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2/446

  就在这时候,却有更多秀才围拢过来,汪孚林吓了一跳,暗想这么多人秋枫根本提醒不过来,却不料这些秀才之中的一人出声大喊道:“芝山,书霖,刚听到有从新安门出来的乡民说,府学中其他五县生员联袂去学宫相送大宗师,请其从府城小北门镇安门离城!”
  汪孚林正意外,耳畔便传来了程奎恼火的声音:“明明是他们派人来,和我们约好在县城新安门送大宗师,如今却闹这种名堂,分明居心叵测。欺我歙县学子太甚!这时候我们这会儿折回县城怕来不及了,干脆去府城小北门等他们!”
  看到县学生员群情激愤,鼓噪阵阵,汪孚林想想这事蹊跷,突然心中冒出了一个念头。正好站在程奎身边的他连忙低声提醒道:“程兄还请暂且息怒,我多句嘴,这会不会是调虎离山之计?”
第十九章
出岔子的尿遁
  这会儿喧哗不断,汪孚林那声音又不大,只有程奎、朱朝聘和吴家兄弟就在他身边,因此听到了。四个人的恼怒程度也绝不相同,朱朝聘是寄籍,对于这附郭首县和其他五县的纷争,他无法理所当然地融入进去,此刻反而对这样的尔虞我诈有些不以为然。而程奎和吴家兄弟就不一样了。即便程姓和吴姓都是徽州大姓,新安望族,并不止在歙县安家乐业,在其他各县也都有很多支,可各支的主流还是认小宗,各管各,以自己这一支的利益为重。
  所以,程奎立刻一个激灵惊醒过来。可接下来的问题就来了,无论派人回城打探真假,还是派人去府城小北门一探究竟,等传回消息时黄花菜都凉了。要是分成两批人,总有一头会落空。他一时恨得牙痒痒的,要不是顾忌风度仪表,几乎就要破口大骂。这时候,还是汪孚林低声嘟囔了一句。
  “大不了我们就做回傻等的呆子呗?”
  程奎倏然侧头,见吴家兄弟无不在片刻犹豫之后,向他点了点头,他便高举右手,竭尽全力请躁动的生员安静下来,随即掷地有声地说:“既然别人和我们约定在这里送大宗师,那我们不如就等在这里。若是到时候大宗师真的被他们哄了从府城小北门走,那毁约的是他们,不是我们!传扬开去,我们重约,他们毁约,到时候看谁没法做人!”
  程奎虽年轻,却是这次歙县生员科考第一等第一名,被人认为定然能够一举考中举人,故而他振臂一呼,即便还有不少生员担心不能去送大宗师,到时候会让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可总算是逐渐平息了下来。
  而汪孚林见其如此有威信,心下自也稍安,忍不住开始恶意地揣测,若督学御史谢廷杰真的被人哄走,放了这么上百号生员鸽子,到时候会是怎样一个情景。反正他如今既然保住了秀才功名就心满意足,才懒得去白首穷经继续征战科场。有事儿子服其劳,指望他下场,还不如指望金宝去斩将夺旗来得实在!不过他须臾就不敢幸灾乐祸了,要知道,若真的谢廷杰不来,判断这是调虎离山之计,又建议傻等的他,回头说不定会被迁怒。
  真是两难啊!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头渐渐升高,就连程奎也有些不安了起来,和吴家兄弟不停地交头接耳,更不要说别的生员。而朱朝聘见汪孚林带着书童站在稍远之处好整以暇地东张西望,倒是佩服其定力。就当这种不安又有转化为嘈杂之势的时候,有人突然嚷嚷了一声。
  “看,是大宗师出城来了!跟着的是府学里那些五县生员!”
  果然有阴谋!
