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1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64/446

  蔡应阳对张佳胤最喜欢在士林中刷名声的行径很不感冒,认为这完全是沽名钓誉。尤其是张佳胤从前居丧在家,不好好守制,竟然还借着给亡父写墓志铭等等场合,从老家跑去泸州见杨慎,而且又在士林当中开诗社聚文会,总而言之就是压根看不出居丧的悲戚。要不是他当年还不是御史,现在张佳胤又是高拱重用的人,这样的行径他早就弹劾了。
  张佳胤则是很讨厌蔡应阳闻风而动,逮着个由头就参劾人的严酷。在当了多年地方官的他看来,巡按御史又不管民政,真要你去治理一县,还未必比得上被你告发老迈,告发贪腐,告发严酷的那些主司。再说,一点点蛛丝马迹就添油加醋往上告,烦不烦?
  眼下蔡应阳临时居住的府城察院之中,原本按照徽州知府姚辉祖之命而调来的那些充当杂役的民夫,全都被遣走,贴身伺候蔡应阳的,全都是他自己的亲信。出身富家的蔡应阳根本就不靠那点俸禄来做官,而是致力于青史留名,如今身处异地,不让身边混进一个别有用心的眼线,这便是他的底线。此时此刻,坐在书桌后头的他想到此次张佳胤竟然直接到了徽州,眉头不禁皱成了一个大疙瘩。
  朝中首辅高拱和次辅张居正两人的关系,从前还算和睦,可这次却仿佛有些闹僵了,归根结底还是因为徐阶。高拱对徐阶本就恨之入骨,徐阶回乡之后,两个儿子又鱼肉乡里横行不法,正好被高拱逮着机会,利用刚直的海瑞,把两人全数充军,海瑞甚至还没收了徐家的不少土地。而徐家两个儿子竟是凑了三千两银子送给张居正,让张居正代为说情,却偏偏被人传到了高拱耳中。虽说张居正指天发誓绝无此事,高拱也就此揭过,可终究彼此都有了芥蒂。
  若非他从高拱亲信给事中陆树德那儿听到了这件事,只怕还以为两人如同从前那样彼此扶助,颇为和谐。
  不过这次徽州歙县的案子,是太湖群盗,倒和朝堂那些大事无关。为难的只是张佳胤这一来,让他有些无处使劲而已!
  “巡按,外间有人投书。”
  “谁?”
  “来人匿名投书后就走了。”
  身为巡按,对于这种匿名信的事,蔡应阳一个月都能碰到很多次,早已司空见惯。尤其是出外巡按地方之际,那更是常常雪片似的匿名信投来,能够给他提供很多有用信息。所以,他没再多问,让人把信直接送进来。可裁开封口拿出信笺后,他只看了一眼,本来的漫不经心之色立刻变成了一脸的凝重。
  “昔日为抗倭寇,浙福之间常备水军,而后倭乱一平,水军日渐裁撤,因生活无着而沦为盗者不计其数,肆虐东南,去岁甚至有圣旨敕令守臣多方抚剿以安地方。而徽州地处南直隶深处,多山少水,虽有徽商豪富,然徽民却生活艰辛,何以有群盗突入徽州求财?”
  看着这半文半白的浅显文字,蔡应阳在心里判断出,写信的人应该是个读过书,却并没有功名的人,否则文字应该更严谨,字迹也应该更工整,而不是眼下这般歪歪斜斜。他定了定神,而后继续往下看。
  “正因为外间有传言,道是歙县令叶钧耀仿效商人低买高卖之举,以县廨公费倒卖预备仓存粮大肆牟利,因此积下数万金,此流言据称逾月之间沸沸扬扬,以至于徽州府城及歙县县城有大量外乡人涌入,更有太湖巨盗乔装锦衣卫而赚入县衙。”
  这说得倒是振振有词,回头得好好查一查。不过,看这种说辞,应该是叶钧耀的仇人编排吧?不过和他无关,他在乎的是自己当巡按御史这一年,究竟能干掉多少个贪官,这才是实绩,犯到自己手里就算你倒霉!
  蔡应阳把信笺翻到第三张,却只见上头又用潦草的字迹写道:“而应天巡抚张氏闻听讯息即刻赶来,抵达徽州较之巡按尤早两日,不知是何情故?”
  看到这里,蔡应阳霍然起身,忍不住眉头倒竖。是啊,本来行文差遣附近宁国府又或者太平府派个推官过来覆核就行了,又或者大不了要求把人犯以及首级都送去应天府,张佳胤突然这么积极干什么?莫非这位知道什么,又或者别有所图……不行,得抢在此人前头才行!
