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5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58/446

  他刚刚说到这里,突然就只听外间传来了好一阵喧哗,顿时有些疑惑。他是知道苏夫人规矩多严的,果然这会儿偷眼一看,就只见苏夫人满面寒霜,显然很不满意。可下一刻,他就只见门帘一下子被人撞开,却是一个熟悉的人影风风火火闯了进来。
  “娘,我先回来了!咦?这不是金宝吗?”
  回来的不是别人,竟是小北!
第六零一章
一语惊醒梦中人
  金宝才一进京就熟门熟路直奔汪道昆的府邸,因此京师种种关于汪孚林的传闻并未听说,只从汪道贯那儿得知了父亲母亲都尚未回来。此刻见到小北,他不由得瞪大了眼睛,随即才回过神来,慌忙叫了一声娘。论理卑幼见尊长,又是母子久别重逢,理当行四拜礼,可他这膝盖还没来得及弯下去,就被小北稳稳托了一把,随即就是那再熟悉不过的数落。
  “别跪来跪去的,看着都累得慌,坐下说话。”小北直接把金宝给按回在了椅子上,这才急急忙忙地对苏夫人说,“娘,孚林还在路上呢,他带着那一堆伤势未愈的人,走不快,我就先走一步回来打探消息了。京师这边风头到底怎么样?不会真的要追究他的罪过吧,要那样也太过分了!”
  听到小北连珠炮似的一口气说了这么多,金宝登时心里一紧。他只以为汪孚林是去蓟辽游历了,怎么闹到要追究罪过这么严重?可长辈正在说话,他不好随随便便插嘴,只能一面暗自担心,一面悄悄瞥向了苏夫人,果不其然和苏夫人看过来的目光撞了个正着。
  苏夫人本想让金宝先退避,可想想今年小家伙也已经十三岁了,放在当年,也正是汪孚林打功名保卫战的那会儿,不小了,因此踌躇片刻,她就顺带解释了一下事情的前因后果,以及这段日子朝中相持不下的两边舆论。见小北满脸气咻咻的表情,她瞅了一眼养女这一身男装打扮,不由得没好气地吩咐道:“事情还没十万火急到这个地步,去,跟着严妈妈去换一身,这风尘仆仆一身土的。”
  说完这话,她又冲着金宝说道:“你也是,从前就一直都是和明兆秋枫一块读书的,索性就留在这里住,也去收拾一下自己,不用急在一时。”
  小北这才知道金宝也是刚到的,想要追问一下,却禁不住苏夫人的催促,只能先跟着严妈妈去了。而相比寄住在汪府,金宝也确实更愿意留在叶家,这里的每一个人都是他最最熟悉的,哪怕如今这么多人住进来不大宽敞,可也比汪府来得自在。果然,引路的丫头直接把他带到了叶小胖和秋枫一块住的内院东厢房,摆了屏风,放了浴桶。可他这澡刚洗到一半,就只听外间砰地一声推门,仿佛有人进来了。吓了一跳的他刚一抬头,一个熟悉的小胖子就绕过了屏风。
  “金宝!”叶小胖才不管什么裸裎相见的尴尬,直接在浴桶旁边重重一拍金宝那湿淋淋的肩膀,哈哈大笑道,“咱们三个又见面啦!赶紧的,叫声大舅舅来听听!”
  屏风外头的秋枫听到这话,简直有一种掩面而走的冲动。这汪孚林和小北成婚都已经多久了,可叶小胖偏偏就爱这么耍弄金宝!然而,发现里头没声音,他想想三个人已经大了,可不像当年那样小小年纪可以肆无忌惮开玩笑,于是赶紧过去,死活把叶小胖给拖了出来,又小声提醒了两句。叶小胖对此颇觉得有些无趣,不由得低声嘀咕道:“这有什么关系,都是男子汉大丈夫,从前又不是没一块洗过。”
  再也顾不上其他,三下五除二洗完了正在擦身的金宝只觉得哭笑不得。等到出了浴桶迅速换好衣服,他胡乱把头发给拧干了,也来不及梳理就立刻出了屏风后头,无奈地说道:“大舅舅,你都已经是快要娶媳妇的人了,别再这样冒失行吗?回头外祖母知道,少不了一顿喝斥。”
  “你们不说谁知道。”叶小胖哼了一声,可终究因为听到那一声舅舅,再次变得乐呵呵的。等到金宝再问汪孚林的事,他二话不说就把自己知道的这些全都给一股脑儿倒了出来,说到最后,他骂了那些吃饱了没事干的官儿几句,却又叹了口气说道,“爹娘都说,我和秋枫太小,这事管不了更帮不了,所以成天就把我们拘在外院书房里读书。刚刚听说二姐和你都先后回来了,我们想先过来见一见,都被先生给死死拦着,这日子没劲透了!”
