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行三国(三国小霸王)(校对)第9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75/1332

  甘宁回到楼船上,与步骘见面,见步骘全副武装,随时准备战斗,连忙上前一步,拱手称谢。
  “子山辛苦了。”
  步骘笑着回礼。“都督奇袭得手,全身而退,我已经备好酒宴,为都督庆功。”
  “好,我也想与子山把酒言欢,说道说道。子山,不瞒你说,这次出击虽然得手,关羽的反应却出乎我的意料。受辱如此,他居然没有派兵追击,只是紧守大营,实在不像他的作风。”
  步骘很好奇,不过他还是先请示甘宁,将接应的将士先撤回来,全军撤出沽水,进入海域,以免遭到关羽的反击。甘宁欣然同意,随即发出命令,全军起航。
  步骘拖着关羽走了一天,原本就离入海口不远,顺水而下,不过一个时辰就进入大海。海风清凉,吹去了一天的燠热,两人坐在楼船的飞庐上,看着星星,说着战事,指挥着楼船向东而至。
  渐渐的,两人困意上涌,就在飞庐上睡着了。楼船鼓风而行,海水拍打着船腹,配合着导航员调整航向的声音,像摇篮曲一般,消去连日来的疲惫。
  得知江东水师退去,关羽暗自庆幸。营外的暗哨被杀了好几个,说明傅容的猜测不幸而言中,甘宁并没有借机远遁,而是潜伏在大营外。如果当时没有听傅容的建议,率亲卫骑出营追击,不仅会劳而无功,还会让甘宁再次袭击成功,损失就大了。
  此子可大用。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虽然一时大意,损失了不少辎重,却也发现了一个可用之才,可谓是失之东隅,收之桑榆,倒是意外之喜。
  第二天一早,关羽亲自出营巡视,查看了甘宁留下的印迹,又带着亲卫骑赶到海边查看情况,发现江东水师已经不知去向,一时怅然。他派斥候沿海岸线打探,随后下令撤军,返回泉州休整,补充辎重。半路上,他与赶来接应的田豫相遇,交流了情况,尤其是昨天夜里的事,对傅容很是夸赞了几句。
  傅容固然有些不好意思,田豫却更是意外。关羽自负是出了名的,这次居然主动夸奖别人,承认自己有失误,着实不多见。不过关羽对刘备的影响极大,有关羽的推荐,傅容以后的路就顺畅多了。作为乡党,他自然为傅容高兴。
  当天回到泉州,关羽作书向刘备请罪,田豫也写了一封文书说明情况,着重提到了关羽罕见的谦虚,并借此机会向刘备推荐乡党傅容。
第2066章
饮鸩止渴
  刘备日夜兼程,赶到河间国,还是慢了一步,甘宁早已离开。他沿着滹沱河一路前行,经过参户亭战场,依然没有得到太多有用的信息。前几天下了一场大雨,将战场上的血迹冲涮干净,除了亭外的几个新坟,没人会想到这里刚刚发生过一场大战。
  但影响还是有的,甘宁大肆屠戮世家、豪强,攻破了好几个庄园,坚固的坞堡也没能挡住他的步伐,让河间人心有余悸,不少人家都在加固庄园的院墙,或者将家人、物资送往城里,以免再遭洗劫。河间虽属冀北,却已经算是腹地,离海岸有百余里。甘宁来去自如,对冀州人的打击不小,渤海太守臧洪影响最大,一提起甘宁就神情凝重,如临大敌。
  刘备理解臧洪的压力,但他更担心的却是幽州。甘宁离开了冀州,下一步很可能去幽州,泉州就是最大的目标,也不知道关羽、田豫能不能应付得当。想到关羽,刘备的心情就说不出的复杂。关羽一向对甘宁不以为然,很可能会轻敌,如果他一时意气,打了败仗,甚至丢了泉州,幽州就危险了。
  逢纪建议刘备派张飞率部赶回涿郡,刘备自己留在河间,等待袁谭和天子。如果幽州有麻烦,刘备还需要他们的协助,况且计算时日,他现在赶回去也解决不了什么问题,胜负已分,他更应该考虑接下来的形势,早做准备。
  刘备虽然不安,还是听从了逢纪的建议,耐着性子,天天盼着幽州的消息。
  张飞刚出发不久,关羽和田豫的文书就到了。得知关羽虽然一时疏忽,被甘宁偷袭了辎重,却没有乱了阵脚,守得扎实,刘备大喜。相比于千余人的伤亡和辎重损失,关羽能如此克制让他很欣慰。