  “来人!”蔡应阳突然高声吩咐了一句,见外头侍从应声而入,垂手听吩咐,他就弹了弹纸片道,“去详细询问门房,送信人形貌如何。然后给本宪告示徽州府衙,歙县县衙,本宪要立刻查验歙县预备仓!”
  另外一封匿名信也在差不多的时间送到了张佳胤手中。其中大多数内容相差仿佛,只有最后一条的内容少有修改,变成了——“巡按御史蔡应阳非分巡道,却闻讯即刻赶来,挟两月之间参倒四官之威,如今秋收已毕,秋粮完纳期限渐近,如若蔡侍御舍本逐末,大肆穷究,恐徽州一府六县不安。部院为应天巡抚,即便清查,也该以部院为主。”
  张佳胤虽说比蔡应阳年长十岁,可他没当过御史,地方官的经验却非常丰富。然而若不是让自己人充当门房,这种匿名信就算外头投一百封,他都难能收到一封,故而他接到匿名信的经验较少,看了之后自然比蔡应阳更多三分重视。尤其是叶钧耀之前就请他清查预备仓主持公道,他便想都不想地吩咐道:“传令下去,备轿,本部院要立时查验歙县预备仓!”
  一方是整个南直隶地方官序列中官阶最高的应天巡抚。
  一方是整个南直隶拥有最高监察权的巡按御史。
  当这两者在歙县预备仓碰头的时候,汪孚林不用想都知道,这两者会有多么惊愕。当然,也可能两位彼此其实有些私交,不会发生碰撞,而是会拿出匿名信来,彼此好好看看参详参详。但不论如何,他们到都到了,哪怕痛恨背后有人煽风点火,也一定不会放过查验预备仓的。到时候,说不定还能顺便查一查究竟是谁在己方的煽风点火之外,又把那么多江洋大盗给招惹到了徽州来。
  作为始作俑者,这会儿他悠闲地坐在苏夫人屋子里,吃着小厨房里刚送上来的地道宁波汤圆,到最后一碗热气腾腾下肚,他便赞不绝口地说:“个头小,却皮糯馅多,这宁波的黑芝麻猪油汤圆真是一绝!”
  “上次谁还说太甜的?”小北有意嘲讽了一句,这才开口说道,“厨房里刚刚还做了肉馅的汤圆,娘,我给爹和明兆送一碗去?”
  汪孚林知道叶小胖爱吃肉,叶大炮估摸也不例外,这会儿他满嘴都是甜味,也很想吃点咸的换换口味,可还没等他一句话说出口,小北就已经飘然闪出去了,可转瞬间人在外头的她又把门帘拉开一条缝,做了个鬼脸说:“自己想吃就自己到厨房来拿,大吃货!小馄饨、松糕、海苔千层酥、薄脆饼、藕丝糖、油包、香干要什么有什么,馋不死你!”
  见人下一刻就溜了,仿佛是生怕苏夫人教训,汪孚林只觉得又好气又好笑,却是很不客气地扬声说道:“那劳烦叶二小姐一样来一份!”
  苏夫人早就不拿汪孚林当外人,可眼见他二人如此光景,仍不禁又好气又好笑。下一刻,她就笑着递了手里一个捧盒过去:“要是觉得满嘴甜味,就吃点盐津梅子。”
  叶明月也笑道:“小北那丫头诳你呢,就算张嫂最会做点心,也不会样样都准备,就她一个人不得忙死?我看再过一会儿,应该就会有人来传爹到歙县预备仓去。”
  汪孚林对于这种女孩子喜欢的蜜饯果子没有太大兴趣,但既然是苏夫人递过来的,他也只好勉为其难吃了一颗,结果一入口就发现算得让人龇牙咧嘴。就在他暗自大呼上当的时候,就只见苏夫人突然眉头一挑,霍然起身。紧跟着,外头就传来了严妈妈一声叱喝。
  “何方贼人,竟敢窥伺县衙官廨!”
第三七七章
巧言相逼,掐起来了!
