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4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1/446

  于是,当刘百川派了几个人远近监视,见陈梁成功在汪家门前胡同第一天装货郎,第二天卖果子,第三天卖浆水,三次不同的装扮,果然没有一个人认出他的伪装,还有好几个汪家人从他手中买过东西,于是立刻报到了刘百川面前时,这位锦衣卫北镇抚司掌刑千户同样如释重负。他却没有立刻求见刘守有,而是等到前去赔礼的牙婆又挑了六个仆妇去给小北挑选,而小北留下了其中一人之后,彻底心定的他方才前去向顶头上司禀告。
  刘守有也并不喜欢临阵换将,更何况是这种需要机敏和运气的活。虽说陈梁第一次运气非常差,但这几天下来,明显能看出其确实有千变万化的能力,而汪家人既然并没有兴师动众,揪着一件事没完没了,那么继续沿用陈梁来主持和汪家内线的联络,自然就是最好的选择。
  因此,他听完刘百川的禀报过后,就一锤定音地说道:“既如此,就留下陈梁吧。”
  刘百川对此自然没有异议。然而,在告退之前,他心里突然冒出了一个念头,忍不住开口问道:“大帅,虽说咱们这些年陆陆续续往各家安插的人手也不在少数,而汪孚林是首辅大人心腹,可到底年轻资浅,用得着往他那边安插人吗?是冯公公又或者首辅大人吩咐的?”
  “你问得太多了。”见刘百川一下子闭上了嘴,满脸惶恐,刘守有便狠狠瞪过去一眼,“不该问的就不要多问,你虽说和我不是同宗同族,但因为是同姓,你又说祖上和麻城刘氏源出同支,我也没少照顾你。你可不要让我亲手把你发配到云贵去,锦衣卫十三司缺人的地方多了!”
  “是是是,卑职失言,卑职失言!”
  刘百川慌忙连声告罪,等到退出屋子的时候,他只觉得背后已经被汗水浸透,整个人也在那战战兢兢发抖。他当然知道,虽说出身士大夫之家,但刘守有考的是武进士,一路爬上来固然靠家族余荫,却也不是没手段的人,该杀伐果断的时候从来就不曾手软,他怎么就犯浑去问那种最容易犯忌的问题?此时此刻,抬头擦了一把额头上的汗珠,他就尽量放慢了脚步出去,试图瞒过刚刚在里头挨的一顿训斥,让人认为自己并没有在刘守有这里失宠。
  至于刘守有派人去监视汪孚林举动,这到底是冯保还是张居正的授意,他已经懒得去思量这么多了。反正那都不是他有资格够得着的人物!
  郭宝也好,陈梁也好,却不知道刘守有和刘百川之间有过这么一段小小的插曲,当郭宝得知事情已经定下,连忙召见陈梁言说了之后,两人你眼看我眼,最后齐齐松了一口大气。要说从前他们一个是上司,一个是下属,谈不上太深的交情,反倒是这次先后被打闷棍,又被同时擒获到一个地方审讯,到最后面对的还是同样的选择,自然而然就生出了几分亲近。
  当然,在刘百川这些旁人看来,陈梁也不知道拿出多少家底贿赂了郭宝,这才得以留京,所谓的情谊还不如说是利益。
  揉了揉后脑勺,想到这几天在家中起居睡觉也好,在外行走也好,全都小心翼翼掩藏着那一闷棍的后遗症,陈梁忍不住低声问道:“郭爷您能不能介绍一个嘴紧医术好的大夫?我之前挨的那一下可实在是不轻,这几天还一直都在隐隐作痛。”
  “呵,我前几天也是一样。我看下手的很可能是同一个人,就是那个和刘都督还有刘爷三百年前是一家,叫做什么刘勃的,就那么一下之后,我就没知觉了。要说大夫,我介绍你一个,我是那一晚上过后的第二天就瞧过了,金针之后散了淤血,也没少吃药。说起来,你要是之前就去,说不定他还会犯嘀咕,怎么一个两个都是后脑勺受伤。”
  陈梁从前和郭宝哪有那么好的关系,此时因祸得福,自是连声道谢。可是,等到郭宝嘱咐,回头让他把已经过关即将留京的消息给传到汪府时,他还是有些紧张兮兮地问道:“这话该传给谁?虽说这些天汪府周围其他的眼线都大多撤了,可还留有一个常哨,我总不可能随随便便进汪府去吧?”
