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31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5/446

  杜茂德之前虽听汪孚林提过,自己被逼无奈投身海盗的过去就是从吕光午处听来,可直到得知这件事,他才真正确定,汪孚林和吕光午之间的关系究竟如何——深入敌营这种事,如果不是极其亲近密切的关系,又岂会轻易答应,轻易去做?就是自己,若不是身上污点太重,很可能累及家人,又为了报知遇之恩,怎可能自告奋勇冒奇险重回虎口?
  最终,还是杜茂德先压下了对吕光午此行的担忧,开口问道:“听说,汪爷之前在贡院之中救过海道副使周观察?之前又去探望过他?”
  汪孚林当然知道杜茂德要问什么,遂点点头道:“一番推心置腹,周观察如今可算作是盟友。”
  “那就最好不过了!汪爷可将邱四海和这些珍奇财物的事,以及招抚海盗之事先与周观察细说,争取周观察的支持,谋划妥当之后,再见凌制台。如今凌制台平定罗旁山瑶民之乱在即,一两万的财物看似不多,但无论用在打仗,还是用在事后安抚,全都是用在刀刃上,绝不会嫌多。至于如何将这些东西变成现钱,只凭汪爷和徐兄之前对广府潘家家主之争的恩情,潘大老爷是绝对不会拒绝的。至于这笔钱的定性,不妨就直接说是盗中得来,充作军费。”
  徐秀才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但后半截好办,甚至不用汪孚林,他出面就不会有问题,毕竟只是让潘家吃下这些货,又不是白送钱。但即便汪孚林说周丛文算是盟友,就真的能够说动其一同建言凌云翼?凌云翼真的会同意?拿海盗经略南洋这种话,能糊弄得住凌云翼吗?
  他拼命开动脑筋,思量自己之前在濠镜和葡萄牙人打交道时的一些心得,突然冒出了一句话:“要说招抚海盗经略南洋,能不能这么说,就说我国招募义士,帮满剌加复国?”
  闻听此言,汪孚林顿时抚掌大笑道:“好一个徐生,真是所见略同,我正是如此想的!”
第七二一章
计划赶不上变化
  满剌加,也就是后世俗称的马六甲,陷落在葡萄牙人之手至今已经长达六七十年。而在这六七十年中,末代苏丹最初一直都在四处流亡,组织抵抗,同时寻求大明朝廷的帮助。奈何正德年间从天子到朝廷全都被葡萄牙人所惑,而到了嘉靖年间,朝中虽说正视了所谓佛郎机人,也就是葡萄牙人的威胁,但在军事和外交上同样是雷声大雨点小,甚至一度发展到行文暹罗,让其发兵助满剌加复国,丝毫没考虑到暹罗和满剌加始终都是死敌。
  以至于那位末代苏丹精心挑选,充当使臣的国王叔父最终死在了京师。
  而在满剌加亡国期间,葡萄牙人还冒充满剌加,派出使团谎称入贡,想要从广州进入,被识破后,被拒之门外的葡萄牙人伙同倭寇一起在沿海肆虐,后来打不过就服软,租借濠镜,这些就是人尽皆知的事情了。
  换言之,自从宣德年间,明军正式撤出安南,同时郑和宝船束之高阁开始,曾经一直自视为宗主国的大明,早已不复往昔赫赫威势。整个嘉靖年间,整整四十五年,暹罗入贡两次,安南一次,占城一次。相比永乐宣德年间常常出现的十几个国家使团云集一堂的场面,自然是显得极其落魄。当然,汪孚林很清楚朝中某些守旧老大人的心态,他们只怕也正希望这种送上一堆玩意,却伸手讨要更多赏赐的使团少来为妙。
  暗地里将明初那些使团当成天子好大喜功粉饰太平的官员,其实一直都很不少!