  刘备安心在河间住了下来,袁谭却有些头疼。去年征发二十万大军,本想一鼓作气拿下青州,顺势再取徐州、兖州,结果只拿下了兖州,还得不偿失,白白消耗了大量的钱粮,现在刘备不走,天子又来,还要他供应两万骑兵的钱粮,他压力很大。
  田丰费了不少口舌,总算说服了冀南世家继续支持他,但冀南世家已经支持他们父子近十年,两次受挫,不仅信心近乎崩溃,经济上也很吃紧,难以为继。
  就在这个时候,逢纪向刘备提出一个建议:向袁谭讨要冀北,作为交换条件,刘备向袁谭提供战马,并承担天子一行的开支。
  虽说佩服逢纪的才智,刘备刚听到这个建议的时候也吓了一跳,以为逢纪和他开玩笑,或者别有用心。可是听了逢纪的分析后,他又觉得有理,未尝不是一个将冀北的河间、中山收入囊中的机会。在与逢纪反复商议后,他接受了逢纪的建议,并由逢纪出面与袁谭商议。
  袁谭听到逢纪的提议时,和刘备的反应差不多,觉得逢纪是不是开玩笑,但逢纪却很认真,他问了袁谭几个问题:在孙策进攻冀州的时候,你希望刘备是你的盟友还是你的敌人?如果刘备实力不足,抵挡不住太史慈的进攻,你要不要增援?就算你不让出河间、中山,你能从这两个郡国得到足够的钱粮,供应天子一行的开支吗?
  袁谭仔细想了想,不得不承认逢纪说得有理。与其掌握着河间、中山,却要提供天子的开支,不如将河间、中山让给刘备,由刘备去筹集钱粮,供应天子。围攻孙策的计划失败,冀州即将面对孙策的反击,这个时候放弃征不到钱粮的中山国,换取刘备的协助,未尝不是一个办法。
  放弃河间的确有些可惜,可他也没什么办法,刘备的强大对他利大于弊。从目前的形势来看,由太史慈发起进攻是孙策的一个选项,仅凭刘备现有的半个幽州,很难挡住太史慈,最后还是需要他增援。让出中山、河间,让刘备自己想办法征收到钱粮,挡住太史慈,他就可以专心对付青州、兖州方面的攻击。
  虽说形势逼人,不得不壮士断腕,袁谭还是有些担心。放弃两个郡国——哪怕这两个郡国一向貌合神离——依然是一件很没面子的事。他先试探着和沮授、崔琰商量,不出所料的遭到了强烈反对,只有很久没发表意见的郭图支持他,认为这么做虽然面子上难看,却是解决冀州危机的一个办法。双方争论了很久,最后还是袁谭做了决定,接受刘备的请求,先解决眼前的危机。
  当然,要换一个方式:这两个郡国不能直接给刘备,而是献给天子。河间是孝灵帝的故国,献给天子,也是合作的诚意。至于天子怎么处置,就与他无关了。
  见袁谭一副急着将麻烦推出去的急迫心情,沮授、崔琰无言以对,心情沮丧。
  得到袁谭的回复,刘备喜出望外,几乎要给逢纪跪下来。他怎么也没想到袁谭真会答应这个要求。两个郡国加起来有十多万户,他掌握的几个郡中只有涿郡有这样的实力,其他几个郡加起来还不到十万户。也就说,有了这两个郡国,并且能从这两个郡征收到钱粮和兵源,他的实力翻了一番。
  逢纪却很淡定,傲然一笑。河间、中山算什么,只要将军想,整个冀州都可以是你的。
  刘备笑着摇手,连称不敢想。
  逢纪没有解释,神情却很笃定。他再次向刘备献计,让牵招赶去代郡、上谷,与乌桓人、鲜卑人联络,筹措战马。夏天草肥,是战马长骠的好时机,在草原上吃上几个月草,秋后有了骠,战马体力最好,正是适合征战的时候。他相信,太史慈短时间内不会出兵,秋后才会开战,这个机会千万不能放过。如果用粮食喂马,那太奢侈了,绝不是刘备能承受得起的。
  刘备心领神会,立刻叫来牵招,依计行事。
  七月下,天子到达河间,到解渎亭祭拜高祖父孝穆皇帝刘开、曾祖父孝元皇帝刘淑、祖父孝仁皇帝刘苌,又接见宗族以及祖母董太后的族人。他从小由董太后抚养长大,号为董侯,对董太后的感情很深,此刻见到董太后生活过的地方,心情非常激动,随行的董承也感慨万千,大唱颂歌,极力鼓吹天子将是中兴之主,河间将来就是宝地。
  借着这个机会,袁谭献上河间、中山二国。
  天子大喜,随即封赏战功。袁谭收复兖州有功,封魏王,以魏郡为国,领冀州如故。刘备佐征有功,封中山王,以中山为国,领幽州如故。其他文武各有赏赐,加官晋爵,皆大欢喜。
  天子也没忘了曹操的功劳,封蜀王,以蜀郡为国,领益州如故。
  ……
  “这是最后的疯狂么?”孙策将刚收到的消息扔在案上,哭笑不得。一下子封三个王,天子这是准备破罐子破摔了?
