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0/446

  “可他后来遇到严嵩掌权,贪官污吏横行,纵使再能干,却挡不住大势。他又太过喜欢表现自己,结果被人陷害,重杖致死,妻儿也因此流放烟瘴之地。等回来时,人已经憔悴苍老得不成样子。那时候他得到了追封,他的妻子在外表现得深明大义,无怨无悔,可她临终前我见过她一次,她却终于吐露心头真言,却是满腔怨愤。”
  方老夫人没有注意到许薇已经被自己说得吸引住了,自己也沉浸了进去:“却原来我那表兄才华卓著,为人却固执迂腐,对妻子也是不知体贴。之前妻子私底下劝解过他很多次,纵使不能和光同尘,或者说同流合污,大可挂冠而去,等世道清明再出来做官,可我那表兄却始终固执己见,散尽家财交的朋友却陷害了他,以至于他后来死了之后,妻儿在云南备受饥寒之苦。到后来平反昭雪的时候,他三个儿子只活下来一个。”
  说到这里,方老夫人竟是眼眶湿润,紧紧握住了许薇的手:“我只是女人,固然懂得义之所至,虽千万人吾往矣,可我是个自私的人,国破族亡这种时候没有选择,可奸臣当道的年头,我宁可没有一个舍生取义青史留名的丈夫,也要儿孙能够周全!”
  “祖母……”许薇不知道该怎么安慰方老夫人,只能仿佛自己安慰自己似的,低声说道,“孚林哥哥不是那样的迂腐人。”
  “是啊,他不是。”方老夫人这才恍然回过神来,继而温和地笑道,“做官不能没有才学,可更不能没有手段。想当初我就是听说了他在秀才功名岌岌可危,后来家里又被派了粮长的时候那样机敏练达,这才注意到他的,和你们那衣香社倒是差不多。可是,你还了解汪孚林多少呢?他还有什么喜好?他平时都在想些什么?平生的志向又是什么?”
  见许薇终于为之哑口无言,方老夫人方才悠悠说道:“女人都希望夫婿出类拔萃,可有道是悔教夫婿觅封侯,也不知道多少女人打落牙齿往肚子里咽,不过是面上光鲜罢了。小薇,你这娇憨脾气,在家当千金小姐时无所谓,可日后侍奉公婆,被人挑错可就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从明天开始,有些东西你得学一学了,至于你爹那儿,我会最后再问他一次,若是不能,你也好,我和你祖父也好,全都会打消从前那念头,你明白了吗?”
  意识到祖母竟然到这份上还给自己留了最后一丝希望,却也告诉自己这一丝希望一旦没了,那自己就得死心,许薇不禁咬紧牙关,重重点了点头。
  纵使日后如同祖母一样,把这段经历当成往事追忆也好!
  汪孚林并不知道,方老夫人竟然和许薇说道了这些。此时此刻,他正在后花园的草亭内,向许老太爷询问松明山汪氏那位执掌扬州盐业的叔父汪道旻,以及其他几支移居到了扬州的汪氏族人。许老太爷当年去淮扬时,曾经颇受汪道昆祖父,也就是汪孚林的曾伯祖父汪玄仪照顾,自然不吝一一解说。说到汪氏以及西溪南吴氏曾经在两淮盐业中的地位,他百感交集地说:“当年扬州谈及徽籍盐商,必说汪吴,如今却都只谈程许了。”
  二十年河东二十年河西,不外如是!
  许老太爷只是瞬息之间闪过了这个念头,随即便笑吟吟地说道:“汪道旻此人,刚愎自用,少有威信,而且你们汪氏几支都对他不服,故而在两淮盐业的份额日渐减少。若你有取而代之之心,正当其时也!”
  汪孚林嘴里没做声,心里想的却是,敢情不止汪道昆一个,就连许老太爷这样的局外人都知道淮扬那边汪家主持局面的人不行。他并没有那么大的野心,又对盐业一窍不通,倒没打算去取而代之,但对于一件事,他很重视。
  那就是家族话语权!
