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仑侠(校对)第1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53/217

  “谢谢,不用这个。”刘昆仑把头伸在饮水机下面,灌了一肚子水。刘璐看了哭笑不得,这人上课的时候一本正经,下课了怎么就这么无厘头啊。
  喝饱了水的刘昆仑和刘璐攀谈起来,问树人高中的老师待遇怎么样。刘璐介绍说老师们待遇挺好的,有食堂有宿舍,薪水高于公办学校,还有寒暑假,简直完美。
  “但是竞争也很激烈,树人的门槛极高,想留下当一名在编教师比考公务员都难。”刘璐说这话的时候不免有些骄傲。她是师范大学本科教育学毕业,没有硕士文凭,全靠实战本领过五关斩六将才成为树人的班主任,懂行的都知道这有多难。
  “今天转来的那个学生,看起来很不简单啊。”刘昆仑把话题引了过去,刘璐果然上当,她撇嘴道:“是有钱人家的孩子,这样的家庭上树人,还是有些屈尊的。你知道么,这孩子的父亲是王海昆。”
  “我知道王海昆这人。”刘昆仑说。
  “按理说他家的孩子应该在国外读书才对啊,怎么从加拿大转到国内,而且是近江的学校,这很不可思议。但和我们无关了,我们只管教书育人。”刘璐说。
  正聊着,教导主任驾到,他大大赞扬了刘昆仑,夸他课上得好,邵老慧眼识才,树人也应该不拘一格降人才,招贤纳才,多用这样的优秀教师。
  “这幅字,我就代表学校收下了。”主任热情洋溢道,“以后就当做教学工具,对了,我还想请教一下书法方面的问题。走,到我办公室来谈,我有上好的大红袍。”
  刘昆仑冲刘璐笑笑,跟着主任出去了,一路神侃:“其实很简单,笔法追刀法……”
  ……
  对于外聘教师,树人有一个打分机制。每个学生都要给授课教师打分,班主任要写评价语,教导主任也要写评语,校长事后也会观看录像,以确保教学质量。一些教得不好,不受学生欢迎的老师,一节课之后就没戏。另一些深受学生喜爱,又有真材实料的,甚至会被特招,签合同成为正式教师。
  这堂课高一七班给刘昆仑打出的分数是有史以来最高的,不仅仅是因为他课上得好,而是北岸桥头的小视频已经流传开来,很多人都看过,打架打得这么帅,写字写得这么拉风,最主要是颜值高到天际,自然获得了学生们的一致爱戴。甚至有人开始编排起这位新老师和班主任刘璐的故事来,说这俩人在一起的话,我们该多幸福啊。
  当然这些刘璐是不知情的,她有男朋友,只是男朋友并不被学生们所认可。现在的学生可不得了,连老师的婚姻大事都要管。
  班级里闹哄哄的,有人嚷着要把昆仑老师的书法课传到网上去,立刻获得大家的一致认可。于是某位坐在前排的同学在自己的手机上点了一下,刘昆仑讲课的四十五分钟视频瞬间就上传了。
  只有一个人安静地坐着,不跟着起哄,他就是新转学来的王锡之。按照身高排位,他坐在塔格旁边,但和周围同学一句话也没聊过,放学之后就单独离开。校门口停着他家的埃尔法保姆车,一个长得像巨石强森的黑衣保镖双手交叉放在裆部,护着少爷上车离去。看见这一幕的同学窃窃私语,这大概是全校最拽的学生吧,虽然树人中学的学生很多都是豪门出身,也有豪车接送,但带保镖的独此一号。
  王锡之乘坐的埃尔法驶向他母亲的故居,曾经是近江最好的高档别墅区,云山别墅。时隔多年,这里依然是近江老牌的高档社区,并且因为城市的不断扩大,原先略微偏远的位置已经升级为中心区域,闹中取静,不可多得。
  ……
  苏家的花园很大,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正在修剪花草,看见王锡之下车,热情招呼道:“回来了。”但王锡之只是冷漠地点点头。这老人是他的外公,一个月前刚从监狱释放出来,王锡之打心眼里不喜欢这里的一切,但他更恨自己的父亲,所以回国的决定是他自己做出的。
  这栋别墅,在苏容茂出事后就被法院查封了,后来拍卖掉。苏晴嫁给王海昆后又高价买了回来,空置了十年,如今终于派上用场。大女儿苏颜如今在江东大学读研,父亲也终于获得自由,一家人似乎团圆,但又缺了什么。
  苏晴已经和王海昆离婚,当初他们是在赌城拉斯维加斯办理的结婚登记,那儿结婚手续非常简单,同样道理,离婚也一样方便,单方面提出,不需要上法庭就可以办妥。已经步入中年的苏晴走出这一步很不容易,但她认为自己的决定是正确的,人总要为自己活着。