  郭嘉摇着羽扇,笑道:“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明知是饮鸩止渴,天子也顾不上了。”他停顿了片刻,又道:“袁谭也就罢了,连中山、河间都放弃了,估计一个魏王也起不了什么作用。刘备却不同,他几乎一箭未发,却白白得了两郡国,还封了王,一冲动,说不定真以为自己还有机会逐鹿中原呢。”
  “哼!”孙策不屑一顾。“依我看,还是袁谭识相些,知道大势已去,不再勉强了。至于刘备,别说他得了中山、河间,就算他拿下整个冀州也翻不了天。冀南那些世家能看得上他?”
  “这可不好说。”
  “嗯?”孙策转向郭嘉,有些不解。
  “大王,真能看清大势,能舍了眼前小利的人毕竟是少数。毕竟工商利润虽高,终究不如土地稳定,农耕为本、工商为末的思想延续了几百年,要想在几年内就扭转过来,谈何容易。从大王主政南阳算起,行新政至今近十年,对世家有没有利,南阳世家最清楚了,可是偷奸耍滑,想两面逢源的人还不是一样有?没有人嫌利益多的,占有土地并不影响经营工商,反而更有优势。只要有一线机会,世家都不会放弃。兖州人如此,冀州人也如此,可以这么说,天下人都如此,包括江东人。”
  孙策眉头微蹙,也有些无奈。郭嘉说得没错,没有人嫌利益多,既想得工商之利,又不想放弃土地的人比比皆是,江东也不例外,最近接连出了几件与土地有关的事,有人蠢蠢欲动,以各种名义侵占土地,胆子大的占耕地,胆子小一点的占山林湖泊,总之是胃口越来越大,扬州刺史高柔到处扑火,连述职都没时间。
  郭嘉这么说,既是提醒他不要太乐观,也有希望他能够松口,让一些利的意思。毕竟他麾下的文武们有的来自老世家,有的成了新豪强,境界未必就比那些负隅顽抗的兖州、冀州世家强到哪儿去。
  但别的可以商量,这一步不能让,让了一步,就会让更多步,新政迟早会流于形式,虚有其表。
  “不见棺材不落泪,该杀一批人了。”孙策打了个响指。“传令满宠、吕范、纪灵,准备进攻兖州,用兖州世家的首级提醒提醒他们,认清形势,不要自找没趣,非要往我的刀上撞。”
第2067章
以不变应万变
  贾诩进三策,建议天子退却,他的弟子毌丘兴却反其道而行,建议天子主动进攻,这些消息已经从不同的渠道传到建业,真实性基本可以确认,只是天子心里究竟在想什么,暂时还不得而知。
  联合袁谭、刘备,集结幽并凉三州的精锐骑兵,在冀州迎战,是军师处推演出的可能方案之一,也与目前天子的行动相符,但孙策并不打算立刻进攻冀州,兖州才是嘴边的肉,没有道理不吃。天子和袁谭、刘备君臣欢,在他看来就是小孩过家家,自娱自乐。君子有成人之美,让他们玩去吧,开心就好,我按我的计划来。
  以豫州郡兵为主力进攻兖州,将战线推到黄河,既可以将消耗减到最小,也能锻炼出一支精兵,接下来进攻冀州就有了充足的兵力。对冀州人来说,这种等死的滋味绝不好受,天子在冀州待得越久,冀州内部的矛盾越容易激化,崩溃得越快。果不其然,天子刚到河间,袁谭就放弃了河间、中山,割弃了冀北,换了一个有名无实的魏王。
  也不能说一点意义没有,至少离袁绍的遗愿近了一步嘛。只是不知道他这魏王能做几天。
  “大王什么时候起程?”