  “你笨不是?之前给我们松绑的那个刘勃,你会不认识?他肯定会时不时光顾你的生意,到时候你斟酌着对他说就是了。只不过,你不是常哨,保持个三五天去一趟汪家附近的节奏就行了。倒是你家附近你留意点儿,说不定人家会直接找你,到时候再挨一闷棍,那可就冤枉了!”
  “郭爷您可别乌鸦嘴……”
  两个人说着说着,已经完全把话题歪到了不着边际,这却是因为他们眼下卸掉了心头压着的那块巨石,浑身轻松的缘故。
  只不过,真的走在回家的路上,陈梁却忍不住左右张望,时不时还突然回头往后望上一眼,唯独又有一根木棍从身后袭来。然而,就在他这走走停停,快要到上次遭袭的那条巷子时,他再次猛地转身往后瞧,见身后赫然是空空荡荡,刚松了一口气时,就听到身前传来了一个声音。
  “顾头不顾腚,真要我再来一次,你这次还是后脑勺挨一棍子。”
  陈梁顿时脸都绿了,等到他战战兢兢再次把头扭回来,就只见面前不远处,有人从贴墙跟的阴影处现身出来,赫然是一张自己这辈子忘不了的脸。因为正是这家伙给自己松的绑,他听到汪孚林叫人名字,正是之前和郭宝提到过的刘勃。哪怕他在锦衣卫是小旗,而对方只是汪孚林的一个亲随,他仍然深深吸了一口气定了定神,这才赔笑叫道:“刘爷,您怎么来了?”
  “别,你们锦衣卫有位刘都督,还有位刘千户,那两位才是刘爷,这刘爷两个字我可当不起。”刘勃没好气地挑了挑眉,这才问道,“你在汪府门口转悠好几天了,我们也配合你演过好几场戏,怎么,你能不能留京还是没个结果?”
  “有结果了,上头已经准小人留在京城了!”陈梁生怕对方心急,赶紧先说出了结果,而后把事情大略说了一下,见刘勃显然还算满意地点了点头,他这才陪笑道,“汪爷可是还有话让您带来?若是有什么事要做,尽管吩咐就是,小人一定尽心竭力。”
  “公子没什么别的吩咐,就是听说你这个锦衣卫小旗似乎混得有些寒碜,距离家徒四壁也不多远,有道是不差饿汉,就让我给你捎两个钱来。”
  刘勃说着就丢过去一锭十两的银子,见陈梁险些没把眼珠子瞪出来,他便眉头一挑道:“锦衣卫这种地方,没钱吃不开,我回头会给你找条看似生财有道的路子,以免有人看到你手头松起疑心。有钱了就不要省着,多结交几个人。以后若有难处的时候,遇到我时就提一句,公子能解决的自然就会帮你解决,他素来是做事最公道的人。只不过,你若是首鼠两端,那你就自己知道下场,公子可远不止是首辅大人的心腹,都察院的掌道御史。”
  “是是是……”陈梁连忙点头哈腰,但捂着那锭银子,心里却觉得异常踏实。他何尝想到,这次能跟着这么一位慷慨大方的大人物?
  那一棍子挨得值!