  回到故乡,重新住进故居,似乎时光倒流,一切回到从前。那时候,王海昆还不叫王海昆,他只是个刚进城的愣小子,自卑到自大狂妄,在苏家的饭桌上竟敢提出和大老板的女儿交往。想起这一幕,苏晴就觉得好笑而心酸。人总是会变的,当年的莽撞少年,如今是不苟言笑刻板冷峻的中年男人。他完全变了,变得不像是自己,倒像是他的生身父亲。
  重新开始吧,靠自己也能活得很好,苏晴对自己说。这些年她并没有傻乎乎的当金丝雀,她毕竟是苏容茂的女儿,天生有着不服输的劲头和睿智的商业头脑,如今她自己名下的财产也有九位数字,足够生活的。
  ……
  苏晴在自家别墅楼上回忆往事的时候,近江玉檀国际机场迎来两位客人,她们是来自美国的林蕊教授和来自英国的林海樱教授。母女俩在北京转机,搭乘同一航班返回故里,她们都是为了同一个人回来的。
  聚会在邵老家进行,风尘仆仆的林蕊一进门就丢下行李箱,只扑刘昆仑。对她而言,这个“人”依然是自己造出来的试验品。
  “长歪了。”这是林蕊的第一个评价,她本是按照南裴晨的样子来造的,怎么演化成这个模样。帅是够帅了,但远远背离了初衷。这不是南裴晨,也不是刘昆仑,而是另一个半新人。
  听刘昆仑讲述了成长经历后,林蕊叹息一声:“这是起死回生,变废为宝,我的试验品胚胎离开营养液和无菌环境不能超过二十四小时,是刘沂蒙重新赋予了生命给他。”
  林海樱说:“听起来好神奇。朝圣之路,昆仑山巅,一定是吸取了大地之灵气,日月之精华,才长成这个样子。”
  林蕊说:“高原极端环境,气候恶劣,土壤贫瘠,哪里来的大地灵气,那儿连树木都无法存活的。”
  对于科学家来说,这是超越自然的特殊事件,值得好好研究。经同意,林蕊提取了刘昆仑树人躯体的一些上皮细胞拿回去作分析。
  林家的房子没卖,空关许久,家里一股霉味,不经打扫暂时是无法住人的,但林蕊还是带着女儿回来了一趟。从书房窗口望出去,能看见江医大的教学主楼。虽然她已经离开了那所大学,但感情依然在。听说前任校长后来被双规,现在学校的学术带头人是自己曾经的学生陶金聪,林蕊不禁唏嘘。
  “妈,要不再做一个。”林海樱懂得母亲的心思。
  “不了,一辈子都快过完了。”林蕊回答。她心累了,而且制造克隆人在伦理道德和法律上的风险极大,又经历过一场牢狱之灾,所以她选择放弃,把希望放在来生。不是证明人是有来生的么,那么有缘就再和南裴晨相聚吧。
  其实她在制造这具植物躯体的时候,对基因进行二次编辑,加入了一些私人化的东西,修改了基因中表达因子对于生殖冲动的算法,杜绝了雄性动物尽可能广泛繁衍后代的可能性,只会对特定基因的异性产生生殖冲动,这个异性基因就是自己。不过今天看起来,这个编辑是无效的。
  今晚母女俩住宾馆,明天借用江东大学生物系的实验室对树人的基因进行检测。
  ……
  从邵老家出来后,刘昆仑回了一趟母亲家,一路上他已经习惯路人尤其是女性的近乎百分百的回头率。到家后听说一个爆炸性的大新闻,四姐要回来了,而且是和未婚夫一起。
  “四姐要嫁人了?!”刘昆仑乐了,“姐夫是谁啊,我得把把关。”
  母亲说:“听说你也认识,叫什么康。”
第215章
网红面馆
  刘昆仑心中一动,问是什么康。母亲稀里糊涂的,记性也不大好,说什么康来着,尔康吧?
  “妈,你少看点《还珠格格》。”刘昆仑说,因为四姐没有手机,云游四方走哪儿是哪,想起来就借别人的电话给家里报个平安,想找她问都不行,只好在家等着见未来的四姐夫。
  母亲拿起遥控器,默默看起了电视剧。刘昆仑摇摇头,出门去面馆帮忙。他每天的闲暇时间很多,除了处理必要的事情外,都待在面馆里帮忙。
  这些年来,春韭并不是一个人在干,当然她是主力。店里会常备一个学徒工,有时候是十七八岁的乡下女孩子,有时候是四五十岁的下岗妇女,在店里打下手帮忙学技术,学完了就出去开店单干。学徒工不固定,之前的女孩子就回老家结婚去了,现在充当学徒的是刘昆仑。
  刘昆仑赶回面馆,正巧这会儿没有客人,春韭坐在门口和隔壁迟大姐聊天。他冲两人点点头,进屋系上围裙,拿起菜刀切起了葱花蒜末。
  迟大姐挤眉弄眼,冲屋里努努嘴:“小苗,你这个外甥长这么帅,就跟你干这个?”
