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谋生手册(校对)第4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0/446

  把陈炳昌送去国子监,汪孚林是为了让这个跟着自己已经有两年多的小秀才能够有个好前程,兼且他对外摆出的是不受请托的架势,家里有妻子坐镇,对付一般的投帖和投书已经完全足够了。但家里没个另外的男丁,也就意味着碰到这种情况就只能紧急去国子监把人给请回来。他当然知道,最合适做这种事的,其实是金宝,但哪怕不为金宝的前途着想,他和妻子离家在外,留着金宝和妻子沈氏在家侍奉汪道蕴夫妻,这才是最妥当的。
  想必对于他那位甚至都没怎么见过面的儿媳妇沈氏来说,侍奉汪道蕴和吴氏这祖公公和祖婆婆,那绝对比面对他和小北夫妻两个要轻松多了。
  明小二却不知道汪孚林一转念就想了这么多,他一路上却还絮絮叨叨解释道:“前院这边少夫人吩咐,随便刘大哥和封大哥说什么时候开席就什么时候开席,那边李将军和沈公子,原本也让他们不用等着公子回来,但那二位坚持不肯。因此,厨房就送了好些各式点心瓜果进去……”
  等到了书房外头,把嘴碎的明小二给遣退了,汪孚林见吴应节的一个书童正在外头台阶上和自己送给陈炳昌的那个小书童在翻绳子,压根没看见自己,他也就悄悄到了书房前头,却听到里头李如松正在里头高声说话。
  “当初在广宁的时候,我正好带着几个亲兵去万紫山,谁知道这个往日都没啥文人墨客的地方,那天竟然有几个人正坐的坐站的站谈天说地,偏偏还都是佩剑的生面孔,就想这是从哪来的读书人跑关外晃悠来了?那时候我就二话不说,直接上去挑衅了……”
  汪孚林在外头听得哭笑不得,暗想这又不是什么光荣的事,李大公子你值得拿出来大说特说吗?
  “我主动上前挑衅,亏得状元郎好气性,主动拿了剑给我看,我正好技痒就耍了两手,可看到汪掌道竟然在那看热闹,也不知道是哪根筋搭错,竟是故意脱手把剑直接掷了出去。说实在的。汪少夫人实在是好风采,那时候她一身男装,信手就接了下来,汪掌道也不怒不恼,直接将谭大司马那把剑拿来给我鉴赏。就为了这彩头,我和小沈结结实实打了一架。我还打算让他一只手,最后才知道自己坐井观天了。”
  旧事重提,沈有容也觉得有些汗颜,可见吴应节和陈炳昌这两个不通武艺的全都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俩,满脸钦佩,他就不好意思地说道:“我那时候跟着两个有名的武师练武,自以为很有两下子,遇到李将军才知道什么叫天外有天,你们可别听他的,其实是他让了一只手还和我打平。”
  “那是当年,好汉不提当年勇。”李如松一副自己很老的架势,随即方才笑呵呵地说道,“这两年小沈在辽东也算是打出了名气,那武艺早就不是当年的光景了,更何况,我和他打的那一次,他还不曾在战场上见过血。”
  “两位阔别许久,一见面就互相吹捧,这真的好吗?”
  随着这个声音,汪孚林推门而入,只见吴应节和陈炳昌立刻跳了起来,但都比不上沈有容动作快。而李如松则是最后一个站起身,端详他的目光里充满着好奇和审视。他早就习惯了被人注目礼的架势,此时没有在意李如松那眼神,可听到沈有容直接一声汪叔叔,似乎弯腰要行礼,他就抓紧时间对沈有容喝道:“士弘你给我免了这些繁文缛节,被你叫一声汪叔叔那是因为金宝,我勉强受了,现在又不是你爹和你叔父在,别和我算辈分!”
  李如松顿时哈哈大笑:“正是正是,我拿小沈也是当弟弟看的,要是跟着他叫你汪叔叔,岂不是太吃亏了?”
