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5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81/1332

  颜义诧异地看了颜良一眼,怀疑自己听错了。他是颜良的弟弟,随颜良大小数十战,还是第一次听到这样的命令。颜良知道他在想什么,挥挥手,示意他赶紧去。
  “沈友所部虽是新兵,但训练有素,不比泰山诸贼和陶谦部下的丹阳兵。子清,你小心些。”
  见颜良如此慎重,颜义不敢大意,率领亲卫骑脱离队伍,飞奔而去。
  ……
  沈友很快就收到了颜良改变行军方向的消息,暗自叹息。
  不用说,颜良肯定看破了他的计划,知道没有把握在凌操、张允赶到之前击破他的阵地,所以放弃了他,转而迎击张允。这是一个非常果断的决定,更是一个聪明的决定。张允是别部,通常来说实力不如中军。颜良转而迎击他,双方的位置发生了变化,他也许可以及时赶上去,但凌操却会因为路程远而慢一步。
  好在庞统早有准备。张允、凌操出发之前,庞统就提醒过他们,行军时一定要多派斥候,留下充足的反应时间,尤其要防备对方的骑兵袭扰。南北战场最大的不同就是骑兵的应用,北方骑兵多,战术灵活,速度快,对步卒的优势很明显。
  为了增强说服力,庞统还拿出孙策的战例。孙策几次取胜,都是依靠骑兵的快速突击能力。
  “子异会小心吧?”沈友有些不太放心。颜良的变计让他很不安,这是一个嗅觉灵敏的对手,天生就适合战场,他之前的战绩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用对手的首级堆起来的。张允名气不小,练兵也很用心,但他毕竟是第一次上阵。
  庞统笑着看了沈友一眼。“将军,你应该相信张子异,应该相信孙将军。当然了,你更应该相信自己。”
  沈友想了想,也笑了起来。“书上得来终觉浅,事非经过不知难。士元,你这句话说得太对了。我原本以为自己能指挥若定,可是刚刚听说颜良即将到达时,心跳还是很快,现在手还是麻的。”
  “没关系的,初次作战,难免紧张。”庞统哈哈大笑。过了一会儿,他又说道:“我第一次随孙将军参战是在襄阳,当时只是佯攻,可是战鼓声一起,我还是吓得两腿发软。”他转过头,看了沈友一眼,又道:“后来回到大营,我的手还在发抖,被将军发现了,问我情况。我告诉了他,觉得很丢脸,可是孙将军说,当时他的情况和我差不多。为了不让人看出来,手心都被指甲戳破了。”
  “是吗?”沈友很惊讶。
  “是的,我亲眼看到他的手心伤痕。说来也奇怪,知道他也紧张,我后来就不紧张了。”
  两人互相看了一眼,会心而笑。
第1301章
老兵
  张允的精神高度紧张,看到远处斥候手中的红色旗帜时,他就下令停止前进,由行军队列转换为防守阵型。
  阵型变换是平时练兵时的重点训练项目,也是基本常识。每一个士卒都被反复教导,在行军时遭遇突袭是非常危险的,所以行军时要留神,多注意远处的异常情况,比如烟尘,比如惊飞的鸟雀,要注意周边的地形,如果要变阵,什么地方能够立阵,什么地方要避开。
  这些基本原则天天讲,月月讲,隔三岔五的练习,每次校阅都要检验,早就融入每一个士卒的本能,一听到中军发出的命令,各部就行动起来,四千人,两个校尉,两个假校尉,八个都尉就行动起来,二十个曲军侯迅速传达命令,以曲为单位列阵。曲军侯大声嘶吼着,命令将辎重大车推出去,作为屏障,各什士卒在大车后立阵,刀盾手、长矛手在外,弓弩手在内。
