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86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68/1332

  天子盯着荀彧看了半晌,有些不安起来。听荀彧这口气,怎么像是要辞职的意思?他新政是荀彧一手主持的,还指望着荀彧领头与杨修对阵呢,荀彧要是不战而退,谁能顶上去?
  “令君,你这是何意?”
  “陛下,新政是臣效仿吴侯之政,推行于关中。可是现在看来,臣领悟错了,而且大错特错,根本就是南辕北辙,背道而驰。”
第1881章
时不再来
  天子惊骇莫名,与看到杨修的奏疏还要震惊。他瞪着荀彧,张了几次嘴,却一个字也没说出来,心脏却跳得激烈,几乎随时可能从腔子里蹦出来。
  “令……令君,你……”天子咽了口唾沫,艰难地说道:“知不知道自己在说什么?这么多年的辛苦……怎么就……就错了?我们……我们现在不是有进步吗,如果不是……”
  荀彧低下了头。“陛下,是臣愚昧,买椟还珠,画虎不成反类犬,连累陛下。”他起身,扶着天子回到御座上,将天子轻轻按着坐下。天子有些慌了,紧紧的拽着荀彧的手臂,眼神惶恐。
  “陛下,吴王最大的优势是什么?”
  “是……什么?”
  “是南阳铁官,还是印书坊?是讲武堂,还是木学堂?是屯田,还是练兵?”
  “是……”天子用力的眨眨眼睛,勉强让自己恢复了一些。“是……”他转着眼珠,仔细想着荀彧的问题,却找不到一个满意的答案。在他看来,这些都是孙策的优势,要说哪个最强,却不太好分辨。南阳铁官生产最好的军械,可是只有军械,没有精锐将士也不行,所以讲武堂看起来更重要。光有人,没粮食也不行,屯田也很重要。这些因素都很重要,哪一项最重要?
  “陛下,是人。”荀彧一字一句地说道:“是读书识字的人。”
  “读书人?朕也很重视读书人啊。”
  “陛下天资聪慧,英武过人,不亚于吴王,但陛下为臣所累,未曾知晓吴王用人之道。吴王有诸多创见,但他最大的创见是用人。他用人不是授予官爵,付以治民之任,而是让他们成为各行各业的佼佼者。”
  天子似懂非懂。
  “陛下,南阳铁官的祭酒是谁?黄承彦。楼船的改造者是谁?黄月英。改进织机的人是谁?以秦敷为首的几个女子。这些人虽然识文断字,却不是通晓经学的儒者,也没有为一郡之守,一县之令,而是精通百工之技的人。这些人不是工匠,但他们比工匠聪明,能做到工匠做不到的事,所以黄承彦能打造出最好的军械,几年内的进步超过工匠的百年。黄月英能改造楼船,让楼船行于大海之上。秦敷等人能够改造织机,将效率提高数倍。”
  天子终于明白了。他们在关中建工坊,但他们没有木学堂,工坊里的工匠是从南阳骋来的,这些工匠有一定的技术,但是离开了南阳木学堂,他们就失去了源头,掌握的技术停滞不前,无法像南阳工坊一样不断改进,最新最好的产品永远是南阳出产。
  “我们……也可以这么做。”
  “来不及了。”荀彧摇摇头,自责不已。“培养这样的人才需要时间,更需要钱粮。关中供养朝廷和军队已经捉襟见肘,不得不施行士家制,哪有多余的钱粮来供养这些人?就算陛下能厉行节俭,又如何能赶上户口远超关中的中原?陛下,是臣……臣错过了最好的机会。如今吴王羽翼已丰,朝廷……”
  荀彧张着嘴,把涌到嘴边的那个词又咽了回去。天子的脸色已经很难看了,他怕他说出那个词来,天子会当场崩溃。
  天子转过头,拿起杨修的奏疏,脸色一会儿红一会儿白,眼神一会儿绝望一会儿凶狠。他知道杨修为什么说朝廷政务荒悖了,其实荀彧没什么责任,真正的责任在他自己。杨修指责的重点是诸如士家制这类新制度,罪名就是暴秦覆辙,而不是荀彧模仿孙策所建的工坊、屯田之类。
  “令君,这不是你的错。”天子手一扬,将杨修的奏疏轻轻的扔在案上,脸色迅速沉静下来,眼神中多了几分决绝。“关中、关东情况并不相同,不能强求一致。既然不能学,索性就不学了。”
  “陛下……”
  天子抬起手,打断了荀彧。“你说得对,孙策羽翼已丰,我们的机会不多了,只能速战速决,险中求胜。唉……”天子一声长叹。“本以为西征大捷能够缓解危机,示天下人以形势,没想到还是远水难救近火。令君,你去见见杨修,弄清他的来意,看看孙策究竟在想什么。”
  荀彧看看天子铁青的脸,心中不安。“陛下,臣以为……”
  “令君……”天子摇摇头,示意荀彧不用再劝。“让朕想想,让朕想想。”说完起身,向后殿去了。
  荀彧坐在殿中,看着天子消失在门后,怅然若失,心里空落落的。
  ……
  大将军府就在未央宫北门的甲第,曾经是霍光的住宅。霍光死后,满门被诛,这座宅子又经过几个贵戚之手,直到赤眉入长安,此宅被抢劫一空,只剩下一些残墙断壁。
  决定封孙策为王,征孙策入朝主政,天子便决定安排孙策住在这儿,并派人进行了整修。这儿紧靠未央宫,方便随时传唤,大将军霍光的住宅也足以表示对孙策的器重和……警告。工程进行到一半时,得知孙策本人不肯来,只派长史杨修来代理政务,荀彧知道计划落空,便把工程停了。
  杨修站在收拾得还算整洁的院子里,微微一笑。
  身后响起脚步声,马超快步走了进来,兴趣盎然的打量着四周,又看看杨修。“杨长史,别来无恙?”
