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6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5/1332

  ……
  数里之外,孙策也在观察地形。
  三年前的七八月间,他曾在此驻留,听郭嘉讲述袁绍出逃,途经中牟,杀吕伯奢一家的故事,现在故地重游,他却要与袁绍决战了。
  中牟是邙山余脉,丘陵更少,由黄河沉淀的河沙形成的沙堆却随处可见。这里地势低,水陂、大泽随处可见,中牟西的圃田泽就是一个面积很大的水泽,东西四十里,南北二十里,泽中遍布麻黄草,中有沙岗,上下二十四浦,地形复杂。夏天雨水多,水位上涨,行走不便,冬天水枯,有道路可以通行其中,北侧还有一条东西向的驰道,可以由咸阳直通东海。
  想到驰道,孙策突然说道:“奉孝,你说袁绍会不会西去洛阳?”
  “不排除有这种可能。袁绍这个人貌似风雅高贵,其实没什么底线的。为了自己的野心,他什么都做得出来。”郭嘉顿了顿,又道:“他是个伪君子,伪君子做起恶事来比真小人更可怕。”
  孙策颌首表示同意。“假的终究是假的,瞒得了一时,瞒不了一世。”
  “是啊,欺人不能长久,自欺却可能难以自拔。自欺欺人,说到底还是春蚕吐丝,织茧而自缚。”
  “没错,所以我只求问心无愧。”孙策摇摇马鞭。“传令黄汉升,让他在清水口立阵,堵住袁绍。我们越过官渡水,北水立阵,与袁绍决战,试试他的甲骑。”
  “也不能太明显了。”郭嘉笑道:“袁绍疑心很重,我从叔和沮公与也不是笨人,太明显了反倒让他们生疑。”
  “那你们军谋处好好议一议,尽可能想和周全一点,既要完成任务,还要减少伤亡。说句不怕人骂的话,多死一个人就是一大笔钱,袁绍又不肯花钱赎人,这生意亏大了。如果能抓住袁绍本人,我一定把他送去山里挖矿,挖到他死为止,要不然不解气。”
  郭嘉忍不住笑了两声,又收起笑容,很严肃地说道:“那你要先抓住他,而不是被他抓住。将军,有了前几次作战的经验,他们这次一定会为将军准备陷阱,你可不能遂了他们的心愿。”
  孙策点点头,拨马而回。“如果有更稳妥的计划,谁愿意去冒险啊。不过话又说回来,争霸的风险更大,如果瞻前顾后,处处以持重为念,哪里还有一丝取胜的可能?就算有天命,老天也不会垂青一个不劳而获的人吧。奉孝,你的心意我领了,但既然走上了这条路,有些事就身不由己了。既然危险无法避免,那我们就多用心点,尽可能做好准备,消除隐患。”
  郭嘉苦笑,追了过去。“将军,不是让你能而不为,只是让你为而不恃,不可一意逞匹夫之勇。困兽犹斗,狗急跳墙,袁绍虽接连受挫,犹有步骑五六万,不可小觑。”
第1457章
初战
  孙策深以为然。
  别看他接连几次大胜,战绩辉煌,袁绍损兵折将,却没有从根本上扭转双方的实力对比。袁绍的主力元气未伤,黄琬损失的是洛阳屯田兵,麹义损失的是不怎么听袁绍命令的韩馥旧部,审配虽然支持袁绍,但他专横,袁绍一直无法真正掌握的力量,袁绍真正倚为心腹的冀北兵损失有限,依然有很强的战斗力。
  而他集结的兵力也不过五万人左右,并不比袁绍多。这还是他精心计算的结果,如果不是每次都精打细算,再加上一点运气——比如蒋钦夜袭审荣——就连现在的局势都不敢想象。他为什么要强行突破审配的中军?不就是想以快打慢,减少伤亡嘛。但凡当时犹豫一下,结果如何,还真不好说。