  徐秀才在濠镜当过多年通事,此时得到汪孚林的赞赏,他更是叹了一口气说:“据我所知,南洋除了还算大国的暹罗之外,彭亨、渤泥、阿鲁等国,不是向葡萄牙人朝贡,就是臣服于他们,反而是对我大明,他们所谓的朝贡只是为了贸易和讨取赏赐,就是这种朝贡,隆庆年间到现在这十年,也基本没有。”
  “此话不错。”杜茂德既然当过海盗,对东南亚那些国家的了解自然不比徐秀才来得少,甚至还补充道,“其实从明初开始,移居暹罗满剌加等地的我国百姓便数以千万计,这许多年来繁衍生息,也不是一个小数字。早先有三宝太监下西洋,天朝之威赫赫,汉民在当地的地位颇高,但朝廷多年不管这些海外藩属国,汉民的日子就不好过了,尤其如今头上顶着的是红毛主子,那就更甚。如林道乾能在北大年扎根,林阿凤能够进军吕宋,汉民不满佛郎机人统治,发动土人,这却也是原因之一……”
  徐秀才和杜茂德你一言我一语,说着他们知道的那些南洋诸国形势,陈炳昌哪怕帮忙整理过欧洲诸国图录,却也只有听的份。等到两人终于告一段落,而汪孚林则陷入了沉思,他便忍不住小声说道:“可如果招抚海盗,令其攻略南洋,又只是空口说白话,他们会不会不愿意?就算凌制台和周观察最终点头,朝廷也默许了,可不给点实质性的好处,海盗又不是傻瓜,怎会轻易卖命?”
  “实质性的好处自然很简单。佛郎机人尚且能够在濠镜通商,其他国家又有何不可?如果满剌加复国,那么,他们自然获得了通贡的权力。也就是说,只要派出贡舶,可以直接来广州,采买我国出产的瓷器丝绸茶叶等等,至于接下来他们是卖到南洋,还是卖到东洋,那是满剌加的事,不是吗?”
  还能这样!
  听到汪孚林此言,不但陈炳昌恍然大悟,就连杜茂德和徐秀才彼此交换了一个眼色之后,也同样觉得汪孚林这样的条件的确颇为可行。只不过,对如何争取朝中对于这一条陈的支持,三个臭皮匠商量到最后,仍然是半点头绪都没有。毕竟,他们全都只是秀才,朝中那些大人物他们只闻其名,不见其人,人家政见如何也不清楚不明白,这建设性意见又要怎么提?
  却还是汪孚林突然想到了当初在北新关结识的税关太监张宁。杭州官员已经换了一茬,这位之前却依旧坚挺,背后靠山不是司礼监头号人物冯保,就是二号人物张宏,能不能从这上头动动脑筋?尤其是基于冯保的好日子很可能会随着张居正的死到头,张宏这个效忠万历皇帝的太监,他却不大记得结局如何了,是不是可以通过这位司礼监二号人物,对万历皇帝施加一些影响?然而,在这个念头刚刚浮上心头不多久,他就干脆地掐灭了。
  皇帝这种生物,价值观都是从小到大耳濡目染的,更何况万历是出了名薄情寡义的皇帝,从小陪伴在身边的太监,冯保不说,其他人也是说扔就扔,贪财更是到了骨子里,与其指望这位现如今还被张居正压得死死的小皇帝,还不如指望自己!
  就在这时候,徐秀才突然想到了一个主意:“汪爷,在濠镜经营海贸的那些粤闽豪商们,在朝中或多或少都有关系。而他们向往彻底开海那已经是不知道多少年了,招抚海盗下南洋经略,无疑也给他们开辟了一条路子,此事何妨与其中那些可靠的透个底?如若他们能够说动朝中那些支持他们的官员,支持的人就多了。最重要的是,朝廷和官府向来最喜欢的,不正是惠而不费的那一套?”
  紧跟着徐秀才此言,杜茂德自然不会没有决心,立刻慨然说道:“凌制台处,只要以政绩和功绩打动,至少会容许汪爷试一试。而既然已经有吕公子那一路,为了确保万无一失,接下来不妨由我带着邱四海等人出马,却不在招抚林阿凤,而在其如今已经分崩离析的部属!海盗之中素来无义,如果朝廷顾虑林阿凤此人,群盗很可能发生内讧,杀死他,甚至于将其献出。没有林阿凤这个海盗之中的标杆,朝中诸位的顾虑想来也不至于这么大。”
  因为之前差点被林阿凤派邱四海重新逼上梁山这件事,杜茂德彻彻底底豁出去了——他很清楚事败的话肯定没命,就算成功,联络林阿凤部属算计林阿凤的事传出去,自己那段过去说不定会被人掀出来,那时候会变成什么名声。可反正汪孚林已经答应照顾他的妻儿,他这条命就算送了也甘心情愿,更何况名声?
