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5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8/1332

  孙策的话就像一道潮水,不断的冲击着他,而且越来越猛,越来越激烈。
  勾起了严畯的兴趣,孙策适时的抛出了徐岳的《抛物论》。研究投石机的弹道,徐岳得出了抛物线的数学推导,虽然那个推导很复杂,能看懂的人不多,却是实实在在的成果,可以用来指导投石机射击。文章并不长,除去数学推导的部分,不到一百字,但字字珠玑。
  严畯大受启发。原来简单的抛出一个物体还有这样的道理在其中,更惊奇的事,居然还可以用数学来推导。怪不得荀谌对孙策的投石机印象深刻,谈之色变。
  “《抛物论》研究抛物落地,与日月无关,甚至与物本身无关,研究的是地对世间万物的作用。潮水不仅涉及到地,更涉及到日月,说不定还会涉及到星辰。你说说,这是不是一篇大文章?”
  拿着轻飘飘的《抛物论》,看着谈笑风生的孙策,严畯的脑海里轰的一声,就像被奔涌而来的江水吞没一般,原本坐在井中的青蛙趁此机会离开了方寸之进,看到了更为广阔的天地,有一丝恐惧,有一丝不安,随即又感到一阵狂喜。
  “将军,徐公河写这篇《抛物论》用了多久?”
  孙策挠挠头。“有大半年吧。你如果有兴趣,可以和他见一面,他就在平舆。”
  严畯已经把自己的使命忘得精光,一心只想着自己的大文章。他对《抛物论》的精微敬佩之极,能有机会见到作者,当面讨教,他当然求之不得。
  “多谢将军。”
第1156章
东莱双璧
  严畯酒足饭饱,心满意足地下了船。孙策还有军务要处理,派张承陪严畯去见徐岳。
  张承与严畯早就相识,年龄又相近,很是谈得来。在孙策面前时,张承话不多,下了飞庐,他的话就多了起来,露出这个年龄应有的活泼。
  “曼才兄,待会儿如果吃了闭门羹,你可不要见怪。”
  严畯还沉浸在兴奋之中,也开了个玩笑。“怎么,有孙将军的安排,又有你作陪,还会吃闭门羹?”
  张承嘿嘿笑了两声。“半个月前,故太尉朱公伟来,听说徐公河在平舆,念及与其师刘元卓(刘洪)交情,想约徐公河见一面。孙将军亲自去请,结果徐公河正在研究一个问题,硬是没见着。”
  严畯脸上的笑容顿时僵住了。“当真?”
  “当然是真的。”张承露出向往的神情。他看看四周,向严畯靠近一些,压低了声音。“曼才,你可曾听过东莱双璧?”
  严畯一脸茫然,连连摇头。
  张承哈哈一笑,有几分得意。“看来你们的细作能力不行。我来给你解说一下吧,东莱双璧指的是两个人,一文一武,文就是这徐岳徐公河,武就是坐镇任城的大将太史慈太史子义。他们都是东莱人,如今都是将军倚重的人才。太史慈,你总该知道吧?”
  “知道,知道,听说他随刘正礼入扬州,曾与孙将军大战,后来却成了孙将军麾下大将。荀友若……哦,哦。”严畯忽然醒悟,连忙吱唔了两声。“太史慈坐镇任城,是一方重将,这徐公河能与他并称,可见孙将军重视人才啊。”
  “孙将军的确重视人才,而且他的重视远超你的想象。”张承两眼放光,炯炯有神。“待会儿你就知道了。如今形势这么紧急,就连孙将军自己都要削减开支,但徐公河的待遇却丝毫不减。你知道他的待遇是什么样的吗?”