  何况袁绍手里还有三百甲骑和六七千胡骑,这可都是实实在在的威胁,一不小心就可能被袁绍翻盘,前面的战果全部付诸东流。
  这种情况下,他怎么能持重?持重就是以实力碾压对方,但他并没有这样的实力。当然也不能一意恃勇,再用对付麹义、审配的战法,事不过三,袁绍反应再慢,也不可能还给他中军突破、实施斩首的机会。他肯定会将中军守得严严实实,等他去冲阵,抓个正着。
  到目前为止,他只能说有一定胜算,却没有必胜的把握。他这五万人也不全是精锐,老爹孙坚的部下算是久经沙场,黄忠那一万人也可以和袁绍拼一拼,吕蒙、蒋钦率领的一万屯田兵就有滥竽充数的嫌疑。
  孙策要求郭嘉多做几个方案,同时密切与诸将沟通,尽可能让所有人都明白自己的任务,既不能勉强,有一定自由发挥的空间,又不能没有底线,影响整个战术部署。军谋处虽然得力,对各部的情况毕竟不如负责的将领。必要的时候,军谋处还要派人去了解情况。
  ……
  经过两天准备,战斗首先在圣女陂打响。
  吕岱、吕蒙赶到浚仪后,甄俨担心被夹击,征求袁绍同意,主动解了浚仪之围,赶到圣女陂扎营,掩护袁绍的左翼。浚仪围解,孙坚留下朱治守城,与满宠、吕岱等人合军,一路追击。满宠、徐盛率水师沿鸿沟西行,孙坚率领步卒走鸿沟北岸,一直逼到甄俨的阵前。
  圣女陂是鸿沟北的一个水陂,不算很大,周长只有两百余步,向北不远就是北济水,向南通过一条叫渊水的小河汇入鸿沟。渊水长约五里,不算宽,架浮桥很方便,却比护城河要宽得多。甄俨在这里立阵,架上抛石机,既能阻止战船前进,又能攻击孙坚,一举两得。
  当初袁绍为了攻浚仪城,建了大量的抛石机,后来发现这些抛石机既没有城里的抛石机打得远,又没有城里的抛石机打得准,就闲置了。甄俨把这些抛石机带到了官渡,现在正好派上用场。
  孙坚也带了抛石机,就装在战船上。不过这些战船体积有限,每艘战船只能装一台抛石机。战斗一打响,徐盛就指挥战船向前突,想冲到甄俨的背后。不到刚走一半,船腹突然发出巨响,撞上了什么东西,不论楫濯手如何发力,战船就是无法前进。徐盛知道不妙,立刻命令后撤,却还是慢了一步,架在岸边的十余架抛石机同时发射,有两枚陶罐击中了战船,陶罐破裂,里面的桐油洒得到处都是。
  徐盛一边命人用准备好的沙土覆盖,一边喝令亲卫举盾掩护,抢到船头,用一根长竹杆在水里探,这才知道水底有铁链,拦住了战船。这些铁链由栽在岸边的木桩固定,木桩埋在土里,铁链沉在水中,表面上根本看不出异样。
  徐盛的座船被拦住,后面的战船也无法前进,水师从侧翼突破的计划受挫。徐盛有些着急,想派人乘小船强行突击,截断铁链,却被吕蒙拦住了。吕蒙比徐盛年轻,但是论起在孙策身边的经历,他的资历比徐盛老,又有随陈到守丹阳的经历,不久前守长社又让麹义、荀衍吃了闷亏,如今小有名气。徐盛和他比较亲近,也愿意听他的意见。
  吕蒙说,我们赶来的路上还看到来往的商船,这说明甄俨埋的这些铁链就是针对吃水深的战船,入水比较深,你想派人下水砍肯定不方便,而且你不知道他埋了多少铁链,砍完一根还有一根,你要牺牲多少士卒,砍到什么时候?不如把抛石机卸下来,再让大部分战士下船,只留楫濯士划船,减轻船重,吃水浅了,说不定就能过去了。
  徐盛觉得有理。他先派人泅水查看情况,发现正如吕蒙所说,这些铁链都沉得比较深,专为吃水深的战船而设计,普通船只并不受影响,数量也不少,从东到西有百十根,近两百步,正是甄俨的抛石机列阵的范围。换句话说,他拆铁链的过程将全程遭受甄俨的抛石机打击,没等他拆完铁链,他的战船就报废得差不多了。