第八七五章
辽东传警讯
  有时候,做人还是需要胆大包天,行险一搏的。
  这是汪孚林连日以来最大的一个感受。他之前只是想着自己进京之后,就彻底没有低调下来过,左一件右一件事情不停地发生,成功地把他推到了各种大人物的眼皮子底下,所以就打错了主意,心想与其让别人觉得自己如同无缝的鸡蛋似的光溜溜无从下嘴,还不如自己撬开一条缝,让人苍蝇进来,到时候还可以故意误导情报等等。临到最后,因为不明就里的汪二娘打乱了步骤,却又被小北一番话给吓得忧心忡忡,他方才发狠来了一次风险很大的反击。
  而从结果来说,不但值得,而且收获很大!
  把锦衣卫的渗透变成了自己的反渗透,而且捏在手上的是可以欺上瞒下的理刑百户郭宝,汪孚林如今确实觉得心情轻松了不少。
  而另外一个让他意外的收获便是,如今他在都察院的人缘也有渐渐好转的迹象。能够把秦一鸣这么个死敌变成“盟友”,在某些御史看来,说明他不是一个一味记旧怨的人,而在另外一些御史看来,他是一个能够向清流低头的人。于是这一段时间来,时常有人向他示好,同时各种邀约也日渐频繁。至于某些不甘寂寞的御史们,本就想巴结张居正却找不到门路,就更加向他靠拢。
  这下子,文书房掌房田义曾经来找他时提出的要求,汪孚林发现,自己现在轻轻巧巧地就可以开始部署,不至于让宫里觉得他敷衍塞责,但他却依旧没有贸贸然开始着手笼络人,而是不动声色继续维持形象。现在,他的形象早已从最初那个锋芒毕露四面开战的新人御史,变成了高官们心目中必须要给几分薄面的都察院红人,同僚们眼中值得交好的掌印御史,下属们希望学习效仿的明日之星。
  对此,汪掌道表示变成前辈资深者的感觉很不错。
  而解决了锦衣卫这个大麻烦,汪孚林倒是没有继续伸长手臂,想都没想能不能继续在东厂之中有所斩获。过犹不及,这道理他还是懂的。
  于是,他这个广东道掌道御史如今终于又回复到有三个人使唤的最佳状况,王继光病好之后才刚回来,他终于有了点空。这一日,他忙里偷闲,亲自帮陈炳昌去国子监将捐监的事情给办了,至于号房的问题,程乃轩还没走之前就已经安排得妥妥当当,陈炳昌如愿以偿成了吴应节的室友。
  只不过,捐监入学和贡监入学,却不可能是一个起点,因此两人要成为货真价实同堂授课的同学,却还得看陈炳昌能不能在一次次考核之后升等。然而,汪孚林宁可捐监把陈炳昌送进国子监,却并不是完全为了让吴应节有个伴,也不是为了国子监的师资。
  说一句实话,国子监这种地方都烂了少说也有百来年,哪有什么好师资?然而,国子监中真正坐监读书的监生当中,却也不乏有天资有才学的真正读书人,结交一二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往年国子监也不是没收过各家大臣的家中子侄,有的是荫监,有的也是直接捐监,但多半家中做官的那位是不会亲自出面办理的,就连要进国子监的那些世家子弟也不会到场,也就是混个监生的名头而已,很少坐监读书。今天汪孚林亲自出面,这对于国子监来说简直是个天大的稀罕事,于是,去年万历五年那一科后,得以入选新进士四大美官之一,也就是国子博士的两位进士全都过来全程陪同。
  而让汪孚林哭笑不得的是,要是人家真的来奉承逢迎想要讨点好处也就算了,这两位竟然全都是来好奇围观他这个人的!
