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27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0/446

  若非女儿的未来大伯子吴应明非常肯定地说,余懋学刚刚被革职回到婺源,这和汪孚林告病回乡没半点关系,他怕是要揪着儿子好好质问一大通。
  可即便如此,汪小官人的名声在整个徽州府仍是上涨了好一截。毕竟,从前汪孚林在徽州府风光无限,那是因为背后有个力挺他的叶钧耀,又是汪道昆的侄儿,对外代表松明山汪氏,自身却不过是一介秀才。可现在秀才变成了进士,虽在三甲,却是三甲头名,见过当朝首辅张居正,兵部尚书谭纶亲自取了表字,文华殿上转了一圈,分量何止比从前更重一倍?哪怕是现在这告病回乡养病,有力辞天子点御史这一段佳话在前,谁都不敢小觑于他。
  而这一点,从徽州知府、徽宁道以及歙县令那三张问候的帖子就可以清楚明白地看出来。
  于是,虽说回乡名义上的原因是养病,实质上的原因是参加妹妹的婚礼外加避风头,但汪孚林还是不得不亲自走了一趟徽州这三大最重要的官衙,拜会了一下这三大主司——徽州知府还是姚辉祖,歙县令以及徽宁道他却一个都不认识,三人每一个都年纪比他大一倍,可从那客气到有些过头的语气之中,他还是品味到了几分深深的忌惮,只有姚辉祖客气之中还带着几分亲近,显然认为他和张居正关系非比寻常。
  反正他这次回乡是不打算惹事的,因此大多数时候也就一概打哈哈。让他非常感慨的是,虽说一朝天子一朝臣,但官换吏不换,这却是大多数时候的常态。比如歙县衙门那三班六房,清一色还是叶钧耀在任时的老人。当他拜会那位歙县令时,吏房张司吏,户房司吏刘会,刑房司吏萧枕月,壮班班头赵五爷,这四位当初跟他最紧的老相识全都亲自迎来送往,只态度相比当年又多了几分恭敬。
  若非紧靠着松明山汪氏,他们哪有这么稳当,连新县令都不敢拿他们如何?
  对于当初冲锋陷阵帮了自己不少忙的老班底,汪孚林自然也不会忘了,辞了歙县令出县衙时,见四人一路送了出来,他到门口就笑着掏出喜帖,邀了他们届时来参加汪二娘的婚礼。而四人接了喜帖后,无不是受宠若惊满口答应,直到把汪孚林送出大门,刘会方才满脸唏嘘地说道:“真没想到,汪小官人这么快就从秀才一路考到了进士,还在京师都打出了这么大的名声来,真是和做梦似的。”
  “人才嘛,到哪都是如此!”赵五爷嘿然一笑,突然想起了一件大事,左右看了一眼方才低声说道,“听说帅嘉谟去年就是汪公子派人护送回来的,这一年多他一直在府衙和南京都察院两头转,状子递上去一张张,据说还见过殷部堂,徽州府衙据说一直都在清查夏税丝绢旧档,你们说汪小官人这次回来,会不会过问这件事?要知道,咱们现在这位薛县尊对此可是热衷得很。”
  被赵五爷这么一说,张司吏和萧枕月这对昔日的上司下属也不由得对视了一眼。要说他们当初都是均平派的,所以才被叶大炮给笼络了过去,可后来发现这趟水越来越深,也就不敢随便插足了。可现在这位堂尊不比当年叶县尊,对此事热衷不是为了别的,而是为了名声和政绩!更何况,之前今年收的税催逼很紧,下头反弹非常大。他们身为吏员,平日该收的钱不会手软,可跟着这样一位急功近利却又颇为贪婪的县令,心里却是非常没底。
  而且叶青龙那件事,只怕汪孚林还不知道,等汪二娘婚事办好了,他们得找个机会去提一提!
第六三二章
能者多劳!