  金宝知道叶小胖说话往往没什么重点,少不得又看向了秋枫。果然,秋枫的讲述就有条理多了,而且他在叶家是半个客人,出入也比叶小胖受限更少,当下小声把自己在街头听说的某些传闻,包括什么婺源余懋学等科道言官抨击汪孚林擅自纵人出抚顺关等等,末了才有些沉重地说道:“其中把事情说得最严重的人,直指小官人胆大妄为,无视律例,说是要将他削籍为民,永不叙用。”
  “呸呸呸,一群看别人做事就只知道喷唾沫星子的混蛋!”叶小胖一怒之下愤而大骂,可转瞬间就愁眉苦脸地说道,“可爹都警告我很多次了,在京师也不知道有多少大人物,别说他根本算不上号,就连汪伯父也一样不是那么稳当的,所以禁止我出门。金宝,不是我不想帮忙,除了在背后骂两句,我实在是没辙。不过姐夫那么厉害的人,绝对会没事的。”
  金宝强颜欢笑答应了一声,等到外间又有人进来催促叶小胖去书房读书,秋枫知情识趣地陪着耷拉着脑袋的叶小胖去了,他想了一想,出门问了问小北在哪,得知是苏夫人与人正在商谈,自己不便贸然前去,他思量好一阵子,最终以去汪府说一声日后寄住叶家这个借口,只带了一个随从就悄然出了门。
  前年年底汪孚林进京赶考,带着他们几个权当游历,那时候方先生和柯先生领他们这里兜兜,那里转转,所以他对京师的地形地貌已经很熟悉了,此时此刻不知不觉就转到了棋盘街。这里正对着正阳门,乃是整个京师最繁华的地方,再往南就是商贾云集的前门大街,往北则是皇宫,也不知道多少人初来京城就选择到此一游。然而,相比其他人的,他的目光却只集中在一个地方,那就是登闻鼓!
  听说过没事去敲登闻鼓的下场,而且他现在还闹不清楚汪孚林的事情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因此也只是看看而已。可偏偏在这时候,他只觉得胳膊陡然被人拽住了。回头一看,他却发现是一张很熟悉的面孔,不由得失声叫道:“戚大叔,你怎么在这?”
  “我要是不在这,你是不是就去敲登闻鼓了?”戚良没好气地摇摇头,不等金宝申辩就环视左右,压低了声音说,“这事情复杂得很,你这么小小年纪,千万别跟着瞎折腾。这些日子汪侍郎的位子不是很稳当,汪小官人这事情还不能确定是给他添乱,还是给他帮忙,所以你千万被掺和,好好读书科举,给你们汪家增光添彩就行了,到时候你爹回来一定高兴。”
  金宝想想人家是好意,也就不解释自己压根没想去敲登闻鼓这回事,直接答应了一声。见戚良这才松开了自己的胳膊,他就好奇地问道:“戚大叔之前不是去蓟镇了?什么时候回京师的?”
  “在蓟镇陪了大帅大半年,正好听到汪小官人这事,戚大帅就让我进京来见见汪侍郎,我到前门大街听了听消息,还没来得及去汪府,谁知道这么巧就在这遇上了你。”眇了一目的戚良说话还是和从前一样干脆直接,耸了耸肩后就笑问道,“我去年出来的时候,听说你要去考道试,结果怎么样?”