  如今刘会这个司吏位子已经做得稳稳当当,汪家也已经人手充足,刘洪氏不再需要帮厨这份收入,但为了维持两家亲厚,别说刘洪氏自己乐意继续过来帮忙,就是刘会也很希望妻子继续这份工作。因此,得了汪孚林的召唤,日落时分,他就拉着吴司吏一块过来了。
  和常常上汪家蹭饭的刘会不同,吴司吏这还是第一次,当然有些拘谨。更何况如今汪家除了从前那些他们耳熟能详的人口,还有汪道蕴这个脾气完全摸不清的当家老爷,他自然更存了几分小心。直到一顿根本没吃出滋味来的饭吃完,汪孚林叫了他们到明厅楼上去说话,他才松了一口大气,对汪道蕴告罪了一声便赶紧上楼。
  自从汪道蕴回来之后,汪孚林便发现这座两进半又或者说小三进的院子已经有些不够住了。这会儿坐下还能听到楼下明厅里的喧闹声,他就更有这种感觉。奈何县后街上的房子多,不像松明山那边的老宅可以轻易扩建翻修,他也只能暂时这么凑合一下。此刻请了吴司吏和刘会坐下来,他把之前和叶大炮商量的事情一说,就只见两个县衙三班六房里的头面人物彼此交换了一个眼神,最后还是吴司吏先开的口。
  “如果小官人和县尊真有这样的想法,我倒是能帮上一点忙。我到了刑房之后,找空闲整理了一下南直隶各府县的海捕文书名录。那些影子图形虽说是没几个像的,但描述性语句倒是有几分准。我那时候想的是,万一有这样的江洋大盗流窜到歙县来,那么兴许能派上用场,没想到县尊和小官人竟然打算将计就计,那说不定能派上用场。”
  刘会和吴司吏这个曾经当过自己属下,也当过自己上司的同僚向来交好,当下少不得帮腔道,“吴司吏整理的那些卷宗我也看过,很详尽!”
  对于汪孚林来说,这才是真正的惊喜:“有吴司吏这样的能人,倒是省力了。不瞒你们说,我此次从湖广回来,南明先生那边正好整理了一份东南群盗的名录给我,你们彼此参照着看看,先未雨绸缪!”
第三六八章
煽风点火
  在襄阳城外被那一张惟妙惟肖的影子图形给逼了回来,邵芳虽说见机得快立刻就走,却没有和自己那两个随从一样转道南阳,而是同样去了江陵。当然,那是张居正的老家,他没有贸贸然进城,当然也更不可能撞见奉汪道昆之命去张家拜会的汪孚林。他直接在码头上船南下镇江,然后抵达了老家丹阳。因为找的是码头上最不怕死敢走夜路的老船家,所以他抵达丹阳家中时,比汪孚林足足要早半个月。
  就算如此快的脚程,却还是因为自从进了南直隶,他每逢大城码头,必定会停留一夜,还会授意已经用优厚待遇招揽到邵家的水手下船,打听一些消息的同时,又根据那些消息散布了一些流言,否则他还会早到一两日。
  如今回到丹阳自己的地头上,他就丝毫不用再担心雷稽古的海捕文书会有什么效用了。毕竟,他东南大侠的名声不是盖的,官府之中颇有自己人,更何况如今高拱还是首辅,地方官也不都是雷稽古这样不管不顾的愣头青。然而,之前和他分头走的那两个随从却至今都还不曾回来,这也让他的心头蒙上了一层阴霾。此时此刻,拿着京师高府中他刻意交好的那位管家送来的信,他的眉头不知不觉拧成了一团。
  想当初他拿着复相这个诱饵去见徐阶,实则只是想见见徐阶这个人。毕竟,能够在严嵩一手遮天的朝中隐忍那么多年,最终将其一举推翻,这可以说是一段传奇了。然而,徐阶兴许是多年秉政实在累了,兴许是认为自己已经老了,也兴许是认为朝中有张居正在,对他这个山野闲人的话语完全不信,甚至连见面都显得漫不经心。相形之下,高拱的诚意以及气魄,却让他分外触动。所以如今,曾经风光的华亭徐氏早已没落,取而代之的是强力的高首辅。
  可就在不久之前,高拱刚刚做了一件让他没料到的事。高拱捅破了张居正收受徐阶儿子三千两银子厚礼的事,可当面捅破了之后,他不是将其公诸于众,打压张居正的名声人望,又或者将其顺势赶出内阁,而是私底下告诫了张居正一番,就把那个告密的松江人发还回乡,以诬告为名丢给地方官发落。
  这算什么?对政敌网开一面,那完全是愚不可及!高拱什么都好,就是太容易听信别人的花言巧语了!
