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7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73/1332

  那两个郎官闻声回头,见马超正看着他们,顿时有些紧张,互相看了一眼。“将军……叫我们?”
  马超招了招手。“过来!”
  两人很是不安,却不敢不来,急步小趋,来到马超面前,拱手道:“不知将军有何指教?”
  “听你们口音,是凉州人?”
  两人不敢怠慢,拱手施礼,报上姓名,他们都是金城郡人,高些的叫颜俊,矮些的叫郭立,不久前刚刚入宫为郎。马超一听就知道了。金城郭氏是大姓,自然在天子笼络的世家之列,嫁一个公主是情理之中的事,这个郭立大概就是因此入朝为郎的。如果能够支持天子中兴,郭家自然青云直上,根本不会将他们这个托名扶风马家的寒门看在眼里。
  “既然是金城人,可知麹义?”
  郭立眨眨眼睛。“麹家可是金城赫赫有名的右姓,麹义虽然离家多年,但乡里还是知道他的。”
  马超笑笑。“知道他怎么死的么?”
  郭立尴尬地摇了摇头。他当然知道麹义怎么死的,可是当着马超的面,他没法说。
  “孙将军击杀他的时候,我也在。”马超笑容更加灿烂,眼中却看不出一丝暖意,如刀锋一般的目光在郭立脖子上扫来扫去,左手摩挲着刀环,杀意蓬勃而出。郭立大吃一惊,下意识地向后退了一步。他在宫里当差,知道马超有一手绝技叫出手剑,看他这气势,随时可能拔刀出鞘,岂能不惊。
  马超哈哈大笑,散去杀意,意味深长地说道:“你不用这么紧张,这是在宫里,连说话都要小心,没人敢轻易杀人。二位,好自为之。”说完,拱拱手,扬长而去。
  郭立半晌松开握得紧紧的刀环,长长的吁了一口气。他看着马超远去的背影,抹了抹额头的冷汗。他听得懂马超的言外之意。他们说的话,马超都听到了,在宫里不会拿他们怎么样,但出了宫就不好说了。他恼羞成怒,咬牙切齿地骂道:“这羌奴,竟敢威胁我,将来定要他好看。”
  颜俊扯了扯他,低声说道:“仲举慎言,这马超武艺高强,心胸又狭隘,睚眦必报,你何必惹他,走吧,走吧,有人来了。”
  郭立正欲再说几句狠话挽回一点面子,见卫觊捧着一摞文书迎面走来,只好闭上了嘴巴,露出一脸的笑容,向卫觊拱手行礼。卫觊放慢脚步,含笑点头致意,又快步离开。
  郭立心情好了很多。“你看,还是读书人知礼仪,不似那莽夫自以为是。”
  颜俊点头赞同,拉着郭立离开。
  卫觊回到尚书台,来到荀彧的房间,将文书摆在荀彧面前,却没有转身离开。荀彧抬起头,看了他一眼。“仲儒,有事?”
  卫觊把刚才马超与郭立发生冲突的事说了一遍。“令君,凉州人习染羌俗,为人好斗,在宫里都有言语冲突,若是在宫外,岂不是要拔刀相斫?我听说有人倚仗着圣恩,辱骂、欺压关东籍的官员,不少人都有怨言呢。”
  荀彧放下了手中的笔,搓了搓脸,有些头疼。天子要平定凉州,仅凭武力是不够的,所以他们提出了恩威并施的办法,先用联姻笼络大族、部落首领,争取他们的支持,然后将一部分人迁到关中定居、屯田,既能解决关中人口不足的问题,又能组建一支精兵,然后天子御驾亲征,再用武力清除一些冥顽不灵的世家、部落,控制凉州。
  凉州乱了近百年,围绕着要不要放弃凉州,朝中大臣意见不同,大的廷争就有五次之多,小的争论则一直没有停过。主要来说,关东籍的官员认为凉州已成溃痈,朝廷就是被凉州战事拖垮的,不如放弃凉州,以陇关为界。关西籍的官员则认为这是关东籍的官员贪图眼前的安逸,罔顾朝廷大计,是乱政。
  当然这也不是绝对的,真正有见识的官员都知道凉州不可弃,最典型的就是虞诩。荀彧也反对弃凉,所以这次天子坚持要平定凉州,他便顺水推舟,支持天子的建议,既延续了安定凉州的策略,又消除了天子西征的阻力。有了凉州世家的支持,西征才有成功的可能性。
  但凉州边毕竟是边鄙之地,民风粗野,即使是世家子弟也大多沾染羌人习气,好勇斗狠,与崇尚文化的关东人格格不入,屡有冲突。不仅如此,凉州人内部也不怎么和平,郭立与马超的冲突看似偶然,实则必然。这是好事,也是坏事。好事是凉州人无法抱团,朝廷才有可能从中制衡。坏处是治安因此大坏,执金吾王斌焦头烂额,已经来找过他好几次了。
  “仲儒,你有什么好办法?”