  春韭乐呵呵答道:“不干这个,还能干啥。”
  迟大姐说:“就没有个一技之长么?实在啥也不会可以当明星啊,走流量那种。”
  春韭说:“我们家孩子不干这个。”
  迟大姐又说:“要不我给孩子介绍个对象吧。我那口子单位副所长的闺女,事业单位,没别的要求,就想找个帅点的。人家要是能看上他,老丈人给包工作,带社保的那种。”
  春韭笑了:“别。我外甥眼高,看不上凡人。”
  迟大姐不死心,说别介啊,哪天让俩孩子见个面,看看感觉。
  正好有俩结伴而来的女生走进面馆,春韭把手里的瓜子壳往垃圾桶一扔,拍拍巴掌说来生意了,不聊了。
  俩女生是拿着平板电脑一路导航过来的,在面馆门口还特意对了一下牌匾上的字,确认是昆仑面馆才进来。刘昆仑停下手头的活儿,拿起干净的抹布上前擦了擦其实并不脏的桌子,微笑着问两位小姐姐要点什么。
  两个女生对视了一眼,有点傻眼,这是什么情况。美食指南上说这是一家藏在菜市场附近的苍蝇馆子,开了有二十多年了,面积很小。老板娘是个带俩孩子的单身母亲,手脚麻利,做的米线非常美味。但是不要对环境有太多要求,毕竟是苍蝇小馆嘛,可是她俩看到的和指南上不大一样。
  首先肯定没找错地方,就是昆仑面馆,这牌子和照片上完全一致,店面外部环境也一样,门口一棵白杨树下可以乘凉。但是进门之后就不同了,第一印象就是太干净了,干净到什么程度呢,堪比小姐姐们在日本自助游时见到的面馆。目光所及之处,没有污垢水渍的存在,桌椅旧归旧,但是整洁无比。最不起眼的墙角旮旯里也干干净净,没有蜘蛛网,没有陈年老灰,小哥手里的抹布比大酒店的白毛巾还雪白。
  她们当然不会知道,这都是面前这位笑起来一口白牙的帅哥哥的功劳。刘昆仑秉承了树人的生活习性,他晚上是不需要睡觉的,也没别的事干,就打扫店铺。把春韭积攒的面粉口袋全扔了,污渍斑斑的废旧油漆桶改的垃圾桶也扔了。每一个角落都打扫到,做到全无死角,而且每天都擦,不厌其烦。走进小小的面馆都觉得闪闪发光。
  俩女生点了两小份米线,这时候春韭进来了,刘昆仑轻声说我应付得来,你出去休息吧,春韭便又出去和迟大姐聊天了。
  刘昆仑开始制作米线。虽然叫做面馆,但米线才是镇店之宝。这还是当年从大市场东门高姐米线学来的手艺,历经多年改进配方,口味更佳。俩女生偷偷打开手机,拍摄帅哥哥烫米线的动作,干净利落到酷帅,尤其是最后一个扬起汤舀浇上牛骨头汤的动作,从低到高,清亮的骨头汤如同一道银色的瀑布般,帅得爆。
  至于米线的味道,和指南上说的一样,醇厚美味,美得让人恨不得把汤都喝到最后一滴。其中一个女生开始搭讪:“小哥哥,这是你家的店么?”
  又在切葱花的刘昆仑抬起头:“是啊。”
  “怎么没看到两个双胞胎在写作业?”
  “他们在家写作业了。”
  “那你是谁?”
  “我是帮工。”
  “那帮工小哥哥你忙完了能陪我们坐一会么?”
  刘昆仑正好切完了葱花,还真就过来陪俩女生坐着,问她们怎么知道这里会有俩双胞胎做作业。
  一个女生说:“我们是按图索骥找来的,这本十年前出版的《近江美食指南》上说的,昆仑面馆的米线是近江最好吃的,没有之一。”
  “我能看看么。”刘昆仑接过小册子,先看作者,是一个叫古文讷的人写的,作者自称是吃货王。再看对于面馆细致入微充满人情味的描写,不禁莞尔,又笑了。
  俩女生用餐结束,非要和刘昆仑合影,说我们是新一代的吃货王,帮你们在网上宣传一下,绝对生意火爆。
  于是刘昆仑站在中间,俩女生一左一右,拿起自拍杆,比划着手势,“嘢!”一张合影就传到了网上。
  俩女生不但堂食,还打包带走两份米线,欢天喜地地去了,走得远了才开始讨论。
  “哇,他好帅啊,一笑起来我的心都怦怦跳。”
  “是啊,怎么可以帅得这么阳光,这么温柔,这么有男人味。”
  “你发现了么,他身上的味道好好闻,是一种类似檀木的自然香味。”
  “你是狗鼻子啊……”
  俩女生的感慨是有原因的。如今娱乐圈的男性偶像处于青黄不接的档口。十几年前流行的所谓小鲜肉们,现在年龄都大了,中性化或者偏女性化的相貌抵不过岁月,一个个都变成小老太太形象,不忍直视。偶然民间看到一个真正的帅哥,还不惊天动地。
  其中一个女生打了辆车,回到云山别墅的家里,她打包的米线是带给妈妈的,母女俩在一起宛如姐妹,而她驻颜有术的母亲正是苏晴。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53/21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