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3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51/446

  “嗯?”张居正有些诧异地挑了挑眉,“此话何意?”
  见张居正如此反应,张四维便沉声说道:“廉颇老矣,不复往日锐意,而且他对那些科道言官的态度实在是迂腐!更何况,据我所知,他之前因为一己之私,曾和游七私下接洽。”
  话音刚落,他清清楚楚地察觉到,张居正的眼神明显锐利了起来。可这时候已经不容后退,他便稍稍压低了一点声音,面带苦涩地说道:“王鉴川乃是我的舅舅,舅甥至亲,我从前自然也免不了偏帮他。他自恃功高更胜过谭子理,因此一直都期冀兵部尚书之位,对汪南明自然免不了有些敌意,因此祸及汪孚林。游七之前也不知道和汪孚林有什么过节,一来二去,便和他勾搭在了一起……他曾经是我向来尊重的长辈,却没想到如今竟如此堕落!”
  张四维说着说着,就干脆深深低下了头,一副羞愧交加的样子。他不能确定自己这种姿态是否能够骗得了张居正,但却很确定,自己的这种表态绝对是张居正欢迎的。因为,兵部尚书这种重要性仅次于吏部尚书,还在户部尚书之上的位子,张居正当然更愿意留给自己的铁杆,而不是资历更老,显然又有别样心思的王崇古。否则,王崇古也不会在把柄很可能落入张居正手中时,让他选择这种壮士断腕的法子。
  “此事我知道了。”张居正言简意赅地吐出几个字,停顿了许久之后,这才字斟句酌地说,“我自然是信任你的。”
  尽管后一句仿佛有些轻飘飘的,但张四维听在耳中,仔仔细细掰碎了分析,却知道张居正固然未曾全信他一点都没有参与,但至少是认可了他的表态。因此,他接下来便趁热打铁地说道:“此外,我那表弟读书的能耐寻常,这次会试能考中进士,甚至殿试名次还在二甲,却也已经是幸运至极,若能将其外放小县多多历练,日后王家总还能有人支撑家业,还请首辅大人能够允准。”
  “我知道了。”
  即便张居正的反应依旧显得很冷淡,但张四维在告退离开的时候,却大略能够确定,今天来的目的至少达成了大半。相较于资历深,人望不错的吕调阳,他这样一个日后很长一段时间在朝中必然几无党羽的三辅,无疑能够令张居正放心得多。可是,一想到此次那惨重的损失,他的心头就犹如滴血一般。
  张泰徵和张甲徵都已经通过了乡试,但这一科他们都没有参加会试,一来是因为今科会试大臣家子弟太多,二来则是因为王谦要参加,他们兄弟俩总得回避一下,如此一来,要等着他们入仕给晋党夯实基础,则要再等三年。而一旦舅舅王崇古从兵部尚书的位子上退下来,他简直可以说是光杆阁老了。相形之下,歙党却是稳扎稳打,阵容已经渐渐牢固,而且游七生死不明,户部尚书殷正茂给其送过礼的事情,他甚至都因为之前的教训不好拿出来说!
  简直是赔了夫人又折兵!
  不过,人多势众却也有人多势众的坏处,在张居正眼皮子底下结党,又岂是那么容易的,今后情势如何,不妨走着瞧!
  内阁直房这一段首辅和三辅的私下密谈,却和之前某些须臾传遍京师的流言不一样,几乎无人得知,汪孚林自然就没有渠道能够得到消息。由于之前那几件事,他已经成了很多人目光关注的焦点,考虑到冯保的东厂以及锦衣卫说不定都会盯一盯自己的动向,他保持着手下的护卫不动,打探消息的任务就都交给了岳母苏夫人。这一天,连续在都察院奋战多日的他就在傍晚时分上了叶家,可到了正房之后,一见叶大炮,他就看到岳父满脸恼怒瞪着自己。
  “汪孚林!你还好意思来见我!”
  这是哪一出?
  汪孚林有些诧异地看了一眼苏夫人,却见精明强干的岳母大人对他叹了一口气,随即差遣了身边一个妈妈去外头看着,这才轻声说道:“你伯父今天终究是扛不住老爷一再追问,偷偷把事情实情告诉他了。他从汪家出来的时候怒气冲冲,在门口还骂了两句,这下子,这场戏倒是演得更真了。”
  “还有你,你早从女婿那知道了这事,也不告诉我一声,害得我成天长吁短叹,还想着两边说和,给他们伯侄俩当个和事佬,当我猴子耍吗!”