  松明山汪氏嫁女,西溪南吴氏娶媳的这一天,整个徽州府有众多缙绅名流前来捧场,尤其是歙县那些名族大姓更是几乎无不派代表出席。因为办婚事的地方不在城里,而在距离府城和县城三十里外的西溪南村,又是黄昏才办事,故而城里那徽宁道、徽州知府、歙县令三大主司没有亲自过来捧场,却都遣了亲信代送贺礼。
  汪孚林作为女方兄长,自然是过河送亲的不二人选。所以,到女方家里来帮衬的程奎吴中明以及沈有容叔侄,也都跟着他一块送到了西溪南村。
  素来富庶的西溪南村从几日前开始就装饰一新,吴英明家中更是在村里连摆三日流水席,总共八十桌,家里则是同样搭起喜棚,摆了不下二十桌,又向相熟的人家借了好几个园子供远道而来的客人们歇宿。所以,当汪孚林这个大舅哥送了轿子从汪家过来,自然是被奉为上宾,坐了主桌首席。平常的时候,送亲的大舅哥坐首席也是规矩,更何况他这个大舅哥还是去年的进士,现场自然是恭维声不断,觥筹交错全都是来敬酒的。
  哪怕汪孚林早就备好了喝酒的作弊工具,到后来也不得不以不胜酒力为借口逃席暂避。眼看汪孚林以不熟悉路途为由,直接把弟弟吴应节给拎走了,吴应明这个新郎官的兄长不得不站出来帮忙抵挡那些套近乎的人,而想要看热闹的叶小胖不停地撺掇秋枫和自己一块去偷窥,却被秋枫一句话给说得蔫了。
  “你可别忘了之前你爹直接把戒尺送了老师,老师虽说未必拿那东西来罚你,可他那手段你应该见识过的。”
  于是,叶小胖想想汪孚林从前在徽州府就阴人于无形,而后更是日渐长进的手段,立刻老实了下来,暗想自己这个小舅子当初也是送嫁的,怎么就没汪孚林那么威武霸气,在家里就直接就把新郎官拎出去耳提面命呢?
  他想着想着,突然瞥见了和自己以及秋枫同坐一桌的大姐夫许榕,眼珠子一转便溜了过去。之前叶明月还有信送到京师,说是再过一阵子就会上京去和他们团聚的,结果这两人还没上京,他却跟着二姐二姐夫回来了,这才知道许榕和叶明月准备等到汪二娘出嫁之后再启程,却没想到正好撞上了回乡的他们。
  他从小北那听说,许榕也是个很爱护妹妹的人,这会儿凑上去之后便笑嘻嘻地问道:“大姐夫,你当初送嫁到程家的时候,对程大哥说的是什么?”
  许榕没想到小舅子竟然凑过来问这个,愣了一愣后方才若无其事地说:“妹夫为人老实,我当然没说他什么。”
  程乃轩之前因为误会,故意传出所谓好男风的传闻,以及一度要悔婚,后来和妹妹相看过之后,才在他面前吞吞吐吐坦诚是误会,可还是被他好好教训了一顿。就冲那小子的记性,他送嫁的时候也就用不着吩咐什么了,除非程乃轩不记打!别看他是读书人,可年少的时候因为身体孱弱,武艺没少练!
  不提叶小胖听到大姐夫这平淡的回答会如何失望,这会儿汪孚林提溜着满心忐忑的吴应节到了中庭空旷安静点儿的地方,这才直截了当地问道:“你之前见过我家小芸吗?”
