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2/446

  在大牢关押了半个多月,昔日户房鼎鼎有名的胖典吏万有方,如今却是憔悴消瘦,整个人怕不掉了有十斤肉。说话口气比叔父还大的帮役刘三,眼下彻底犹如蔫了菜的西瓜。然而,当刘会被带上大堂的时候,那头面上处处青紫的样子方才是真正的凄惨,就连蹲大牢期间恨透了刘家叔侄的万有方,也先为之一愣,随即才幸灾乐祸地冷笑一声。
  至于赵思成则是在看到刘会的一刹那,方才想起自己曾经吩咐人去榨干这家伙,此人这一身伤恐怕就是这么来的。虽说他很是笃定,以叶钧耀和汪孚林那还算密切的关系,作为堂尊的叶钧耀不能把粮长之事摆平,必定会在其他地方为其出气,刘会绝不会有好下场,可也不希望节外生枝,当下不动声色往吏房钱司吏身后闪了闪。可钱司吏却仿佛对他这动作很反感似的,没好气地往旁边斜退一步,又把他整个人给让了出来,随即又低声出言讥讽。
  “怎么,敢做还不敢当么?”
  赵思成心中大恨,本想反唇相讥两句,可不想上头叶钧耀陡然一拍惊堂木道:“刘会,本县记得你并未押在狱中,缘何浑身是伤?”
  跪在地上的刘会惨然一笑,眼睛往四周围那些自己往日最熟悉的同僚看了一眼,见赵思成绷着一张脸,他冷冷一笑,继而就磕了个头说:“回禀县尊,小的自从被县衙革退,取保回家待审之后,就一直有皂班帮闲白役到小的家中讹诈,让小的拿钱出来,否则便请县尊早审,断小的一个充军辽东!”
  刘会竟敢把这种事揭出来!这家伙难不成准备鱼死网破不成!
  赵思成又惊又怒,怎都没想到刘会竟敢如此。而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叶钧耀听闻之后,竟是再次狠狠一拍惊堂木,怒声喝道:“岂有此理!不论你有罪与否,自有本县公断,岂可容旁人私刑威胁?你给本县明说是谁,本县当堂公断,立时开革,这歙县衙门之中,岂能留这样的落井下石,卑鄙无耻之徒!”
  刘会不过是拼着这一连三日之中窥得的一线希望,于是按照汪孚林的话奋起一搏,谁知道堂尊竟是撂下了这样的话,一时惊喜交加。他砰砰砰用力磕了几个响头,这才带着悲音说道:“是皂班白役周甲、秦武、韩十五……”
  当初挨打的时候,刘会满心怨毒,暗自一一记下了名字,此刻一口气说出了十几个人,连一丝一毫的滞涩都没有。而堂上其余官吏无不沉默,有的是因为吃惊,有的是隐隐察觉到什么,也有的是横竖两边不搭只看热闹,还有的人则是幸灾乐祸。当然,也不是没有人想站出来指责刘会死到临头还胡说八道,可谁都没有高高在上的叶县尊动作快。
  “来人,传本县之命,将这些人各杖二十,全数开革出去,永不许进县衙!”
  “堂尊,这总得对质,又或者有个证据吧?”
  “是啊,万一下头鼓噪起来……”
  在终于反应过来的人纷纷开口质疑之后,连日以来心情郁结又恼又恨的叶钧耀砰的一声又是一记惊堂木。这是今天他升堂之后的第三下了,横竖拍的不是自己的手,不但不痛,还有一种说一不二的痛快。
  “又不是经制正役,不过是投充皂班的帮闲罢了,革了就革了,杖二十已经是便宜了他们!如此害群之马留在衙门,日后尔等若是一旦出了岔子被革退,难不成也想挨拳脚遭讹诈?”
  一句话说得众人哑口无言,叶钧耀就厉声喝道:“还不快去传命?”