  叶大炮听了苏夫人这话,气得更厉害了。他狠狠一跺脚,竟然狠狠瞪了苏夫人一眼,继而也不看汪孚林,就这么径直出门去了。
  汪孚林顿时尴尬地摸着鼻子,随即就只听苏夫人嗔道:“还不快去追回来?翁婿没有隔夜仇,更何况你们爷俩又不是别人,有什么话说不开的?”
  百忙之中,汪孚林也顾不得对苏夫人说什么,立刻转身去追叶大炮,可就这么一小会儿,人竟然已经出了院门!这座小宅子原本是当初汪道昆让人物色,他进京参加会试的时候曾经住过的,后来金榜题名留在京城,索性就自己买了下来,等叶钧耀入京为户部员外郎的时候,就让给了岳父,所以对于这简简单单的结构自然相当了解。他压根没有去叶钧耀的书房浪费时间,直接冲到了门口,果然,一个门房立刻陪笑道:“姑爷,老爷刚刚气冲冲出去!”
  叶大炮那是个什么炮仗性子,汪孚林和他在歙县相处了这么久,怎会不明白,此刻见门外小巷竟然已经没人了,头皮发麻的他立刻问道:“知不知道岳父平日里有什么常去的地方?”
  “有,有,这小巷东头出去,穿过大街那边有一条小胡同,尽头有一家生意很不好的小酒馆,老爷却说那家的酒地道,常常换了便服过去喝一杯。这会儿老爷穿的就是便服,大约也过去了。”
  没想到叶钧耀还有这种爱好,汪孚林不由得想起了也很喜欢微服去吃喝的广东按察使凃渊,苦笑一声便赶了过去。好在正如那门房所说,那家连酒旗都没挂的小酒馆就静静矗立在一条小胡同的尽头,而当他闪进门去时,就只见他那岳父大人正把一碗酒直接倒进嘴里,看都没看他一眼。见此情景,无可奈何的他往四下里一瞧,发现就只叶大炮一个酒客,赶紧三两步抢上前去,在其对面一屁股坐下,顺便把满满一瓮酒给挪到了自己面前。
  “你来干什么?”刚刚灌了酒下肚,叶钧耀当然不会立马就醉,但眼神里头却还带着分明的恼意,“反正你也没把我当岳父,管不了我!”
  “岳父大人,有什么话回家去说行不行?”汪孚林不得不压低了声音,用讨饶的口气说道,“我承认全都是我的错,您消消气吧。”
  “你的错?哼,你什么时候错过,不过是怕我给你添麻烦而已!”叶钧耀先是自顾自拍桌子。足足沉默了好一会儿,他突然出手,就想去抢汪孚林那边的酒瓮,可不防女婿眼疾手快将其转移了,他不由得更加郁闷了起来,竟是重重在桌子上一拍,“我告诉你,当初在歙县的时候,我可以什么都听你的,现在也可以什么都听你的,但你不能什么事都瞒着我……”
  听到叶大炮唠唠叨叨说了一大堆,但总归没有泄露秘密,汪孚林心头稍定,只能忙不迭地连声答应,只希望能够尽快将叶钧耀给拖回去,却只听到身后传来了扑哧一声笑。发现是女子的声音,他本来还以为是店家的女眷,可却没想到回头一看,竟是一张极其熟悉的脸。
  竟然是叶明月!
  “你不成,我来吧。”
  叶明月直接把汪孚林给赶了走,这才来到满脸愕然的父亲身边,却是挨着他的耳朵低声言语了几句。下一刻,叶钧耀便很不自然地站起身,随即冲着柜台后头张头探脑的店家说道:“酒钱从我预先给你的银子里头扣,剩下的还是存在你这,酒我先带回去了!”
  眼见得叶钧耀冷哼一声,直接伸手过来从自己这抢过酒瓮抱在怀里,就这么出了门去,汪孚林微微一愣,等看到门外有随从一左一右把这位岳父大人给看住了,不愁人再发脾气跑到哪,他方才舒了一口气。直到自己也出了这酒肆,他方才有些好奇地对身边的叶明月问道:“你和岳父说了什么?”
