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78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3/1332

  不过,那都是将来的事,眼前孙策最关心还是幽州本身。别人不清楚,他却知道,在辽东、玄莬以北的密林深处,有一个被称作游牧民族摇篮的地方,一个叫鲜卑的游牧民族正在茁壮成长,不久之前,他们中的强人檀石槐已经让汉人见识了他们的战斗力,只不过檀石槐命短,让大汉逃过了一劫,将这场活劫延后了几十年。
  如今他来到辽东,自然不能坐视不管,远征之前总要将后院打扫干净。
  “兴霸,远征是将来的事,眼下还要着眼于辽东,我们要杀的不仅有公孙度、刘备,他们都是疥癣之患,我真正担心的是乌桓人、鲜卑人。这些胡人就像草原上的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不加以控制,等他们吃肥了,养壮了,就会觊觎我中原的土地。之前有匈奴人,卫霍横行漠北,打垮了匈奴人,现在鲜卑人又壮大了。你在幽州这么久,一定听说过檀石槐这个人,如果他不是死得早,就是又一个冒顿。他虽然死了,谁知道什么时候又会出现一个强人?趁他病,要他命,我听着檀石槐的儿子争权,鲜卑人内讧,这正是一个好机会,拿下辽东之后,我们先到鲜卑人的老家走一趟,来个斩草除根,保北疆三十年太平。要和这些胡人较量,骑兵必不可少。”
  甘宁对这个安排非常满意。他搓着手,连声称谢。如果这个计划能够实施,这一辈子都不愁没事做了。一想到刀头舔血的快意,他就兴奋得发抖。
  ……
  入住麋家的庄园,孙策受到了麋家兄妹的热情接待。麋兰已经过了妊娠反应期,如今能吃能睡,几乎胖了一圈,面如圆盘,体态丰满,皮肤也变得更加细腻。看到孙策,她有些担心地说,家里的老人说,她怀的可能是个女儿。
  孙策安慰她说,女儿有什么不好?阴阳平衡,我已经有两个儿子了,有个女儿也不错。再说了,你还年轻,又不是生一胎就结束了,保养好身体,将来还可以再生,不用纠结于生男生女。
  麋兰欢喜不禁,立刻把这件事扔在了脑后。她原本也没把这件事当回事,在孙策身边那么久,她知道孙策并不讨厌女儿。只是回家之后,麋竺总觉得有些遗憾,对他来说,麋兰只有生儿子才有意义,才能为麋家带来保障,天天在麋兰面前嘀咕,麋兰的情绪不可避免地受了些影响。
  见孙策不以为然,麋竺虽然不赞同,也只好保留意见。麋兰拉着甄宓、甘梅等人去说私房话,孙策和麋竺、麋芳谈正事。麋竺先向孙策介绍了幽州的情况,年前公孙瓒与刘和同归于尽后,刘备、袁谭的使者就先后找到了他,希望能和孙策结盟,但条件一直没谈拢,这件事就拖延了下来。直到二月初,刘备坚持不住了,才派简雍直接去见孙策。
  孙策把与简雍见面的事情说了一遍。刘备玩了个花招,想私下里和诸葛亮拉上关系,却被诸葛亮一眼识破。孙策随即禁了简雍的足,到现在也没有解除。简雍倒也沉得住气,虽然几次请见,却不积极,一副要死耗到底的模样。
  麋竺听完,忍俊不禁。“看来刘备是真的急了。”
  “他急什么?”
  “人才。”麋竺抚着短须,笑着摇摇头。“刘备看似渔翁得利,实际上却得罪了刺史张则和幽州世家。他接管了公孙瓒的实力,又拒绝了张则的建议,自然也成了张则和幽州世家的敌人,那么多人死在公孙瓒的手下,这些人岂能和刘备合作?我听说张则又召集了不少人,实力有所恢复,只是袁谭抢占了涿郡,他不想让袁谭坐收其利,这才没有立刻发起攻击。世家不依附,刘备能用的人只有关羽、张飞等人,连几个能做令长的心腹都挑不出来。”
  “张则提了什么建议?”