  杨修看看马超。“马将军,我还是老样子,不过是为吴王管管账而已。你却是青云直上啊,以前侍卫吴王,现在侍卫天子,还尚了公主。你到这儿来看我,就不怕人说闲话?”
  马超哈哈一笑,拱拱手。“行了,行了,德祖兄,你别说拿我开玩笑了。尚公主有什么了不起,只要手里有点兵,谁都可以尚公主。说句不怕得罪吴王的话,我现在和那些羌人没什么区别。”
  “这和吴王有什么关系?吴王尚的可是长公主。”
  “要不要这样?要不要这样?你再这样,我就走了啊。”马超佯作不快,转身摆出一副要翻脸的样子。
  杨修也不理他,背着手,来回转了两圈。“孟起,去年令尊与曹益州交战,究竟是怎么回事?”
  “去年?”马超转了回来,眼珠转了转。“吴王不知道?”
  杨修不置可否。马超见他口风紧,挠挠头。“也没什么,曹操杀良冒功,屠了好几个羌人部落。羌人气不过,去找家父请愿。家父不是奉诏节制武都、陇西汉羌嘛,自然不能不理。不过他也没攻击曹操,是曹操主动攻击他的,结果一战之下,曹纯战死了。后来又打了几天,不分胜负,不了了之。”
  “令尊为什么离开关中?”
  “陛下要推行士家制,不发钱粮了,只给土地。我马家部曲有一大半是羌人,不会种地,关中又没有牧场,对战马喂养不利,不如去武都、陇西,可以牧羊放马。”
  “没有令尊和他率领的部曲,你在长安过得如何?”
  马超紧闭着嘴唇,半天没说话。马腾退出关中,有羌人的支持,在武都、陇西站稳了脚跟,日子过得还算不错。他在关中就没那么自在了。关中的兵力主要有两部分:一部是吕布率领的并州骑兵,一部是实行士家制的凉州兵,那些人都支持杨阜等人,和他马超没什么关系。他除了身边的一些马家部曲,其他人都搭不上话。好在天子还信任他,倒也没人敢欺负他。
  见马超不说话,杨修也没有再问。“你今天来找我,不会是空手来的吧?这可不像我认识的锦马超。”
  听到这个曾经很熟悉的外号,马超哈哈一笑,连连摇手。“德祖兄,我怎么能空手来呢?这不,我知道这宅子空荡荡的,连奴婢都没配全,一时半会的肯定不能住人,所以我来请德祖兄先到我那儿委屈几天,挑一些服侍的人,然后再搬过来。走吧,我为你接风,你可千万要赏脸。”
  “锦马超请客,我当然不能拒绝。不过我先要看看这院子究竟有多大,也好回报吴王,让吴王知道朝廷的诚意。孟起,随我走一圈?有你这个高手在一旁,就算有人想对我不利,也好有个挡刀的。”
  马超大笑,豪气干去。“走,我陪你走一遭。别说没人会对你不利,就算有,看到我马超也要躲得远远的。唉,我跟你说,这两年我这拳法、矛法可大有长进,就算是和吴王放对,估计也能撑上十几个回合。德祖兄,吴王现在还坚持习武吗?他那么忙,肯定没时间了吧?”
  “放心,就算吴王没时间习武,打败你还是绰绰有余的。”杨修走了两步,又不经意地说道:“我怎么听人说,你被温侯吕奉先给揍了?”
  “谁胡说八道,坏我名声?”马超有些心虚,故意变了脸色。“我是和他交过手,没分胜负。”
  “是吗?我也觉得不太可能,你可曾是吴王的义从骑督,经常陪吴王习武的,就连吴王都夸你有天赋。怎么可能被人揍呢,这可是往吴侯脸上抹黑啊。”杨修顿了顿,转头看了马超一眼。“要不哪天约温侯再战一场,我亲眼见证,如何?”
  马超尴尬地笑了笑,欲言又止。
第1882章
纵横
  两人出了门,杨修的马车已经进了院子,还没来得及再拉出来,门前只有马超的亲卫和战马。杨修向马超要了一匹马,手按着马鞍,纵身一跃,便上了马。
  “好久没骑马了,孟起,我们赛一回?”