  “我说,妹夫当初能名扬东南,后来能考中进士,如今又能名噪京华,一大半要归功于爹你,不管是从前还是现在。”说到这里,叶明月微微一笑,却是一如从前那般促狭,“难道你不知道,爹最得意的事,不是考中了进士,而是在歙县得了你这个女婿?”
第七八六章
翁婿一家亲
  这样简简单单的两句话,就能把气急败坏的叶大炮给劝回去,充分显示了叶明月对父亲的了解。
  没错,叶钧耀确实不是能力出类拔萃,品德高尚无暇。他只是每三年一届三四百个进士中,能力普通,文章学问不过才过得去,而个性也有些冲动急躁,还喜欢动辄放豪言壮语的那种人。但就是这样一个人,他却也有一个非常显著的优点,那就是很有自知之明,能够充分地给下属信赖,肯分权。
  当年在歙县,他对于很有能力,给自己解决了一桩桩一件件大麻烦的汪孚林是如此。如今在户部福建司,他这个郎中对于下头那几个主事也同样是如此。正因为这一点,再加上出手大方,不斤斤计较,他和麾下几个主事相处得很好,而从外头调来的员外郎虽说觊觎他这个位子,又觉得他能力不过如此,却也动摇不了他这个位子。
  但叶大炮最得意的一件事,更确切地说,那就是在歙县嫁了两个女儿,得了两个女婿。大女婿且不说,老实人,一次会试阴差阳错地侍疾,一次会试说是污了卷子落榜,却也毫不气馁,更何况父亲许国在人才济济的翰林院中依旧光彩夺目。而小女婿如今名扬京师,将来也许还会名扬天下,他就更不会真的与其置气到底了。
  平心而论,他也明白,若非此次他完全被蒙在鼓里,于是本性毕露,急得四处乱转,又在户部和人吵架,别人怎会认为汪道昆和汪孚林伯侄反目是真的?这会儿汪孚林亲自追出来,长女竟是不知如何也正好过来了,他当然不好再耍小性子。
  因此,重新回了叶家之后,这一茬原本似乎会闹得更大的风波,便轻轻巧巧揭了过去。小女婿认了错,大女儿又劝到了点子上,叶钧耀虽是喝了酒吹了风,到底还没醉,便索性问了问汪孚林在都察院这几日新上任的生活。得知女婿用了三板斧,把五个心思各异的新人暂时镇住了,他就抚掌大笑道:“好,果然是好,我就知道,你肯定能够胜任!回头到刑部照刷文卷,磨勘卷宗的时候,拿出点厉害来让人瞧瞧!”
  “爹,你在户部,也经历过刷卷和磨勘,历来这种事,都是吏员来做,监察御史就是做个样子,大多数时候都是敷衍而已。出了事,责的也是吏员,板子又不会打到六部的主事甚至是员外郎郎中头上。至于侍郎又或者尚书,那就更加不可能为刷卷中发现的疏漏负责了。”
  叶明月说着这些理应是大多数朝中官员才会关注的事情,随即便笑着冲母亲挑了挑眉道:“娘,我说的对不对?”
  “对是对,不过你爹说得也没错。”苏夫人见叶钧耀顿时胡子翘得老高,她就将丫头刚送来的果盘送到了叶钧耀和汪孚林翁婿中间,“因为从前是从前,这次是这次,孚林要磨砺那几个新人,拿着这个立威倒也不错。毕竟,这分寸是掌握在他的手里。”
  “可月末的考成,交给五个新人真的能行?”叶钧耀虽说觉得女婿那三板斧不错,但还是忍不住问了一句,却只见汪孚林嘿然一笑。
  “正是要让他们去试一试。广东道监察的官衙,除了广东之外天南地北都有,具结完成的情况,更是要看远近。如应天府过来的,应该是上个月的完成事项。而延庆州,则应该就是本月的情况。至于那些卫所,每个月能有一两件事就不错了。可如何看出那些回文和应完成事项之中的差别,真正把考成两个字做到实处,那就简直是难如登天,可终究也难不过有心人。他们是打算虚应故事,还是打算真正开动脑筋,脚踏实地去做事,这次考成能看出不少。”
  说到这里,汪孚林便杀气腾腾地说:“如果刚上来就想在我这里玩花样,和稀泥,我不介意立刻就禀报上去,说他们不适合当御史!反正我又不是没有毁过别人的前程,不在乎多这几个!”