  “我也是最近刚了解到的,所以没写进之前的报告里。公孙瓒战死之后,张则向刘备提出一个建议,如果他能赶走袁谭,夺回涿郡,张则愿意将幽州托付给他,但是刘备拒绝了,随即就和袁谭达成了默契,退回安次,看着袁谭接管了涿郡。”
  孙策沉吟良久,有点明白袁谭的使者为什么现在还没到了。很显然,袁谭不像刘备那么着急,涿郡到手,张则和刘备又不和,他的压力并没有看起来那么大,自然可以从容一些。只是不知道他接到朝廷的诏书之后还能不能这么从容。
第1728章
登山记
  孙策与麋竺谈了很久,幽州战略同样是重中之重。
  与甘宁着眼于水师不同,麋竺更看重利益。在商言商,相互于中原或者江南来说,幽州太冷,耕地有限,不如中原能养活更多的人,除了战马,真正能吸引他的只有各种山珍、皮货,抢占重要的贸易通道才是重点。
  麋竺建议在沓氏建立基地后先取辽东属国。辽东属国以乌桓人为主。乌桓人与汉人接触多,经常做生意,别人有的他们基本都有,如果需要,还可以雇佣他们征战。且乌桓人势力较大,整个幽州边境都有他们的部落,大部分牧场都在他们的手里,要在幽州做生意,撇开乌桓人是不现实的。
  孙策很认真的倾听麋竺的建议,虽然他未必赞同。在做出决定之前倾听不同的声音是他最近这段时间的重点,不仅要听,而且要让诸葛亮、杨仪等人记录,回头再仔细推敲,必要的时候还要再谈,询问更准确的信息。在得不到答案的时候,就要安排细作营列入计划,让细作们有目的的去收集信息。
  孙策与麋竺商量,调整他的职务。
  麋家两兄弟,麋芳是统兵将领,肯定要四处征战。征战有风险,有一个就行了,既然麋芳出征,麋竺就应该收回来,守住家业。孙策打算将沓氏建成一个兼有军事和商贸双重功能的重镇,希望麋竺能够坐镇沓氏,负责辽东、乐浪地区的商贸,幽州西部的事务交给别人。
  麋竺与张鸿接触过,知道中山商人的实力,对孙策的安排早有心理准备,当下一口答应。麋芳也很满意,有了麋竺坐镇沓氏,他与甘宁出征就更安心了,麋竺不仅可以为他们筹集辎重,补充战马,还可以为他们处理战利品,麋家从中得到的利益将非常可观。
  既有利益又能立功,麋家兄弟没有拒绝的理由。他们对孙策的安排非常满意,热情也更加真挚。
  ……
  刘和托着腮,坐在窗前,看着斜对面的正房。那里亮着灯光,三个人影照映在窗户上,孙策和麋家兄弟已经谈了一个多时辰,还没有结束的意思。
  “笃笃笃。”有人敲门。刘和一惊,连忙坐直身子,示意婢女去开门。
  门开了,麋兰带着两个侍女走了进来,含笑屈膝施礼。“长公主屈尊枉驾,光临寒舍,麋家上下百余口荣幸之至。边鄙之地,没什么好东西,还请长公主见谅。”
  刘和有些惊惶,连忙上前扶起麋兰。“姊姊有孕在身,不必如此。我如今与姊姊一般,都是夫君身边人,这长公主三字切莫再提。”
  麋兰含笑点头。“恭敬不如从命,那我就托大,叫你一声妹妹。”
  “如此最好。”刘和扶着麋兰到案前坐下,挤出一丝不太自然的笑容。“姊姊家的屋子好精致,住着真舒服。不像宫里那些房子,虽然很大,却一点也不像家。”
  麋兰掩着嘴,笑出声来。“既然妹妹喜欢,那就多住些日子,留在这里也行,不必跟着夫君北行。军中辛苦,海上浪高,你一时半会的未必能适应。”
  刘和笑着称谢,却没有允诺。她跟着孙策走了半个月,已经知道行军辛苦,即使有楼船代步,还是远不如平地舒服。两脚落地的感觉太好了,以前没有感觉,现在她却无比珍惜。麋家豪富,屋子宽敞,摆设精致,更难得的是充满了烟火气,诸物皆为人所设,不像宫里那些陈设看起来富丽堂皇,却处处透着尊严,让人不敢生一丝亵玩之心。如果可能,她当然希望住在这里。可是她初来乍到,身份又与别人不同,哪里敢再生事端,让孙策以为她难脱长公主的旧习。
  麋兰从甘梅、甄宓那么知道了长公主的事,此刻又见刘和一副谨小慎微的模样,看不出一丝长公主的气息,原本对皇家的一点敬畏也不翼而飞,只剩下对刘和身世的同情。她也是父母早亡,由兄长抚养长大。麋家虽巨富,生活安逸,但随着渐渐长大,接管家中的生意,对麋家富而不贵带来的屈辱感受真切。刘和与麋家相反,徒有皇室空名,却无皇室尊严,堂堂长公主为人侍妾,这种失落比她最初听说要嫁给孙策为妾时的不甘只怕有过之而无不及。
  “妹妹之前听说过夫君吗?他是不是你想象中的样子?”