  有资格参加早堂的三班衙役全都是经制正役,不论是经过核准增加的帮役和副役,还是那些数目庞大的白役帮手,自然是没资格出现在这里。所以,当传令人下去之后不多久,大堂之外立刻传来了一阵鬼哭狼嚎的求饶声。可是,叶钧耀却显示出了惊人的强硬,立刻吩咐皂隶打完之后,将这些讨饶的家伙轰出去,同时在全城放出告示名单,写明这些被革除出去的人。用他的话来说,如此便可让百姓见识到他肃风气的决心。
  “若真的当庭对质查证,也不知道要耽误多少时间,按照殴伤律,这些狗东西可就没那么便宜了!本县这叫做快刀斩乱麻!”
  既然汪孚林说那些白役是赵思成的爪牙,他奈何不了赵思成,砍断其一些手脚也算解气!他本来还打算再好好审一审,可汪孚林说得对,这样就会耽误时间,相反把人革除之后放出风声,那些往日受这些白役侵害的百姓定会拍手称快,这样他不但少了麻烦,还能提高声望!
第四十一章
灯下黑
  接下来发生的事正应了叶钧耀的话,这位堂尊切切实实快刀斩乱麻了一回。
  大半个时辰的审理之后,典吏万有方和帮役刘三伪造印章和文书罪证确凿,念在两人一个伪造的并非公文,一个一口咬定是汪秋撺掇,罪行酌量减轻,当场杖责八十,一顿竹笋烤肉打得哭喊连天。至于刘会,则是在缺乏证据的情况下当堂开释,至于丢了的司吏之位就算作是惩戒。等到这案子审完,叶钧耀一退堂,刘会见趴在门板上不能动弹的万有方和刘三在内的众人都盯着自己,各种各样的眼神都有,他突然哈哈大笑。
  “逃过这一劫,这歙县我是不想再呆了,打算出去闯荡闯荡。我现在是光脚的不怕穿鞋的,各位要是谁想如同周甲那帮家伙一样下场,不妨就继续来取我这条贱命!”
  见他就这样转身扬长而去,堂上一堆官吏差役看着他那背影,全都生出了一种此人不好惹的感觉。而赵思成虽说把牙齿咬得咔咔直响,但思来想去,他还是决定不要因小失大,为了那些无所谓的白役,惹毛这么个如今没了官司作束缚的人。
  于是,他只能暗自在心里诅咒了一声:“你就上外头闯荡吧,迟早死在外头回不来!”
  而刘会嘴上说得豪气冲天,出县衙的时候,他却特意请了壮班几个平日还有点香火的民壮护送了自己回去,一到家就立刻收拾东西,带了刘洪氏离家,赶在所有人都还反应不及之前出了新安门。夫妻二人沿着官道没走多远,就有一辆车追了上来,车帘一打,露出了汪孚林那张笑吟吟的脸。
  “恭喜刘兄过了第一关。”
  刘会冲着惊愕的妻子使了个眼色,随即心悦诚服地说道:“汪小相公果是诚信人,让我得脱自由身。安顿好贱内,我就跟你回城!只是,赵思成等人必定会防我去而复返,小相公可有成算么?”
  “你放心,我早就想到了一个谁都找不着你的地方!”
  趴在床上休养了小半个月,哪里都不能去,成天还得小心翼翼躲着父亲,以免其再发火,程大公子简直快憋疯了。因此,程老爷一去休宁访友就是几天,他终于松了一口大气。自从汪孚林突然又进了城,还亲自来借了两个家丁,他总觉得一定有什么事,傍晚家丁一回来他就叫到面前盘问。可两人只是被汪孚林差遣到各家大户那儿探问主人何时在家,何时方便拜访这样千篇一律的事,他问不出什么名堂来,干脆便令墨香到前院家丁处悬赏问事。
  重赏之下必有勇夫,他这一问,仅仅过了一天,前头很快汇总了各条消息。尤其是叶县尊大前天早堂大骂户房新任司吏赵思成,指斥其佥派生员之家粮长的事,更是让做事混不吝,脑袋却很好的程乃轩分析出了其中端倪。奈何晚上被祖母和母亲严令不许再随便出门,次日一大清早,他就直接带着墨香跑到了马家客栈,正好看见汪孚林送了金宝上滑竿的情景。
  虽说不知道金宝这是上哪去,可程乃轩还是耐着性子等人远去了,这才现身上前,一开口便是一句埋怨:“双木,你可真不够朋友!”