  叶家人对他都熟悉透了,知道他这杀气腾腾半真半假,但要是完全当成假的,那么回头就定然哭都来不及。又说笑了片刻,苏夫人知道今日叶明月过来,必定不是仅仅只为了给那翁婿劝架,嘱咐汪孚林去书房陪着叶钧耀喝酒,翁婿俩打开心结,她就拉了长女回房。进屋之后,她就看到,刚刚还言笑盈盈满脸轻松的叶明月,表情一下子凝重了下来。
  “娘,公公今日午后去给皇上讲学时,听到宫里一个相熟的公公说,今天太后派了人去武清伯的清华园,等人走了之后,武清伯就亲自打了次子李文贵四十杖,人被打得下不了床,据说武清伯还亲自去到张府送了一张帖子,但因为首辅大人不曾休沐,所以没见到人。”
  “看来是事发了。”苏夫人微微沉吟,便低声对叶明月说了游七身边的外室冯氏乃是李文贵暗中安排。尽管这消息还是她告诉汪孚林的,但之前她却守口如瓶,连长女都不曾提过。见叶明月只是微微吃惊,随即就若有所思看了一眼外头,她知道其是明白了,这才说道,“而游七和孚林在南京有一段不小的旧怨,所以之前他处心积虑,精心安排,这才让他的一堆仇人全都陷了进去。你心里有数就行,李文贵怎也想不到孚林头上。”
  “我明白了。”叶明月微微点头,可她今天来,除却许国“不经意”对儿子也就是她的账房提到的这个讯息,却还有另外一件更加重要的事,“公公还说,近来因为仁圣老娘娘多病,慈圣娘娘常常去慈庆宫探望,有时候为了表示两人乃是一体,还在慈庆宫留宿过,正因为如此,皇上常常会找借口溜达去西苑散散心,为此有时候听讲也很没有精神。我听相公的口气,公公觉得,冯公公未必就不知道这回事,只不告诉太后,兴许并不是存心为皇上隐瞒。”
  因为叶明月毕竟是出嫁女,今天这么晚匆匆赶来叶府,找的借口也只是临时起意,故而说完要说的话之后,苏夫人便连忙派人护送她回去。可母女俩在二门依依话别的时候,叶明月犹豫了片刻,又低声说道:“小北人在歙县待产,不在京师,她和我当年和史家姊妹在杭州相交,如今她们都嫁了人,偏偏史家大小姐元春许的是王崇古的长孙。元春好像这几天就要生了,要不要我回头替小北一并送一份礼给史家大小姐?”
  对于此节,苏夫人印象不如叶明月那般深刻,可既然长女提了起来,她在唏嘘的同时就点了点头,随即问道:“那楼外楼还开着?”
  “不但开着,而且早已是西湖边上一道有名的风景。”叶明月的表情柔和了下来,带着几分淡淡的追忆之色,“只不过,和分到手的红利比起来,想必史家姊妹和我们都一样,更希望回到当年那无忧无虑的时候。”
  一连好几天睡在都察院,每天只休息不到三个时辰,汪孚林这辈子再加上辈子,都从来没有这么勤勉的时候,因此,当他被叶钧耀拉去喝酒时,只不过浅尝辄止就醉得睡了过去。叶大炮最初还以为女婿是装的,可死活拍不醒人,再想到汪孚林一直都睡在都察院的传言,脸上便多了几分心疼。女婿如半子,更何况汪孚林真正成长的那几年,可以说是他一直都看着的。因此,他也没有劳动别人,愣是自己费足了劲把人搬到书房的榻上,又去找了薄被来。
  才刚刚把人安顿好,他就听到书房门口传来了窸窸窣窣的声音,没多久,门就被打开了一条缝,仿佛有人在窥视。知道多半就是自己那不省心的长子,他就没好气地喝道:“鬼鬼祟祟的干什么,滚进来!”
