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43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1/446

  打算斟酌一下语句,提醒皇帝汪孚林不大好控制,可张宏绞尽脑汁,竟发现自己除了说汪孚林这家伙会惹事,余下的找不出半点错处。政绩功勋,汪孚林都有,而且还不错,人缘当然算不上好,毕竟这小子早就被人归在张居正党羽一类了,但这有什么关系?如果汪孚林真的是意识到小皇帝已经亲政,张居正这个内阁首辅则要交权,说不定要致仕回乡,于是早早就投靠了皇帝,那也并不值得为此诟病其人品。
  要知道,汪孚林至今为止,并不曾毁谤旧主,从而在新主面前邀宠。
  于是,张宏只能强笑道:“汪孚林确实是个很能干的人。”
  朱翊钧在当初还是太子的时候,最亲近一手把他带大的冯保,可自从冯保成为司礼监掌印太监之后,就动辄对他指手画脚,所以他转而最亲近使人如沐春风的张宏。所以此时此刻得到张宏的认可,他只觉得自己的眼光和手段全都受到了肯定,当即连连点头。
  “张伴伴你果然最懂得朕。你知道不知道,就在今天,左都御史陈炌觉得,原本隶属广东道的王学曾和顾云程能力卓著,分别调到别道,又从别道再调了两个人给汪孚林。听说这么一来,广东道所属,留在都察院的那几个监察御史,除却一个还曾经和他闹过龃龉的王继光之外,其他都是和他不熟的老牌御史。朕就不相信陈炌做出这么大的决定,不问问汪孚林自己的意见。他既然能答应,说明这样一个不结私党的人,实在是太难得了。不过陈炌也实在过分!”
  要是汪孚林在这里听到小皇帝对自己的过高评价,再厚的脸皮恐怕都要承受不住,而张宏已经瞠目结舌了。汪孚林不结私党?这家伙刚通过吏部侍郎王篆把三个旧友调上来算怎么回事?就算其中那个李尧卿是殷士儋这个岳父之力,可剩下两人,一个进了礼部仪制司,一个进了户部广东司,这总是不争的事实吧?可是,看到朱翊钧那眉飞色舞的表情,张宏一下子意识到,皇帝让田义去联络汪孚林,绝不是仅仅看中汪孚林一个人的战斗力。
  要想从张居正和冯保手中把权力拿回来,小皇帝希望得到一群臣子,而不是一个臣子的效忠。想来朱翊钧绝对没有嘉靖皇帝的耐心,能把早就相中的张璁和桂萼下放搁置了几年才突然调上来!但一面希望得到一群臣子,却又希望那个为首的人不群不党……这完全是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只不过,朱翊钧的消息怎么会这么快?
  张宏张了张口,可想到小皇帝对于冯保渐渐疏远,便是因为冯保常常指手画脚,他最终还是违心地顺着皇帝的口气,继续称赞了汪孚林几句。而他心中的不舒服,也并不是因为他否认汪孚林的才干人品,只是因为他实在无奈小皇帝的看人和用人。更重要的是,汪孚林和他的合作素来愉快,尽管受小皇帝招揽时,仿佛目的并不单纯,可也并没有表现出疯狂夺取权力的势头,他完全没有抹黑对方的理由。
  最后,特意为了汪孚林那封信而来的张宏总算还记得目的,委婉替李如松说了几句话,无非是昨夜李如松在汪孚林面前的表态。然而,之前还对李如松以及李成梁其他那些儿子表现出鲜明的动手欲望,打算把他们分拆到各地的朱翊钧,此时此刻却显得极其大度。
  “张伴伴既然也这么说,那么这样吧,等述职之后,李如松还是回辽东,等到他下次建下大功,军职不适合在和李成梁同在一地的时候,再把他调到九边之中的其他重镇去好了,也免得别人说,朕因为辽东一次杀降冒功,就兴师动众折腾个没完没了。”
  张宏知道那是因为李如松非常幸运地一到京城没去找张居正,而是去找汪孚林的关系,因此哪怕这会儿肚子里千言万语,最终也是一个字都没有多说,又盘桓片刻说了一会闲话就告退了出来。走出乾清宫的时候,他看着阴霾重重仿佛酝酿着一场大雪的天空,心中百感交集。
  他这次实在是帮了汪孚林不少,应该足以还从前那些旧情了。可是,汪孚林心里想的到底是什么?真的要趁着张居正这次生病,就帮皇帝夺权?