  行军扎营时都以什为最小单位,扎营里十人一帐,行军时十人一车,车上面装载着帐篷、备用的武器工具、粮食、锅釜等必需器。一旦发生意外,这些大车就是临时屏障,野战工事,可以用来阻挡敌军的箭矢和冲击。
  沈友等人登陆不久,还没有畜力可用,辎重大车都是靠人力挽运。命令一下,拉车的士卒迅速将车停好,用备好的铁链铁钩将大车首尾相联,再固定好车轮,防止移动。大战之际,难免有些紧张,原本一下子就能挂上的铁链铁钩忽然变得不听使唤起来,清脆的撞击声此起彼伏。一个年轻士卒手一滑,铁钩落地,正好砸在自己脚上的,痛得大叫。
  “慌个毬?”都伯杜白赶了过来,捡起地上的铁钩,迅速挂上铁链,又一巴掌拍在那年轻士卒的头上。“小竖子,叫得这么骚气,别让人以为你是个女人。”
  周围的士卒哄堂大笑,七嘴八舌的调侃起那年轻士卒来。年轻士卒红了脸,恼羞成怒,拔出血亮的战刀晃了晃。“谁敢笑,老子认得他,老子的刀认不得他。”
  “且,小竖子,毛还没长齐,就敢自称老子。留着你的力气,待会儿和敌人使,跟自己人叫阵有个什么劲。”杜白说着,又拍了他一下,转身走了。年轻士卒咧咧嘴,悻悻的将刀收了回去。
  说笑了一阵,大家的紧张松驰了些,手上的动作也快了起来。不到百息,远处的地平线上刚刚出现骑兵的影子,阵地已经成型。将士们站在自己的位置上,一边查看远处的形势,一边将准备好的干粮塞进嘴里,再灌上几口凉水。天气还冷,凉水入腹,冰得心口疼,却让他们更加冷静。
  张允看着已经成型的阵地,松了一口气。虽然比平时训练慢了不少,不过还是抢在敌骑到达之前成型了。现在就算对方发起攻击,他也有一战之力。
  ……
  颜义勒住坐骑,看着远处严整的阵型,惊讶不已。
  对方将领是不是未卜先知,知道我要来,立好了阵等我?要不然怎么会这么快。
  他看看向边的骑士,骑士们也面露难色。突袭行军的人马是一回事,强冲列好的阵地又是另一回事。对方已经列好了阵,不仅有盾牌、长矛,强弓硬弩,还有车阵,这几乎是在野战中最令骑兵头疼的阵型。
  不少人把目光投向颜义。颜义也不想打,他这时候已经明白了颜良的担心,但人已经到了这里,不试一下,他还是不甘心。对手毕竟是没有经历过大战的新兵,就算训练有素,面对真正的战斗也会手软吧。况且南方缺少战马,这些步卒应该没有太多面对骑兵的机会,一紧张,平时训练得再好也没用。
  机会虽然不多,但还是有的。
  颜义叫过几名什长,让他们各率本部,尝试冲击对方的阵地。骑士们虽然不愿,却也不敢抗命,策马离开,各带数名骑士,冲向张允的阵地。
  看到对方骑士发起冲锋,中军将旗下的张允握紧了拳头,手心全是汗。虽然对方人数不多,应该只是试探,可是战场上的事谁说得清楚。万一部下因为紧张而慌乱,被对方试出虚实,远处的骑士肯定会像一群狼一样冲过来,将他的阵地撕成碎片。
  张允看着即将被骑士攻击的阵地,看着人群中都伯、军侯,暗自祈祷,希望这些老兵能够发挥出应有的作用,稳住军心。为了让第一战更有把握,他把几个受过讲武堂培训的老兵都派在了外围。
  骑士们策马奔腾,冲向阵地一角。正当其冲的都伯孟武厉声下令,命令大车后面的士卒做好准备。
  “长矛手,给老子站稳了,腿别晃。怕个毬,他要是敢来,就捅死他。弓弩手,调整呼吸,不要慌。”孟武伸手在一个弓弩手肩上拍了拍,示意他不要紧张,又大声喝道:“前排甲伍第三个刀盾手,低头,不要看外面,有什么好看的,用肩膀扛着盾。”
  刀盾手、弓盾手依令调整,战场上除了都伯老兵们的吼声,只有越来越近的马蹄声。孟武停住了脚步,眯着眼睛,看着越来越近的骑士,高声喝道:“强弩准备……放!放!放!上箭,上箭,重新准备。看什么看,干好自己的活。”