  “老爷,阿旺他们两个回来了!”
  听到这消息,邵芳顿时心头一振,连忙把人叫了进来。等到两个风尘仆仆的随从踏进屋子行礼,他立刻问道:“一路上可是遇到了什么事故?”
  “老爷,陆路不好走,河南那边不甚太平,我们又怕雷稽古乱发海捕文书,所以绕了一个很大的圈子回来。等到进了南直隶,路上还是不太平,常有小股蟊贼或是盗匪经过。”
  名叫阿旺的随从先开口,见邵芳没有打断自己,他就继续说道,“听说太湖巨盗格老大最近案子做得肆无忌惮,苏常两地的官府全都提高了赏格,足有千金,他的手下被清剿得很厉害。他这些年祸害了东南不少行商,连大户也被他绑架勒索了不少,得罪的人太多,没法立足。据说他带着手下十几个心腹打算出海去南洋,临走前做票大的。”
  邵芳如今可以说是黑白两道通吃。他之所以不肯低调,正是因为他当初为了高拱花出去大笔的银钱,当然希望有所回报。高拱为人刚强,当然不可能徇私为他牵线搭桥,所以他只能靠着这一层关系自己铺开。至于黑道上的那些江洋大盗,山匪强人,他凭着早年间行走结下的那点缘分,全都能说得上两句话。故而丹阳邵氏就仿佛是黑白两道的中转站,各式各样的消息都能汇总过来。
  “找个干净一点没有牵扯的人,给格老大透个信。”邵芳说到这里顿了一顿,踌躇了好一会儿,这才继续说道,“要想做票大的,与其在苏常淮扬之地,还不如去徽州。这东南之地哪里的商人最有钱,当然是徽商!虽说他们大多扎堆似的呆在扬州,可总不能丢下家乡的根子。要说徽州有多少钱?区区一个歙县令跟着那帮子粮商倒腾粮食,都能在县衙里头埋下数万金,打算任满的时候带回乡,更何况那些徽商动辄几十万甚至百万身家?”
  阿旺和另一个随从彼此对视一眼,全都明白邵芳缘何要放这样的风声出去。之前在湖广那一趟,实在是太倒霉了,他们在江湖上走动这么久,还是头一次吃如此大的亏。雷稽古那种油盐不进的瘟神也就行了,可竟然会栽在一个半大少年手中,他们怎么咽得下这口气?
  “老爷放心,我和阿才这就去办。”
  “嗯。另外,格老大那边知会的同时,也在其他各处放点风声出去。比如说人少却精干的五峰盗,那帮人讲兄弟义气,说不定比格老大那帮人顶用。”
  阿旺连声答应,正要告退,他突然想到在镇江时听说的另外一件事,忙又站住了:“对了,还有一件事我不知道是否要禀告老爷一声。新昌那位吕公子正好到了镇江府访友,听说先是布衣短打住在民间,和乡间老农厮混了一阵子,还是被人认出来,这才换了一身衣服走访各处亲友,如今又不见踪影了。”
  新昌吕公子……莫非是号称天下勇士的吕光午?