  尽管冯保严防死守,但乾清宫这种地方,既然张宏这个司礼秉笔太监能够出入,那么,司礼监其他的头面人物当然也不可能进不去。尽管宫中这些大太监名义上是以冯保为尊,可和冯保资历仿佛,同时在两宫皇太后面前有脸面的老人也很不少。比如,司礼监秉笔当中另外两位姓张的,和刘守有颇有联络的张明和张维。如今,拿到张四教通过刘守有送来的讯息,他们俩就再也坐不住了。
  此时,张宏前脚一走,靠着张维在司礼监绊住冯保,张明就也造访了乾清宫。当见到皇帝之后,张明笑吟吟地东拉西扯了一阵子,随即就涎着脸说想要朱翊钧赏字,硬是软磨硬泡求了皇帝答应,又跟到了书房。可是,当他借口抻纸,将别人都打发了出去之后,他就立刻对朱翊钧做了个手势,随即从怀里拿出一张帖子放在宽敞的大案上,继而拼命地比划起了手势。
  当朱翊钧狐疑地低头去看时,他只觉得一时整个人的呼吸都几乎摒止了。
  竟是内阁次辅张四维说愿意帮他夺回大权!
第九二八章
出卖和维护
  “你……”
  见小皇帝直接变脸,竟是似乎要直接追根究底,张明顿时吓了一跳,慌忙连连摆手。他可不是张宏,不可能明目张胆地把心腹带到乾清宫,自己如同真正长辈似的和朱翊钧说话,让人在外看守,他可是一个人进来的,万一被谁的眼线听到点什么,他这司礼监秉笔岂不是要被一撸到底?
  好在,就在他的心提到了嗓子眼的时候,朱翊钧没有继续说下去,而是恼怒地砸了桌子:“是你来求朕写字的,现在居然还挑挑拣拣?”
  皇上好演技!
  张明在心里为小皇帝的临机应变喝了一声彩,连忙也顺势委委屈屈地说道:“皇上,奴婢也就是说说,您写您的……看这几个字,写得真心好,慈圣老娘娘若是看到了也一定会夸奖……”
  嘴里这么说,他却把手指戳在了那张帖子上张四维这个名字上,随即就用极低极快的声音说道:“皇上,机不可失,时不再来。”
  朱翊钧刚刚临时发挥演技,可眼下要他做决断的时候,他却忍不住犹豫了起来。毕竟,冯保指手画脚,张居正大权独揽,他自从成婚亲政之后,确实越来越难以忍受了,可是,这并不代表他对张四维就有什么好印象。这不好的印象并不是关于张四维的品行操守,而是对于张四维的本事和手段。尤其是上一次张鲸竟然轻而易举地坑了张四维,这位内阁次辅因而落入了冯保的牢牢监控,他因为冯保和张宏联手演戏,至今对此记忆犹新。
  所以,他想了想,没有开口,而是用手指在桌子上划了几个字:“他想如何做?”
  张明没想到张四维这样一个完全可以取代张居正的内阁次辅放在眼前,朱翊钧竟然没有立刻心动,而是还问得这么仔细,不禁暗自凛然,心想小皇帝也不大好糊弄。他四下里看了看,最后就瞥见了一旁摆着的一个茶盅,告罪一声后就将其拿了过来,和汪孚林当初对张居正时一样,蘸着水在桌子上写写画画了起来。当他挑明已经笼络了刘守有,届时这位掌管锦衣卫的都督佥事只要一声令下就能尽捕冯保党羽,他却只见朱翊钧竟然皱紧了眉头。
  今天张明这是第二次觉得小皇帝的反应出乎了自己的意料,可他又不敢贸贸然发问,只觉得又热又急,背后都出汗了。他毕竟不是冯保和张宏这种和小皇帝相处非常多的人,平时来乾清宫单独说话的机会不多,这种时候只觉得满心忐忑,又担心有人闯进来发现端倪,但更惶恐的是猜不准朱翊钧的心意。也不知道等了多久,他看到朱翊钧在桌面上用手划了几个字,连忙把头凑了上去。可当看明白之后,他原本的如释重负就变成了深深的惊悚。
  这个……开什么玩笑,让张四维去和汪孚林商量,两个人联手?连他都知道那两个是死敌……但最重要的不是这个,小皇帝什么时候笼络汪孚林的?