  接连三声大喝,三十名强弩手扣动弩机,分批射出劲弩。这边还没停,其他三个小阵的弓弩手也在都伯的指挥下齐射。一百二十支弩箭呼啸而出,扑向正面冲来的十名骑士。
  骑士们一边射出手中的箭,一边拨转马头,从阵前掠过。大部分的弩箭射空,但还是有十几枝弩箭射中目标,一名骑士翻身落马,剩下的人和马都有中箭的,却没有落马,很快又跑出了射程。落马的骑士没有死,在地上翻滚着,哀嚎着。
  “看到没有?骑兵也是人,中了箭一样会死。”孟武毫不理会受伤的骑士,抓住机会对部下灌输战斗经验。“不要慌,稳住你们的手,这次射死一个,下次就能射死两个,射死三个。每个人一百枝箭,就算十箭中一箭,也能他们射死七八回的。且,蒲季,你抖什么抖,就你这怂样,还想做一等射手?我去,你这裤裆怎么回事,不会是尿了吧。”
  “不……不是。”蒲季面红耳赤的解释道:“我……我刚刚喝水不小心,洒了。”
  将士再次哄笑起来。
  “都给我闭嘴,你们也好不到哪儿去!”都伯厉声大喝,命令所有人集中注意力,又拍拍蒲季的肩膀,附在他耳边,低声说道:“老子第一次上阵,就尿了一裤裆。”
第1302章
突阵
  在老兵们的指挥下,新兵们迅速镇定下来,接连发矢阻击。命中率逐渐提升,从一次发弩只能射伤一两人到四五人,再到七八人,中箭落马的骑士越来越多,在阵前辗转哀嚎,刺激着新兵们的耳膜时,也在磨砺着他们的精神。
  颜义原本就攻得不是很坚决,见江东兵如果迅速的进入状态,一点也不像刚上战场的新兵,心里越发不安。前前后后已经损失了三十余名骑士,却还是看不到一点破阵的机会,这让他心生犹豫,有心放弃。
  张允看出了颜义的犹豫,却不想放弃这个大好的练兵机会。他命令几个声音洪亮,官话说得地道的士卒骂阵,做出挑衅的动作,激怒颜义。颜义勃然大怒,喝令再攻,但连遭挫折,士气已衰,而江东兵却越战越勇,渐渐发挥出平时训练的水平,打得有声有色。
  双方纠缠一个多时辰,僵持不下。
  这时,颜良率部赶到,一问情况,抬手就是一个大耳光,又飞起一脚,直接将颜义从马背上踹了下去。
  “蠢物,我怎么关照你的?耳朵里塞了鸟毛吗?”
  颜义从地上爬起来,脸色苍白,嘴角带血,却一声也不敢吭。他知道颜良的脾气,自己犯了错,挨两下是意料之中的事,打完就算了,毕竟是亲兄弟,如果顶嘴触怒了颜良,就不是这一两下的事了。
  “去监视沈友,滚!”
  颜义躬身领命,翻身上马,带着五六十亲卫骑士向南飞奔而去。颜良怒气未消,策马来到阵前查看形势。他不像颜义,站得远远的,身边簇拥着近百骑,他只带一个掌旗兵,策马逼到阵前百余步,已经在强弩的射程之内。
  一见此情此景,刚刚还被打得没脾气的骑兵们立刻精神起来,而身处中军的张允却感受到了强大的压力。对手在向他示威,他要不要应战?早在出兵之前,他们就收到警告:颜良武功很好,泰山作战时多次率部突击,诸将不可与他单挑,尽可能发挥整体实力。张允牢记在心,可是看到这一幕,他还是心中不爽。
  “射他!”张允咬咬牙,发出命令。
  正对颜良的一曲接到命令,一百二十名强弩手举起弓弩,分三批轮射,一百二十支劲弩呼啸而去。颜良早有准备,他举起挂在鞍后的大盾,护住面门,同时将掌旗兵拉到自己身后。
  “嗖嗖嗖!”箭矢如雨。
  “笃笃笃!”数枚箭矢射中盾牌,钉在上面,箭头深入盾体,甚至刺破了颜良的手指,颜良却一动不动。但他的战马和身后的掌旗兵却没这么强悍,战马连中数十箭,悲嘶着跪倒在地。掌旗兵也中了两箭,虽然他身穿重甲,又站在颜良身后,可是运气不好,一箭正中面门,当场毙命。
  颜良一动不动,顺着倒下的战马站在地上,右手向后伸,稳稳的握住了战旗。