  昨天叶钧耀给汪孚林借的车,乃是县城某大户人家的马车,所以汪孚林载了刘会回城,在城门口随手交了一点税钱后,根本就没人盘查。这会儿他正打算去找刘会合计接下来的事,此刻闻声回头一看,见程乃轩走路还有些不太自然,脸上却流露出了不加掩饰的愠怒,他便笑问道:“程兄何出此言?”
  “你家里既是遭遇佥派粮长这样的麻烦,怎不对我说?”
  这家伙还真是古道热肠啊!
  不论程乃轩在其他方面如何,可讲义气这一条却无可否认。面对这家伙执拗的目光,汪孚林想了想便实话实说道:“之所以不告诉你,是因为十天之内,此事我有不小的把握能解决好。程兄你伤势未愈,眼下还是好好养伤,回头我还有很多别的事找你帮忙。”
  真正原因是,程老爷此人目光长远,又是老江湖,不能随便糊弄,他目前的资源勉强够用,程家的势还是不要随便乱借的好!
  “你这家伙,从前我怎么就没发现你尽会逞能?”程乃轩仿佛不认识似的瞪着汪孚林,可见对方完全没松口的意思,他只得气馁地说道,“得,我拗不过你!那好,有什么不用我出面的忙,你总可以开口吧?”
  程乃轩这么说,汪孚林想起今天见了刘会之后,本想约见的人,便索性直截了当地说道:“那好,程兄可能安排我一见赵五爷?”
  “赵五?这家伙是壮班的班头,为人很讲义气,帮过我几次忙,我也给他解决过麻烦。你要见他还不容易,我立刻打发人去给他送个信,时间地点你来定!”
  “那就拜托程兄了!对了,这次的事情,你可千万别多嘴,书霖兄他们正忙着应考秋闱,别让他们分心!”
  自从在人前塑造了一个不通人情世故,急躁冒失的小秀才形象,汪孚林每日出门都有暗中留意,很欣慰地发现根本没有人在意他这个小角色。即便有之前他大获成功的明伦堂翻盘以及大宗师送行赋诗事件,大多数人也瞧不出什么。果然,有点小才却年少无知,这是最好的保护伞。
  所以,他昨日带着刘会潜回城中,就本着灯下黑的原理,将其安置在了一个赵思成之辈根本想不到的地方——歙县学宫!
  县衙那些吏役无孔不入,唯有这属于读书人的圣地,他们没法轻易进来。所以,早晨托付了程乃轩去联络赵五爷,交待了时间地点,汪孚林便来到了歙县学宫。
  他和程奎等歙县那些最出色的生员交好,引介一个远亲来此做杂役这种简单的事,下头人当然不会不给面子,刘会那张脸原本就被打得看不出原形,再化妆一下弄了个满脸疮斑,自然是闲人勿近,根本没人搭理。这会儿汪孚林先去见了他一面,向刘会仔仔细细打听了一番赵思成,以及县衙账册的事。
  继而他就去教谕所拜谢冯师爷,哪怕之前找叶县尊说情不成,冯师爷的人情他还是得谢,也能遮掩一下他来此的真正目的。
  这次见面,冯师爷再也不像之前那样义正词严,只是避重就轻问了汪孚林的学业,显然,之前县衙之行没能达成最初的目的。汪孚林原就料到如此,对冯师爷的态度依旧一如起初恭敬有加,反倒让这位县学教谕不好意思了起来,渐渐就不再像起初那样端着架子。
  于是,攀谈之间,汪孚林就了解到,原来学官也和地方官一样,并不能在本地就职,但只要不是本县本府,其他则无碍。冯师爷出自文苑英华的苏州,乃是举人出身,至于为何不继续考进士,而是屈身为教谕,汪孚林除非脑袋秀逗了,才会没心没肺地去提这种伤心事。