  张明心头惊骇。他现在所做的事情,是一次货真价实的政治投机,所以他先挑中了手中有实权的锦衣卫都督佥事刘守有,而刘守有又为他引荐了张四教,张四教引来了长兄,内阁中排名第二的张四维。这就已经完成了当初冯保和张居正这司礼监和内阁的组合,凭什么小皇帝竟然更信赖汪孚林?此时此刻,他甚至在心中暗自盘算,是不是要想办法在冯保又或者张居正哪里戳穿汪孚林两面派的真面目。
  可是,他只不过在脑海中转了转这个念头,最终还是打消了这主意——毕竟如此一来,被汪孚林倒打一耙的可能性还更大些——当下,他就委婉表示了张四维和汪孚林之间的新仇旧恨,暗示让这两位合作绝不可能。
  朱翊钧却不知道张四维和汪孚林竟然这么合不来,顿时再次眉头大皱。他沉吟了一会儿,最终没好气地说道:“都是自己人,什么新仇旧恨解不开?拉下脸去赔个礼就是,你还用得着这么特意来和朕说?”
  之前都是在书桌上无声的沟通,可如今却是小皇帝的金口玉言,然而,张明听了,却几乎觉得自己的耳朵出了什么问题。让堂堂次辅张阁老去给汪孚林一个小小的七品监察御史赔礼?这世道不是颠倒过来了?如此一来,张四维还有什么脸面?
  而且之前一直都是沉默再沉默,如今小皇帝突然发声,外间正在竖起耳朵听屋子里动静的那些人岂不是会察觉到,他们刚刚是在密谈?
  “你是司礼监秉笔,下头人有什么龃龉,关你什么事?”朱翊钧却一点都不在乎张明的战战兢兢,继续往下说道,“眼下让他们彼此赔礼宽宥,等他们精诚合作办成了事情之后,那么他们爱拆伙就拆伙,难道你还希望他们两个继续精诚合作,把你这个头头给糊弄了?你都是在司礼监当了那么多年秉笔的人了,总不会这种事都不懂吧?朕可警告你,少和下头这些人厮混成一片!”
  张明终于完全听明白了,不由得伸手去擦头上的汗。小皇帝竟然表示,只要张四维和汪孚林精诚合作,把这次的事情办好了之后,爱继续掐就继续掐,他才懒得管,最好两边斗个你死我活,水火不容。而至于最后的一句话,那则是对他的警告,挑明再也没法忍受司礼监和外朝沆瀣一气的局面,让他不要和张四维涉入过深。他知道这已经是小皇帝的底线,唯有连声答应,当最后拿着朱翊钧的御笔离开时,他却只觉得喉咙发苦。
  这样的主子不比冯保好糊弄,他希望今后能够压过冯保和张宏,成为司礼监掌印,可那时候他能有冯保现在的赫赫威权吗?
  朱翊钧在张明面前表现得强势而不讲道理,甚至还把汪孚林的名字给卖了出去,但他却觉得自己收获了更多。如果不是他手中还有底牌,那么刚刚岂不是要被张明牵着鼻子走了?到时候张明万一觊觎司礼监掌印的位子,张四维取代张居正成了内阁首辅,他会不会又被人架空?可挑明了汪孚林的存在,张明也好,张四维刘守有也罢,就要去思量他是不是还有类似汪孚林这样的底牌,行事就会对他这个皇帝更多几分敬畏和尊重。
  至于汪孚林和张四维的私怨,在他这个天子的暂时强压之下,总应该能够暂缓一时。至于将来怎么爆发,只要他如同祖父嘉靖皇帝那样掌握了大权,这点事情还不好解决么?首辅不好就换一个,臣子不听话也可以换一个,反正到了那时候,他不像现在这样困居深宫,有的是人投靠,有的是人可用,嘉靖皇帝当初是怎么把一个个首辅当成替罪羊折腾的?