  金宝不大喜欢对人吹嘘自己的科举成绩,本打算随口说是已经进学糊弄过去,偏偏架不住戚良要问真实成绩,不得已只能吐露夺得案首之事。果然,戚良立时喜上眉梢,竟是用力揉了揉他的脑袋,满脸笑容地说道:“好,老子英雄儿好汉,你爹十三岁进学,你十二岁就夺下了案首,这还真是没给他丢脸!至于别的事情,你不用操心,戚大帅那时候就说过,如若你爹是李成梁和张学颜一块得罪了,那就是死路,没人救得了他。可既然张学颜为他说话……”
  戚良顿了一顿,这才意味深长地说道:“那情形就要倒过来了,谁炮轰他最厉害,谁倒霉。”
  尽管戚继光是武将,不是文官,但金宝听到戚良那非常肯定的语气,原本七上八下的心不知不觉就放了下来。他不敢耽搁,立刻拖了戚良去汪府,无巧不巧正在门口撞见了下轿子回家的汪道昆。得知戚良刚从三屯营蓟镇总兵府过来,汪道昆显然颇为高兴,等到把人请进书房详谈,一听戚良转述了戚继光的话,连日来因为处于当局者的地位,始终觉得心中没底的汪道昆终于恍然醒悟了过来。
  对啊,虽说李成梁作为辽东总兵,张居正始终颇为信任,但比起从隆庆到万历始终钉在辽东巡抚位子上的张学颜,张居正更信任谁?张学颜的私信据说可以不必通报直达张居正面前,而且张居正不止一次提到,张学颜至少是尚书之才,那可比对他的评价要更高!他是因为这段日子自己显然失去了张居正之心,有些患得患失,却忘了最要紧的亲疏之别。
  更何况,李成梁参劾了汪孚林吗?没有,李成梁只是就事论事实情禀告,顶多没像张学颜那样,给汪孚林说了一堆好话而已!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南塘一言惊醒梦中人,多亏你跑这一趟了。”汪道昆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即有些庆幸地拍了拍扶手。
  幸亏他送汪孚林的奏疏上去时,就在张学颜之后,否则若是落在最后,结果就说不好了,亏汪孚林还让他先送。说到底,要论杀伐果断,他果然还是差了一点!
第六零二章
哪个张大学士府?
  七月十五,放在道教,那叫中元节,而放在佛教,则被称之为盂兰盆节。可在民间,约定俗成的只有两个字,那就是鬼节。传说这一天是开鬼门的日子,百鬼夜行,阴气最足,正是祭奠亡者的时日。所以,在半道上曾经有人提议过,不妨提早又或者拖后一日,别在这一天抵达京师。汪孚林虽说不是个迷信的人,可也打算从善如流,岂料进了蓟镇之后,他就体会到了什么叫兵马夹道欢迎的局面,想走快点或慢点都不行。
  和他一起回来的,除却沈家叔侄和沈家的几个家丁,还有李二龙赵三麻子以及两个浙军老卒,外加封仲和刘勃。尽管后两者还是喜峰口的充军犯人,但戚继光亲自经手去办,连带钟南风在内的三人就被操作上了赦令名单,因此两人也逃脱不了要进京走一回的命运。除此之外,就是范斗以及王思明了。
  范斗和梅氏这对苦命鸳鸯终究还是没成,梅氏身体亏虚太大,恰是在汪孚林之前返回沈阳的这一天咽气。为此,松了一口大气的沈阳范氏一族赶紧给张罗了一场最最气派的丧礼,当然是把人单独安葬在了一块风水宝地,又因为范澈压根就没有儿子,用族老的话来说,范斗不如过继过去,这样就可以坐拥丰厚家产,却被范斗一口唾得掩面而走。到最后,范沉出面找了个家中孤苦的孩子承嗣,同时拿出一笔钱算是给范斗的补偿,却被范斗全都捐给了善堂。
  至于梅氏那些只知道吸血逼凌的家人,他一分钱都没留,自己则毅然决然追上了汪孚林,进了山海关。
  而王思明则是一来背着私出抚顺关的公案,二来有张学颜背书,所以没回辽东总兵府,也在随行之列。
  范斗和王思明都是平生第一次离开辽东进山海关,被誉为天下第一城的京师更是想都不敢想的。所以,远远看到外城的时候,他们就只觉得眼睛完全不够用了,由崇文门税关进入内城后,那就更加战战兢兢。范斗至少还听人吹嘘过进了京师之后见过多少达官显贵,王思明是有记忆的时候就已经在建州女真,最初在抚顺关都觉得那是一等一的雄关,到了沈阳、辽阳、广宁,他一次次深受震撼,如今身处帝都,他终于意识到大明子民是什么概念。
  和这座帝都比起来,什么古勒寨,什么赫图阿拉城,哪怕是强极一时的海西女真哈达部,其城池也不过是小土墩子上的夯土城而已!
