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78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85/1332

  “行了,别纠结了,先帝也好,先父也行。”孙策很淡然。“跟我说说你的家人吧,随便说,想说什么就说什么。”
  刘和放松了些,歪着头,想了一会儿。“宫里……我家里也没什么好说的。十岁之前,我大部分时间都在一个偏殿里生活,身边只有保姆和宦官,我没见过阿母,也很少见到先帝,平时也见不着他,每年只有几天可以看到他,而且看到他的时候也没什么话可说,最吸引我的也是那些唱歌跳舞的胡女,我觉得她们可好看了,长得也和我们不一样,尤其是眼珠非常好看,就像猫一样……”
  说着说着,刘和忽然打了个寒颤,闭上了嘴巴,下意识舔了舔嘴唇,握在孙策手心里的小手也有些凉。孙策知道又勾起了她的惨痛回忆,连忙说道:“那你都会什么胡曲,唱一个听听?”
  “好吧,我给你唱一个《摩诃兜勒曲》吧,听说是胡人求雨时唱的,可惜没有乐师伴奏,要不然也挺热闹的。”刘和松开孙策的手,快步走到前面一个略宽敞些的地方,一手提裙角,一边掐指如凤头,嫣然一笑,轻声吟唱起来,一边唱一边跳,虽然是在山坡上,一边便是山谷,孙策非常担心她会一不小心摔下去,她却舞得很投入,身姿轻盈,有板有眼,还能做出一些高难度动作,脚向后一勾,轻松地踢到了后脑,倒是让孙策很是惊讶,完全没想到看起来像个闷瓜的刘和跳起舞来居然如此活力四射。
  刘和唱的是大概是胡语,反正孙策一句也听不懂,但舞姿中却隐约可见天竺之风,尤其是一些双手合十、扭腰摆胯的动作很有几分印度歌舞的味道,只可惜刘和穿的是汉式春衫,不是那种露出肚脐的舞衣,否则一定很性感。另外还有些遗憾就是刘和身体单薄,没什么曲线,青春活力足够,娇艳却有不足,不像三哥歌舞片里的女星那么肉感。
  刘和一曲舞罢,孙策拍手叫好。
  “好看吗?”
  “好看,非常好看。”孙策赞道:“你跳起舞来就像换了个人似的。”
  “先帝也这么说。”刘和取出手巾,擦着额头的细汗,脸蛋红扑扑的,眼睛放光。“有一次,他对我说,弟弟继承了他的聪明,我继承了他的灵气。可惜他太忙,没时间教我,我只能一个人躲在没人的地方跳,一跳就是半天,常常忘了吃饭,为此没少被保姆责骂。”
  “保姆还敢责骂你?”
  刘和苦笑道:“当然,后宫都是何皇后做主,宫里保姆都是她的人。宫里的人说她是我大汉的灾星,专门来绝大汉后的,好几个怀了孕的女子死得不明不白,就算偷偷生下来,也逃不过她的眼睛,迟早要想办法弄死。我如果不是女子,也未必能长大成人。”
  孙策知道皇宫凶险,也知道何皇后不是什么良善之辈,可是此刻听刘和说来还是觉得后脊梁直冒凉气。在利益面前,人究竟可以变得多凶残?我身边这么多女子,将来会不会发生这样的悲剧?
  继承人制度必须要尽快制定,袁衡要尽快迎娶进门。那个位置空得太久,难免有人会生非份之想。
  一想到这些事,孙策刚刚轻松一些的心情又沉重起来。
  ……
  麋家是东海大商,走的又是海路,郁山港经营了几代人,俨然是麋家的私人港口,基础设施已经比较完善。孙策决定在此建水师大营,麋家看到了机会,不惜工本,倾力协助,几年时间就将郁山港规模扩大了一倍有余,又建了水师大营,军营,码头,将领住的别墅,一应俱全,既方便又安静,下了山就是帆影如织的码头,上了山就是鸟语花香的独门小院。
  孙策站在山顶,俯瞰水师大营,巨大的楼船安静地停靠在海边,整装待发。越过东侧的云台山,无边无际的大海就在眼前,相比于水师专用码头,东侧的民用码头更加热闹,不时有船只入港、出港,既有大型海船,也有普通渔船。
  “那些渔民都是本地人吗?”
  “是的。”麋竺点点头。“靠山吃山,靠海吃海,朐县海浸严重,能耕种的土地非常少,很多百姓要靠出海打渔为生。不过他们的船不大,不敢走得太远,只能在近海打渔。”
  “水师也在近海打渔吗?”