  当天夜里,徐盛按照吕蒙的办法,将抛石机卸在岸边,交给吕蒙处置,又让战士泅水前进,船上只留下楫濯士,趁着夜色奋力划船。没了抛石机和战士,战船轻了很多,不仅吃水浅,成功避开了铁链的阻拦,而且速度非常快,岸上的冀州军虽然全力发射抛石机和弩箭,还是无济于事。
  甄俨接到报告,赶到岸边查看情况。黑夜之中,他看不到战船上的具体情况,只看见战船破浪前行,水花四溅,虽然抛石机接连发射,命中率却非常可怜,只打中了两三艘战船。但比起这些轻快如飞的战船,那些负甲泅水前进的士卒更让他吃惊。身为中山人,他从来没想到有人能穿着战甲泅水,还游得这么快。
  不过甄俨也没太当回事。徐盛的部下不到两千人,就算绕到他背后也起不了什么太大的作用。他派出了三千步骑去反击,务必要烧掉徐盛的战船,把徐盛赶到河里去。
  一声令下,五百杂胡骑率先冲出了大营。
  就在甄俨以为徐盛不足为虑的时候,渊水东岸的孙坚突然发起了进攻,一时间战鼓雷鸣,从战船上卸下来的抛石机在渊水东岸一字排开,将数百只陶罐甩上了天空,甩过了渊水,砸进了冀州军的阵中。陶罐破碎,刺鼻的气味四溢。甄俨被呛得捂住了鼻子,突然想到了荀衍提过的石脂,顿时吓出一身冷汗。
第1458章
初战不利
  荀衍在黄水遭到石脂的阻击,未能及时突破路招的阵地,增援审配,虽说不是他的责任,但他却非常重视这件事,不仅向袁绍做了汇报,在其后的军议中又郑重其事的提醒诸将留神,一旦发现对方阵中有抛石机就要留神石脂,这种黑色的粘稠物不仅味道难闻,烧起来还有黑烟,杀伤力比桐油强很多。
  抛石机是重型军械,移动不便,甄俨从浚仪把抛石机运来费了很大力气,孙坚则是将抛石机装在战船上。甄俨为了对付这些装备有抛石机的战船,将自己的抛石机都部署在岸边,正对着孙坚的阵地反而没有部署。他也没想到孙坚会趁着夜色将抛石机部署在阵前,等他闻到气味,才知道麻烦来了。
  数百只陶罐在阵前碎开,黑色的石脂到处流淌,刺鼻的气味随着东南风飘散,甄俨的整个阵地都被笼罩其中。那些将士还没意识到危险,只是大声咒骂。等几枝火箭射出,点燃这些石脂,升起滚滚浓烟,刺鼻的气味更加呛人,还有不少将士被火烧得连声惨叫,惊恐的气氛才在甄俨的阵中扩散开来。
  甄俨不敢大意,立刻喝令前阵将士撤退,同时命令强弩手齐射。黑夜之中,难分敌我,石脂燃烧的黑烟又遮挡住了视线,轻易出击很可能会中计。此时此刻,只有用弓弩进行远程打击是最保险的。
  三千冀州强弩手全力射击,一阵阵箭雨射向天空,穿过浓烟,射向渊水对岸。
  渊水东岸,黄盖站在阵前,看着远处甄俨的阵地,看着那些穿过浓烟,射到阵前的弩箭,估计着强弩手的距离,嘴角微挑,露出不屑的冷笑。不用他吩咐,抛石机的观察手已经开始减少陶罐的数量,提高射程。石脂是成本很高的杀器,要对付的当然不是普通的士卒,而是冀州军中杀伤力最强的强弩手。
  陶罐数量减少一半,射程增加三分之一,正好能覆盖强弩手阵地,一声令下,五十余架抛石机开始齐射,几乎在同时,强弩手也射出了绑有引火物的火箭,配合默契,时机拿捏得刚刚好。陶罐砸进冀州强弩手的阵地,石脂四溅时,火箭也到了,点燃了石脂。
  其实这一批陶罐的数量并不多,火势也不大,但冀州强弩手被前面的火吓坏了,一见有陶罐在身边裂开,不管自己身上有没有沾到,心先慌了,再看到有火苗起来,顿时乱了阵脚,再也顾不上射击,纷纷用准备好的湿草袋去压灭火苗。