  之前蓟镇派来护送的一行兵马,总共是二十余人,汪孚林知道那不可能是因为戚继光和汪道昆的私交才派出来的,而是肯定得到了上命,这从戚继光自始至终没露面,也没让他们传递消息就可以看出来。而那些护送的兵马,送他们到了京师外城就打道回府,所以,沈虎的灵柩,由两个没有出过抚顺关的沈家家丁看着,付了一笔钱,暂时停在了外城一座香火凋零的寺庙,这会儿就只剩下了他们这一行十余人。
  于是,在东江米巷和崇文门里街的街口,汪孚林不由自主勒马停下,突然有些踌躇自己该往哪去。他又不是被押回来受审的,所以什么锦衣卫北镇抚司诏狱、大理寺天牢、刑部天牢,这种地方当然是不收容他的。至于驿站,他这一行人里头一个当官的也没有,去了肯定被人赶出来,再说都进城了还提什么驿站。可要是就这么大喇喇回家,仿佛也不大好,而且他这一行人可不少,叶家住不下,汪府也不大好收留。
  最重要的是,他当初只以为蓟镇兵马奉命“护送”,总得把他送到相应的地方再走,可谁想到人家在城门口就回去了!
  这么一大群人在街口一杵,虽说已经是靠边停了,却依旧引来了前前后后不少路人怨声载道。再加上他们这一行人里头,戴斗笠的人实在是不少,因此也吸引了不少疑忌的目光。以至于沈有容很不好意思地策马靠上前,小声问道:“汪大哥,停在这人来人往的地方不好吧?随便找家客栈住下不好吗?”
  汪孚林斜睨了一眼这个智勇兼备,但人情世故却不大通的俊杰一眼,无奈地把自己心头的顾虑说了出来。这下子,沈有容也品出了滋味,赶紧调转马头看向了沈懋学,却不料沈懋学也在那眉头紧皱,显然也觉得随随便便去找地方住不大妥当。可是,哪怕汪孚林是汪道昆的侄儿,去年的进士,可还没授官,也就是根本没有所属的官府,这一趟蓟辽之行原本完全是个人目的,难道还能跑到哪里去汇报吗?
  两个向来有主见的你眼看我眼,剩下的人就更加没主意了。眼看着自己这一行人就要成为崇文门里街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汪孚林突然生出了一个念头。他当即扭头说道:“走,去大纱帽胡同!”
  这个地名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并没有什么实质性意义,对于京师这地方大家都不怎么熟。可对于在京城参加过会试,听很多人提到过这地名的沈懋学来说,那就着实是如雷贯耳了。还有记性很好的李二龙,此时此刻也一下子瞪大了眼睛,很有些不可思议地叫道:“小官人真要去那儿?”
  “我知道肯定是见不着正主儿,可不管怎么说,投个帖子再说!”
  其他人不明所以地跟着熟门熟路的汪孚林走,等穿过东长安街,再往前头两三条胡同之后,往西拐过一座牌坊,一看到那沿墙根站着的卫士,便有人开始在心里打起了鼓。尽管这些卫士丝毫没有阻拦去路的意思,可服色鲜亮,精气神十足,一看就不是普通出身。而沈有容倒是见过一次,这会儿小声对其他人提醒道:“大家小心点,这好像是锦衣卫。”
  传说中的锦衣卫!
  甭管作为胡宗宪的亲兵,和锦衣卫打过照面的人也好,又或者是只听说过锦衣卫那赫赫恶名的人也好,大多数人都觉得头皮发麻。可是,当众人来到这一条并不长的胡同中占地最大的一座府邸大门前时,看到那三间五架门楼上的字,有人目瞪口呆,有人险些一个把持不住跌下马背,还有人向同伴小声求证自己有没有头昏眼花。而最最瞠目结舌的,则非沈有容莫属。
  “张……张……张大学士府?”沈有容呆头呆脑地看向沈懋学,结结巴巴地问道,“叔……叔父,哪个张大学士府?”