  既然没有敌意,也不是那些功利心太强的家伙,汪孚林就放心地把妹夫和陈炳昌一并托付了过去。等到离开国子监时,他到了停在大门外等候的马车旁边,就笑着说道:“三千监生,只有五百个真正在里头读书,但也是好事。否则全都是捐监进来却不学无术的,呆上几年不但学不到东西,而且还可能染上一身恶习。就是休沐的日子少了点,小芸你每半月只能和妹夫团聚一天。今天大司成和少司成全都不在,下次我亲自来请托请托,看看能不能开小灶。”
  国子监读书是怎么回事,汪二娘就算起初不知道,到了京城这些天,吴应节又去拜访朋友打听过,她哪里还会不知道。听到兄长如此上心,她正想道谢,却只听身旁的小北说道:“妹夫都已经入监这么好几天了,他才亲自过来,哪有这样当兄长的。等下次他真去见过那两位国子监中最说得上话的人,你再谢他。”
  “嫂子……”汪二娘忍不住有些不好意思,等汪孚林在车厢之外呵呵笑了一声,竟然也和小北的话差不离,她想着这是在外,也就没有出声相争,直到马车起行之后,她才岔开话题道,“别的府县,都是文庙就在府学又或者县学边上,南京也是,孔庙在贡院街的贡院和应天府学旁边,距离国子监很远,只有京城不一样,京城的孔庙却在国子监旁边,而不在顺天府学旁边。”
  “咦,倒真的是如此。”小北从前没有想过这个,突然拉开一点窗帘,向策马在旁的汪孚林问道,“小芸都问了,你知道什么缘故么?”
  “左庙右学,这是礼制,所以大抵都是学校在西,文庙在东。”
  好歹如今也算是个读书人,哪怕是半吊子,汪孚林对这些东西,那自然还是非常清楚的。
  “南京贡院街的文庙,那实在是历史太久远了。东晋的时候,太学就建在那里,那时候并没有文庙,但你们总应该知道赫赫有名的乌衣巷吧?六朝金粉地,金陵帝王州,指的就是如今的贡院街附近,六朝金粉,望族云集。宋元明三代,都把府学建在那里,孔庙也是宋时修的。其实大明初年,合并了上元和江宁两座县学的国子学也在那里,但后来才改成了应天府学,把两座县学和国子监分别迁走,所以,本来南京文庙也是在南京国子监旁边。”
  说到这里,汪孚林想起自己后世还去过南京夫子庙,那熙熙攘攘人头攒动的样子,不逊于之前他去南京赶考时看到的文庙盛况,再回头看看位于京师北城,人虽说不上很少,却也绝对算不上最热闹地段的国子监和文庙,他就又笑了笑。
  “至于京师国子监和孔庙,却是元世祖忽必烈造的,初衷很简单,就是为了笼络汉族的士大夫。那时候京师还叫元大都,和现在的规制有所区别,但也可以看得出,国子监和文庙所在的区域并不繁华,这就是元朝从皇帝到蒙古权贵,对于儒家的真正态度了。永乐迁都之后,之所以在此地重修国子监和文庙,据说,就和之前的南京国子监搬到靠近玄武湖那偏僻地方一样,是为了监生专心读书。”
  “当然,时至今日,监生一出来就能授官布政使的时代,早就结束了。”
  这种陈年旧事,汪二娘确实没听过,就忍不住刨根究底追问了起来,等到汪孚林提起洪武年间曾经一度中断科举很久,那时候做官的全都是太学生,如夏原吉这些就都是没有功名,直接从国子监中走出来就开始当官的,而且洪武皇帝朱元璋认为年轻人不老成,那些监生当中年纪大的稳重的出来就能当布政使,她更是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北则是笑嘻嘻地打趣道:“记得当年考进士,考官首先看年纪,然后再取进士,还有人就是因为年纪太小被黜落,可因为看着人品俊秀,就送进国子监读书,三年之后出来再考。那时候的国子监可是要多金贵有多金贵。要是换成那时候开科取士的习惯,凡事都要老成,太年轻的就算文章好也不取,你别说当御史了,就是想考举人也未必能考中吧?”