  “令君还记得之前有一个比武大会吗?”
  荀彧眼睛一亮。他当然记得比武大会,比武大会是孙策提出来的,马超、阎行去南阳找孙策比武,结果孙策提出一个比武大会,后来不了了之,朝廷也打算办,借以选拔名将,但当时的重心是关东人,关东人对此没什么兴趣,应者寥寥,也就一直没办成。卫觊此刻提出这个建议,荀彧觉得可行,与其让那些凉州人私斗,不如举办一个比武大会,让他们公开比武,既能控制伤亡,也能从中选拔一些勇士、良将,充实到禁军之中。
  孙策有讲武堂,关中一直没有学习,将领的素养终究是个薄弱环节,如果能以比武大会选择作为弥补,也不失为一救急之法。关西尚武之风浓烈,习武之人数不胜数,就连女子都有不少人通晓武艺,从中选拔一些可用之人,封以官职,让他们统领作战,为天子爪牙,亦是一良策。
  荀彧示意卫觊入座,商谈比武大会的流程和科目,武人比武可不是书生论道,弄不好会出人命的。除此之外,比武的目的是选拔将领,这涉及到兵权,不能掉以轻心,如何将这次比武大会办成一个对朝廷有利,对增强天子实力有利,而不是为他人做嫁衣,是必须要考虑的因素。
  卫觊提了几点意见:一是要保证安全,可以利用比武大会分化凉州,但不能出人命,矛盾激化对朝廷局面不利;二是不仅要考武艺,还要考兵法,分作两途,武艺好而兵法差的可以加入虎贲军,作为天子近卫,兵法好的可以加入南军,统领人马,如果能发现武艺与兵法兼得的,那就视家世与对朝廷的忠诚与否提拔;三是选拔一部分少年为郎官,随天子一起习武练兵,由皇甫嵩授以兵法,将来长成,再安排到诸军统兵。如此一来,三五年内,天子就能拥有一批忠诚之士,不必再倚重韩遂、马腾。
  荀彧听完,笑了笑。“伯儒,你还少说了一个。”
  “还请令君指教。”
  “为女子单列一组,从中挑选一些才貌与武艺兼得的女子,组成女军。其中德容俱佳者可选入宫掖,为天子妃,以广皇室血脉。天子已经十六岁了,只有吕贵人、伏贵人是不够的。孙策有妾数人,天子总不能比孙策还少。”
  卫觊笑着点点头。“令君说得有理。”
  两人反复商量,拟了一个草案,荀彧带着草案去见天子。天子正准备派人找荀彧,见荀彧来了,连忙将他迎到殿上。听完荀彧的建议,天子连声夸赞。荀彧不愿掠人之美,告诉天子这是卫觊的建议,天子记得卫觊,哈哈大笑。
  “此人是可用之材。”他想了想,又道:“出将才的不仅是凉州,并州也出将才,如今凉州人陆续入朝,是不是该征辟一些并州人以平衡之?”
  “征辟并州人倒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怕时间来不及。”
  “无妨,现在有时间。”天子把赵温与孙策谈判不顺利,刘晔建议以封王为诱饵,引孙策击幽州的计划说了一遍。他担心荀彧不高兴,再三表示这只是计划,还没有确定,正准备与荀彧商量呢。
  荀彧静静地听完,点点头。“也好。”
第1710章
凉州风
  天子歪着头,打量了荀彧一会,无声地笑了起来。“令君有何异议,不妨直言。”
  荀彧拱了拱手。“陛下言重了。计是好计,只是未免被动。兵法云:以我之不可胜,待敌之可胜。若孙策轻敌自骄,两路出击,自取灭亡,朝廷自然可坐收其利。可若是孙策不轻敌,而是先稳住青徐,再图时取呢?”
  “令君是说,即使袁谭有攻取幽州的可能,孙策也未必会争于抢占幽州?”