  汪孚林只和何心隐学了一个月剑术,就算早起常常会练习半个时辰到一个时辰,可距离高手却还远得很。所以,听到苏夫人的警醒,外间严妈妈的叱喝,他根本没去感慨什么差距,而是直接蹦了起来,从腰间解下佩剑握在手中,甚至按动机簧把剑抽出来半截。
  这是当初北新关之乱后,他养成的习惯,反正出入叶家犹如自己家,谁都不会误解他有心行刺,也没人叫他解剑。寂静的屋子里,他就只见叶明月坐得端端正正,面上一丝一毫惊慌之色也没有,而苏夫人也须臾坐了回去,倒是外头的喧哗不断。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严妈妈方才推门进来,肃容说道:“夫人,是个身手很轻巧的小贼,大白天竟是被他悄悄摸到了屋顶上,大家都疏忽了。还好二小姐一把飞刀伤了他的腿,这才把人擒下。”
  原来是那小丫头拿出了当初在山道上射兔子的准头!
  汪孚林正想着,却只见小北也气咻咻进了屋子,满脸晦气地说:“人已经押到爹那去了,真是的,娘干脆先审了他再送到爹那去岂不是更好?”
  “不是江洋大盗,就是宵小之徒,有什么好问的?”苏夫人摇了摇头,又问严妈妈,“对外就说是碧竹用飞刀擒下的那小贼。”
  “知道,夫人放心,老爷那儿就是碧竹押了人过去的。”严妈妈说到这里,却是又补充道,“但老爷那时候已经不在,他赶去歙县预备仓了,所以我斗胆吩咐了碧竹,让她把人交给刑房吴司吏。”
  “做得好,如此贼人,交给三班六房按律处置就行了,正好巡抚巡按都在,不要让人闲话我们动私刑。”
  汪孚林重新把佩剑扣回腰间,随即插嘴说道:“我看不如这样,县尊若是晚上能赶回来,趁着晚堂快刀斩乱麻把人判了,明天推出去枷号示众。之前除却格老大的党羽之外,不是还有一批路条存疑的疑似江洋大盗关在大牢里吗?县尊也不用成天陪着巡抚和巡按泡在歙县预备仓,免得别人还认为那是做贼心虚。吴司吏已经把前期工作都做好了,这些人的底差不多都摸了出来,正好光明正大审上几桩案子,这样一直在城里恋栈不去的人也就该跑了。”
  他说完就站起身来,笑吟吟地说:“话说回来,我实在很好奇这会儿预备仓那边是个什么光景,打算去凑个热闹。”
  “你呀……罢了,我有话和你说,顺便送送你。”苏夫人倒没拦着,只是直接对叶明月吩咐道,“你看住你妹妹,不许她离开你视线一步。”
  “娘!”小北原本想偷跑的心思被苏夫人完全料中,一张脸顿时耷拉了下来,“我这不是关心爹吗?”
  “你好好呆在家里就是关心了。”
  汪孚林还是第一次受到苏夫人亲自相送的待遇,此刻的感觉远远不是什么受宠若惊,而是满心惊疑。果然,刚出屋子没走几步远,他就听到身边这位县尊夫人说:“你爹娘从湖广回来之后,前后来过好几次,对小北客气热络殷勤得有些过分。我旁敲侧击一打听,他们都是藏不住心思的人,尤其是你爹,所以那件事我已经知道了。”
  不是吧?老爹你实在太没用了!竟然三两下就被人问出根底来!
  在苏夫人那如同鹰隼一般的目光直视下,汪孚林简直不知道该露出什么表情,好半晌才讪讪地说:“夫人,我爹那个人您知道的,就是死心眼一条筋。”
  “哦?”苏夫人似笑非笑地看着汪孚林,直到把人看得浑身不自在了,她方才意味深长地说道,“正因为老爷和我都没拿你当外人,这才让你把这里当成自己家似的走动,你可不要让我们失望。老爷还在任上,现在自然万万不行,可这次巡抚巡按先后一来,他就算还继续当这个歙县令,只怕时间也很有限了。你过了年便十六岁,年纪也差不多了。”
  汪孚林起初还担心精明的苏夫人只是诈自己,所以打定主意不能乱露口风上了钩,可听着听着,他就无法再保持淡定了。这已经不是暗示了,这完全是明示!他很怀疑,要是自己到这个份上还不能给一句明话,只怕厉害到极点的苏夫人不会让他出这个门!
  在绞尽脑汁想了好一阵子之后,他便小心翼翼地说道:“其实这事,在我到湖广去之前,还不太清楚。后来我爹挑明了,我才知道事情竟然这么巧。可毕竟今时不同往昔,我不希望回头对人造成困扰,所以才一力求爹不要对外说。”说到这里他就来气,老爹告诫了都不靠谱,早知道当初就不说,可那样的话说不定老爹会跑去绩溪龙川村盘问胡松奇,那样反而更丢脸!