  程奎气得脸都青了,左右吴家兄弟也全都骂了一声卑鄙。至于剩下的歙县生员们,有的心有余悸,有的骂骂咧咧,可眼看大宗师就要过来了,他们只能按捺下某些冲动。而汪孚林则是顺手整理了一下着装,挪动脚步混在人群末尾。
  生员们大多带着书童或随从,此时这些仆隶们都群集在另外一处等候主人,只有秋枫紧随在汪孚林身后。发现前头被其他生员堵得严严实实,他忍不住低声问道:“小官人为何不和程公子吴公子他们一起?”
  “你都说了他们今年要下秋闱考举人,乃是歙县生员之中的翘楚,我这个道试吊榜尾,还没经历过一次科考的,凭什么去和他们并列?”汪孚林头也不回,独自在末尾闲庭信步,“等别人把该说的话说完,我再上去拜谢一下大宗师的正名之恩,这样才有分寸。”
  仇人相见分外眼红,这会儿歙县和其他五县生员甫一相见,说不定就会冷嘲热讽齐飞,他何必站在前头拉仇恨?
  秋枫却很不理解汪孚林的懒散。作为一个秀才,科考且不必说,就是往日文会诗社,谁不是力争上游?眼下这种给大宗师送行的当口,如若能够出采,转眼间就能名扬徽州府,届时富商大贾也好,官宦显贵也好,全都会延请为座上嘉宾!
  正如汪孚林预料到的那样,这一场给大宗师的送行,确实已经演变成了明争暗斗。向谢廷杰行礼之后,程奎就蜻蜓点水地戳了一下刚刚的调虎离山之计,旋即就遭到了婺源生员程文烈的反驳。
  就只见这两位同为程氏的年轻士子唇枪舌剑,参与进去的人越来越多,到最后还是朱朝聘看不过去,岔开话题送了一首送别诗,其他人方才醒悟到大宗师当面,连忙把早早预备好的各种吹捧诗词一股脑儿都捧了出来,顺便抬高自己,贬低别人。
  然而,谢廷杰为官十几载,今次不得不回徽州处理这桩棘手的功名纷争,再加上之前和叶钧耀那场徽州府衙之行,他从知府段朝宗的暗示中,已经明白了某些缘由。可笑的是叶钧耀因为初上任,根本不明白这次差点引火烧身的主因是什么,只知道在知府面前吵嚷着主持公道,结果可想而知。不过他也因此躲过了一场最大的麻烦,这也多亏南直隶有三个巡按御史,他只管学政,否则这次根本脱身不得。
  此时此刻,这些阿谀奉承纵使再悦耳,他仍然有些走神。随眼左右一扫,他发现那个年方十四便已升格当爹的小秀才并不在跟前,突然若有所思地问道:“汪孚林何在?”
  呆在后头,前头那些乱七八糟的诗词一句句传来,汪孚林听在耳中,发现一首接一首,没个完,又想到今日来了整整一百多人,也不知道多少人要上去献词,他登时大为不耐烦。他随口对秋枫说:“看到了吧?这会儿若是上前,少不得也要像别人那样,拿出这么一首精心炮制的送别诗来,以送别为由,赞颂大宗师的文治教化之功。既然有的是人争先恐后,我就不上去献丑了。”
  “小官人这话不对。”秋枫深深吸了一口气,还是决定好好劝一劝主人。他见其他人蜂拥在前,没人注意他们主仆,便大胆说道,“纵使李杜活在如今这世道,要想出头,也不得不摧眉折腰事权贵,更何况小官人已经得了功名,自然不能放过每一个机会!前头那些诗词里头,也许大多数确实是烂俗之作,但这会儿讲的是应景,大宗师想来更在意的也是一片心意,而非诗词好坏。”
  “哦,你倒是比金宝有见识,不愧是在学宫里头呆过的!”汪孚林饶有兴致地回头打量了秋枫几眼,继而便打了个呵欠说,“李杜固然名垂青史,但说到底,在仕途上也是不出头的悲情人物。现如今士林之中不少人都高喊复古,什么文必秦汉,诗必盛唐,可实际上,他们也只是借着这样的口号打出自己的旗号。有道是,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说是要学李杜,其实都在想着各领风骚哪!”