  麋竺看向甘宁。甘宁说道:“水师有粮饷,不需要跟这些苦哈哈的百姓抢饭吃,除非有海贼出现,我们一般都离他们远远的。”见孙策眼神怀疑,连忙拍着胸脯说道:“将军若是不信,你可以派人去问,我真没杀过他们。”说着,他嘿嘿一笑,眼神狡黠。“这些人不是麋家的奴婢,就是麋家的乡党,我在麋家做客,多少要给点面子。”
  孙策并不意外。麋家是商人出身,怎么会做亏本买卖。朐县是偏僻之地,山高皇帝远,麋家就是这里的土皇帝,家大业大,不知多少人要靠他家生活呢。就算不是他的奴婢,也可能是他们家的雇工。水师驻扎于此,麋家受益最大,至少海贼不敢靠近了,小海贼遇到甘宁这锦帆贼和找死有什么区别。至于贿赂甘宁的那些费用,两船货就赚回来了。
  麋竺脸上挂着淡淡地笑,却不说话。孙策也没说什么,诸事草创,麋家下了血本,自然要丰厚的回报。眼下准备攻击幽州,还需要麋家兄弟的支持,不宜与他算得太清楚。等幽州平定,再慢慢收紧不迟。
  “对面山上也有一些院子,也是你家的?”
  “是我家建的,现在卖出不少了。有些财力雄厚的客商见此地风景好,想在此置业,以便经过时住上一段时间,会会朋友。对我们来说,这也是一个交换信息,收集情报的好机会。郭祭酒,我在那里留了几个院子,你有时间可以去看看。”
  “好。”郭嘉也不推辞,一口答应。
  孙策也点了点头。商人走遍天下,就是天生的情报人员,消息不灵通是发不了大财的,麋竺能成为巨商和他长袖善舞,广交朋友分不开。在这里建产业,既能赚一笔,又能和各地大商攀上交情,的确是公私两不误。
  “都是哪儿的商人?”
  “各地的都有,兖豫青徐,荆交扬益,冀州的也有不少。印书坊的工艺公开之后,有不少冀州人赶到荆州去买纸,冀州本地纸质量不佳,不是太厚就是太硬,硬出来的书手感不好,不好卖。前些天还有人来谈,想做荆州纸的专营呢。本来他们打算从东莱采购,试用了荆州纸之后,发现还是荆州纸更好。”
  孙策笑了,有些得意。东莱的左伯纸可是名牌,但一直是私家作坊,改进的动力不如荆州纸坊,能力也不如南阳木学堂,在荆州纸的进攻下节节败退。至于冀州纸就更不堪一击了,原本就靠袁绍的强制命令生存,如今袁绍死了,袁谭没有这么强的控制能力,冀州世家才不愿意买这种又贵又不好用的纸呢。
  “什么人想做专营?”孙策向山坡下走去。他准备乘上楼船,到民用码头去看看。麋竺跟了上来。“将军可能认识,巨鹿耿家。”
  孙策想了一下,有点印象,当初袁谭就是耿苞出面谈叛赎回去的。耿苞当时是袁绍的主簿,也算是心腹,现在居然来私下里谈生意,还想要专卖权,看来袁谭的日子不好过,满足不了冀州世家的胃口。这是一个用间的好机会,如果能在袁谭身边布下耳目,消息就更及时了。
  “可以谈谈看,摸摸冀州的家底,如果可能的话,把冀州纸坊全干掉。奉孝,你去谈吧。”
  郭嘉爽快地答应了。这种活他最擅长了,也是他的份内工作。
  孙策等人来到码头,乘上楼船,出了水寨,来到开阔的海面上,风力增强,海浪顿时大了不少,楼船晃动的幅度也变大一些。对水师将士来说无所谓,没有出海经历的刘和却有些紧张,来自凉州的马云禄也有些不安,紧紧地抓住栏杆,不敢松手,两条腿也像是骑马一样分开。看到这副情景,孙策便想到马超当初晕船的模样,不禁暗自发笑,看来这是遗传,不是马超一个人怂。
  绕过云台山,民用码头渐渐展现在面前,这个码头和水师专用的码头差不多大,但是更热闹,大大小小的船只来往穿梭,码头上摆着很多摊位,远处停着不少牛车,谈生意的人三五成群,每次有大生意谈成便有人高声宣布,激起一阵阵叫好声,热闹的场景让刘和兴奋得忘了害怕,和侍女们叽叽喳喳。
  “原来这就是真正的市场啊。你看,你看,那是什么鱼?好长啊,像腰带一样。”
  “那就叫带鱼。”甄宓走了过来,笑道:“姊姊要不要尝尝新鲜海味?刚从海里捞上来的鱼,还带着海腥味呢。”
第1732章
生意
  耿苞站在小院二楼的走廊上,慢慢摇着手中的尘尾,眼神不时瞟一眼远处的楼船。
  他之前没见过那艘楼船,高大如山,气势雄壮,即使隔着这么远也能感觉到巨大体量带来的压力。桅杆高大,看起来比普通的楼船至少要高一半,如果挂上帆,在海中乘风破浪,速度一定很快。
  耿苞叹了一口气,心情郁闷。他从冀州赶来,不惜重金买下这幢小院,除了要和麋家拉上关系,招待袁谭交给他的任务之外,还有为自家求财的打量。他乘坐的是一艘商船,在冀州也算是大的,本来还有些担心太显眼,到了这里看到一艘又一艘的海船,他不仅放了心,还有些失落。他的商船毫不起眼,停靠在码头,根本没人注意得到,就连他自己都要费好大力气才能确认自己的船还在。
  这么大的船能装多少匹战马?两百匹,还是三百匹?这么大的船通装多少货,一船能赚多少金的利润?