  “我再等等,让朱桓先去。”孙策笑了一声,又道:“钟繇在襄阳,应该没问题吧?”
  郭嘉也笑了。“大王放心吧,他与二将军相处得很融洽。收到消息后,他们已经开始准备了。”他顿了顿,瞅了一眼趴在孙策身边的孙尚香,又道:“可惜三将军还小,要不然的话,让三将军去豫州也不错,大王可以安坐建业,雄视天下。”
  “对哟,对哟。”孙尚香一脸严肃的表示赞同。“要不等几年再打吧。”
  孙策曲指轻弹她的脑门。“着什么急,天下之大,超出你的想象,够你打一辈子的。”他眨眨眼睛。“有没有想好挑谁做军师、大将?”
  孙尚香摸着脑门,嘿嘿笑道:“军师就不用了,阿节挺好的。大将嘛,我还要看看,远征不比就近作战,当然要挑最强的,以一当十都不够,要以一当百。”
  “你看我行不行?以一当百可能有点勉强,当二三十还是可以的。”
  孙尚香大笑,抱着孙策的脖子晃着身体。“王兄,你就别拿我开心了,我哪敢指挥你啊。你坐镇后方,为我押阵,让我没有后顾之忧,我就心满意足了。”
  “嗯,给你做辎重校尉,连上阵的资格都没有。”
  孙尚香笑得脸色泛红,吐吐舌头。“哪有,你是元首,我是爪牙嘛,你说往哪儿打,我就往哪儿打。”
  “我家兄弟姊妹八人,这个幺妹最狡猾。”孙策笑道:“祭酒,你的功劳不小呢。”
  郭嘉难得的谦虚。“都是三将军资质好,也是大王言传身教有方,臣只是略尽绵薄之力。三将军,看在我这个先生的面子上,带上我家阿奕吧?”
  “他若是敢来,我当然欢迎。”
  “哈哈哈……”孙策大笑,指着郭嘉说道:“强母生弱儿,回去和你家老虎说,让她赶紧改改脾气,现在还来得及。再过几年,想改都来不及了。”
  郭嘉笑着拱拱手。“大王金口玉言,一定不会错,我马上就回去转告夫人。”
  孙策和郭嘉说笑了一阵,考问了孙尚香和徐节对当前形势的看法。羽林卫有守宫之责,她们常年住在左右,军师处的重大会议几乎都会参加,有了疑问随时可以发问,孙策、郭嘉甚至张纮、虞翻只要有空,都会尽心回答。说起来,孙氏兄弟姊妹中,孙尚香接受的教育是最完整的,从五六岁起就由孙策安排,接受系统的训练,一步步的走到今天。她的进步也有目共睹,分析起时事来有板有眼,远远超出同龄人,就连军师处的参军也未必能及。
  正说着,侍从胡综走了进来,报告说水师都督甘宁有军报送到,正在军师处抄录备案,很快就会送来。孙策坐起,看看郭嘉,郭嘉会意,起身告辞,赶回军师处了解情况。
  甘宁之前有消息来,说与太史慈等人商议,决定大范围游击作战,牵制冀州、幽州,按照时间计算,他现在应该到了幽州,能否敲山震虎,吸引袁谭、刘备的注意力,对接下来的战事非常重要。他在冀北的战事虽然成绩不错,意义却不大,水师孤军深入只能是偶然事件,一旦有了防备,再想重施故技就难了。相比之下,对幽州的攻击要可行得多。
  ……
  军师处很快走完了相关程序,将甘宁的军报送到了孙策面前。
  了解完甘宁与关羽交战的经过,孙策很满意,甚至是松了一口气。甘宁见好就收,没有冒险冲击关羽的大营,表明甘宁虽然粗勇好杀,却并非鲁莽之人,他知道什么时候该进,什么时候该退。对于独领一部的水师督来说,这比勇猛更难得。
  步骘也起到了应有的作用。他接应甘宁的部署不仅得到了甘宁的欣赏,也让孙策很意外。虽说其中不可避免的有算计的成份,大局观还是有的。有他做副将,孙策可以对甘宁放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75/13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