  为了防止苏夫人其实没猜到最重要的根子上,还是在诈自己,汪孚林还是有些含含糊糊。见苏夫人似笑非笑不说话,他就硬着头皮继续说道:“而我之前在湖广帮了南明先生一个小忙,他已经答应,说服我爹不要对我的事情胡乱自作主张。当然,就和夫人说的一样,更重要的是如今县尊就在任上,有些事不便于进行。县尊和夫人对我的器重信赖和教诲,我当然一直铭记在心,定当不负厚意。”
  等放了汪孚林从后门口上马离开,眼看那远去的背影,苏夫人方才对身边的严妈妈笑着说道:“看,这个小滑头临到末了,还怕我在诈他的话!”
  “到底年少脸皮薄。”严妈妈很知道苏夫人这会儿的真正想法是什么,当然不会指摘汪孚林,而是用了一个很巧妙的提法。
  果然,对于她的这个说法,苏夫人竟是认同得很:“别看他平时风风火火,什么事都敢捋袖子上,可归根结底却还是一个凡事要逼的人,否则就要多懒散有多懒散,就连男女之事都如此。只是,真的没想到,有些事情竟然会这么巧。”
  叶钧耀会到徽州上任,这是第一巧;徽州士绅竟然会谋划着给胡宗宪办五周年祭,这是第二巧;小北会在和汪孚林去西园的时候,一时感怀自己吐露身世,这是第三巧;至于最最巧的,却无疑要数汪道蕴和胡宗宪当年定下却又因故取消的那桩儿女婚事。
  汪孚林一阵风似的纵马疾驰,到了远远能看见歙县预备仓的地方,就渐渐放慢了马速,随即意识到刚刚因为被苏夫人那一番话影响,自己竟然忘了大街上不能驰马的禁令,还好一路没有磕着碰着什么。他说是要看热闹,当然不会前呼后拥过去,而是打发了一个随从过去先观观风色。人只是过去一小会儿,就一溜烟跑了回来。
  “小官人,张巡抚和蔡巡按都没带几个人,而且人都跟着他们进去了。今天预备仓门口当值的是熊六,他说张巡抚和蔡巡按之前冷嘲热讽,说出来的话虽说一个脏字都不带,但彼此针锋相对,争执得很厉害。后来叶县尊来了,蔡巡按又诘问其犹如犯人,张巡抚一怒之下反唇相讥。眼下这会儿,人应该都在粮仓里。据说蔡巡按查过账册之后,要调大斛来称量,却被张巡抚讥刺为劳民伤财,所以如今在一袋一袋抽查粮食。”
  这要是直接混到预备仓重地里头去看热闹,回头若被人发现就麻烦了,汪孚林听这随从和熊六两人接力传话,倒是很有条理,他便决定坐山观虎斗,实时收看实况转播。自然,他选择的地方,正是当初自己开的第一家义店,紧靠预备仓,什么风吹草动都能第一时间传来。
  对于他这位东家的突然来临,知道这会儿预备仓里正发生着什么的叶青龙一点都不奇怪,可好吃好喝伺候的同时,他也少不得抱怨一下东家的撒手掌柜模式——当然对于工钱待遇,他那是绝对没怨言的。程乃轩当初一百两银子买断了他十年死契,可光是去年年底的分红,他就拿了一百两,今年看情形至少能翻个五六倍。所以,当汪孚林鼓励说日后还会有更多的产业需要他经管,叶青龙着实给吓到了。
  好在就在这时候,外间又传来了下一阶段的最新消息。
  “小官人,张巡抚和蔡巡按都捋袖子了!蔡巡按硬是说抽检的一袋谷子是去岁的陈米,张巡抚就下令当场把白米碾出来做饭吃,让大家评评到底是新米还是陈米。叶县尊眼下被排挤到了边上,连话都插不上。”
  这个……汪孚林都简直不知道该说什么了。张佳胤不至于吧,怎么看上去这预备仓不是叶钧耀一手补完的,而是张佳胤一手建成的?至于蔡应阳,这鸡蛋里挑骨头是为了哪般?他本来是通过两份看似匿名举报的信,借助这一对巡抚和巡按的到场,见证歙县预备仓从库存空空到粮食堆积如山这一巨大变化,然后顺便清理一下幕后可能有的可疑分子,让叶钧耀把政绩给坐实了,他们怎么自己掐了?这两人不都是高拱的亲信吗?