  “陛下,袁谭本是孙策的俘虏,他为何放袁谭回去,只是为了那三千金吗?孙策是欠了不少债,但他并非没有钱,否则他不会一下子答应杨彪三万金了。之所以欠债是因为他不肯横征暴敛,竭泽而鱼,他要放水养鱼,牟取远利。他虽然年轻,却是一个目光长远,不贪图眼前小利的沉稳之人。”
  天子有点明白过来了。“令君说得有理,孙策若想牵制袁谭,并不一定需要跨海攻击幽州,他只要在青州发起攻击,就可以让袁谭难以兼顾了。”他顿了顿,随即又道:“难道孙策要防的是刘备?这……这怎么可能,难道幽州这场变故是他……”
  荀彧向天子投去赞许的目光,又摇了摇头。“陛下,千里之外遥制幽州,孙策还没有这么大的本事,这个结果未必就在他的预料之中。但刘备为人狡猾,数易其主还能全身而退,生存能力非等闲可比。这样的人在乱世中更容易生存,如果幽州大乱,他活下来的机会的确会大一些。孙策善识人,常常能于草莽中识俊才,他与刘备相处数月,不会看不出这一点。”
  天子一声轻叹,欲言又止。他重新考量了一番刘晔的计划,也觉得有点被动了。就像荀彧所说,有五州为家底,即使遭受一些挫折,孙策最多也是伤元气,却不至于一蹶不振。将成功寄希望于孙策的犯错并不稳妥,如果孙策不犯错,或者他万一赌赢了呢?到时候再谈判,孙策真未必理他。
  “令君,难道放弃这样的机会,立刻答应孙策封王吗?”
  “那倒不至于。陛下可以一步步来,捡那些不甚紧要的先做,封王还是封公则可以稍后再说。比如孙坚的交州牧,袁绍的罪名,这些事都可以先办了。长公主的婚约,也可以先答应下来,慢慢操作,如此,孙策知道陛下的诚意,也能理解封王的难处。若他被封王诱惑,跨海攻击,则陛下可坐观其变,胜则封王,兑现承诺,若是战败,谅他自己也无颜再提。”
  天子琢磨了一番,赞道:“果然还是令君老谋,全无遗漏。凡事若能兼听二位令君所言,可无大过。”
  荀彧随即又建议天子召开一次朝会,聚集众臣讨论相关的题目。正月即将结束,召开一次朝会,也是宣布朝廷正式开始办事。凉州不断传来消息,接受联姻的世家、部落越来越多,很快就会有人进入关中。凉州人还好说,毕竟都是汉人,羌胡部落容易引起非议,事先要统一意见,以免发生不愉快的事。凉州世家大量入朝,关东籍的老臣受到威胁,他们的态度也许会有所松动,这时候宣布袁绍的罪状比较合适。
  天子一一听取,又召刘晔来商议。考虑到这件事关系重大,荀彧又提议调皇甫嵩回长安,主持关中军务,并主持比武大会。司空赵温滞留南阳,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荀彧举荐凉州从事杨阜为司空掾,代理司空府的日常事务。
  ……
  二月初一,百官朝会,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在新入朝的凉州籍官员支持下,天子顺利通过了决议,确定袁绍的矫诏罪成立,剥夺爵位,赦免了袁谭,但罢免冀州牧之职,改为冀州刺史。郭异、贺纯等人也一一发落,郭异被斩首,贺纯等人被贬谪禁锢,终身不得出仕。
  这些当然都是做做样子,袁绍已经死了,朝廷也不可能派人去冀州剥棺戮尸。王允以太傅之位身故,朝廷也只是口头是上申斥了几句,并没有夺去其死后哀荣。他的儿子王盖等人象征性的罢了官,用不了多久又能起复。
  但关东籍老臣的境遇变得尴尬起来。他们大多与袁绍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今形势窘迫,自然没有底气阻拦天子的改革,就算想回乡也不太可能。一来孙策对世家苛刻,二来孙策不喜欢用老臣,三来他们与袁绍有关,与孙策对立,回家也只能闭门读书,说不定还要影响子孙出仕。想来想去,除了几个人致仕之外,大部分都留在长安,无可奈何的做个忠臣,寄希望于天子成功,还可以做个中兴之臣。
  天子也没有完全放弃他们,相应了调整了职务,让他们做一些清闲的官,等着年老致仕。
  与此同时,一大批凉州籍的官员进入朝廷,带来了一股清冷劲冽的风气,其中以新任司空掾杨阜最为突出,他在朝议中与一群老臣激烈辩论,反驳他们对凉州人的歧视,并力证引凉州世家入关中是天子圣明的举措,是大汉中兴的希望所在。