  说到这里,他突然觉得一阵内急,发觉前头不少士人还在那献词,他就随口说道:“我去出恭,你在这儿看着一点,有事替我回个话先遮掩遮掩。”
  汪孚林这一走,却没注意到秋枫呆站在那儿,整个人赫然木木的。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是何等气魄,何等激昂!亏他还想提醒汪孚林不要放过任何一个机会,哪怕诗词做得不好也可以往前多挤挤!这样的诗句,有几个人做得出来?
  汪孚林这一走才没多大功夫,刚刚挤在前头的人突然散开了一条路,秋枫就只见一身青色圆领襕衫的程奎带着一个中年随从过来,四下一扫就匆匆来到了自己面前,劈头盖脸地问道:“汪贤弟呢?大宗师宣他上前!”
  秋枫没想到早不来晚不来,汪孚林一走,宣召的人就来了。不得已之下,他只得硬着头皮低声说道:“小官人出恭去了。”
  程奎登时给气乐了。这时候旁人一个个都挤在前面,恨不能多出风头,汪孚林一个人落在最后也就罢了,而且还在这种时候尿遁溜了!他简直不知道说什么是好,而同来的中年随从是谢廷杰的身边亲信,扫了秋枫一眼便开口说道:“那就劳小哥随我去禀报大宗师。”
  想到金宝也正是因为在大宗师面前有所表现,这才得以一步登天,秋枫只觉得又兴奋又惶恐,跟着二人来到了大宗师面前时,他甚至觉得双腿都有些打颤了。跪下磕头后,他正思量自己该怎么回话,谁料谢廷杰却只是随口问道:“汪孚林今天来此,没带上汪金宝么?”
  又是金宝!
  秋枫暗自咬紧了嘴唇,但想到程奎等人听过汪孚林的解释,他便只能如实说道:“小官人吩咐宝哥儿留在客栈临帖。”
  “不错,他年纪轻轻,却知道即便是良才美质,也不能揠苗助长。”谢廷杰见四周围泾渭分明的歙县和五县学子表情各异,想起刚刚那些送别诗,他就随口打趣道,“汪孚林可是躲在后头想他的好诗?”
  此话一出,来自婺源的府学生员程文烈便嘲笑道:“不是想不出来,就借尿遁了吧!”
  尽管大宗师当面,可但凡过了秀才这道坎,科考不至于落在最末等,只要别犯事闹出丑闻,生员们也不用太担心大宗师行使革功名的大杀器。所以,这会儿来的府学五县生员之中,附和程文烈的人不在少数,甚至还有人把汪孚林那寒碜的道试吊榜尾成绩拿来冷嘲热讽。程奎和吴家兄弟虽说气愤,却也恼火汪孚林关键时刻掉链子,只能虎着脸不说话。
  就在这时候,跪在地上的秋枫却也不知道哪来那么大的勇气,突然抬起头道:“我家小官人刚刚说,古来先贤的送别诗寓情于景,今人却往往东施效颦,所以他不想上前献丑。他还顺口吟诗一首,道是:李杜诗篇万人传,至今已觉不新鲜。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
  四句一出,一片寂静,再无半点杂声。纵使有人觉得这诗做得狂傲,可要指摘,却找不出与之匹敌的好词。
  而督学御史谢廷杰在伫立片刻之后,突然哈哈大笑道:“好一个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本宪启程回南京之日,能够得此佳句,此行不虚。传令下去,立刻启程!”
第二十章
羡慕嫉妒恨
  说是出恭,实则汪孚林放完负担之后,对那生员扎堆的场面着实有些不耐烦,再加上算算还有好些人没做诗露脸,于是他故意耽搁一小会方才返回。然而,等到一回去,让他傻眼的是,一大堆秀才固然还没散去,但提学大宗师谢廷杰那马车以及随从等人竟然已经不见了!