  汪孚林想不明白,来报信的却继续又悄然退去,到预备仓门口去猫着打探下一轮消息了。等到再一次人回来时,那脸上表情赫然是憋不住笑。
  “张巡抚讽刺蔡巡按不是想打贪官,而是想借着首揆大人反贪的机会,把自己树立成标杆,从而平步青云,压根没想着百姓疾苦,这次到歙县根本就是吹毛求疵找茬来的。蔡巡按讽刺张巡抚一到任就想给南直隶树个典型,只可惜盗案固然是他到任期间破的,可这预备仓又不是在他到任期间存满粮食的,小心费尽心思一场空。到最后,叶县尊终于忍不住了,出来怒斥蔡巡按到底有完没完。”
  汪孚林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叶大炮今天真吃炮仗了?竟敢对一个监察地方官的天眼摆出这种态度?
第三七八章
顶牛!
  叶钧耀的性子,说得好听,那叫做爱豪言壮语,但却顶真有担待;说得不好听,那就是气一上头就忘乎所以。而此时此刻,原本始终陪着小心的他在和这一对巡抚巡按打了一个多时辰交道后,所有的耐心终于全都耗干净了。
  他是希望有个好前途,能够不负家中老母亲的期待,不负家中妻女的支持,不负汪孚林这么久以来给他出谋划策耗费的功夫,也不负底下服从于他的那些三班六房胥吏差役,不负治下众多歙县的百姓。所以,他当然也会装孙子,也能装孙子,可这一切都是有前提的。眼下有人实在是太过分了!
  “蔡巡按你到底有完没完!”
  见张佳胤和蔡应阳全都倏然转头看着自己,叶钧耀却像吃了熊心豹子胆似的,梗着脖子说道:“我上任的时候,这歙县预备仓一穷二白,账面上一分银子都没有,粮食不过几百石,而朝廷三令五申让州县储备粮食,却始终没有一分一毫的银子拨下来,我实在没辙,又眼看湖广去岁大灾,灾民困顿的景象,不得不竭尽心力想别的办法,把这空空如也的粮仓给填满。这其中确实用了低买高卖的手段来积攒银本,要弹劾随你的便!”
  他见蔡应阳的脸色一下子阴沉了下来,索性破罐子破摔道:“蔡巡按你是巡按御史,监察南直隶的官员是你的职责,但我是歙县令,如何在不增加本县子民负担的情况下,把预备仓填满,让本县能够有足以度过荒年的粮食,能够收齐朝廷需要的赋税,能够追缉那些无视律法杀人越货之辈,我自忖无愧于心!你要严查,可以,我立刻就让人去调大斛来,你可以把所有粮袋拆包,过斛,然后碾出白米,看看这些究竟是陈米还是新米!”
  “还有账册,这一年多来所有银钱账目往来,全都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你尽管调了最精通算数账目的掌柜来详查!我就在县衙,恭候这最后结果!”
  说到这里,叶大炮就又对着张佳胤一揖道:“张巡抚,这预备仓之事下官原本是求您出面核查,也好平息外间流言,如今既然有蔡巡按亲自来,下官不敢再有劳。此前一网打尽的那些太湖群盗,以及后来在城中捕拿到的不少江洋大盗,下官打算今日晚堂开始审理,恳请张巡抚从旁监审,以免下官有所疏漏。而格老大等太湖巨盗一伙乃是南直隶诸府县通缉要犯,县城牢房爆满,恳请张巡抚征调新安卫兵马,将这些人押回南京,明正典刑。”
  什么叫做策略,这种让功的举措,那就是真正的策略!虽说人是歙县拿下的,可毕竟格老大案底累累,带回去公审,别人也挑不出刺!
  张佳胤没想到叶钧耀竟然如此果决,此刻不禁犹豫了。而这时候,却不防叶大炮竟还没完,接下来又慷慨激昂地说:“至于之前张巡抚提到的有关预备仓的匿名信,下官没什么好说的,清者自清,浊者自浊,就让蔡巡按去查!”
  蔡应阳险些被叶钧耀这桀骜不逊的态度给气死。他之前之所以会诘问这位歙县令犹如犯人,正是因为赶到歙县预备仓的时候比张佳胤稍晚一步——尽管几乎同一时间得信,甚至还比张佳胤早一步出发,可从府城穿过德胜门到县城预备仓来,哪里比得上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张佳胤?他压根不信张佳胤声称同样收到了一封匿名信的讲述,只以为张佳胤是看中了在任上捕获通缉多年的太湖巨盗这一功劳,这才想尽早帮叶钧耀弥补预备仓这个软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64/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