  严畯心里痒痒的。“仲嗣,别卖关子,快说。”
  张承竖起两根手指头。“中二千石,外加笔墨纸砚全部官给,两个儿子入郡学,分文不花。一个人养活一家绰绰有余。不过徐公河也无所谓,他一心研究学问,只要有纸有笔,也没时间花钱。”
  “中……二千石?”严畯张大了嘴巴,听到清晰的一声脆响。
  “对啊,有了这两人,东莱人与有荣焉,到处高人一等,着实令人羡慕。曼才兄,你当努力,也为我们彭城人争点光。”
  严畯心动不已,却不能说得这么直白,连忙说道:“仲嗣,你太客气了。令尊起家为太守,这份荣耀,何人能及?有令尊在,彭城人不会比东莱人差。”
  “不然。”张承摇摇头,嘿嘿一笑。“孙将军对家父尊敬有加,这是事实,只是家父以政事为主,在军中没什么威信,可能还不如我从兄。我从兄掌管木学堂,打造战船,改进投石机,也算是有功之人。不过他算学略微弱一些,想做出《抛物论》那样的文章不是易事。”
  张承转头看看严畯。“这件事,就有待曼才兄出手了。”
  严畯心中震惊不已。他听荀谌说过巨型投石机和二千石大船——刘和愿意请和,和这两件利器有很大关系——却不知道这两件利器都是张承的从兄张奋主持打造的。但张奋却依然不能和徐岳比肩,那徐岳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存在?孙策说,他如果把《潮水论》做扎实了,足以和《抛物论》相提并论,他原本还以为只是客套。现在听张承这么一说,似乎孙策并没有开玩笑啊。
  这《抛物论》有这么大的价值?
  两人一边说一边上了岸,坐上马车,直奔徐岳的住处。徐岳住在工坊里,是一个独门小院,很宽敞,很安静。不过张承说,这是因为我带你来的,否则你连工坊都进不了。徐岳眼前看不到一个士卒,但他身边有郭嘉亲自安排的卫士保护,具体有多少人,连他也不清楚,这件事由郭嘉亲自负责。
  严畯已经麻木了,一句话也没说。
  两人来到门前,张承上前扣门,有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年来开门,正是徐岳的长子徐数。徐数平静地打量了他们一眼,看到张承,脸色这才多了几分笑容,从门里走了出来,拱手施礼。
  “师兄,你怎么来了?”
  张承还礼,指指身边的严畯。“伯元,这是我的同乡严君曼才,刚刚见过将军。他做了一篇《潮水论》,将军看了很是喜欢,让他来见令尊,与令尊切磋切磋,相互补益。”
  徐数瞅瞅严畯,眨了眨眼睛。“我能先拜读一下吗?”
  “当然可以。”
  张承说着,冲着严畯使了个眼色。严畯连忙取出文章,又奉上自己的名刺。徐数接过文章,就着灯笼的光看了一眼,眼神一闪,随即点了点头。
  “请二位稍候,我立刻去禀报家父。”
  “有劳伯元。”张承很客气。徐数进门,掩上了大门,匆匆向里走去。张承对严畯笑道:“看来有戏。”
  严畯沉默不语。他看到了刚才徐数眼中的神采,非常惊讶。徐数年轻这么小,也能一眼看出这篇文章的价值?这篇文章虽然是他亲手所作,但他还真没太把这篇文章当回事,一直以为是杂篇。到了平舆,却接二连三的得到认可,这让他有些措手不及。
  一篇讨论潮水涨落的杂谈而己,最多当作谈资罢了,怎么会有这么重要?
  过了一会儿,门里有脚步声响起,大门再次打开,两个人出现在门口,正是徐岳父子。徐岳目光在张承脸上一扫,迅速露出一丝笑容,张承还没来得及还礼,徐岳已经把头转向严畯。他抖着手里的文稿。
  “这篇《潮水论》是足下所作?”
  “正是。”
  “快进来。”徐岳大笑。“一早就听到喜鹊叫,等到天黑也没看到客人,还以为听错了。没想到却应在足下身上。快来,快来,我有事要向你请教。夫人,夫人,有贵客到,准备点吃的,我们要多谈一会儿。”
  严畯没有心理准备,被徐岳拉得踉踉跄跄,径直穿过前院,来到堂上,又被徐岳拽进一旁的房间。院子里干净整洁,堂上也一尘不染,但这个房间里却凌乱不堪,到处是模型,到处是纸,有的纸上写满了字,有的纸上画满了图,有的却是一片空白。严畯一看,羡慕不已。这些纸都是上等南阳纸,他平时想买几张都舍不得,徐岳屋里却洒得到处都是。
第1157章
有人欢喜有人愁
  徐岳将严畯拉到屋子中间,指着一个正在转动的模型,扬扬眉。
  “你看,我这个模型和你的潮水论是不是差不多?”