  刘和转头看着远处窗户上的那个身影。即使隔着窗户,只能看到影子,她也能分辨出哪个是孙策。那种随意靠在什么地方的放松姿势谁也学不来。“听说过,不过可不是什么好话。宫里的人说他是杀人如麻,大……”刘和吐了吐舌头,露出一丝庆幸的浅笑。“不循常理,我开始还以为他是一个凶恶野蛮的人,没想到他是一个如此英俊的丈夫。”
  麋兰也笑了。她最初听到孙策的消息时,也以为孙策是个粗猛野蛮的汉子,后来见了面,才知道孙策不仅长得一表人才,心思更是细腻。她虽说做妾,孙策却没有把她当侍妾看待,宠爱有加,尤其是让她有发挥自己所长的机会,与男子比肩。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麋兰浅笑道:“妹妹安心生活,你以后会发现他更多的好。”
  刘和微微颌首。其实现在她已经知足了,孙策虽然对她不算特别亲近,却也没有特别排斥,除了接触不多之外,并无一句恶言恶语,也没有任何特别针对她的举动。接触少也不是因为孙策讨厌她,而是孙策最近实在太忙了,每天要见很多人,处理很多事,有点时间还要练武,就连甘梅、甄宓也没多少时间见他,更多的是几个人一起吃饭。
  “夫君一直这么忙吗?”
  麋兰说道:“身处其位,责无旁贷。有些事我们可以帮他,有些事只能由他自己面对,我们尽可能不给他找麻烦就是了。夫君是个体贴的人,能做的,他自然会去做,以后你就明白了。”
  刘和眼神微闪,明白了麋兰的意思。
  ……
  次日,孙策登朐山。
  春暖花开,朐山正是最美的时候,一路拾级而上,移步换景,绿树成荫,鲜花朵朵,山谷间弥漫着淡淡的香气,令人心旷神怡,心情不知不觉地就雀跃起来。
  常年生活在深宫里的刘和大开眼界,东看看,西看看,怎么也看不够,满眼都是新鲜的事物,迈上几步,或是转身,眼前的景色便大有不同,另一番风趣。
  “这山好高啊。”仰头看着面前如翠色屏风一般的山体,刘和大发感慨。
  “你以前没看到山吗?”孙策在前面停住,笑眯眯地看着刘和,眼神温暖如春风,笑容灿烂如朝阳。刘和被他看得心慌意乱,连忙收起笑容,却又忍不住说道:“看过,但是远远地看,没有这般感觉。”说着,眼神突然一黯,一丝不安从脸上一闪而过。
  孙策看得分明,警惕地四处张望了一下。他倒不担心安全,知道今天要来登山,麋芳几天前就将附近检查了一遍,许褚昨天又亲自走了一高,关键处都有人把守,刺客伏击的可能性无限接近于零。
  “怎么了?”孙策停住脚步,等刘和走到身边,轻声问道:“怕高?”