  马超大喜,也跟着翻身上马,抖抖缰绳,和杨修并肩跑了起来。两人沿着藳街向西,出直城门。羽林骑的营地在城外的建章宫,与未央宫之间有飞阁复道可通,无须出宫绕行。杨修和马超出了城,沿着充作护城河的泬水向南,由建章宫东门入宫。
  建章宫东门北侧原本有双圆阙,阙顶有铜凤,故又称凤阙,是汉武帝时所建。如今铜凤早就不见了,只剩下石阙,耸立在大道旁,远远便能看见,可以想见当初新建时是何等辉煌。
  见杨修仰头望阙,马超忽然有些后悔不该引杨修从此经过。孙策以浴火凤凰自号,他引着杨修从没有铜凤的凤阙经过,很容易引起误会。这些读书人最会胡思乱想,攀扯附会了。
  “孟起,你知道这上面的凤凰去哪儿了吗?”
  “不清楚,有人说是被赤眉毁了,有人说是被董卓毁了,反正我进长安的时候就没见过上面的凤凰。”
  “凤凰东南飞。”
  马超似懂非懂。“为什么?”
  “东南有梧桐。”
  马超一脸懵逼。杨修哈哈大笑,踢马前行。马超有些郁闷,无奈的耸耸肩,也跟了上去。
  建章宫规模甚大,建成之后就是汉武帝常年居住的地方。也正因为规模太大,修复起来非常困难,天子的安全得不到保障,所以天子西迁长安时选择了未央宫落脚,建章宫因地利之便,成了南北军的驻地。马超有自己的府邸,但他还是喜欢住在军营里练兵演武。
  虽说是比赛,毕竟不是真正的比赛,马超让了半个马身,直夸杨修骑术不减当年,又送了杨修两匹好马代步,殷勤倍至。他们俩同年,杨修大几个月,马超以兄呼之,颇有套近乎的意思。杨修倒也给面子,没有拒绝,两人谈笑风生,畅聊分别之后的情景。
  杨修说起孙策封王后的举动,尤其是文武官员的调整,提到了阎行和庞德。阎行如今在洛阳,不在九督之列,但他是鲁肃的副手,掌管骑兵,一旦发生战事,以他对骑兵战术的精通,面对的又是并州、关中,大有用武之地。如果鲁肃立功升迁,阎行继任都督的可能性比较大。
  庞德就更好了。他跟着孙策征辽东,立了战功。如今孙策封王,他水涨船高,身份与马超对等,实力也与马超所领的羽林骑不相上下。平定辽东之后,战马来源有了保证,白毦士已经增加到千骑,还有了自己特有的装备。最新式的明光铠,装饰有白毦的精钢长矛,百炼战刀,骑盾、手弩,一应俱全,还配备了大量的白马,虽然不到千骑之数,却也有百余匹,出行时煞是好看,极是养眼。
  马超的妹妹马云禄如今也不错。随着孙尚香一天天长大,羽林卫也扩大了规模,影响很大,不少官员百姓的女儿都想入羽林卫,即使不能成为正式的骑士,也想学习骑射。如今中原风气开放,女子骑马射箭的很多,马云禄和韩少英既是骑督又是教官,极受欢迎,没人敢得罪。
  马超听得眼馋不已,颇是后悔。如果他不离开孙策,庞德如今拥有的一切都是他的。
  说完了阎行、庞德,杨修又问起了马腾的情况。
  马超顿时来了精神。杨修刚到长安,他就赶去迎接,又设宴为杨修接风,可不仅仅是交情,更是利益。马腾到武都、陇西后,为了得到羌人的支持,急需军械、粮草等物资,但蒋干一直没有给他答复,对之前的约定既不否定,也不执行。马腾得不到物资,无法满足羌人的要求,心里慌得很。
  但他又不能和杨修说得太明白。如果孙策知道马腾实力有限,很可能就更不把他们父子当回事了。
  “如今凉州大概分为四部:家父,韩叔,凉州刺史张则,还有就是武威太守牛辅。韩叔控制着湟中道,牛辅也正在谋求四郡商路,张则就不用说了,商旅从关中西行,必要冀县,所有的油水都要从他手里过一圈。相对来说,家父没有那么多的油水,好在羌人支持,从益州来的商人进出凉州也要经过武都。只是凉州产出少,上邽、冀县又控制在张则手中,粮食有些紧张。加上与曹操交恶,曹操一直想夺武都,解决战马不足的窘境,恐怕迟早会有一战。”
  杨修点点头。“令尊有把握吗?”
  “家父没什么问题,就是那些羌人战力不足。去年那一战,家父大破曹操,但羌人却被曹操击败,胜负相当,最后只能罢手。”马超故意轻描淡写地说道:“羌人作战没经验,平时散在各处牧马放羊,也没时间训练阵法。不过他们作战还是勇猛的,只是装备太差,如果能增加一些军械,战力会有所提高。”
  “我听说那个氐王杨腾去年战死了,可有此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68/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