  “别说是当年,你现在再让我去考一次,结果如何却也说不好。”因为是在马车边上,声音很低,不虞被外人听见,汪孚林并没有往自己脸上贴金的意思,但话却也说得很客观,“只不过,当年和现在却又不同,天下没有那么多人口,读书的人更少,制度也不健全。那时候的内阁第一人西杨老先生,最初的时候只是个民间教书匠,一朝拔擢便入史馆,而后又成了翰林,进内阁时,也不过七品……”
  一路走走停停,说着国子监和翰林院那些事,当回到家的时候,已经是小半个时辰之后的事了。汪二娘平时坐车嫌弃气闷,今天却是哥哥和嫂子一个在车外,一个在车内,谈天说地,各种典故轶事随口说来,她听着只觉得又羡慕,又怅惘。羡慕的是小北走南闯北,经历无数,而自己却还是平生第一次出远门,怅惘的是自己小时候也就是跟着母亲念了几本书,虽说认识字,不至于做睁眼瞎,却谈不上太大的见识。
  因此,当进了门时,她挽着小北的手,忍不住低声说道:“嫂子,你给我开个书单好不好?听你和哥哥说话,我只觉得自己书读得太少了。”
  小北顿时笑得乐不可支:“你以为我就读过很多书不成?四书五经我就是囫囵吞枣听老师教过一遍,倒是各式各样的杂书看了不知道多少,就连姐姐也是。你看她那么厉害的人,却不知道她也爱看那些小说话本之类的,就连徽州府志,她也看得比真正的孔孟之书起劲。你要让我给你开书单,回头妹夫非骂我不可。就是你哥哥,堂堂进士,让人印过几本书,还送给过皇上看,可全都是不登大雅之堂的演义小说。”
  “那我也要看,反正就当是增广见识也好,我可不想你们说什么我接不上话!”
  汪孚林见那姑嫂俩撇开自己一面说一面往里走,不禁哑然失笑。自家人知自家事,那些吟诗作赋的风雅勾当,他实在是不大拿手,除非他打算继续做个文坛大盗,否则他绝对不会没事去做两三首诗在聚会上丢出来一鸣惊人打脸玩。至于各种演艺小说,他是相当拿手,不说后世他也兼职写过小说,就是如今大明根本没第二个人懂的欧洲各国历史,那也足够他拿来当成新鲜材料,糊弄一下闭门不知天下事的时下文人了。
  尤其是拿去给万历皇帝朱翊钧看时,自然比时下那些只知道描述艳情,又或者纯粹只有一个个故事的话本要吸引人得多。
  他正在那想着今天偷得浮生半日闲,如今已经是傍晚,这难得的休沐日却是快要结束了,是不是去续写一下法国瓦卢亚王朝末代余晖的故事,就只见王思明快步迎了上来,直接开口说道:“公子,程公子派人送信来了。”
  “嗯?”
  汪孚林当然知道,程乃轩和光懋去辽东乃是为了勘问长定堡大捷是否有猫腻,所以动身快,路程赶,之前程乃轩过了山海关就通过驿站他送了第一封信,他才能在夤夜去见张居正时拿了这么一个借口。如今算一算,日子也就是过去了十来天,想来人应该已经到了广平,甚至说已经到了辽阳也不足为奇。所以,他立刻开口问道:“信是从驿站送来的,还是他自己身边人送的?”
  “不是驿站,是墨香借用驿站的渠道,一路快马送来的,人刚到家就已经瘫了,墨香不肯把信拿出来,揣着信在外书房等。”王思明给出了一个非常准确的答案,见汪孚林立刻快步赶了过去,他就吩咐汪吉和汪祥伺候车马守门,自己快步追了上去,跟在汪孚林身后低声说道,“墨香把信送到之后,曾经说过,他应该比光懋通过驿站送来的题本要快,因为不是军情,不至于四百里又或者六百里加急,光懋的题本不会这么快。”
  “嗯,知道了,你叫刘勃过来。”
  当汪孚林来到书房门口时,就只见刘勃都已经匆匆赶了过来,他就对刘勃低声吩咐道:“你去门口看看,如若陈梁在,你就去传我的话,让郭宝查一查,看看锦衣卫那边关于辽东那边可有什么最新消息?”