第九二六章
把酒交心
  招待李如松和沈有容的这一顿晚饭,自然是摆在家里的正厅。汪孚林还特意让陈炳昌去了一趟程家,叫来了程乃轩。跟着光懋去了一趟辽东的程乃轩,和李如松沈有容哪怕算不上往来非常频繁,可就凭程大公子自来熟的架势,当然是到哪跟谁都熟。
  只不过,汪孚林冷眼旁观,就只见程乃轩虽说很擅长活络气氛,可李如松目的显然不在于此。这位辽东总兵的长子用非常娴熟的手段灌醉了一个又一个,连程乃轩都没能幸免,到最后就拿着酒壶到了他面前。
  他看了一眼桌子上东倒西歪,醉话不断的家伙,暗叹这帮人全都太过实诚,以至于战斗力太弱,接过酒杯之后,他就笑吟吟地说道:“李兄在战场上纵横不败,没想到在酒桌上也是纵横不败,好本事,真心佩服。”
  李如松刚刚还是醉眼朦胧,可是,听到汪孚林这句话,见通身酒气的汪孚林眼神清明,哪有半分醉态,原本坐得歪歪扭扭的他也立时坐直了,因叹道:“想当初在辽东,我就曾经小看过你一次,后来我已经觉得自己尽量高看你了,却还是没想到,你这个人就好似没有极限一般,上哪都能折腾出天大的事情。这样看来,当年辽东那番鸡飞狗跳,原本还算是轻的。”
  “大概吧。”汪孚林耸了耸肩,很没正经地自嘲道,“我早就发现自带灾星光环,上哪哪出事。遇到小人物出小事,遇到大人物出大事。一而再再而三经历下来,我有时候也就不得不躲点事,你应该庆幸之前我是推荐了小程去辽东,如果我亲自去……呵呵。”
  李如松被汪孚林这一声呵呵笑得简直毛骨悚然,连忙以手扶额道:“你别笑了,你就在京城这样折腾一下,辽东就已经怨声载道,如果你亲自去辽东,我都不知道辽东文武会变成什么样的光景。好了好了,咱们也是老相识,明人面前不说暗话,我问你,你的这座宅子,说话是否安全?”
  汪孚林对于李如松这样单刀直入的问题,他眯了眯眼睛,最终言简意赅地吐出了两个字:“安全。”
  在厂卫遍布的京城,汪孚林竟然有这样的底气?他为什么有这样的底气?
  李如松心中疑惑归疑惑,但他并不打算去质疑汪孚林的自信。从这家伙的过往来看,这份自信应当不是毫无理由。因此,他整理了一下思路,将辽东文官被升调的升调,黜落的黜落,因此官场震荡,甚至对武将颇有怨言的事情直接挑明了。然而,他一面说一面观察汪孚林的表情,却发现对方始终只是微微笑着,与其说是对他的话并不感到意外,还不如说是……根本就是事先早有预谋!
  “陶承喾杀降冒功,所以此人该怎么处置,谁都没有意见,我没说错吧?”汪孚林慢条斯理地起了个头,见李如松没说话,他却不在乎对方这态度,继续往下说道,“而他为何会有这个胆子?无非是笃定上头李大帅对他很信任,而辽东巡抚以下的各监司,已经习惯了从辽东武将的胜仗中分润功劳,所以根本不会去核实,而且出了事情之后反而还会拼命在后头帮忙擦屁股遮掩,所以才有恃无恐,不是吗?”
  对于汪孚林这赤裸裸的评判,李如松有些难堪,但不论是身为辽东武将,还是身为辽东总兵李成梁之子,他都不得不沉声问道:“那为何你把矛头对准那些文官,而不是辽东武将?”
  “很简单,因为我已经知道并确定了,杀降冒功不是李大帅的主意。所以,把辽东那些贪腐的文官拿掉,只不过是把烂桃子上头烂掉的那些部分挖干净,但如果因此就把刀子对准了李大帅,那么,就相当于把一颗烂苹果的好地方也给削掉了,朝廷就得做好辽东局势糜烂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还是说,李兄你觉得那些贪腐的文官比令尊更加重要?”
  李如松哪里会接汪孚林这后半截话茬。他很清楚,汪孚林在肯定李成梁那些战绩和胜果,明确表示会保住其辽东总兵位子的同时,却也同时隐隐告诫,李成梁想通过将辽东文官牢牢绑在自己这条船上,从而同进退,共战功,让文官们来做文过饰非的收尾工作,这至少眼下是失败了。之前内阁票拟,司礼监批红的辽东新一批文官名单上,那一个个名字全都是非常陌生的,但单看履历,全都是一等一的能员。
  他看过张居正给父亲李成梁的私信,上头写得明明白白,朝廷对这些新官的最大要求便是,一肩挑文武,军中若再有杀降虐俘,以及将虏中逃回百姓,以及异族男丁擅自养为家丁,又或者蓄养为异日人头军功之事,决不姑息,更不许推诿塞责!
  这是张居正的底线,还是汪孚林的底线?
  李如松犹如第一次认识一般,盯着汪孚林看了好一会儿,最终一仰脖子将手中一杯酒喝得干干净净,这才问道:“那么,辽东之事已经到此为止了?”