  此时此刻,如果慈圣李太后在这里,知道她寄托了天大的希望在张居正和冯保身上,希望他们不要教出嘉靖皇帝这样一个变态冷血无情的君主来,如今知道朱翊钧竟然觉得嘉靖皇帝是学习的榜样,她也不知道会气晕过去多少回。
  当乾清宫中这一连两段小插曲中第一段的结果,经过刘万锋这个信道,最终反馈到汪孚林那儿时,已经是傍晚的事情了。得知张宏果真答应帮着李如松说情,而且还第一时间做到了,汪孚林并不觉得意外。张宏这人固然会玩弄权术手段,但却是一个一心想着国家,想着皇帝的太监,而且在司礼监中浸淫了这么多年,总知道辽东现在的局面需要安抚。当然,得到消息归得到消息,他当然不会立时三刻派人去告知李如松,给自己脸上贴金。
  从答应李如松会帮忙,到这件事有眉目,再到最后出消息,这总得一个过程,他总不能让李如松知道自己能随时随地和宫里联系,而且还能变着法子影响小皇帝的判断吧?
  更何况,正如之前朱翊钧对张宏说的,都察院今天确实经历了一场颇大的人事调动。
  张居正这一病,对于朝局的影响那是非常深远的。如果真的有什么万一,内阁之中张四维很可能顶上张居正的位子成为首辅,而六部都察院中那些曾经非常亲近张居正,甚至跟着其亦步亦趋,从而风光无限的高官大佬们,自然也都有些人人自危的倾向。这其中,左都御史陈炌那就是满心惶恐,怎么可能没事却去调汪孚林身边的人?
  毫无疑问,这是汪孚林让都吏胡全在外间看门,自己一大早主动去陈炌面前提出来的。而他的说辞,也和从前循循善诱这位顶头大上司时如出一辙。
  “总宪大人,如今外间谣言纷纷,说什么的都有,甚至不少人都在蠢蠢欲动,不过是因为看到元辅病了而已。只是在这个节骨眼上,私下串联谋划的人多,敢于跳出来的却终究是少数。但说一句不好听的,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与其我们被动地等待别人出击,何妨先做出一个空档来,让别人自以为抓住了机会?比方,广东道现在除了我之外还有四个监察御史,赵鹏程是新来的,王继光和王学曾顾云程刚刚转正才几个月,何不把王学曾顾云程调去别道?”
  陈炌连日以来确实有些说不出的惊惧惶恐,而汪孚林这话更是刺激得他差点没跳起来:“你开什么玩笑,哪有你这样自断臂膀的?”
  总宪大人您虽说没有前任陈总宪的操守,但作为上司,总算还是不错的人。
  汪孚林在心里对饱受惊吓的陈炌道了一声歉,却压低了声音说:“总宪大人对我一直提携重用,我都是知道的,心中更是领情,可这不但是投石问路,而且也是规避风险。这种时候,总宪大人做出这样的姿态,会不会让人觉着,总宪大人您从元辅那边得到了什么消息,所以不再对我另眼看待,而是打算寻由头给我找麻烦?”
  不等陈炌反对,他就诚恳地说道:“我知道这有损总宪大人一贯为人处世的宗旨,但非常之时,那就做点非常之事。虽说这对于顾云程和王学曾来说,实在有点无妄之灾,但想来总宪大人总会给他们挑个品行过得硬的掌道御史作为上司。更何况,他们俩这一年半来在都察院的名声一直都是相当过硬,料想没有人会因为他是从我这走出去的人就心生芥蒂。”
  这倒是,如果是王继光,估计有一大半的掌道御史会敬谢不敏,可换成顾云程和王学曾嘛……不对,他怎么这么快就认真考虑起汪孚林的建议了,难不成他内心深处也觉得,张居正这次实在有点情形不妙?