  徐秀才再次露出了极度震惊的表情,可最终欲言又止,没有反对。而陈炳昌则是彻彻底底说不出话来。
  面对这两个秀才相辅相成的建议,汪孚林仔仔细细又想了想,最后开口说道:“林阿凤林道乾对于朝廷来说,是巨盗,而对于南洋诸国来说,同样是一面旗帜,如果只为了让朝廷安心就除掉这两人,恐怕经略南洋未必那么容易。毕竟,两个让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闻风丧胆的巨盗,和几个名不见经传之辈比起来,谁更有威慑力,不言而喻。且不忙在一时,如今还有一点时间。周观察那里我之前才去探过一次病,不宜再去,但杜生你如今不宜在人前露面,且回房继续整理那些东西,陈炳昌,你代我再去探望周观察,但先不要提那笔财物的事情。而粤闽海商处,徐生你也代我前去接洽,但记住,话不点透,你不妨先去潘家。”
  “是!”
  见杜茂德和徐丹旺两人起身应命,陈炳昌也连忙站起身来。等到两位同伴兼前辈离开,少年的脑袋才一下子耷拉了下来,迟迟没有挪动脚步。当汪孚林有些疑惑地抬头看过来的时候,他才低声说道:“我……我实在是帮不上什么忙,要不,我把束脩还给汪大哥,您另外再请人……啊!”
  他话还没说完,就感觉到肩膀被人重重一拍,这才发现汪孚林已经站起身来到了自己身旁。
  “他们的束脩多少,你的束脩多少?再说,本来我请了你来,就是做书记,所谓书记,也就是那些文书簿记的事情,其他的事情你只要学着就行了。别忘了你是来历练学习的,不是来独当一面的,你要是能独当一面,那还用得着做这个书记?三十两雇一个文字娴熟,书法漂亮的书记,你还怕我亏本吗?没见县衙三班六房中那些书手明里暗里能捞多少钱?”
  汪孚林很清楚陈炳昌不了解某些真实情况,轻轻巧巧偷换了概念,见陈炳昌终于有了些自信,他就又趁热打铁地说道:“再说,徐杜二位都是对科场再无野望的人,你却不同,要是你将来能考个举人甚至进士,难不成会忘了今日在我这里的一番磨砺?还是说你觉得自己是个忘恩负义的人,将来自己飞黄腾达时,眼见我遇上什么事故,你却袖手旁观,嗯?”
  “那怎么可能!汪大哥您对我兄弟二人的情分,我这辈子都不会忘的!”陈炳昌哪是汪孚林的对手,没一会儿就被完全带进了节奏,接下来自是提精神表决心,劲头满满地去工作了,“对了,先前那些天京师那边有不少信送来,我去周观察那儿之前,先去拿过来!”
  他这一走,汪孚林方才呵呵一笑,随即若有所思地坐下,却不是盘算着再添一个幕僚——以他区区巡按御史的官职来说,现在这班子已经非常够用了,陈炳昌经验不足,可作为书记还是挺称职的,而且忠实可靠,用后世一句通俗的话来说,那就是性价比非常高——而是思量自己是不是要突击造访一下南海卫又或者广海卫,又或者是惠州府的碣石卫,潮州府的海门所以及靖海所。
  毕竟,他所计划的安抚海盗,经略南洋,军中若是不打好基础,一样是可能闹出乱子的。
  这种时候,汪孚林顿时觉得京师远在万里之遥,来回就算通过快马驿递,往往也要走许久,实在是不大方便。要知道,他的靠山可全都是正在兵部!