  作为丹阳坐地虎,邵芳对于这种过境的强龙向来非常重视,更何况新昌吕氏不比丹阳邵氏根基浅薄,吕氏兄弟在东南赫赫有名,吕光午自己若不是不想出仕,这时候说不定早就稳稳当当一个五品官到手了。这样一个人在隐居新昌多年之后,却突然又开始在外走动,莫非是发生了什么事?
  想到这里,他少不得吩咐道:“派人在丹阳各处吱一声,关注一下吕姓人士。我可不想临到吕光午出现在我面前,这才知道此人到了丹阳!”
  换言之,如果吕光午不来丹阳,那就随他的便,他犯不上去惹这位家世雄厚,自身又文武双全的人!
  不过数日,邵芳就得到了下头的禀报,格老大那边已经让人捎了消息过去,据说有人看到太湖那边有几条船上岸,说不定便是这位想要带着弟兄避居海外的巨盗已经出发,打算去做最后一票了。至于五峰盗那帮人,据说也动作了起来。不止这些,那些黑道上有些名头,尤其之前在南直隶闹得沸沸扬扬的几伙人,也有往徽州那边钻的。
  对此,他哂然一笑后,便吩咐经手其中的阿旺和阿才把首尾收拾干净,把那些涉事的人远远送到南边去。
  然而,他让人去打听的吕光午,却并没有在丹阳地面上出现,仿佛之前只是兴之所至在镇江溜达了一圈,如今已经走得远远的。即便如此,邵芳依旧不敢掉以轻心,让人吩咐各处歇家客栈依旧小心行事。可让他意想不到的是,这天女婿沈应魁从常州过来,却是带来了吕光午的消息。
  “你是说,吕光午竟然去见了你,还在你家里住了三天?”
  见邵芳满脸的愕然,沈应魁便笑道:“岳父不信?要说我自己都觉得,新昌吕公子竟识得我这个小小的府学生,实在是令人受宠若惊。吕公子说是闻听我文武双全,所以前来拜会,又一点都没有前辈架子,还拉着我比试剑术武艺,末了还指点了我不少,着实让我受益匪浅。得知我来见岳父,他原本打算同来,结果听说郊外一老农竟然能徒手抬起大车,就带着随从去亲眼验证了。”
  吕光午这是干什么?遍会天下英雄?
  邵芳着实觉得自己整个人都有些糊涂了,到最后只能归结于吕光午有钱有闲又不想做官,所以吃饱了撑着游历天下。于是,听到沈应魁兴致勃勃说着如何与吕光午切磋,如何闲话天下英雄,又如何谈论经史文章,他到最后不得不提醒了几句。
  “应奎,吕光午说是不肯出仕,当年甚至无视胡宗宪的推荐,可说到底是因为那时候当权的是严嵩,是谁都得低头,他不愿低头就只能这样。而后来徐阶当权,他又和胡宗宪有关系,自然更不会得用,所以干脆一味破罐子破摔了。”
  “但你不同。”他用这样四个字做结,却是满怀期许地说,“你是府学生,而且在常州府官面上也算是趟得开,只要能考中举人,不论进士是否能考得上,我都保你前程似锦!”
  沈应魁顿时苦笑。他知道自己这位岳父功利心重,说得好听是“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说得不好听就是自视太高。他也知道邵芳是为自己好,只能赔笑听着,到最后实在是有些耐不住性子了,便顾左右而言他道:“对了,常州府苏推官对我说,新任应天巡抚张佳胤刚上任,打算整顿南直隶的风气。连日以来,常州府那边抓了不少小毛贼,苏推官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这大盗他抓不住,也只能用这些小贼对付一下张巡抚的怒火了。”
  “张佳胤是首揆高阁老启用的,若非他老人家,张佳胤这辈子顶天就一个布政使。不但是他,南直隶巡按御史三个人里头也换了一个,那个蔡应阳上任没几个月,手底下已经倒了三个人,现如今又奔徽宁池太道那位分巡道去了。如果我没记错,这位子烫屁股,前两任下场都不怎么样。蔡应阳也是为了高阁老的肃贪方针下来的,这一年多来,每月各地查处的贪官污吏至少就有三四个,这才是大手笔!”