  这一幕赢得了部下的阵阵欢呼,也一下子将江东兵的士气压制住。曲军侯孙严是一个老兵,看到此情此景,知道遇到了强劲的对手。颜良手中的盾牌应该是特定的,军中常用的三石弩、四石弩很难射穿,再用弓弩射击也没什么用,只会彰显颜良的勇气。
  最有效的办法是等颜良靠近些。等他进入七八十步,强弩不仅可以破弩,还能射击面积更小的腿部,颜良手中的骑盾面积比较小,只能挡住胸腹,挡不了全身。
  当然,最好的办法是派一个勇士与颜良决斗,正面击败他。颜良只带一个掌旗兵前来,目的就在于此。这看似草率,却是提升士气的不二妙法。只是张允部下没有这样的勇士,这些老兵战斗经验丰富,武技也比普通士卒强很多,可是要和颜良这样的猛将比武,没人有把握。阵前决斗,如果输了,更伤士气。
  见对面没有反应,颜良暗自叹了一口气。他有点明白为什么颜义没能占到便宜了,这些江东兵虽然是新兵,但训练严格,令行禁止,不是那么容易被吓住的。他没有再犹豫,将手中的战旗微微前倾。
  一声怒吼,中军两曲步卒在一个都尉的率领下走出战阵,举着盾牌,向江东军的阵地逼来。他们举着大盾,肩并肩,盾挨盾,组成两道墙,又在行进中转换为冲锋的锋矢阵形,一面盾牌接着一面盾牌,重重叠叠,如鱼鳞,如龟甲。
  江东军阵中的曲军侯孙严一看,知道麻烦来了。这种阵型是专门用来克制箭阵的,那些大盾都是加厚的,握持时有一定的倾斜,更难被弓弩射穿,蒙了牛皮,射穿了也不会裂开。难度在于这种密集阵型对士卒的要求比较好,一旦配合不好,很容易互相干扰,露出破绽。能用这种阵型的无一不是精锐,看来颜良是要拼命,一出手就是最强悍的步卒。
  孙严不敢怠慢,一边向中军示警,一边下令部下做好应战准备。张允接到警报,不敢大意,立刻调拨人马,准备增援。为了确保阵地完整,他至少要准备两部的兵力迎战颜良。颜良出两曲,他就得安排四曲,并调集强弩营助阵,增强远程打击能力,阻止颜良增加兵力。
  阵势易动难安,虽然只是小范围的变阵,却还是产生了一些慌乱,尤其是当颜良的两曲步卒从颜良身边经过,将颜良裹了进去,拥着颜良一起向前的时候。他们已经看不到颜良的身影,却能看到不断向前的战旗,临战的压力越来越大,尽管老兵们在大声呼喝,气氛还是越来越紧张。
  颜良部下越来越近,越走越快。
  江东军开始射击,强弩呼啸而至,将盾牌射穿,盾牌后的士卒有人中箭,却依然顽强地向前。有几个士卒被射中要害,倒了下去,后面立刻有人补上,然后毫不留情的踩着同伴的尸体,继续前进。
  双方相距三十步,颜良的部下忽然齐声怒吼,整体阵型散作十个小阵,左右各有两个小阵先后楔入两曲之间的空隙,剩下的六个小阵近三百人,向正对他们的一曲冲了过去。前面的士卒冲到大车前,与大车后的江东军士卒纠缠,后面的士卒蹲下身子,将盾牌扛在背后,再后面的士卒加速奔跑,踩着盾牌,高高跃起,连人带盾,跳过大车。
第1303章
苦战
  这一招大出江东军的意料,尤其是大车后的弓弩手,眼看着敌人跳过大车,进入阵中,大惊失色,乱作一团。虽然跳入阵中的士卒身陷重围,很快被杀死,但阵型却被扰乱,大车后的士卒没有了弓弩手的支援,只能和颜良的部下短兵相接,一时险相环生。
  颜良杀到阵前,大喝一声,用肩膀顶住大车,锁定两车的铁链绷得笔直,颜良举起战刀,一刀砍断了铁链,再次发力,硬生生将大车挤偏,露出一条足够人挤入的缝隙。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81/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