  也正因为如此,他深深体会到,同样是举人,年纪却还不及冯师爷二分之一的李师爷,为何人人看好是潜力股。也怪不得叶钧耀能够放心把儿子交给其管教,哪怕手心打肿了也毫不心疼。
第四十二章
都是浮夸惹的祸
  等这一趟完事,身着襕衫的汪孚林大摇大摆从学宫前头大门出来,随即信步走入了学宫前那一片高高的牌坊林中。
  因为历代以来名人辈出,徽州府城和歙县县城之中最多的就是各式各样的石质牌坊。府城名人牌坊最多——比如说大总督坊,指的是当年总督浙直的胡宗宪,哪怕胡宗宪当初自杀在狱中时早已被免职,这座牌坊依旧矗立至今。比如说双凤坊,指的是当年的侍郎杨宁和监察御史杨宜,一门双凤,光宗耀祖。比如说少宗伯坊,指的是成化年间当到礼部侍郎的祁门人康永韶,即便这一位后来站错队被贬,牌坊却和胡宗宪一样巍然矗立在府城之中。
  总而言之,除非是十恶不赦的大罪,否则这牌坊一旦竖起来,就绝不会被轻易推倒。
  然而,歙县学宫前头那一座座牌坊,意义却和京城的进士题名碑意义差不多。这里清一色全都是进士坊,但却并非每科一座,而是近年来那些每科本县金榜题名者多至四人以上的,方才会在这学宫前竖起牌坊,供后人瞻仰。因为歙县人才济济,有时候甚至会出现五六人甚至七人共享一个牌坊的情形。这里出没的全都是童生,这会儿就有十数个有志于科场的童生在这些牌坊的海洋中徜徉,个个满脸向往。
  而汪孚林站在丁未进士坊下,就不像别人那样神圣感十足了。这次他进城之后,利用闲晃来分散别人注意力的这几天,走访茶馆酒肆,弥补了之前最大的疏失,终于弄清楚了南明先生何许人也。
  那位他应该称呼一声伯父的长辈,便是丁未科进士五杰之一汪道昆,赫赫有名的万历首辅张居正的同年,当然,如今隆庆皇帝还没死,万历这个年号就更不用说了。而这座进士坊上还有另一个名人,便是如今正在广西打仗,拿着叛乱壮民人头赚战功,深得首辅高拱信赖的殷正茂!
  根据他打探到的信息,汪道昆进士及第后官任义乌县令,一直活跃在抗倭第一线,又在福建抗倭有功,从福建按察副使一路升迁,最终接替谭纶,官居都察院右佥都御史,提督军务兼巡抚福建。其人和戚继光相交很不错,在胡宗宪下狱身死之后也曾经赋诗悼念,人品颇受人敬重。而且,汪道昆与王世贞并称,虽四十出头便已经执文坛牛耳。至于赋闲回家的缘由,则是被人弹劾纵容麾下骄兵悍将不法以及贪污种种,可在坊间大多数人却对此嗤之以鼻。
  事到如今,知道南明先生是这么个大人物,汪孚林要是再推断不出来某些事情之间隐隐的关联,那就白活一世了。显然,打算给歙县摘掉那一笔庞大丝绢夏税负担的那帮子人中间,十之八九就有汪道昆一个;至于希望维持原样,不要把这笔负担转嫁给其他五县的,则是另外一拨对立势力。在这一县对五县的对峙中,他这个小秀才很无辜地被人坑了。
  “早知如此,我找汪二托底,算不算是与虎谋皮?”
  汪孚林小声嘟囔了一句,见那些来此瞻仰的童生往这来,一身秀才襕衫的他知道这装束惹眼,便闪在了一边,等一面走一面高谈阔论的这些童生过去之后才又现身。眼看时辰将近,他不禁微微有些急躁。虽说赵五爷此人是否襄助,并非不可或缺,可重要的是他需要赵五爷证实自己的猜测。终于,他看到了远处一个人匆匆而来。只见来者硬是把壮实的身材全都塞进了一件直裰里,可却没穿出书生的文雅,而是硬生生多了几分说不出的不协调。
  一打照面,他便笑着打趣道:“赵五爷为何要这身打扮?”