  吴应节原本以为汪孚林要嘱咐他好好待妻子诸如此类的,没想到大舅哥竟然问这个,愣了一愣这才有些不好意思地说:“见过,岳父大人说,如果留到成婚的时候才知道彼此长什么样,那时候万一两看相厌,岂不成了怨侣,所以就让我们俩在府城北隅的天宁万寿寺见了一面。”
  汪孚林一回来就又是拜会三大主司,又是别人来拜访自己,一直没能抽出时间和未来妹夫好好谈谈,再说吴应明又是从前对自己还算不错的歙县学宫前辈,婚事都已经是铁板钉钉了,他知道自己再干涉也是白搭。这次听到吴应节亲口承认至少两边都相看过,他才算是稍稍放心了点,至少老爹还没不靠谱到当初给他定亲时那样不管不顾的地步。
  因此,他定了定神后,就又开口说道:“小芸勤俭持家,直爽能干,但脾气有点大,这些我不管你从前知不知道,现在我都一五一十告诉你。你今后是我妹夫,你哥和我也是朋友,有什么事你们夫妻俩自己多商量着解决,别拿彼此当外人。我当年能够在进学之后回乡被劫时大难不死,多亏两个妹妹日以继夜地照料,才能有今天。所以,这个妹妹对我来说分量不同。她日后要乱耍脾气我不会帮着她,但你要对不起她,我就算在天南地北也不会袖手不管。”
  这话就说得很重了,吴应节却不愧被汪孚林的母亲吴氏私底下一口咬定脾气非常好,竟是连连点头道:“您放心,我一定都做到。”
  汪孚林想想吴应节之前迎亲和刚刚待客的表现,对这个妹夫差不多算是放心了,拍拍肩膀算是勉励,接下来就把这个新郎官放了回去。然而,他自己却实在不想回到首席去面对那些阿谀奉承的脸,干脆就站在这空旷的中庭看月亮。可他没站太久,就听到背后传来了一声轻轻的咳嗽。他扭头一看,却发现来的不是别人,却是从前见过几面的吴应明吴应节兄弟的父亲吴老太爷。
  “老太爷也有雅兴来赏月?”
  吴老太爷差点被汪孚林这悠然自得的语气给呛死。赏月,这天上挂着一弯残月,而且还有云遮挡而显得若隐若现,有什么好赏的?然而,尽管他家财万贯,在西溪南村也是说得上话的宿老之一,又是长辈,但在汪孚林面前却摆不出太大的架子。西溪南吴氏豪富更胜如今的松明山汪氏,但没办法,谁让西溪南吴氏尽出商人,在科举上却乏善可陈,如今最大的希望就是吴应明?更何况,他今天来找汪孚林,却不仅仅是冲着两家姻亲关系来的。
  所以,他打了个哈哈,笑着点点头道:“和贤侄一样,说是赏月,不如说是在里头呆得有些气闷,所以才逃席来吹吹风。”
  汪孚林知道吴老太爷这话说得不尽不实,可人家不想开门见山,在妹妹婚礼的这一天晚上,他也乐得轻松,当下也就不追问,微微颔首后就抱手看天,一副自得其乐的架势。这样的宁静保持了一段时间,他就听到身旁的吴老太爷苦笑道:“都说贤侄少年老成,多智近乎妖,是我不该卖关子。我想说的事情不是别的,正是贤侄从前让人送回来的那个帅嘉谟。姚府尊业已令人清查徽州府夏税丝绢旧档,应天宋巡抚也批复了重查此事,但如今却情势微妙。”
  一听到是当初坑得叶大炮和自己焦头烂额,让帅嘉谟几乎在京师重伤垂死的夏税丝绢那点事,汪孚林顿时心里咯噔一下。他很想说自己是回乡养病的,不想管这些乱七八糟的名堂,可吴老太爷下一刻又丢出了一番让他不得不郑重考虑的话。
  “若是叶大人还在任上,哪怕不是县尊,而是徽宁道,歙县父老也就认了,毕竟,这些年汪小官人你损己肥人,咱们歙县的夏税虽说还是少不了那将近一万的丝绢,可其他地方还是有所削减,别人也就咬咬牙挺过去了。可如今歙县衙门里早已换了县尊,再加上首辅大人的考成法压在头顶,赋税收不齐,就算其他的政绩再好,也绝对在最下一等,所以此次县尊催逼很紧,差役下乡时,民间叫苦连天,而且还要带征从前那些年的欠赋!故而薛县尊如今对这均派夏税丝绢非常热衷,我们这些歙县缙绅实在是心中犯嘀咕,心里没底,如果贤侄能站出来振臂一呼,那就不同了。能者多劳,贤侄还请多多担待!”