  这是什么情况?
  汪孚林一想到自己恐怕错过了给谢廷杰送行的关键事件,少不得立刻深刻反省。他很清楚,自己还是没有摆正心态。没有深刻认识到这是在尊卑有序的大明朝,不是在后头那个虽有隐形阶层,但不用讲究那么多礼节的时代。可走在人群中,他就注意到不对了,四周围无论是歙县生员,还是徽州府其他五县的生员,看向他的目光中,并没有幸灾乐祸和嘲讽讥笑,反而流露出几分说不清道不明的复杂情绪。
  不至于吧,他不过就是借着尿遁离开这么一小会儿,到底发生什么大事了?
  他今天和程奎等四人混得最熟,很快就找到了这四位,却看见秋枫正站在他们身边,脸上表情比刚刚那些生员更微妙。面对这一幕,他也索性豁出去了,大步上前对程奎拱了拱手道:“程兄,大宗师这是已经走了?”
  汪孚林本打算用这话起个头,可话音刚落,他就只见四个人八道目光全都盯着自己,那犀利的程度和此前玩笑打趣时截然不同。
  看到他这摸不着头脑的样子,年纪最大的朱朝聘终于长吁了一口气道:“看来汪贤弟真是出恭去了,不是有心如此。”
  “有意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程奎仿佛想通了,当下露出了一个笑容,“我们这些送别诗都是为了应景所做,大宗师听得心无所感,这也很自然。故而贤弟那‘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一出,自然诗惊全场,大宗师长笑三声,立刻启程回南京去了。”
  秋枫见汪孚林倏然侧头看着自己,那脸上表情赫然比之前那些生员们还要惊愕,他只能硬着头皮解释道:“适才小官人离开,正好程相公和大宗师身边近仆过来,说是大宗师宣召小官人,小人便只得随之上前见大宗师禀告。听到其他五县生员把话说得很难听,小人一个忍不住,就把小官人做的诗在大宗师面前背诵了出来。”
  对于这样的巧合,汪孚林不禁轻轻拍了拍额头。他只记得如今这个年代,仿佛是后七子活跃的时代,还有什么新安诗派,公安三袁,清朝亦有几个出名的诗人,至于他们都做过什么诗则记得有些混淆。要知道,他又不是文科生,唐宋名人记得多,这明清名人中,他真正背得出的名句,能和作者年份对上号的还真不多,这次简直是连老天爷也在帮他的忙啊!否则光是今天捅出错过大宗师这娄子,他都不知道回头如何去见好心提醒自己的程老爷!
  江山代有才人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这两句一出,真是绝大的杀器!
  然而,当看见吴家兄弟跃跃欲试,更远处不少人一脸羡慕嫉妒恨,仿佛有上来比一场的架势,一想到日后也许会有无数的文会诗社邀请纷至沓来,他又忍不住头疼。
  朱朝聘见汪孚林脸色变幻不定,便笑道:“其实是大宗师一开口便问起令郎金宝,得知他在家练字,还夸了你两句。”
  原来金宝已经在谢廷杰面前挂上号了!
  汪孚林这时却比自己随口吟出了个大杀器更高兴,随即笑眯眯地说:“哈,敢情大家看我目光不对,都是因为这四句诗,原来如此。啊呀,我还忘了今天要带金宝去回拜我家姐夫,时候不早了,既然大宗师已走,我就告辞了。秋枫,咱们走!”
  秋枫没想到汪孚林竟然不留下和这些生员多多交流,放任这样一首绝妙好诗的余波就此浪费,可是,当汪孚林朝自己丢来一个严厉的眼神时,他到底不敢违逆主人,只能低声答应跟了上去。
  程奎和朱朝聘本想挽留,可看到汪孚林说走就走,一点都没有士林往来的客套,他们不禁面面相觑。而吴家兄弟俩则是窃窃私语了起来。
  “那汪金宝还真是好福气,投胎没投好,撞上个狠毒兄长,却白捡了一个好爹!”