  邵芳犹如朝中大佬似的点评人物,却没注意到沈应魁满脸的不以为然。人在什么位置就干什么事,随心所欲结交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行了,又不是朝廷官员,操那闲心干嘛?
第三六九章
气势汹汹
  渔梁镇徽州米业行会的总仓中,几乎一直都满满当当囤积着粮食。但从动态来看,米价高的时候,这里会有络绎不绝的粮船开往杭州,甚至再从杭州运往苏州,而米价低的时候,又有大批粮船从反方向行驶过来,将这里填得满满当当。据说那些原本都只是小打小闹的坐商们,一进一出都获得了很高的收益,而在最近这些天里,还有另外一种传言同样很有市场。
  歙县令叶钧耀叶县尊,也在通过歙县预备仓搞这样一进一出的把戏,得益颇丰。原本空空如也的歙县预备仓在这位县尊上任将近两年之后,已经囤粮超过七千石,尽管这远远不到明初的衡量标准,但放在现如今,却是一个非常了不得的成就。须知湖广这样的产粮大省,去年碰到天灾之后,一样曾经闹过粮荒,归根结底,一来是地方官和粮商勾结倒卖粮食,二来就是仓库粮食不够。
  也正因为如此,根据各式各样有鼻子有眼的流言,歙县叶县尊自己豪富不说,而且掌管了一笔比寻常县衙公费更大的活络钱。一传十十传百,最初的几百两成了几千两,几千两又成了几万两,更有甚者说是歙县衙门埋着几万两黄金,全都是叶县尊抄徽商的家抄出来的。这样匪夷所思的离谱传闻大多是不少从外头回来的徽商传,本地人却大多嗤之以鼻。
  尽管之前一怒之下,拉着叶明月和许薇一块退出了衣香社,但小北对于汪孚林那个什么八卦社的名字嗤之以鼻——因此,在某几位当了和事佬的千金说和之后,她偶尔还是会和叶明月一块去坐坐。她从来都不在乎那些异样的目光,因此所谓叶家庶女这个名头,愣是没有给她带来什么困扰。可这会儿她和叶明月出了府城一座豪宅上车之后,却是又气又恼,最后忍不住用拳头敲车壁。
  “太夸张了,她们怎么能这么说爹爹,那些乱七八糟的分明是别有用心的传言!还几万两金子呢,为了贴补爹做官,祖母倒是拿出了两百两金子!”
  见小北这么气愤,叶明月没说话,心里却也忍不住寻思这奇怪的流言从何而起。新任徽州知府姚辉祖上任之初,和段朝宗一样,采用的是无为而治的方针,并没有过多插手下头事务,父亲对那位姚府尊也颇为恭敬,理应不是府衙那边故意放风给父亲抹黑。至于那些乡宦,自从汪尚宁折戟之后,大多就老实了,这一年多来也相安无事。至于县衙的属官属吏,基本上都被父亲收拾得服服帖帖,那么,会是什么样的敌人和父亲过不去?
  她正想着,突然只觉得耳朵旁边传来了小北低声的嘟囔:“不会是汪孚林那家伙捣鬼吧?他回来也有一个月了,跟着柯先生和方先生读书倒是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可倒有功夫和三班六房的几个人神神鬼鬼的,每次来见爹也是关起门来密议,最近又没什么大事,用得着这样干,要不要我去偷听看看?”
  叶明月冷不丁一个激灵反应过来。怎么就尽往父亲可能存在的敌人身上想了?就没想到,这事情说不定是汪孚林给父亲设计的!
  她忍不住亲昵地捏了捏小北的鼻子,继而容光焕发地说:“你这个机灵鬼,说不定被你一语中的了!”