  他旁敲侧击的问过麋竺,但麋竺只是高深莫测的笑。
  这艘楼船应该是孙策的座舰。两天前,山后的水师大营就戒严了,别说靠近,连翻过山头看一眼都不行。麋竺在此建屋的时候显然就考虑到了保密的需要,几座小院在关键的路口一拦,云台山的西坡就成了秘密,除了猿猴,没人能爬上那些陡峭的山崖。
  孙策来到东海,他究竟想干什么?是攻击刘备,还是攻击袁谭?公孙瓒和孙策有联盟,公孙瓒的儿子公孙续很早就去了孙策身边为质,如今公孙瓒死了,孙策不可能一点反应也没有。这是袁谭最担心的。如果不是沮授强烈坚持,使者早就来了,而不是现在才来,还是以经商的名义。
  孙策的楼船在码头附近停下,有几只渔船靠了过去,隔得太远,耿苞看不清楚,只能等留在码头的耳目回报消息。楼船停了片刻,绕着码头转了一圈,又扬帆向大海深处去了,渐渐消失在云水之间。
  耿苞揉了揉有些酸痛的眼睛,转身回屋,凭窗而坐。小院不大,算不上奢华,但造得很考究,仅这窗户就让人大开眼界,清一色的琉璃镶嵌,不用点灯,仅凭透进来的阳光,屋里就亮得可以读书写字。听麋竺说,这是豫州工坊的产品,如今孙策治下的郡学、幼稚园都使用这种窗户,有钱人家也喜欢这种窗户,至少要在书房装上两扇以便读书。
  这东西的确是好,如果能买一些回冀州,应该能赚一笔。这些琉璃虽然价格不菲,但冀州世家有钱,三五金还是拿得出的,遇到财力雄厚的,就算将整个院子的窗户都换成琉璃的都不成问题。
  船太小啊,钱也带得不够多,尤其是买了这幢院子后。二百金,麋竺真敢开口,这么一幢小院子即使在邺城也不过十金,麋竺居然开价二百金,还说是优惠价。不过他也没办法,明知麋竺是抢钱也只能给,一迟疑说不定就被别人买走了。如今朐县是海商聚集地,有一幢自己的宅子便是财力雄厚的象征,谈生意都方便得多。麋竺在云台山东侧建了十几幢小院,据说开建之前就有一半被人订了,抢手得很。
  耿苞在窗前坐下,拿出纸笔,仔细的写下自己要和孙策谈的事,有公事,有私事,有结盟的,有做生意的,林林总总,写了满满两页纸。但是他却不清楚自己能不能见到孙策。他花了钱,买了院子,麋竺应该会在孙策面前提起他,可是孙策会不会见他,他心里没数。
  楼梯上响起脚步声,一个少年模样的青衣仆从快步走了过来,推开房门。他的衣摆湿了,还在滴水。
  “主簿,是孙策的座船。”
  耿苞哦了一声,并不惊讶。在他看来,那么大的船不会是别人的,只能是孙策自己的。“还有什么?”
  “我看到甄家的人了,还有……长公主。”
  耿苞抬起头,目光闪了闪,放下了手里的笔。“长公主……长什么样?”