  陈炳昌离开之后复又亲自送来的信,有些是开拆过的,有些是没有开拆的。其中标准自然是汪孚林定的,但凡如汪道蕴、汪道昆又或者叶钧耀这样的长辈,乃至于谭纶、殷正茂、许国这样的歙党高官,程乃轩、沈懋学这样的朋友,歙县叶青龙甚至三班六房的小吏差役,因为有可能涉及到什么敏感又或者机密事,那都是先放着。而其他科场同年,攀同乡又或者其他官场中人攀交情的信,乃至于广东各家官府以及商户的信,则一律在可开拆可回复之列。
  不得不说,陈炳昌仿汪孚林的字迹,按照大体要旨回信给那些不熟悉他的人,已经颇为惟妙惟肖了。这种技能也是汪孚林非常满意这个书记的另外一大原因。毕竟,繁杂的投书乃至于信件需要回信这种事,素来是一个官员最最头疼的。若不是汪孚林深知陈炳昌在科场还有余地,不能让他涉入自己的某些私事以及部署太深,他甚至打算把歙县那摊子也都交到这位书记手上。
  这会儿,汪孚林心不在焉地看着自己不在那几天送到的三封尚未开拆的信。
  一封是父亲汪道蕴的,字里行间唠唠叨叨满是关切,但一多半都是问小北这个儿媳妇,说汪小妹终于敲定的婚事,定的是岩镇方家,算是距离松明山村不远,也和斗山街许家的方老夫人有亲。一封是叶青龙的,汇报米业行会上半年的收支,以及最新发掘出的几个商业人才。这前两封都是不怎么需要动脑子的,唯有第三封让汪孚林一下子坐直了身体。因为这封来自汪道昆的信上赫然写到,兵部尚书谭纶的身体,最近似乎不怎么乐观!
  他从京师临走前,不是还特意向汪道昆举荐了朱宗吉这个太医院的太医吗?难不成谭纶真的已经油尽灯枯到了这种地步?
  “汪爷,外间按察司凃臬台派人来,说是有急事!”
  汪孚林原本正震惊于汪道昆提到的这件事,算算恐怕已经耽搁了几日,心头正有些懊恼,闻听凃渊派人有急事相告,他立刻先把这担忧暂时丢在一边。毕竟,万里之外京师可能发生的人事变动,他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很难影响,而眼前发生的事却会立时三刻联系到自己身上,他自然得分清楚主次。当他来到前院正堂见人时,却只见正是凃渊的一名心腹亲随。
  “汪爷。”那亲随匆匆行过礼,立刻毫不停顿地说道,“我家老爷追查汪爷遇刺的那桩案子,最终查到了濠镜巡检司副巡检吴有望的妻儿身上。谁知道广州府庞府尊出牌票拿人的时候,吴有望那个出了名滚刀肉的儿子吴福竟是胸口插着一把剪刀死在了家里,还留下了血字,说是杀我者……汪!”
第七二二章
较量的开始
  吴福这个名字,实在是让人疑惑,当初这家伙生下来取名的时候,长辈是不是与其有什么深仇大恨。就算是粤语和官话的发音有些不同,可总归是不吉。谁不希望自家孩子无病无灾,而不是无福无寿?仿佛是印证了这个很不吉祥的名字,如今这个二十出头的健硕年轻人便是瞪大了双眼,五官扭曲,死相狰狞可怖。而其胸前深深扎着的那把剪刀,则更是彰显着其死时的惨烈。
  但无论是现场的哪一个人,目光都顶多落在这个死人身上一小会儿,紧跟着就被那一行血字吸引——杀我者汪。原因很简单,短短四个字中,那最后一个字能够令人联想到的对象只有一个,那就是才刚参劾过吴有望这个小小的从九品副巡检,不但让其落马,而且极可能令其充军辽东又或者西北的广东巡按御史汪孚林。谁都不会觉得,汪孚林这个堂堂巡按真的会杀了吴福,哪怕是支使人动手也绝不可能,但另一种可能那就意味深长了。
  “这吴福肯定是因为父亲落马后又要被加罪,四处请托碰壁之后,这才干脆一死了之。”
  广州府衙拿着牌票过来抓人的,是快班的刘捕头。五十出头的他自然早已没有当年的身手,但眼力和城府却非同小可。当听到麾下一个捕快小声说出这么一句话的时候,他不由得恼火地低喝道:“闭嘴,这种事情要怎么说,那是上头府尊乃至于臬台的事情,不想惹事就少说两句!”
  没见府衙那边庞府尊立时派了两个仵作过来不说,这会儿按察司也一样支援了一个经验丰富的仵作过来?