  小北顿时瞪大了眼睛。被她说中?爹和汪孚林这得要是想什么,才会放出这种该死的要命流言来?
  当马车在官廨大门口一停,小北却不忙着进去,直接对车夫吩咐道:“去对门问问,汪孚林在不在家?如果在我和姐姐有事见他。”
  如果不在家,十有八九就在县衙里头!
  然而,这一次小北猜错了,汪孚林是不在家,但也不在县衙。她就算有心兴师问罪,可人都找不到,也只能拉了叶明月去向苏夫人套话。可别说她了,就连叶明月在母亲面前也素来占不到半点上风,一来二去,她们什么线索都没问出来不算,今天去衣香社被人东拉西扯问了一通那所谓几万两金子的公案,也被苏夫人给问了出来。
  见苏夫人眉头紧锁,叶明月忍不住低声问道:“娘,这传闻会不会太过头了?”
  “有道是三人成虎,众口铄金,哪怕没有如今的以讹传讹,之前老爷号称节省县廨公费,从而减征夏税丝绢两千两,就这一点,外头早就有所传闻为了。与其等到意想不到的时候,让这么一件事爆发,还不如自己控制一下这件事的爆发时间。更何况,孚林和老爷似乎别有打算。”
  说到这里,苏夫人见小北气鼓鼓的,叶明月则一脸的若有所思,她就笑道:“所以,你们问我,我却是真的一无所知。倒是有一条,你们近来少出门。”
  叶明月顿时悚然而惊:“娘,难道是某些穷凶极恶的匪徒被这种消息给吸引到徽州来了?”
  “也许。”苏夫人挑了挑眉,面无表情地说道,“总之,除却对面的汪家,其他地方都先不要去了,斗山街许家我也会让人送信。”
  对于如今这陡然之间沸沸扬扬的流言,要说最紧张的,那必定是刑房吴司吏。他根据自己整理出来海捕文书而总结的名册,打算根据之前那乱七八糟的流言,有针对性地根据某些盗匪给流言改头换面,可这工作才开始进行,流言就反方向从外头入侵徽州府了,这是什么状况?汪孚林回来不过一个月时间,这星星之火就成了燎原之势!他甚至怀疑,回头若是把事情弄砸,自己这从天上掉下来的司吏之位就要丢了!
  此时此刻,坐在汪孚林对面的他着实如坐针毡,见刘会和赵五爷一搭一档,说着最近那些客栈歇家比往日多了一倍人的投宿情况,他最终低声说道:“要不,让县尊辟谣?”
  “到这个份上,辟谣已经没用了。”汪孚林也没想到自己借着流言布置的机会,别人在这些消息上添油加醋了一万倍,近日来徽州府城和歙县县城之中的三教九流太多太多了!他盯着吴司吏看了片刻,最后低声问道,“那些身份存疑的人士当中,能够摸到来历的有多少?”
  “他们说的都是道上黑话,我已经和赵班头胡捕头,把刑房以及快班壮班那些懂这些的都派出去了,如今大约猜出来历的还不到五个人。”说这话的时候,吴司吏那心虚就别提了。他用求救的目光扫了一眼刘会,这才赶紧拿出了一个消息作为补救,“但这其中,刑房有个书办从话里话外听出,太湖巨盗格老大恐怕也来了。这家伙据说是倭寇余孽,官府抓了多年却一直都没有下落,手底下有上百人,在如今这承平年间,算得上是一股巨寇了。因为在东南呆不下去,这家伙准备做一票就出海去南洋。”
  汪孚林听着眼皮子直跳,心中万分纠结。他本来打算一步一步地布置谋划,接下来就是从杭州那边把谢荣给调了过来,甚至还打算让顾子敬找借口过来,再加上二三十个镖师,由戚家军老卒训练出来的后辈镖师四十人,可现在看来一切比自己的设想发展更快,显然之前的流言就是冲着叶大炮来的,有人挖坑给他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0/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