  陈炌纠结地眉头都皱成了一团,但是,想到上次他也曾经配合过汪孚林故布疑阵,他最终还是做出了决断。只不过,在决定之前,他还是先问个明白:“你把顾云程和王学曾调到别道,那你打算把谁要过去?”
  果然有戏!眼看距离自己的目标只剩一步我,汪孚林立时爽快地说道:“云南道的蔡光安,山西道的秦玉明。”
  十三道一百一十名监察御史,陈炌能记得每个人的名字和脸,但绝对不可能记住每个人的履历,可汪孚林提到的这两个人,他却完全不陌生。偌大一个都察院总是有刺头的,这两个那便是刺头中的刺头,人厌狗憎,说实在的能继续留在都察院那都是奇迹,可架不住这两位都曾经弹劾过大佬。比如一个曾经弹劾过李幼滋,一个曾经弹劾过王崇古张四维,所以名声不小。这样的人,他们头顶上的掌道御史那简直恨不得人早点走路,汪孚林竟然主动要?
  他盯着汪孚林,非常怀疑地问道:“你确定?”
  “当然确定。”汪孚林毫不犹豫地点了点头,随即对依旧面露犹疑的陈炌说道,“我既然对总宪大人您提出来,当然就是有把握的。我知道不交底您肯定不放心,您就放一万个心吧,我早就把他们两个收服了,您不用担心他们到了广东道之后给我气受。”
  “!”
  此时此刻,不但大堂中的陈炌心中生出了深深的惊叹,就连守在外头望风的都吏胡全也同样惊讶地张大了嘴。要知道,听到张居正这一病,他一直都在担心汪孚林的前途问题,而且也有人惦记他是汪孚林的人,悄悄暗示拉拢过,他都有些撑不住了。现在看来,和这位未雨绸缪,不打无准备之仗的年轻掌道御史相比,那些不知天高地厚来拉拢他的人实在是太弱了!
第九二九章
负荆请罪(上)
  当张四教再次私底下和刘守有悄悄会面,得到了司礼监秉笔太监张明从宫里捎带出来的那个消息时,他的脸色顿时变得异常难看。而他匆匆离开之后,刘守有就哂然冷笑了一声,心想张家兄弟还真的是碰到了天敌,竟然就拿一个二十出头的毛头小子没办法。只不过,一想到自己当初往张府安设钉子,竟然也误打误撞被汪孚林的妹妹捅破,他也就有些笑不出来了。
  他之所以联络上了张明和张维,那是因为不甘心在冯保手底下做个只会磕头,处处仰人鼻息的锦衣卫缇帅。那两个司礼监秉笔承诺他,张明只要能成为司礼监掌印,那么张维就会以第二位秉笔的身份提督东厂,届时会给他提供方便,让他能够把东厂和锦衣卫全都一肩挑起来。如果张四维再成为内阁首辅,他们这内外一体的体系,也就如同眼下的冯保和张居正一般,能够把持内外大权。
  然而,倘若张明这次透露的消息当真,那么汪孚林就实在太让人忌惮了。
  “这汪孚林竟然能够不动声色脚踏两只船,陈梁和那个扎进汪家的钉子实在是太没用了!”
  回到锦衣卫衙门,刘守有立刻就把北镇抚司的掌刑千户刘百川,理刑千户郭宝给叫了过来,说出汪孚林的最新动向之后,随即劈头盖脸便是一顿痛骂:“让你们盯着汪孚林,你们就是这么办事的,连他什么时候暗地里投靠了皇上都居然不知道?废物,饭桶,酒囊饭袋!如果都像你们这样办事,锦衣卫不是成了聋子瞎子?从现在开始,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汪孚林走到哪里都必须跟上人,他见过的每一个人都必须记录在册,禀报上来!”