  感觉到对面的箭阵弱了,黄盖立刻发动了攻击,将士们举着准备好的浮桥,冲到渊水边,将浮桥推到水中。渊水不算宽,浮桥架起来也容易得多,很快成型。刀盾手先过河立阵,弓弩手紧随其后,逼到燃烧的阵地前,全力射击。
  这时候,这些弓弩手已经进入冀州强弩手的射程范围,如果冀州强弩手没有被浓烟挡住视线,没有被石脂扰乱阵地,只要一波齐射就足以重创这些弓弩手,但他们此刻忙于自救,根本没注意到敌人已经准备就绪。等他们意识到这一点的时候,毁灭性的箭雨已经从天而降。
  被石脂烧死的强弩手寥寥无几,被弓弩射杀的强弩手却数不胜数,随着嗖嗖的箭羽破风声,惨叫声此起彼伏,冀州强弩兵的阵地乱成一团,很快就崩溃了。
  甄俨赶到阵前,看着已然崩溃的强弩阵地,惊骇不已。他生怕孙坚趁机发起攻击,只得下令放弃了他经营数日的阵地,后撤三百步,重新立阵。
  甄俨奉命接替许攸,与孙坚对峙了大半个月,并没有出现什么问题。这一次奉命阻击孙坚,他信心很足,为这个阵地做了很多准备,本以为能挡住孙坚十天半月,没想到连一夜都没撑过去,信心受到了不小的打击。他生怕再出现什么失误,影响袁绍的整体部署,连夜向袁绍汇报,请求增援。
  ……
  袁绍还没睡。他已经收到消息,知道甄俨正与孙坚交战,生怕甄俨出什么意外。
  收到甄俨的汇报后,他立刻让人把郭图、沮授叫了过来。这两人都住在附近的大帐里,离中军大帐不过几十步,一叫就到。看完甄俨的报告,沮授倒是松了一口气。
  “主公,甄俨的应对没什么问题。孙坚是久经沙场的宿将,甄俨虽受小挫,却没有溃败,要比我们预料的好得多。”
  袁绍也松了一口气。甄俨是冀州世家的代表,甄俨的妹妹甄宓和袁熙还有婚约,这次擢升甄俨为大将,代替许攸统兵,私下里有不少议论,说他任人唯亲。虽然甄俨用兵颇有章法,在浚仪城外没出什么差错,还是有人认为那只是运气好,孙坚没有出城反击,甄俨躺着捡功劳。现在要野战了,甄俨肯定不行。如果甄俨真的被孙坚一次击溃,他就不得不撤换甄俨以塞众口。
  “可毕竟是败了,总要有所补救。否则孙坚逼到面前,我军连回旋之地都没有了。”
  沮授说道:“让甲骑去吧。孙坚以步卒为主,从斥候的报告来看,也没有多少弩车,圣女陂附近地形适合骑兵冲突,应该能击溃孙坚,稳住左翼阵地。”
  袁绍看向郭图。“公则,你意下如何?”
  郭图咂咂嘴,不紧不慢地说道:“主公,甲骑可以算是主公最强的杀器,轻易出手,怕是不妥。甄俨与主公有姻亲之故,营中诸将已经多有非议。如今甄俨小败,主公就派甲骑助阵,恐怕会坐实流言。依我看,不如派审英、审俊迎战。孙策羞辱正南致死,他们如果能助甄俨击败孙坚,也算是报了仇。”
  沮授不同意郭图的意见。“这是袁氏与孙氏之战,不是审氏父子与孙氏父子的私仇,不宜因小失大。孙坚征战多年,审正南在世也许可以一战,审英兄弟不足以匹敌,徒招其辱耳。”
  袁绍犹豫不决,既觉得郭图说得有理,又觉得沮授的担心没错。郭图见状,轻声笑道:“公与,我知道审正南去世前曾将他的子侄托付给你。可是他们毕竟已经成年,不是襁褓中的孩童,要想成为真正的名将,除了上阵交锋还有什么更好的办法?正如你所说,孙坚征战多年,经验丰富,与这样的对手交战,即使受挫也受益匪浅。孙策狡黠胜孙坚十倍,不让他们先迎战孙坚,又如何能让他们迎战孙策?既不战孙坚,又不战孙策,他们还怎么报杀父之仇?”