  等到刘勃匆匆离去,汪孚林便让王思明在门前看守,自己进了外书房。他素来不在外书房安放任何要紧的东西,特别重要的往来信函,更多时候都是直接整理出来放在内书房,由小北照管,所以平时这外书房也并不禁自己人踏入,然而,墨香虽说是程乃轩的心腹,但此时安置在这里,无疑就是因为墨香身上那封程乃轩送来的信了。
  果然,当他此时进屋时,就只见墨香仿佛似梦似醒,听到动静时费力地睁开眼皮子瞅了他一眼,认出他之后又惊又喜,一推扶手就想要挣扎起身,但最终还是两腿用不上劲,根本就起不来。
  “汪小官人……”
  自从年岁上了二十,还继续用这个称呼来叫自己的人已经越来越少了,汪孚林想到当初一直认为程乃轩和墨香之间有什么不清不楚,嘴角不由得流露出了一丝笑容,随即便正容说道:“有什么话慢慢说,不用急。我和你家少爷情同兄弟,不论什么事,我都会帮他料理干净!”
  墨香听到汪孚林这么说,心中一松,掏出怀里一封信递了过去,这才结结巴巴地说:“少爷并没有什么危险,除了信之外,他让我捎口信给小官人,说辽东那边对光懋异常敌视,只觉得他们是来找茬的,而他则因为和您是至交好友的缘故,和李家人相处得不错,这次就是因为李大帅派人打点,我才能从驿站进京。但是,最要紧的是他在信里说的这件事。”
  汪孚林一面拆信,一面宽慰了墨香几句。然而,当看到程乃轩在信中说,光懋被一个自称是长定堡大捷中土蛮降人幸存者的家伙拦路喊冤,而李成梁却不信,两人大吵一架后,光懋如获至宝往京城送,李成梁争不过,索性派人沿途护送,但辽东兵马不能轻易过山海关,需要在山海关派人接应,而他觉得此中颇有疑窦,他就一下子拧紧了眉头。
第八七六章
接应的人选
  虽说暂时仍然没有经制吏空缺可补,郑有贵仍然只是个白衣书办,可他这几日却是一直都笑呵呵的。他最庆幸的,是汪孚林竟然又告诉他,还会在都察院呆个一年半载。他当然乐意跟着汪孚林去任何一个衙门,可都察院毕竟是他做惯事情的地方,能不走那就最好。跟着汪孚林,他手头宽裕,出入体面,甚至从前根本不把他放在眼里的那几个都吏,如今看到胡全和刘万锋这两个都对他客客气气,少不得都叫他一声郑老弟。
  这天,他步履轻快地走进一间直房,见王继光抬头朝自己看了一眼,他便行礼说道:“王侍御,掌道老爷请您过去。”
  王继光没有多说什么,立时站起身来。之前大病一场,又得知家中情况不大好,他看上去显得憔悴而消瘦,而更加让他不是滋味的是,汪孚林给他请了太医院中有名的御医朱宗吉,还给他贴了药费,更在他很可能因为在家养病而丢了位子的情况下,一力给他争取到了整整一个月的病假。
  在这一个月期间,汪孚林竟然靠着包括自己在内的三个人支撑起了整个广东道的日常事务,而日常事务之外的弹劾也好奏事也罢,甚至连举荐,愣是没有让广东道在整个都察院中显得泯然众人。
  事到如今,他很清楚自己如今欠了汪孚林一辈子都还不清的人情,而且人尽皆知。这要是他日后再做出任何对不起这位上司的事情,只怕光是都察院中人的唾沫就能淹死自己。他这个人的性子本就有些功利,想出名,想往上爬,可当最初踩着汪孚林向上的念头彻底化成泡影,又发现顶头上司要背景有背景,要钱有钱,要能力有能力,自己逞强独个单干,后果就可能是身败名裂,一无所有,还不如抱一条粗大腿。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1/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