  他很愤怒的指出,凉州羌乱的起源就是关东籍官员不体恤凉州汉羌百姓的艰苦,横征暴敛,官逼民反,也正是关东人对关西人的歧视让凉州羌乱越演越烈,如果大厦将倾,这些人不能力挽狂澜,只会引经据典,说些空话,应该让他们都赶出朝廷,选派熟悉凉州风土人情的官员治理凉州。
  杨阜的咄咄逼人让那些老臣无法对敌,一战成名。就连对他有些排斥的韩遂、马腾都不得不承认他是个人才,不愧凉州俊杰。
  杨阜等人的入朝为天子迁凉州汉羌百姓移居关中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司空府又负责水土之事,赵温不在,杨阜就是实际上的司空。朝会过后,他立刻奔赴各地,丈量土地,规划屯田,准备春耕。
  与中原相比,关中荒芜已久,可是和苦寒的凉州相比,关中简直是一片乐土,到处都是肥沃的土地,看到这么多土地抛荒,那些抢先一步与朝廷联姻的凉州世家简直开心疯了。以前限于朝廷法令,凉州人无法内迁,就连凉州三明之一的名将张奂想把家从敦煌迁到弘农都费了九牛二虎之力,如今只要支持天子就可以迁到关中定居,对他们来说,这简直是从天而降的福祉。
  消息传回凉州,整个凉州都骚动起来。
  与此同时,天子命人找到袁隗、袁基等人的埋骨处,重新收敛,派太常祭祀,然后装进五十多口棺材,命人送往汝南安葬。
  紧接着,天子下诏改元,年号建安。
第1711章
半老韩遂
  “天子的手段越发高明了。”蒋干将杯中酒一饮而尽,重重的将杯子顿在案上,挑起大拇指。“二位将军,你们什么时候举家搬到关中来啊?”
  马腾憨厚的笑着,一言不发。韩遂嘴角的笑意一闪即没,近乎于无。他起身走到蒋干面前,提起案上的酒壶,为蒋干斟满,含笑道:“子翼,你说我是搬啊,还是不搬啊?”
  蒋干挑起眼皮,瞥了他一眼,笑道:“韩将军,你这可有点为难我了。你搬不搬家,我提什么建议?这可有点越俎代庖了,不敢当。”
  “你不敢当?”韩遂直起腰,一手负在身后,一手抚着胡须。“这么说,这件事严重了,我要直接问孙将军才行。说实话呢,我的确想搬,关中好啊,这么多空闲的土地,就算将整个凉州都搬来都无妨。凉州户口最多时也不过十余万户,四十万口,关中这么大,绰绰有余嘛。我与寿成就算占一千顷土地,陛下也是肯的。只是这样一来,孙将军要的马我可就没办法提供了,还要请子翼在孙将军面前多多解释,免生误会。”
  “无妨。”蒋干也站了起来,端起酒杯,冲着韩遂举了举,笑容满面。“总有不愿意搬的,凉州人可以搬,凉州的牧场又不会搬,有牧场就会有马,只是换了牧马人而已。再说了,二位将军自己也不牧马,本来也是买卖而已,影响不了大局。”
  蒋干说着,眼神一转,有意无意地看了马超一眼。马超微微一笑,举杯示意。蒋干又道:“二位将军,我刚从并州回来,听到一个消息,不知道你们有没有兴趣。”
  “什么消息?”
  “正月十三,牛辅请一群匈奴人喝酒,喝到一半,突然翻了脸,把那些匈奴人的首级全砍了下来,随即率领一万骑兵突入美稷王庭,将正在聚会的诸部大人杀得尸横遍野,几乎灭族。”
  韩遂眼神微缩,随即又刻意淡淡地说道:“这么狠辣的手段,是贾诩的手笔吧?”
  “这个就不清楚了,我闻讯赶到太原,只看到满山满谷的牛羊,战马倒是不太多,只有一万多匹,补充损失之后,大概还有三千多匹。这牛辅杀上瘾了,连并州刺史都不想做了,要与孙将军夹击幽州。且,这不是说笑话嘛,孙将军虽然以浴火凤凰为旗号,却没有真的生翅膀,哪能飞到幽州。”
  蒋干一边说一边摇头,笑声朗声。“不过呢,这三千多匹马倒是解了孙将军燃眉之急,所以你们不用急,一时半会的,孙将军不缺马。再说了,公孙瓒、刘和都死了,刘备独自面对袁谭,力不从心,也需要孙将军策应。这不,孙将军亲自赶到青州去了。”
  韩遂脸上的笑容再也保持不住了。他盯着蒋干看了一会儿,举起酒杯遮脸,慢慢地走回座位。成公英站了起来,向蒋干敬酒。“子翼先生,听说交州生变,车骑将军将转任交州牧,率部赶往交州平叛,这南北同时开战,孙将军的钱粮支撑得住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7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