  “竟然放下此刻在人前扬眉吐气的机会,汪贤弟还真是不走寻常路!”
  程奎冷不丁听到了吴家兄弟的闲聊,立刻醒悟了过来,发现程文烈等府学中出自其他五县的生员们竟须臾都散了,他明白这些人大概是生怕往县城走遭人嘲讽,立刻更恼怒了起来。他前时说要查清造谣者,可这说来容易做来难,只查到府学便是源头之一,还是程乃轩比他动作快。如今新仇旧恨一起上来,他哪里忍得住?
  眼看歙县生员还留下了大半,他立刻大声招呼了剩下那一二十人聚拢过来,继而大声说道:“今天的情况大家也看见了,他们竟然耍诈,若不是汪孚林机警,我们险些就上了恶当!从年初开始,他们就频频对我们歙县生员使绊子,今天也是如此,看到事情不妙,他们就出言挤兑,对汪孚林冷嘲热讽,被那首诗一打击,竟然就跑了,哪有这么容易的事!”
  “对,险些害我们上了大当,不能放过他们!”
  程奎想到程乃轩告诉他的那个杀手锏,当即便将其丢了出来:“而且,之前叶县尊也说过,汪孚林这事是有人故意污蔑抹黑咱们歙县士林。我查出府学之中有两个生员便是传谣最起劲的人之一,如果真是这些家伙捣鬼,那便是存心抹黑我歙县士林!”
  这话一出,剩下这些歙县生员立刻真的炸了。
  “干脆我们就到徽州府学去,把这首诗抄个几十份贴在那,反正连大宗师都赞口不绝!”
  “要是他们不认错,就让他们把汪孚林这首诗抄下来吃进肚子里去,让他们日后闭上臭嘴!”
  汪孚林哪里想得到,尽管大宗师谢廷杰走了,他也带着秋枫闪人了,大多数人也散去了,但这首诗的余波还没结,某些古道热肠,拿着他做由头打算大闹一场的歙县生员们,竟是浩浩荡荡往西面走,也不从县城里绕路,直接西行从府城大北门奔徽州府学去了!
  此时此刻,他和秋枫已经进了县城新安门,走了一箭之地,见四周无人,他便回过头说道:“今天你心怀义愤,替我出头,效果算是不错。不过下次碰到这种事,不要自作主张。”
  这次是运气好,要是他那会儿随口感慨的是秋枫没听过的唐诗宋诗,背诵出来卖弄的时候被人揪出来,那就弄巧成拙了。
  秋枫本以为自己今天在人前替主人扬名,至不济都会收获一番赞赏,却没想到得到的除了少许肯定,竟是告诫,登时又惊讶,又委屈。而接下来回马家客栈的路上,汪孚林再也没说什么,仿佛只当后头的他不存在似的,而这样的忽略简直比轻视更让他难过。
  等到了他们赁下那个小院的堂屋门口,汪孚林便头也不回地说道:“你既是爱读书,回头我送你几本,你自己先去休息吧。”
  眼见得人就这么消失在门内,秋枫就呆呆站在那儿。想到今天好不容易才争取到的机会,甚至还能够见到提学大宗师,可到头来却没有换回任何肯定,唯一觉得自己做得很漂亮的一件事,汪孚林也仿佛并不算太高兴,他只觉心里说不出什么滋味。难道他真是多此一举?
  隐隐约约的,他又听到房间里传来了说话的声音,却是汪孚林在询问金宝今日练字的进展,继而又夸奖了两句,恰是细声慢气,和风细雨,让他无比羡慕。可是,正当他要转身离开时,冷不丁却听到里头传来了让他极其不可思议的对话。
  屋子里,汪孚林站在金宝身边,笑着说道:“我念四句诗给你听,如果会写就写下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2/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