  汪孚林才不相信这些富商豪绅真的会全心全意为了寻常百姓的利益着想,为了寻常百姓的税赋负担过重而站出来。他记得上一次就是被竦川汪氏和自家伯父的歙县乡宦话语权之争而坑了进去,这一次西溪南这位吴老太爷又图的是什么?
  见汪孚林在自己的义愤填膺面前,仍旧表现得沉着冷静,一点都不像儿子回来告诉自己辽东那些事时,活脱脱一个冲动热血少年形象,吴老太爷不由有些焦躁,暗想怪不得汪孚林跑到京师依旧能够惹来腥风血雨,却原来是这般难缠的人。正当他万分纠结,思量接下来该从何说起的时候,却只见那边厢有人过来,立刻闭嘴不言。等到几个人影渐渐近了,发现是县衙三班六房那几个头面人物,他一下子就猜出了他们的来意,索性悄然让出了地方。
  自己不行就换人上!
  汪孚林一见到刘会、张司吏、萧枕月、赵五爷这组合,就知道他们说的事情估计和吴老太爷的言下之意相关。果然,和他关系最密切的刘会一张口就直截了当地说道:“小官人,这种时候说正事有些煞风景,但再不说,我们下次未必找得到出城的机会。如今朝廷推行久任法,堂尊今年刚上任,得在任六年,每年夏税秋粮征收情况全都在考评之列,所以他到任之后就说过,催科是重中之重。偏偏帅嘉谟回来之后,曾经大张旗鼓拜见姚府尊陈情,不少歙县子民又因为他的伤情或敬佩或义愤,对我们这些人不作为便大为不满。而且,不知道叶掌柜对小官人说过没有,堂尊一次召了他去,后来好像闹翻了。”
  一听到这档子事,汪孚林顿时愣住了。别说之前那位新县令拜帖送来,他后来登门拜会的时候,人家也只字不提和叶青龙之间的这点纠纷,就是叶青龙,上门拜见他这旧主的时候,何尝提过还有这关节?都说破家县令,别看他如今还只不过是一个新进士,只要聪明的势豪之家,都不会太过往死里得罪一县之主,叶青龙这搞的什么鬼,难不成是小伙计做到大掌柜,得意忘形了?
  而在这时候,萧枕月则接着说道:“而且,之前因为帅嘉谟遍体鳞伤在歙民面前指天赌咒发誓,要把均平夏税丝绢之事执行到底,所以不少想要名声的富民,还有歙县百姓都捐了银子,从三五文到几两不等,凑了好几百两给他去南京当路费,如今据说他这就要从南京回来了,此事也能有个正式的结果,所以堂尊暗示出话来,有人准备彩旗和鼓乐迎接英雄。我们怕就怕帅嘉谟没那本事,到时候激起歙民失望;又或者是他真的成功,到时候其余五县舆论哗然,有人借机生事。要知道,之前一再算计过小官人的那个程文烈,在外避风头多年,也已经回到婺源了。”
  汪孚林登时恼火至极。什么能者多劳,真是有完没完了!他是回来“养病”的,不是回来收拾残局的!
第六三三章
强龙VS地头蛇
  明明是汪二娘出嫁这大喜的日子,汪孚林却突然发现一桩难事又摆在面前,这纠结就别提了。因此,在吴老太爷以及这歙县衙门三班六房这四个头头脑脑先后来见过他游说此事之后,他好容易捱到席散,就立刻叫了叶青龙跟着自己过河回松明山老宅。
  这次他回乡“养病”,十几天之内却是压根就没消停过,要见的人数都数不清,因此叶青龙也就只是抽空见过一次,粗略问了一下义店以及整个米业行会的运行状况,没来得及问太多其他事情。
  时至今日,五年前程乃轩拿着一百两银子买断了叶青龙十年契约,其实已经有点像是笑话了。昔日的当铺小伙计如今成了徽州府首屈一指的有名大掌柜,每年到手的分红就足有千两。那个从前无赖的时候说跪就跪说哭就哭,当街就能上来抱大腿的叶小伙计,眼下虽说只二十出头,通身气派却已经如同世家子,举手投足之间自成气势,端的是一句俗话所说,居移气,养移体。
  可此时此刻,在徽州众多粮商面前说一不二的叶青龙站在汪孚林面前时,却觉得自己依旧是从前的小伙计,面前的依旧是那个深不可测的小官人。因为汪孚林久久都没开口说话,他只能硬着头皮问道:“小官人是有什么事要问?”