  门这才磨磨蹭蹭被人推开,东张西望进来的,正是叶小胖——因为长个子再加上读书辛苦的缘故,当年圆滚滚的小胖子如今已经不那么胖了,但我们姑且还是称他为叶小胖——当他看清楚汪孚林已经睡下了的时候,顿时露出了老大的失望表情。毕竟,他正想着姐夫回来之后就是各种忙,他几乎都没怎么好好说过话,这次好容易把人盼来,他至少可以问问那时候文华殿上是怎样一副剑拔弩张的场面,没想到人已经睡了。
  叶钧耀自然没想到长子竟然也把汪孚林当成了说书的,板着脸问了来意,见叶小胖结结巴巴说不出个所以然来,他就恼火地喝道:“都是成家的人了,就不知道学学你姐夫好好立业?也不为你媳妇想想。这么晚了,还杵在这干嘛,回房睡去,明日还要早起读书!”
  叶小胖有气无力地哦了一声,却还存着几分侥幸,赔笑请了父亲先行,自己跟出门之后不多久,觑着父亲进了母亲的正房,他却又偷偷摸摸回转了来。等再次蹑手蹑脚进入父亲书房,他来到汪孚林榻边,闻到那股酒味之后,立刻就低声笑道:“姐夫,别装了,别以为我不知道,你是千杯不醉的海量……咳,或者说是最会喝酒作弊的,我爹那点酒量怎么赢得了你?你之前每次都是来去匆匆,我可有一堆话要对你说。”
  可他目不转睛盯着汪孚林看了好一会儿,人却还是眼睛紧闭,呼吸均匀,他顿时挠了挠头,暗想难不成是真的睡了?要说把人推醒,他倒知道不是办不到,但这也未免太没礼貌,他便怏怏打算离开。可就在这时候,他偏偏听到门外传来了说话声,其中一个赫然是他最怕的母亲,登时大惊失色,四下一看,就闪到了木榻后边蹲了下来,心里祈祷着母亲进来千万别点灯,如此一来自己就能躲过去。
  叶小胖压根没去想,就只凭两人是郎舅,真要是苏夫人进来发现,他也满可以用关心姐夫这种蹩脚的借口搪塞一二。
  果然,苏夫人踏进漆黑一片的屋子里时,并没有点灯,但她却还带了丫头。随着丫头们在这屋子角落里点起了助眠安神驱虫的沉香,继而退了下去,她便缓步来到了木榻前,默然伫立了片刻,这才低声叹了一口气。
  “树欲静而风不止,有时候你岳父也常在私底下说,做官实在是没什么意思。朝中少主权臣,古往今来,这种情形都是很少有好结局的,日后这朝中说不定还有一场大风波。就好比你这次闹腾一场,一大堆人倒台,最终竟然还离不开都察院,却还不得不打起精神做这个掌道御史,想来也谈不上得意。只可惜,你这一辈,无论是明兆明堂,还是汪家那些兄弟,都没人能帮得上你。”
  叶小胖本来就屏气息声,此刻听到母亲竟是连少主权臣这种露骨的话都说了出来,他登时头皮发麻,却更加不敢发出任何动静了。直到苏夫人出了书房,他才一下子瘫坐在地,想着最后几句话,心头不禁很不是滋味。确实,他也已经不小了,却只是个秀才,哪里帮得上父亲和姐夫?
  而苏夫人出了书房,早有守在门外的妈妈放下了竹帘。等到跟着她走远了些,那妈妈方才轻声说道:“大少爷没有回房。”
  “知道,他就在他姐夫躺着的木榻后头猫着,以为我不点灯就看不见?”苏夫人呵呵一笑,随即若无其事地说道,“他素来没定性,这次听了我的话,要是还没有个态度,我只能把他扔回老家,让他将来做个富家翁去了。”
  酒醉睡下之后的那些事,汪孚林当然不会知道,当第二天清早被人叫醒的时候,他虽说还有些没睡醒的困意,但却没有宿醉之后的头痛。而且,在都察院习惯了凡事自己动手,如今有人伺候洗漱穿衣,他自然干脆半梦半醒地由着人折腾,直到最终吃早饭时,看到琳琅满目一桌子,他方才想起,当初可是连带宅子带厨子全都送给了岳父一家,这满桌的京味小点心实在是太眼熟了!