  赵五爷也很不习惯如此穿戴。然而,得知汪孚林相约自己在丁未科进士坊下相见,他知道这儿童生出没最多,闲杂人等不敢窥伺,可自己要是壮班班头打扮过来,甭提多惹眼了,于是就弄了这么一身。此时此刻,他尴尬地笑了笑说:“多事之秋,谨慎为妙。汪小官人找我,可是为了粮长的事?”
  见赵五爷眼神闪烁,汪孚林知道这种身在官府的人消息灵通,当即哂然一笑道:“当然不是。”
  大前天叶钧耀大骂赵思成,继而县学教谕冯师爷又为此特意去了县衙一趟,这两件事赵五爷都听说过。县令和教谕都没能扭转的事,赵思成背后又有人,他当然知道自己一个小小班头对此无能为力。可既然程公子牵线,他也不得不来一趟,心想汪孚林有心求这个求那个,还不如请托汪道昆这位长辈出面。可是,汪孚林这四字回答,却让他陷入了深深的疑惑之中。
  “我记得,上次端午节那天,赵五爷曾经对我问过夏税的事。我从前不明白,但回了一趟松明山,现在已经有些领悟。敢问赵五爷对歙县夏税丝绢一事有什么想法?”
  汪孚林这么突然一问。赵五爷登时震惊了。他死死盯着这位小秀才好一会儿,这才苦笑道:“想来是南明先生对小官人提起过了。没错,我虽说不过是区区差役,可自从知晓歙县父老每年都独自承担这六千多两丝绢夏税,心里就一直不平。年初此事看似暂时搁置,但咱们歙县和五县算是对上了。帅嘉谟就藏在我壮班分管的那几间班房里头。因为他年初陈情不成之后,一度提过要不远数千里进京讼冤,结果差点遭人暗算。”
  对于夏税丝绢,汪孚林不了解更深层次的内情,但这并不妨碍他继续不懂装懂:“县衙之中除了你,其他人对此态度如何?”
  赵五爷原本对汪孚林只存三分善意,七分提防,可把丝绢这两个字给说破了,他那紧绷的脸立刻舒缓了下来:“咱们歙人当然是都希望变革所谓的祖制,把歙县独自负担的丝绢夏税均平到徽州一府六县,所以大多数人都和我一个态度。可也有人不愿意多事。原来的户房司吏刘会是赞成六县均平这笔丝绢夏税的,可户房这次一折腾,赵思成顺势表示还是安分守己,遵从祖制的好。”
  说到这里,赵五爷猛地想到,户房大换血的根源便是汪孚林,他登时就此打住。而这时候,汪孚林又追问道:“叶县尊呢?”
  “堂尊……”赵五爷哪里知道汪孚林和叶钧耀那档子关联,只犹豫片刻就干笑道,“堂尊刚上任的时候曾经当众训示,又好几次都表态说,要为歙县百姓谋福减负,大家都认为他要接过这桩房县尊没完成的事,可几个月来事情太多,堂尊暂时没再提起,但想来堂尊一定会站在我歙县百姓这一边!”
  在赵五爷看来,做成这件事,那日后铁定是要进名宦祠的,他就不信叶钧耀会一直拖着!
  事到如今,汪孚林已经猜到了事情缘由,简直哭笑不得。他还算得上是受牵累,可据他对叶钧耀的了解,这位县尊恐怕是完全坏在那张太会说道的嘴上!敢情是他上任之初大放豪言壮语,被人当真了,这才想方设法要拿住把柄!
第四十三章
必须站队选阵营
  金宝虽说年纪小,居中传递消息却不含糊,条理清楚,主次分明。叶钧耀用了两天这个联络员,对自己灵机一动想出了如此好计,他简直得意极了。
  所以,今天金宝向他禀报,说是汪孚林已经将刘会安置在了歙县学宫,将会设法在衙门的吏役中间展开分化拉拢行动,尽快把账面亏空之事解决,他想到这两日民间大赞他这个县令雷厉风行,革除了一批危害乡里的白役,心里一高兴,就让金宝回去时带信给汪孚林,事成之后,他将会说动冯师爷,明年给汪孚林留一个增广生的名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2/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