  “你是不是忘记了有什么事要禀告我?”
  听到汪孚林这么说,叶青龙登时意识到汪孚林确实是有什么事对自己不满意。他迅速回想了一下,可一时半会却没什么头绪,正当他打算试探一二的时候,脑际突然灵光一闪。由于他如今身份地位和从前不同,哪怕不能和那些缙绅富商相提并论,但也是徽州府一号人物,今天晚上在吴家席间的座次也很靠前,因而吴老太爷和张司吏等人的先后离席,就坐在旁边一桌的他都注意到了,结合汪孚林刚刚问的,这位恩主不满的缘由就很清楚了。
  可要说这事,他自认为绝对没有做错,不禁就有些委屈,不知不觉就变成了从前诉苦发牢骚的模式:“小官人要说的是之前薛县尊召见的事,小的确实不该瞒着小官人,可小的真不知道该怎么说,是薛县尊实在是太贪!他以为他是什么人,从前叶县尊在的时候,挪出县衙日常使用的公费作为本钱,和义店一块低买高卖,再说咱们那时候本钱少,这笔钱派上了大用场,所以赚来的钱各自分成,叶县尊拿出来填补了一部分夏税丝绢的窟窿,一部分去建预备仓,歙县子民要负担的就少了。到了叶县尊后头那位,也是依样画葫芦如此办理。可薛县尊竟然一毛不拔,半点不想拿出公费冒险,却还想每年拿这么多,岂不是贪得无厌?”
  听到所谓闹翻竟是由此而来,汪孚林顿时眉头大皱。之前三大主司拜帖都送了来,他也没有借着装病拿大,一一都去拜会过,那时候这位歙县薛县尊倒是没有露出分毫端倪来,仿佛并没有因为叶青龙说的这件事而对自己有任何芥蒂,可这可能吗?若是真正大度的人,怎么会还对叶青龙提出这样的要求?
  “然后呢?你就这么大胆地和一县之主闹翻了?”
  叶青龙看到汪孚林显然脸色沉了下来,但那股怒火理应不是冲着自己来的,叶青龙赶紧解释道:“小的当然知道薛县尊是一县之主,哪敢真的这样拿大。因为他狮子大开口,小的自然摆事实讲道理,和他软磨硬泡,谁知道他就是拿着旧例不松口。小的想着小官人虽说乐善好施,甚至连之前那预备仓都是靠着叶大人和小官人一块建起来的,这位薛县尊继承了大好的底子却还要这样贪得无厌,实在不想便宜了他。更何况,他还希望咱们冲锋陷阵把均平夏税丝绢的事办成,他坐享其成得民心,所以自然而然就不欢而散了。于是今年夏税照十足十那样收的,如此一来,自然下头怨声载道。”
  虽说心里已经大体清楚是怎么一回事,但汪孚林并不打算偏听偏信,此刻便似笑非笑地问了一句:“以你叶大掌柜的精明,应该打听过薛县尊的背景吧?”