  刘百川和郭宝被骂得不敢抬头,唯唯诺诺应了,等回到刘百川的直房时,两人那垂头丧气的表情却一扫而空,取而代之的是深深的惊喜。刘百川甚至非常不拘礼节地拍了拍郭宝的肩膀,笑着说道:“亏你亏你,否则回头汪爷飞黄腾达算总帐的时候,我可就完了,那一棍子挨得真是不冤枉!”
  郭宝也同样满心庆幸,竟是连谦逊几句都忘了,立刻和刘百川商量起怎么招兵买马,再多拉拢一批人,争取把刘守有这个头头架空。
  如果刘守有知道,他这一番当头痛斥反而会让这北镇抚司正副两位头子坚定了紧跟汪孚林的决心,只怕会背过气去。只可惜他不知道,还在心中琢磨着一旦张四维真的因为宫中小皇帝的表态,和汪孚林握手言和,他该怎么活用锦衣卫的资源巩固自己的地位。
  比如说,能不能让张明去向小皇帝请示,让他明目张胆把人安插到张四维和汪孚林身边去,从而使两边不会耍花招。这样一来,锦衣卫那薄弱的存在感就能够凸显出来,说不定异日朱翊钧能和嘉靖皇帝信任陆炳一般,重用他这个忠心投靠的缇帅。
  刘守有这点小心思,张四教根本无暇理会,他甚至都没有怀疑刘守有是不是借着张明的幌子,随便瞎掰一个理由来为难张四维,因为在他看来,刘守有这个锦衣卫缇帅虽说出身麻城刘氏,但麻城刘氏这些年并没有什么显赫的文官,而张明作为排名并不算非常靠前的司礼监秉笔,也不可能拒绝一个距离首辅只有一步之遥的次辅示好。因此,这话确实出自小皇帝授意的可能性非常高。
  也正因为如此,他实在为张四维这个兄长感到悲哀。这么多年仕途,入阁也已经有四年了,竟然在小皇帝的心目中,重要性甚至及不上区区一个七品监察御史汪孚林!
  当张四教用各种金蝉脱壳之计甩脱了可能存在的东厂探子盯梢,最终回到张府,他听说张四维还在内阁没回来,立刻用不容置疑的口吻吩咐道:“立刻派人去送信,不论用什么办法,一定要让大哥今天回来一趟。”
  这些天张泰徵禁足,张四教这位三老爷住在张府,如同半个主人一般,将访客和各种内外事务安排得井井有条,上上下下无不服膺。所以他这般吩咐下去,下人们虽知道事情难办,还是立刻去想办法了。虽则内阁所在甚至不是皇城,而是在宫城要地,张四维又一直都在冯保重点关注的黑名单上,但消息最终还是顺利送到了张四维那儿。傍晚时分,张四维就以心力交瘁为由,请三辅马自强代替自己在内阁值夜,自己出宫回了家。
  在二门下轿时,张四维就发现张四教竟然守在那里,当即意识到事情确实非同小可。当着众多下人的面,他也不好直截了当询问,见张四教竟然伸手搀扶他,他就挤出一丝笑容道:“这些天都辛苦三弟了。”
  “都是自家兄弟,大哥你和我客气什么?”张四教紧紧搀扶着张四维,打发了下人之后,把人往书房扶的时候,他才低声说道,“大哥也要保重身体,家里兄弟虽然多,但你是主心骨,不管千难万难,你都要撑下去。有道是,守得云开见月明。”
  张四维何尝不知道张四教是预先让自己有个准备,接下来要说的必定非常要紧,他深深吸了一口气,等到踏入书房前,吩咐两个最心腹的亲随在外守着,他一进门就说道:“你不要拐弯抹角了,直接说吧,我能承受得住。”
  张四教知道兄长确实不是脆弱之人,否则当初高拱援引其入阁失败,反而被殷士儋临走一击给打得不得不暂时告病回乡的时候,哪里承受得住。他定了定神,将刘守有今天从张明那边听到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表态原原本本说了出来。当这番话说完,他就只见张四维脸上一丝一毫的表情都没有,坐在那里犹如泥雕木塑,竟仿佛痴了一般。吓了一跳的他连忙开口叫道:“大哥,事情还有转机,你千万不可气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1/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