第1459章
临阵练将
  袁绍深以为然。
  袁绍约孙策决战官渡,孙策姗姗来迟,袁绍原本有些不太明白,以为孙策就是想拖延时间,让他粮草不继。听到孙坚、黄忠从东西两面赶到时,他忽然明白了,孙策是在等帮手。
  孙坚不用说,征战沙场近二十年,早就是一个经验丰富的悍将。讨董之战,山东州郡数十万大军,真正对董作战取得战果的只有孙坚。论权谋,孙坚也许略有不足,论临阵指挥作战的能力,他是当之无愧的高手。黄忠则是孙策招募的第一个大将,这些年镇守南阳,稳如泰山。鱼齿山将计就计,一战逼降黄琬,争夺梁县时,又让拥有优势兵力的麹义、荀衍无计可施,还伏击射杀了匈奴单于于扶罗,指挥能力出类拔萃,足以独当一面。
  有了孙坚、黄忠协助,孙策就算战旗上的那只浴火凤凰,拥有了强有力的双翼,随即可以一飞冲天。
  但袁绍却找不到类似的人。原本他也有的,麹义、审配都是合适的人选,但他们先后败亡。高览、张郃都有不错的资质,只是部曲数量有限,资历太浅,没有拿得出手的战绩,独当一面恐难服众。袁绍不得不让甄俨、荀衍为左右翼,分别与孙坚、黄忠对阵。甄俨是冀北豪强的魁首,甄家部曲就有三千多,实力不弱。荀衍则有颍川世家的部曲近万人,不担心有人不服。
  如果袁谭在这里,袁绍肩上的担子就轻松多了。虽说袁谭曾经被孙策俘虏,但那一战有运气不好的成份。综合他与孙策的两次交手而言,袁谭也许不是孙策的对手,却有独当一面的能力,甚至比荀衍还要略胜一筹。
  袁谭的能力哪儿来的?他也是在战场上打出来的,而他的对手就是孙策。他能成长得这么快,和孙策这个强劲的对手分不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要想成就一个将才,有份量的对手就是像攻玉的治玉砂,必不可少。袁谭、荀衍的成长就是最好的例子。
  沮授哭笑不得,苦苦相劝。将才的确需要培养,但要分时机。就像炼刀需要消耗大量的铁料一样,锻炼一个将才也需要付出代价。如果有雄厚的实力,不怕消耗,那当然没什么问题,现在双方实力相当,胜负只在两可之间,正当全力以赴,尽可能发挥每一个士卒的作用,又岂能以练兵视之?万一折损太大,兵力不足,难道你还指望这些将领能以少胜多?万一这些将领被俘甚至阵亡,怎么办?
  郭图有些恼羞成怒,沮授的话有暗讽袁谭的嫌疑。他反问道,虽然孙坚是父,孙策是子,但孙策才是主公真正的对手。如果将甲骑调去增援甄俨,那又用什么来对付孙策?如果公与认为此战必败,那就不必在这里纠缠了,索性全军西向,用甲骑增援荀衍,击破黄忠,直奔洛阳,岂不更稳妥?
  两人各执一词,僵持不下,袁绍也很头疼,无法决断。拖到天快亮的时候,前营的高览来报,孙策的大营有动静,似乎有发起攻击的可能,请袁绍做好应战的准备。
  听说孙策即将发起攻击,袁绍也不敢掉以轻心,听取了郭图的意见,派审英率部增援甄俨,务必要挡住孙坚。他也担心甄俨、审英不是孙坚的对手,又派乌桓单于丘力居率骑兵两千掠阵,伺机袭扰,牵制孙坚。最强悍的甲骑则留在自己身边,准备与孙策正面交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