  叶青龙本能地觉着汪孚林语气虽说平和,但仿佛蕴藏着一丝不善,登时心里咯噔一下。这里是汪家老宅,上下人手不是汪孚林亲自挑的,就是他举荐的,他思忖横竖这书房里横竖没有外人,干脆就径直跪了下来。五年前他可以毫无顾忌当街抱大腿,五年后他虽说摇身一变成了大掌柜,但骨子里那无赖的本性却一点没变,这会儿他毫不犹豫一把抓住了汪孚林的衣裳下摆,立刻就掉眼泪了。
  “小官人,小的绝对没有挑唆小官人和薛县尊相争的意思,否则叫我天打雷劈!这位薛县尊是山西蒲州人,内阁三辅张阁老和刑部王尚书的同乡,如果他不是这等恃强威逼,小的也不希望小官人和他对上,所以打算息事宁人,可谁让他又要政绩又要钱,还不肯担责任,偏偏当了婊子还要立牌坊!这位县尊在姚府尊面前卑躬屈膝,俯首帖耳,可反过来却拼命催逼钱粮,小官人以为他干嘛不换张司吏他们,是催逼他们办事,让他们背黑锅!”
  “好了好了!”
  汪孚林见叶青龙那一把鼻涕一把泪的架势又来了,只觉得哭笑不得,用脚尖捅了捅他那膝盖:“要让你那些伙计看到你这架势,你以后还怎么管人?”
  “这不是见了小官人,小的就忘了那些吗?”叶青龙低声嘀咕了几句,见汪孚林示意自己起来,他就扶着膝盖站起身,随即小声说道,“如今府衙的姚府尊也好,县衙这位薛府尊也罢,看上去对徽州一府六县均平夏税丝绢,把这笔本就不该独派歙县的丝绢均派六县,都是很支持的。但其余五县却反弹很大,而帅嘉谟又是小官人派人送回来的,小的就怕到时候闹出点什么,小官人要顶缸。这个薛县尊他如果衔恨旧事,肯定做得出来!”
  他在京城可是阴了蒲州系的两位晋帮大佬张四维和王崇古一场,如果有机会,这位薛县尊当然做得出来!真是见鬼了,他是不是真的自带灾星属性,怎么走到哪有断不了的事?
  汪孚林心中腹诽,但却知道此事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也怪不得别人使坏。当下他嘱咐叶青龙回去之后约束所有伙计以及麾下粮商,他过一阵子就会搬去县城主持大局,总算是让这位大掌柜如释重负,破涕为笑。
  此次回来,他把京师那座刚刚整修不久的小宅子丢给了明老爹和明小二父子看着,把范斗派去了负责那家小书坊,有什么事向岳母苏夫人禀报,即便如此,身边的人手也还算不少,而且这些人都是在徽州府呆过一段时间的,人面地头都很熟,他就索性派出去,连带从汪道昆的松园那边借了点人,全部撒出去打探消息。但是,在着手收拾徽州这边局面之前,他却还抓紧时间走了一趟杭州。
  钟南风的事,他不得不当面对其那些打行的兄弟交待清楚。同时,张泰徵当初在杭州的那家镖局,总镖头可是他安插进去的人,他打算在这其中做点文章。另外,张居正整饬学政,禁天下私设书院讲学,他也得打听何心隐现在下落如何,还有奉何心隐之命游历天下的吕光午如何,全都是棘手的问题!