  满满当当填了肚子出门,他心中再一次庆幸皇帝还小不用上早朝——当然万历皇帝而后几十年都不上朝,这对于大臣们来说,其实也是痛并快乐着的,不用上朝去跪来跪去,但问题在于大臣要辞职没法辞,要补人没法补,这旷工简直是几千年来绝无仅有。然而,他这怀着几分恶意的庆幸,却在出门之前,就被苏夫人低声嘱咐的几句话给打断了。
  如果万历皇帝真的是玩性发作,以至于倦怠读书,难不成,记忆中某件完全打破了少主权臣之间良好关系的事情,也快要发生了?可就算他不记得所谓张居正给万历拟罪己诏的具体年代,可好像也没有那么早啊!李太后都还在乾清宫紧盯着,小皇帝能玩出什么花来?
  还是放在心里吧。如今他还没时间操心这个,先把自己那一亩三分地管好再说。
第七八七章
仗义的汪掌道
  对于都察院的吏典来说,虽说等闲不会遭到撤换,可一旦触犯了背景深厚的上官,真要被人挑错处,最终给黜落甚至左迁到什么天南地角的地方,却还是很容易的。毕竟,九年考满就要挪窝,这是祖制,他们不过是往吏部主管吏典使用的官员哪里使了钱,这才得以长长久久占住都察院这种好衙门的位子而已。正因为如此,汪孚林既是凶名在外,如今又是广东道掌道老爷,相较于刚调来的那些全无根基的新人,广东道的吏典谁都知道该站在哪一边。
  因此,即便汪孚林刚刚上任召见了一批人,挑在身边随侍的,恰是郑有贵这个非经制吏,可他们却丝毫不敢心存怨言,更不用提怠慢,连日以来随叫随到不说,一旦汪孚林有什么疑问,他们更是问一答十,赔足了小心。甚至不用特意吩咐,也有人将王继光等新人的言行举动禀报上来。不管是他们在都察院中去了哪,见了谁,汪孚林坐在屋子里竟是了若指掌。
  对于自己名声大涨后带来的这种连锁反应,汪孚林虽觉得好笑,但既然能够方便自己开展工作,他也就乐见其成了。
  到了月末,广东道监察的各地衙门具结禀告事务已完的文书陆陆续续都送了上来,几个新官上任的试职御史拿着分到的考成底册复本,对照着那些送来的公文开始勾簿。要说这活仿佛是很简单,下面说已经完成,你直接勾了销账,就算是完成了,可谁不知道,在首辅大人的考成法之下,如若完成,考评也还罢了,如若完不成,却是要动辄罚俸降级的!更何况,万一人家没完成,他们却大手一挥放了别人一条生路,回过头来自己却要担责倒霉。
  所以,五个新进的试御史中,在大感棘手之时,采取的法子却是各不相同。有人偷偷向吏典询问从前的成例,有人虚心向其他各道的前辈请教,但也有人直截了当地找到了汪孚林。来见汪孚林的是马朝阳,论年纪却是比汪孚林大十岁,此时此刻,他直接将应天府送上来的一份公文呈了上去,随即就开口说道:“应天府的底册上,之前写明本月应该是交纳欠赋六千五百两,送来的公文说是俱已完纳太仓,但我亲自去过户部广东司,说是查无此事。”
  听马朝阳说亲自去了一趟户部,汪孚林便赞许地点了点头道:“你果然尽职尽责。如此一来,要么是应天府送呈户部的公文有稽迟,要么就是应天府送来回复考成的公文与事实有出入。但是,光凭这个,还不足以推断此事。今次轮值南直隶巡按的三位御史,除却一位提督学校的之外,是福建道和河南道的御史,我与你手书,你去福建道和河南道,查阅一下两位巡按本月的回文,看看是否有提及。如果没有,责成应天府把太仓回文印执复本送来。”
  看到汪孚林一面说一面便开始写字据,马朝阳立刻就明白,汪孚林是怕口说无凭,福建道和河南道推诿,这才直接下了手书。他做事本就认真,如今遇到一个同样仔细的上司,自然觉得这一趟没白跑,立时拱手应道:“下官明白了。”
  马朝阳刚离开,汪孚林就看到有人在外张头探脑。记得郑有贵是去架阁库取刷卷和磨勘的那些成例了,应该没这么快回来,而且回来之后也不至于这样鬼鬼祟祟的,他便扬声问道:“外间是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51/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