在哪儿?”
  “在长安。他现在正和韩遂、马腾接洽,应该是商谈战马的事宜。不久前的战事中,孙策战马损失极大,迫切的需要补充,否则他无法应付秋后的战事。”
  荀彧慢慢冷静下来,重新靠在车壁上,一双发红的眼睛死死的盯着钟繇。“元常,还有什么我需要了解的,一并说出来吧。以现在的速度,从这里到长安最多两天,你总要给我留点考虑的时间。”
  钟繇从袖子里取出一卷纸。“文若,你自己看吧,这是孙策的条件。”
  荀彧接过纸卷,冷笑一声:“元常,好手段啊。蒋干这次来,你不用给人写墓碑了吧?”
  钟繇干笑了两声。
  ……
  蒋干坐在马腾对面,慢条斯理的喝着酒。
  马腾一字一句的读着马超亲笔所写的家书,不时地笑骂两句,看似不屑,实则得意难掩。马铁、马休在一旁,一个在试穿新甲胄,一个将新刀拔出来、插进去,乐此不疲。蒋干这次来长安不仅带来了马超的家书,还带来了丰富的礼物,一部分是马超采购的,一部分是孙策送的,既有荆州、豫州的土特产,也有南阳铁官打造的上等军械,还有从吴郡运来的一些奇珍异宝。不仅有马腾夫妇的,几个弟妹也人人有份。
  这让马腾非常开心。马超以前可没这么懂事,他是长子,多吃多占惯了,从来没有顾及弟弟妹妹的想法。这次带来这么多礼物,人人兼顾,还亲笔写家书报平安,详细讲述跟随孙策作战的经历,让马腾觉得这小子懂事了很多,倍感欣慰。
  “近朱者赤,我儿这次东行可真是受益匪浅啊。”马腾抚着胡须,眉开眼笑。“我听说阎行更有出息,已经任亲卫骑督了?孙将军胸怀坦荡,真是令人佩服。”
  蒋干笑笑。“将军有所不知,亲卫骑虽有千余众,论战力却未必比得上义从骑。夏亭、方与、任城三次作战,令郎都立了功,受赏比阎行更多。在军功簿上,他可是排在阎行之前的。”
  马腾大笑,欣慰地点点头。“那我下次见到韩文约可要说道说道。”他笑了两声,又道:“子翼啊,你这次来长安是报功吗?恕我直言,有那些人在,这功,可不怎么好报啊。”
第1094章
讨价还价
  蒋干郁闷的吁了一口气。“可不是么,战事结束两月有余,奏功疏也早就到了,朝廷就是没什么反应,真不知道他们在想什么。后将军,你说说,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马腾笑而不语,心里被“后将军”三字抚得舒坦无比。他与韩遂一起举事,以兄弟相称,可是韩遂有学问,支持者多,他只能敬陪末座,以韩遂为主。到了长安之后,他却跃居韩遂之上,现在又晋升为后将军,而韩遂却还是做他的镇西将军。
  孙策请功遇到了麻烦,首先来找他而不是韩遂,这就是区别。蒋干肯定会去找韩遂,但前后顺序的变化能说明很多问题。在此之前,虽然他是征西将军,韩遂是镇西将军,绝大多数人提到他们时,还是会习惯性的将韩遂放在前面。
  “朝廷这也是爱惜孙将军。”马腾一本正经地说道:“孙将军刚刚弱冠便已经是讨逆将军,父子官居二千石,手握重兵,晋升太快未必是好事。”
  蒋干扬扬眉,似笑非笑。“原来如此。”
  马腾有点尴尬。他又不傻,岂能看不出蒋干的不快。但他心里有数,不管孙策送多少礼,现在为孙策说话都是不明智的。杨彪已经被罢免,朱儁也很快会被罢免,这两人虽说与孙策有联系,其实并没有帮孙策多少忙,依然受到排斥,他如果为孙策说话,说不定下一个就轮到他了。
  蒋干主动转换了话题。孙策希望马腾能提供一批上等战马。几次冲阵,马超立了不少功,但损失也不小,义从骑战马损失过半,如果不能及时补充,下一次大战时义从骑很可能无法上阵。
  马腾满口答应,他将提供两百匹上等战马,保证义从骑的战斗力。不过他提醒蒋干,最近袁绍的使者一直在长安活动,也找到了他们,想从西凉购买战马。西凉每年产马就那么多,袁绍财大气粗,肯出高价,愿意卖给他的人很多,战马的价格上涨了一倍有余,上等战马更是达到了二十万一匹。
  蒋干眉头紧皱。“二十万?”
  马腾拍着大腿,嘿嘿笑道:“是啊,我也觉得不可思议,不过我也没办法。别看我是个后将军,可是我毕竟不是真正的凉州人。现任凉州刺史种劭和我关系还算可以,可是他很快也要离任了,听说可能会回朝任太仆,接任的凉州刺史是韦休甫(韦端),可不是个好相与的角色。我听说他要上任,派人去祝贺,居然被他拒之门外。子翼啊,我也想帮孙将军,可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90/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