  就在这时候,外间突然一阵骚乱。情知这件事弄不好那就是大乱子,刘捕头不敢怠慢,当即嘱咐身边几个捕快在这看着现场,以防有人擅动证物,甚至暗示他们连带那个按察司的仵作也牢牢盯住,自己却匆匆转身出门。然而,当他看清楚来人时,却不由得吃了一惊。
  竟然是隶属于布政司理问所的理问徐默以及两个司吏!
  州县主司麾下有属官,有三班六房,布政司也不同于没有属官的巡抚和总督,衙门中设有经历司、照磨所、理问所、司狱司四个六品到八品不等的下属有司,这理问所便是负责刑名的,但平日往往只在州县上报案件时发挥作用,所以刘捕头也认识来的这三个人,但毕竟不大熟。要知道,真正主管通省刑名的衙门,那是按察司。可此时此刻广东布政司理问所主官亲自到此,其中意味不言而喻。
  这是要打擂台吗?
  果然,他才迎上前去尚未说话,徐默便沉着脸说:“布政司得报,濠镜巡检司副巡检吴有望之子死在家里,两位藩台惊怒交加,故而派本官带人来看看。堂堂广州府城之内,竟然发生这种匪夷所思的案子,简直是闻所未闻!”
  刘捕头登时心里咯噔一下。布政司所属那四大有司的主官,按照一般情形来说,那是比府衙同知通判这种摇头大老爷还要不如,后者还可能安置不受待见的进士,可前者那是绝对不可能有进士的,杀了那些进士老爷的头都不可能去当这种官,所以那是比佐贰官还要浊流的缺,平日里自然没什么可抖威风。但是,徐默今天过来,张口就是两位藩台,那背后显然是两位布政使联合撑腰,相形之下,他这个捕头怎么顶得住?
  可想想今天拿了牌票出来时,庞府尊的吩咐,想想他已经命人火速回报为了府衙和按察司,去按察司的信使甚至直接带了这么个仵作回来,刘捕头左思右想,最终横下一条心,毕竟县官不如现管。当下他干咳一声,恭恭敬敬地行过礼,却是一步都没有让开。
  “徐公所言极是,府尊大人闻听之后也是极为重视,不但立刻加派人手,按察司也派了精通尸检的老仵作过来,一旦有什么进展,自当立时禀告两位臬台。”
  尽管凭理问这种官职,平时很难在州县面前耍威风,但徐默今天挟两位布政使之命过来,万万没想到刘捕头竟然这样强硬地顶回了自己。脸色发黑的他哪能甘心就这样被堵回去,少不得硬邦邦地说道:“等你们查出端倪禀告,那得到什么时候!两位藩台有命,随我来的也有效力布政司多年的仵作,和按察司的仵作彼此印证,方才能更快查出死因!”
  见徐默说完这话后径直就往里头闯,刘捕头几乎不假思索地一个闪身拦阻住了对方。身为小人物,他很清楚这种神仙打架的时候,自己这种小角色最好别掺和在里头,奈何现如今不是他想退就能退的!别看府尊在外人面前笑眯眯的仿佛没有什么架子,但知府当了这几年,对下头三班六房,该狠的时候,那简直是狠到了极点。而且,这些当官的都是要离任的,但本地大户的请托他却不得不重视,尤其是刚刚换了主人的潘家!
  于是,在面对徐默几乎喷火的目光时,他却还是满脸堆笑:“徐公既然是奉命要进去,小人原本不该拦阻,奈何此事涉及甚大,还请稍待片刻,小人通告府衙和按察司,如何?”
  “刘全,你大胆!”
  “小的也只是奉命行事,按照规矩行事。刑名这种事,布政司理问所原本就要排在府衙推官的后头!”
  “你狂妄!指量本官不知道规矩不成,这里既然发生了人命案,论理也应该是南海县衙先管,什么时候轮到府衙刑房和快班越俎代庖!”
  刘捕头不料徐默竟然直接把话说到了县衙和府衙的刑事优先权上,眼睛顿时眯了眯,却是没说话。这时候,徐默自觉占到了上风,他虽是监生出身,但多年来苦苦熬资格,五十出头也到了从六品,这会儿冷哼一声便要越过刘捕头。偏偏就在这节骨眼上,他身后却传来了一声嚷嚷。
  “南海县赵县尊到!”
  说曹操,曹操就到!