  汪孚林只带了没几个人,悄无声息地从渔梁镇码头经水路前往杭州,旋即只停留了一天。
  四年的时间足以让杭州物是人非,北新关外从打行林立到镖局林立,而昔日的杭州知府凃渊、浙江巡抚邬琏以及他见过的左右布政使和按察使都已经不在任了,而是换了新人,就连北新关的户部分司主事朱擢也已经离任,但让他有些意外惊喜的是,税关太监张宁竟然还在。
  尽管是太监阉人,当年旧情张宁却没忘,甚至对于差点没一刀宰了自己的钟南风死在辽东,这位还有些物是人非的唏嘘,汪孚林走的时候,他差点一定要派自己的官船去送,还是被汪孚林给死活拦了下来。
  而汪孚林此行还拜访了某位曾经害得他跳了西湖的陈老爷,去楼外楼吃了林老爹一顿饭,却没有惊动别的官面人物,只悄悄去自家镖局坐了坐,就来也匆匆去也匆匆了。至于他走了之后,镖局中专门为死难兄弟准备的那间屋子里又多了一块灵位,那就不足为外人道了。
  而那座收容孤儿的善堂,他也是拨款立时筹办了起来,名曰南钟堂,钟南风昔日那些弟兄全都自告奋勇,轮流定期前去帮忙。
  当马不停蹄奔波了这一圈,办好了该办的事情后,从杭州返回,汪孚林再次搬入歙县城中县后街那座小宅子,已经是十一月月中的事情了。随着那座县衙换了一个又一个主人,当初县衙后门他可以当成自家后门随便串的那段日子已经再也不可能回来。他更清楚的是,按照撒出去的人打探到的消息,根据叶青龙的经历,如今这位一县之主显然只能算敌人。于是,他这个昔日歙县影子县尊往宅子中一坐镇,立时三刻就给前头那座衙门传递了莫大的压力。
  这其中,感觉最明显的,就是随着薛县尊到歙县上任的刘师爷。谁都知道,这年头府州县主司最重,至于那些佐贰官,除却府衙的推官主理刑名,如果一任之后能力非常出众,常常可能会调入京出任御史、给事中以及六部主事等等,其他的佐贰官不是清闲没事干的边缘人,就是终日奔忙却捞不着功劳的苦命人,歙县衙门的县丞、主簿和典史也同样如此。所以往日他虽说只是秀才,对县丞主簿和典史素来不大客气,但这几天喻县丞竟然敢和他硬顶!
  午堂过后,几个领了牌票却显然没办成事情的差役正在外头挨追比的限棍,但刘师爷远远看着,虽听到棍子落下去噼里啪啦声音不断,哎哟哎哟的惨叫声也仿佛挺吓人的,那挨棍子的光腚上看着血肉横飞,可他都是积年老师爷了,其中那弄虚作假的名堂怎么瞧不出来?可这分明是皂班的皂隶打快班的捕快,又不是一路人,怎么会如此放水?再结合这几天县丞主簿典史这些杂佐官截然不同的态度,他当机立断,立刻往见薛县尊去了。
  新任歙县令薛超并不是去年的进士,而是隆庆五年的三甲进士,只因为刚刚金榜题名就遭遇丁忧,故而选官就耽误了下来。然而虽说是新官,他的年纪却已经三十九岁了,因此相比那些二十多就中进士开始做官的年轻人,他的紧迫感非常强。此时此刻听到刘师爷一五一十说起了这些天县衙中的反常现象,他就冷笑一声道:“这还有什么好说的,不就是因为歙县那个影子县尊回来了,某些人心思活络了吗?”
  听到薛超竟是直言不讳吐出了影子县尊四个字,刘师爷忍不住立刻往县后街的方向看了一眼,这才陪笑道:“县尊才是朝廷任命的一县之主,怎么长他人威风,灭自己志气?”
  “那叶钧耀如今还在本地名宦祠中,可他当年新上任的时候,人人都视之为草包菜鸟,他又没个师爷,怎么在歙县站稳脚跟的,还不是靠着他那个好女婿!可惜,我是没有女儿,也不屑让女儿去做这种事!”
  想当初叶家两个女儿出入县后街的汪家如入无人之境,天知道是不是那时候就勾搭成奸的!
  薛超越说越觉得气闷,更想到之前召见叶青龙的时候,那小子竟然违逆自己,他更是心口憋着一团火。
  他长长吐出一口气,仿佛没听到刘师爷东拉西扯试图分散他的注意力,同时转移话题,一字一句地说道:“均平夏税丝绢的事,从叶钧耀就开始承诺,却一直都没办好,现如今要是在本县在任期间尘埃落定,我这桩功绩就坐实了,至于之前夏税全额征收,还有带征欠赋这种事,那是朝廷律例,怪不到我头上。你去竦川汪氏传话,他们当初在汪孚林手上吃了多大的亏,现在人家可是进士,他们要是再按兵不动,以后可就没机会了!若是这次的事情他们想让松明山汪氏再抢先,那就尽管当缩头乌龟!”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0/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