  “内阁如今虽说多了一个张大学士,但世卿一回京就来见的,能有哪位张大学士?”沈懋学恨铁不成钢地瞪了沈有容一眼,见人一下子哑巴了,他便想起传说中汪孚林和首辅张居正有些不同寻常的关系。眼看汪孚林招呼他们一块下马,随即独自走到大门前奉上了一份求见的禀帖,他原以为人须臾就会回来,谁知道那个迎客的门房竟是和汪孚林说起了什么,不多时还拔腿往里头跑了进去。没过多久,里头就有一个身穿绸衫的中年人迎了出来。
  游七还是第一次见汪孚林,但那名字最近一段时间听得耳朵起老茧,而他至今还记得之前在南京城里那次没成功的算计。虽说今时不同往日,他记得汪道昆近几个月似乎不大得主人张居正欢心,可一贯的谨慎还是让他没有轻易慢待汪孚林的来访。最重要的是,今日张居正正好休沐在家,几位少爷都在,不论张居正见与不见,他必须通报进去。于是,笑容可掬寒暄过后,发现汪孚林身后还有一行人,分明风尘仆仆,竟是刚进京师,他不禁暗叹了一句。
  一进京就直奔张大学士府,除却总兵督抚,有几个人有这胆量?要知道,这可能不是吃闭门羹,而且还会招来反感!
  汪孚林也是见游七一个劲在那和自己套近乎,真正要紧的话却一句不说,这才醒悟到今天很可能张居正休沐在家,要说心里没点七上八下那是不可能的。他原本的打算是投个帖试探一下,找家客栈住下打探一下消息,可现在一大群人往张家门前一杵,传扬出去的意义就大不相同了。可是,就算弄巧成拙,这时候他也不可能扭头就走,只能在那耐心地应付着游七。随着时间一点一滴地过去,他觉着见到张居正的可能越来越渺茫,不由得寻思该怎么脱身。
  就在这时候,他只听到身后传来了一声哎哟,顿时为之大喜,暗道谁这么会察言观色,在这时候伤势发作?可等到他回头一看,却差点没气歪了鼻子。却原来是沈有容头上的斗笠不知道什么时候掉在了地上,露出了前面半截才刚长出没多少头发的脑袋,以及后头那散乱的头发。见游七注意到这诡异的发型,嘴角抽了抽,他也干脆懒得对这么个张府大总管解释了,只干笑了笑就算敷衍了过去。
  就在他认为这漫长的等待着实没个尽头的时候,里头突然有人快步跑了出来,到门前先对游七陪了个笑脸,继而就对他笑道:“汪公子,老爷请您进去。”
  无论汪孚林本人,还是游七,又或者是门前那些等候的人,听到这话全都不由自主呆滞了一下。而那传话的家仆说完之后,又冲着门外叫道:“老爷说了,各位随便找个下处,明日锦衣卫自会上门问话,一应情形照实说就行了。”
  到了这份上,汪孚林也懒得想这么多了。横竖他都已经豁出去了,想这么多干什么,他又不是没见过张居正,该说的话说出来就得了!
第六零三章
可知道错了?
  汪孚林来过张府不止一次,尽管今天确实没想到张居正会拨冗一见,但相比上次莫名其妙被叫来这里,他着实谈不上有太多的紧张感。
  所以,踏入张居正那书房,发现就只这位当朝首辅一个人,他上前行礼过后,见张居正没吭声,他就老神在在地在那里发起呆来。之前乡试之后就答应小北要去宁波探望她祖母的,结果一直拖到现在;而之前碰上那批佛郎机人时,他也曾想过要去一趟澳门,探访一下美洲农作物,缓解一下小冰河时期的大饥荒,结果也一直没能成行。这要是此次真的没官做了,往那两边跑一跑却是正好。
  说起来徽州歙县松明山老家,汪二娘和汪小妹都年纪不小了,那不靠谱的老爹不知道把她们许人家了没有?
  张居正难得休沐,但身处家中却谈不上真的能够休息,案头上全都是各省督抚写给他的私信。此刻他在看信的闲暇之余,目光也不时往汪孚林打量,见他双手交叉放在身前,眼神飘忽,显然正在那发呆,不由得又好气又好笑。到最后,发现干晾着人的结果就是任其神游天外,他只能把手中信笺往书桌上一扔,厉声问道:“可知道错了?”
  嗯?