  徐默愕然回头,刘捕头则是在松了一口气的同时,又隐隐有些担忧。虽说南海县令赵海涛是自家府尊的下属,也曾经是最早去察院拜会那位巡按御史的官员之一,但关键时刻站在布政司那一边,还是府衙和按察司这一边,这却不能担保。因此,他抢在徐默之前迎上前去,却发现赵海涛不是一个人来的,身后还浩浩荡荡跟着一大堆人。他还来不及行礼拜见打招呼,赵海涛就连珠炮似的吩咐开了。
  “邢捕头,你给带着捕快我看守现场,不许闲人踏入半步。赵仵作冯仵作,你们两个等在外头随时等候召唤。秦司吏,你给我带着刑房这两个书手,给我把现场所有蛛丝马迹全都记录在案,不许遗漏半点。竟然在本县所属的一亩三分地上耍花招,简直是太岁头上动土,活得不耐烦了!”
  面对这样一个杀气腾腾旁若无人的县令,不但曾经和赵海涛打过不少交道的刘捕头仿佛见了鬼似的,徐默也同样是满脸不可思议。更让他们目瞪口呆的是,赵海涛对带来的众人下了死命令之后,自己竟是一阵风似的直接往案发现场去了,刘捕头根本阻拦不及。他只能拔腿就追了上去,而动作慢一拍打算趁机跟上的徐默,则是被南海县衙的刑房秦司吏给客客气气拦了下来。
  “徐大人,县尊刚刚才吩咐过,这案子一有进展,县尊肯定会报给府衙,府衙肯定会报给布政司,您就放宽心。这越权插手州县刑名,可是犯禁的。”
  眼看快追上赵海涛的刘捕头正好捕捉到这番话,步子登时慢了下来,嘴角也流露出了一丝幸灾乐祸的笑容。徐默刚刚才死抠着府衙同样越权插手了该是县衙管的案子,这下被打脸了吧?如今府县显然站在一条线上,再加上按察司,布政司算是给挡回去了!但一瞬间的轻松过后,刘捕头想到布政司近来连续吃瘪,忍不住又有些担忧。
  自家庞府尊和县衙赵县尊显然是站队了,按察司凃臬台那倾向更是不言而喻,可这次真的不要紧么?
  当接连吃瘪的徐默气急败坏地回到布政司之后,他终究不敢如此气咻咻地去见两位布政使交差,而是少许平息了一下怒气,这才去回报。饶是他已经觉得自己使尽浑身解数,可换来的依旧是张廷芳和陈有杰的冷眼。陈有杰更是恼火地撂下一句连这点小事都办不好,要你何用,就火冒三丈地将他遣退了去。尽管心下又气又恨,但官大一级压死人,更何况他区区一个理问所的理问,和有望督抚的布政使比起来,那简直是天壤之别,他只能忍气吞声告了退。
  徐默一退,张廷芳和陈有杰就交换了一个眼神,谁也没有先开口说话。可这种仿佛是谁先开口谁就输的局面没有持续太久,年岁更小,日后升官前途更明朗的陈有杰终究是打破了沉默:“兵部尚书谭纶既然沉疴难解,汪孚林的伯父汪道昆区区一个侍郎,也就翻不出什么天来。他虽是首辅大人的同年,却不是心腹,之前还一度得罪过首辅大人,不趁着现在这大好时机,彻彻底底把汪孚林那个讨厌的小子打下去,更待何时?”
  “但你也看到了,南海县衙,广州府衙,再加上按察司,全都不知道吃错了什么药,竟然围着那小子转。徐默固然没用,但一个人扛不住那么多人,那也是无可奈何的事情。而且,你总不会真的认为,这区区一个吴福的死,能够让汪孚林怎么样。”张廷芳一样收到了张四维的信,其中不但说了谭纶的病,还暗示他挑汪孚林的错。按理堂堂三辅提出这样的要求,他当然应该全副精神去执行,但问题在于汪孚林竟然不动声色就拉拢了方方面面太多的人。
  就连海道副使周丛文,竟然因为在贡院突发心疾,被汪孚林用古古怪怪的手法给救了过来,而后也给拉拢了过去!如此一来,布政司就被孤立了,都司如今那只是面上光鲜,实则没有任何权力,他们在广州城中仅有的盟友,竟只剩下了提学副使周康,而那却还是按察司的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5/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