  刘和摇摇头。“我想起……那年经过函谷时的经历。”刘和抬起头,看着壁立的山峰,挤出一丝笑容,却比哭还难看,难掩恐惧。“那时候,我……我总觉得那些灰扑扑的山会像宫里被烧毁的大殿一样,随时可能倒下来,将我埋在里面。”
  刘和声音越说越低,但孙策耳力甚好,听得分明,也不禁叹了一口气。光武帝刘秀认定汉为火德,为了防止克制火德,还特意将洛阳改成雒阳,他一定没想到洛阳城最后会被大火焚毁,就和他为了证明自己是天命所归,推崇谶纬,却让谶纬成了苍天已死的预方主,崇尚气节,却造成了儒生激进一样。
  凡事都不可过,过犹不及。制定政策更忌讳只图眼前,不顾身后,尤其是为了某种目的编造谎言。历史不断的证明:谎言终究是谎言,不依照客观规律办事最后一定会自食其果。
  “把手给我。”孙策伸出手。
  刘和犹豫了片刻,还是试探着伸出手。孙策握着她的手,领着她向山上走去。孙策的手很有力,虎口、指腹有不少老茧,那是常年练习武艺留下的。刘和很吃惊,她没想到孙策的手会这么粗砺,不过随即又恍然。若没有高强的武艺,孙策怎么可能屡次击破强敌,建立赫赫功业。
  “是不是我的手太粗了?不舒服?”孙策仿佛感应到了刘和的心情,轻声笑道。
  “不,不是。”刘和连忙说道,手上多用了一些力,握紧孙策的手。不知道为什么,她突然说道:“我弟弟的手也这样,他以夫君为榜样,天天习武,总想着有一天能和你一较高下。”
  出乎刘和的意料,孙策一点也不意外。“我听说了。”他顿了顿,又道:“我也希望能有这么一天。”
  刘和惊讶地抬起头。
  孙策笑道:“要不然,我为什么支持他西征?”
第1729章
诗言志
  刘和不明白孙策在说什么,也不敢再问,嫁给孙策这么多天,这是她第一次和孙策如此亲近。握着孙策的手,她莫名的觉得安心,想多握一会儿,不愿因为什么愚蠢的问题而惹怒了孙策。
  虽然眼前的孙策笑容温暖,可是谁知道他会不会突然翻脸?都说孙策残暴好杀,就连凶残的西凉兵都全军覆没,自己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哪是他的对手。况且离京之前,天子弟弟就多次关照,千万不要多事,过好自己的就行,朝堂上的事,战场上的事,都不是她能够干预的。如果说有任务,她唯一的任务就是看清孙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天子想通过她的眼睛去了解孙策,看看这样一个数年间便横扫中原的少年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即使连这个任务都不是必须的,必须的任务只有一个:好好的活下去。
  见刘和又不说话了,甚至比刚才还要沉默些,孙策也很无奈。这个公主显然和通常意义上的公主相去甚远,完美的体现了理想与现实的距离。孙策牵着刘和的手走了一段,待到平坦处,便很自然的松开了刘和的手,双手负在身后,向远处眺望。
  西北方向有座郁山,与朐山之间隔着一道浅浅的海峡,在后世,那里将成齐天大圣孙悟空的故乡,现在孙悟空还没落户,所以那座山还没那么有名。但这座山自有神奇之处,听麋兰说,那座山上有很多本地罕见的树种,故老传说这座山是仙人直接从南方提起,安置在这里,那些树种都是南方嘉木。
  孙策不熟悉植物学,不知道那些是不是南方嘉木,但他知道这里可以作为水师驻地,因为两千年后,这里有另一个诗意的名字:连云港,江苏境内最大的海港。如果还没有那么大的规模,驻扎数万水师却绰绰有余。经过几年的建设,驻地已经初具规模。明天或者后天,他就会转移到那里,再过几天,他会从那里起航,绕过山东半岛,进入渤海。回程的时候,他也许不会再进入内河,而是直接沿海岸线南下,完成一次全程海路的航行。
  这只是开始,将来他会离开海岸,深入大海深处,甚至可能横跨大洋,周游世界。
  孙策的心跳有些加快,眼神也变得热烈起来。
  “夫君,想什么呢?”甄宓和甘梅并肩走了过来,见孙策挺立遥望大海,身姿挺拔,笑道:“是要吟诗,还是要作赋?”
  孙策回头瞅瞅她,笑了起来。“你看我吟过诗,做过赋吗?”
  “没见过,可是听过。”甄宓一点也不怯场,笑盈盈地说道:“你那曲《兴亡百姓苦》可是有名得很,燕赵歌女都会唱,要不然会被人笑话技艺不精的。”
  刘和很意外。“《兴亡百姓苦》是夫君的大作?”
  “你以为是谁的?”
  “呃……有人说是蔡伯喈先生的大作,也有人说是他女儿蔡昭姬的,却没听人说过是夫君的。”刘和目光灼灼地看着孙策,就像粉丝看到了偶像。“夫君,这曲子真是你做的?”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3/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