  汪孚林一下子回过神来,发现张居正一开头竟是问出了这么一句话,他顿时大为意外。可面对这位说一不二的当朝首辅,他在瞬息之间判断清楚了形势,当即不慌不忙地答道:“回禀首辅大人,学生知道此行确实行止孟浪,有错在先。虽说一切都是为了完成张部院的吩咐,手段确实功利,所冒风险确实很大,但那些赴汤蹈火的人也是为了辽东那些不幸沦落的虏中的同胞手足,所以如果有错有罪,都是我一个人的错失罪过。”
  张居正眉头一皱,声音又冷了几分:“你可知道,朝中公议,你如此胆大妄为,该当削籍为民,永不叙用?”
  “若朝中公议如此,学生无话可说。”汪孚林干脆利落答了一句,心里虽觉得有些对不起苦心孤诣的汪道昆,但却没有多少畏惧。他已经是进士了,刑不上大夫,这又不是贪污之类的大罪,也就是像张居正说的那样削籍为民,那对于他来说,谈不上太大的损失,毕竟能够避过张居正执政这一敏感时期,再给自己赚个好名声,其实不亏。反正金宝也已经不小了,前次道试应该十拿九稳,有这个便宜儿子在科场冲锋陷阵,他这个老子还有什么好担心的?
  要知道,舆论公道自在民间,要造舆论,只要有钱就有办法!
  张居正本以为汪孚林怎么都得为自己据理力争,可谁曾想竟是这么个逆来顺受的表现,接下来的敲打训斥顿时就犹如蓄力一拳打在棉花上,着实让人心里憋火!一怒之下,他便重重一拍扶手,厉声训斥道:“张学颜让你去招抚女真降人,不过是想看看你这年纪轻轻的新进士可有担当,有胆色,有成算,并不是让你这样胆大包天,直接派人找借口混出抚顺关外去折腾的!就因为你这一番算计,建州女真乱成了一锅粥!”
  其实我希望的就是他们乱成一锅粥……
  汪孚林暗自腹诽,但嘴里当然不会这么说,一副老老实实恭聆训示的样子。而张居正几十年官场沉浮,见过太多太多的官员,一看汪孚林的表情就知道他绝对是虚心接受,绝不悔改,顿时更加光火。可是,张学颜在给他的私信上实实在在点明了和李成梁之间的分歧,以及曾经打算让汪孚林吸引李家父子的注意力,然后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却没想到被汪孚林给暗渡陈仓了,他当时看到的时候,也不由得惊叹汪孚林的行动力。
  更何况汪孚林若只是派自己人冒险也就算了,沈家叔侄竟然也愿意相从甘冒奇险,这就意义不同了!要知道,张学颜身处辽东一隅,对于天下士林了解不够,张居正却深知沈懋学乃是东南名士,人道是文武双全,世间奇才,如今他正为了儿子万历五年的会试做准备,如此才子怎能不笼络?
  然而,汪道昆这几个月来却让他失望得很,他要提拔的人,汪道昆非要表示异议,他要贬抑的人,汪道昆却非要强调人的优点,让他觉得不厌其烦。再加上兵部行文那华丽有余简练不足的文风,更是让他觉得非常讨厌。而兵部尚书谭纶作为他的老朋友,身体却一直不大好,尽管之前弹劾谭纶的人都被一个个赶了出去,却一直有呼声,说是应该让身体更好的王崇古接替,他在心里也颇有斟酌。
  原本这些事对汪孚林来说是不应该露出口风的,但想到汪孚林之前和自己三个年长的儿子都颇为合得来,再加上才具胆色确实出众,张学颜甚至推荐其进都察院,他便淡淡地说道:“也罢,我也懒得说你,回去见你伯父听训!”
  汪孚林顿时有些意外。他在张家门口杵了这么久,应该很多人都看到了;进了张家之后,又在书房被干晾着这么久,其实却只说了没两句话。可如此在外人看来,岂不是成了张居正很器重他,拎着长时间耳提面命的最好证据?他着实闹不清楚这究竟是有什么玄虚,于是也只能告退之后悄然离去。出了书房时,想到今天不是雷声大雨点小,而是雷声都没听到几声就结束了,他倒是觉得回京第一关过得很容易。可出院门时,他就发现了几个熟悉的人影。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58/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