  “太远了,看不清,但是看起来很开心,和甄家的人在一起,买新鲜的海鱼,看样子是要现烤。”
  耿苞点了点头,示意仆从先出去。孙策尚公主的事早就传开了,东海百姓传为美谈,大概是为麋家的女儿高兴,但孙策和长公主的关系如何,外界打探不到。在耿苞看来,除非孙策脑子坏了,或者长公主是绝色,否则他们之间的关系不会好。就算是傻子也看得出来这与其说是联姻,不如说是一次较量。孙策纳长公主为妾让朝廷丢尽了脸色,朝廷迟早要报复的,孙策和长公主的关系又怎么可能好得起来。
  长公主看起来很开心,还要在孙策的座舰上现烤海鱼?孙策这么宠她吗?一想到威武雄壮的坐舰甲板上摆上几只烤架,香气四溢,孙策和长公主围在一起狼吞虎咽,耿苞就觉得很可笑。这种场合摆上几只鼎煮食还说得过去,摆上烤架烤鱼,怎么听都觉得不合礼仪。
  当然也不是不可能。孙策寒门出身,不通礼仪,能娶长公主为妾,难免有些小人得志。跟这样的人谈判该怎么谈?耿苞看着刚刚写好的两张纸,有些不安。他想起上次去汝南赎回袁谭的经历,他信心满满地去谈判,结果一句也没用上,三千金就是三千金,一金都没减下来,还被孙策威胁,不得不弄假成真,逼得袁绍掏出三千金赎回袁谭,以至于袁绍有很长一段时间都不愿意理他。如果不是袁绍战死,袁谭继位,他的前程也许就到此为止了。
  不能按照固有的习惯来,要改一改。耿苞又取出两枚纸,重新拟定提纲。他琢磨了大半天,还是没找到合适的方法,傍晚时分,两枚纸上还没有一个字,静静地躺在桌上,直到郭嘉走进来。
  郭嘉摇着羽扇,身上带着浓烈的味道,有海腥味,更有烤鱼的香气,看来仆从所言不虚,孙策真在座舰上烤鱼了。一念及此,耿苞就忍不住笑了,开了个玩笑。
  “祭酒满身香气,想来刚刚大快朵颐了一番,我是不是就不用准备酒宴了?”
  “不用。”郭嘉摆摆手,哈哈一笑。“煮点茶就行。”
  耿苞点头,吩咐人煮茶。他本人不喜欢喝茶,总觉得茶不如酒爽冽。他邀请郭嘉入座,他很想打开窗户,吹吹郭嘉身上的味道,可是话到嘴边又忍住了。郭嘉在邺城的时候,他和郭嘉见过面,知道郭嘉放浪,只是没想到郭嘉后来会成为孙策的心腹,要不然当初肯定会花点心思结交。现在有求于人,不能不忍一忍。
  郭嘉寒喧了几句,便开门见山。“听麋竺说你想做生意?”
  “是啊,祭酒能不能指条明路?”
  郭嘉嘿嘿一笑。“路很多啊,就看你想走哪一条,又能走哪一条。”
  “比如说?”
  “比如说,你有钱的话,买几艘海船,我给你办理手续,到交州、幽州做生意。一艘船造价五千金,快则三五年,慢不过七八年,就能把本钱全收回来,以后你就躺在家里收钱。”
  耿苞吃了一惊,却不怎么心动。这生意是好,但他做不了,本钱都拿不出。巨鹿耿家的财力拿不出五千金,他也没能力独占这么大的生意,到时候被人攀咬一句勾结孙策,他很可能血本无归。但郭嘉这句话里透出的信息非常重要,一艘海船造价五千金,三五年就有赚回来,一年的利润近千金,这的确是个大生意。他无法一个人独吞,但是他可以鼓动袁谭做,由他出面就行。
  “真的假的?”
  “我骗你有意思吗?”郭嘉笑道。“你在这儿住了这么多天,应该看得出麋家的实力增长有多快。”
  “这是一个很不错的办法,就是本钱太大了些,有没有小一点,我耿家能吃得下的?”
  “小一点的?这个。”郭嘉敲了敲窗户。
  “我也正有此意,只是不知道利润有几成。”
  “看你本钱大小了,你订的货越多,价钱越便宜。”郭嘉摇摇羽扇,笑眯眯地看着耿苞。“不过我说句实话,做这个生意有得赚,但你拿不到最优惠的价格。琉璃暂时只有平舆工坊做,袁夫人把平舆工坊卖了,如今接手是汝颍世家,他们不会把这好处让给你一个冀州人的。”
  耿苞这次是真的吃了一惊。他盯着郭嘉看了好一会儿,确认郭嘉不像是在开玩笑,顿时觉得事态严重。袁绍死后,袁谭继位,冀南人借着冀北世家元气大伤的机会,迫使袁谭冷落郭图等人,这才重新掌握主动权,如果汝颍系借着做生意又死灰复燃,那冀南世家的计划又将被打乱,内讧必然卷土重来,说不定会闹得更加惨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8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