  严畯一脸茫然,跟进来的张承也满头雾水。房子中间有一个木制的模型,看起来并不复杂,一根丝绳,系着一枚铁球,正绕着中间的木柱旋转。丝绳从木桩中心穿过,拉起下面的一个权衡。严畯看不出和潮水有什么关系。
  见严畯没反应,徐岳有些失望。他一转身,取过一枚铁球,手一松,铁球落在地上,“呯”的一声,吓了严畯一跳,惊讶地看着徐岳。徐岳捡起铁球,在手心抛弄着。
  “你看,不管我将这个铁球抛多高,这个铁球最后都会落回我手里,对不对?”
  “当然。”严畯不假思索地点点头。这个问题还要问吗?
  徐岳挑起眉毛。“为什么?”
  “为……什么?”严畯愣住了,瞪着徐岳,不知道如何回答。这还有为什么?这不应该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徐岳盯着严畯看了两眼,脸上的失望越来越明显。他没有再说什么,转身取过那篇《潮水论》,仔细看了看,晃了晃。“足下说,潮水涨落与明月运行有关,那你有没有想过为什么明月远在万里之遥,中间无一丝牵绊,却能影响潮水涨落?”
  严畯一怔。他有些懂徐岳的意思了。月亮影响潮水,和铁球必然落地,看似风马牛不相及,却有着相似之处。只是他一时无法用语言表述出来。他眼珠一转,看到了一边正在转动的模型,忽然灵光一闪。
  “徐君的意思是说,这明月与潮水之间……有一根看不见的线?”
  “妙啊。”徐岳大笑,用力一拍严畯的肩膀。“难怪你能做出《潮水论》这样的文章,我想通这个问题用了几个月时间,你却能一语道破。年轻人,你前途不可限量啊。”
  严畯文弱,又没有准备,被徐岳一巴掌拍得横行两步,险些摔倒。徐岳连忙扶住他,连声道歉,说了两句,又兴致勃勃的说起学问来。“我研究抛物论,原本觉得已经研究透了,题无剩义。有一日,忽然又觉得不对,你说这世间万物,为什么不管抛多高,最后都会落回地面?我百思不得其解。后来有一天,在院中散步,忽然睹明月而悟。既然世间万物都会落回地面,为什么日月不会?”
  严畯已经彻底懵了。面对神情亢奋的徐岳,他无言以对。
  徐岳见严畯半天不说话,知道他还没有领悟到这一层,不禁大笑道:“这是因为日月并非静止,而是在一直不停的转动。就像这个模型,如果这个铁球停下来,不转了,它就会被丝绳拽下来。如果开始转,它就会慢慢远离中心的木桩,转得越快,离得越远……”
  严畯似懂非懂,眼睛渐渐亮了起来。张承却没办法理解了,只能摇摇头,一脸苦笑。徐岳拉着严畯越说越来劲。严畯也慢慢跟上了他的思路,渐渐能插上话了。有了回馈,徐岳更加兴奋,眉飞色舞,唾沫横飞,不时地用力拍打严畯的肩膀。严畯被他拍得东倒西歪,却浑然不觉,依然谈得津津有味。
  “他们都疯了。”张承摇头道。
  “这就是得窥大道的狂喜,未入道门的人是理解不了的。”徐数含笑说道。
  张承忍不住啐了一口,撇撇嘴,以示不屑,暗地里却竖起了耳朵,凝神倾听。
  ……
  荀谌走进刘和的病房,站在榻前,看了一眼刘和的脸色,一声轻叹。
  “将军节哀,现在真不是悲伤的时候。”
  刘和无力的摆摆手,用湿漉漉的手巾拭去眼角的血泪。他的眼睛又红又肿,连日来的伤痛让他形销骨立,瘦得像个骷髅。“友若,什么事?”他的声音沙哑低沉,带着刺人的粗砺。
  “孙策有回复了。”荀谌看看手里的回书,犹豫着是不是要递给刘和。刘和有些意外。“严畯呢?他为什么不来复命?”
  “严畯……不回来了。”荀谌苦笑着,不知如何向刘和解释。
  刘和哼了一声,神情不屑。“不回来也好,彭城已经落入孙策之手,他自然应该去投孙策。孙策都说了些什么?”
  “孙策体谅将军丧父之痛,愿意休兵三月,但他要派人通缉那些杀死县国令长的世家。”
  “这不可能。”刘和一口拒绝。“这些人是配合我才杀人的,如今穷途末路,才来奔我,我岂能将他们拱手相让?当年韩信卖钟离昧,为天下笑,我不能蹈其覆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