  “没错,到此为止了。”汪孚林顿了一顿,随即又意味深长地说道,“只不过,皇上对李兄似乎颇感兴趣,也许可能特别召见你,甚至可能让你留京。”
  这要是换成别家武门子弟,对于这样的好事,不是喜出望外,那也至少是求之不得,但李如松却顿时眉头紧皱,继而意识到,外间听到的关于汪孚林很得圣眷的传闻,竟然极有可能是真的。
  想到这些年来,汪孚林和李家看似没有过多的往来,但小北和宿夫人这两个女眷却常常彼此互相馈赠特产,逢年过节更是常有节礼。而之前到辽东来勘验长定堡大捷时,被汪孚林推荐来的程乃轩成功避免了光懋造成的那场大麻烦,他在心里迅速合计后就做出了判断。
  “汪贤弟,我们也是老相识了,我不瞒你说,京城这富贵窝虽好,但对我来说,却着实没多大意思。我也知道,父亲任辽东总兵,我这个长子和辽东其他将校一样在他麾下,未免不合规矩,但我可以去宁夏,去宣府大同,去九边任何一个地方,可千万别让我留在京师。说一句不好听的,我宁可在战场上风里来雨里去,也不愿意在三大营里做个有名无实的主将副将。这话我原本是打算对元辅说的,可他既然病了,我只能求你了。”
  汪孚林顿时笑了。要说那些后世熟读明史的人,说到李成梁父子的时候,那真是又爱又恨。
  爱的是李家父子打造出了一支辽东铁骑,让曾经三面受敌四面漏风的辽东完全稳固了下来,朵颜三卫、蒙古左翼察罕儿部、女真诸部,所有这些敌人全都成了辽东铁骑崛起的基石;恨的是李成梁竭力扶持努尔哈赤,甚至还帮努尔哈赤把所有可能造成威胁的女真部族全都给打残了,生生给了努尔哈赤统一女真的机会,结果李家最能打的这对父子一死,其他李家儿孙再也控制不了局面,这才有后来的清军入关。
  但谁都不能否定,李家父子,尤其是李成梁和李如松两人作为武将的天分。
  “李兄你放心,别的事情也许我还会和你推脱推脱,但你这样的名将种子,扔在京师三大营和那些老兵油子为伍,岂不是暴殄天物?”
  李如松本来还以为至少要软磨硬泡,最后付出点什么条件和代价,可汪孚林答应得如此爽快,他愣了一愣之后,心头那些许芥蒂立时丢到了九霄云外。
  武门子弟,就当战场建功立业马革裹尸,光耀门楣,岂能在京师这种富贵销金窟中虚掷时光?
  他二话不说就拿了酒壶过来,先给汪孚林斟满,随即又给自己斟了一杯,这才真心诚意地说道:“那我先干为敬!”
  这一次,汪孚林没有二话,和李如松碰杯一饮而尽,等抬手示意李如松坐下来,他就低声说道:“我建议李兄不要去大纱帽胡同张大学士府。至少不要在上头有人召见你述职之前去张家。”
  李如松顿时瞪大了眼睛。当初汪孚林到辽东来,据说就是张居正的授意,而那时候更有传言,汪孚林这个三甲传胪的名次就是因为张居正的授意而得来的,而且鉴于对方是时任兵部侍郎的汪道昆侄儿,所以他才特意结交,就连父亲和母亲对人另眼看待,也是因为如此。而现在,汪孚林这个铁杆的张居正心腹,竟然明确表示让自己不要去张家拜访?要知道,往年不要说他亲自进京,就是父亲派人来京师,第一件事也都是往张家送一份厚礼!
  难不成张居正的病真的到了这种危险的程度,所以汪孚林已经不顾往日张府门下心腹这一重身份,直接站在了小皇帝这一边?
  尽管明知道这种事只能意会,不能言传,更不适合问出来,可李如松还是忍不住问道:“元辅的病……”
  他只来得及问出这四个字,就只见汪孚林把食指放在嘴唇上做出一个噤声的手势,这才岔开话题道:“这一次的风波,你这个刚从辽东过来的人千万不要踩进去,因为谁也不能保证,这不是个千年大坑。你如果能够在面圣之后赶紧回辽东,那就最好。据我所知,李大帅打仗可是未必看春秋冬夏,你万一错过哪一场大战,没了建功立业的机会,以后就后悔都来不及了。”
  汪孚林这半是开玩笑半是当真的架势,李如松自然更是满头雾水,心下无比怀疑。然而,贸然卷入朝中争斗,确实也是他们这样的武将最最忌讳的事,汪孚林肯这样提醒他,那就已经绝对算是看在旧日交情上了。
  “好,我知道了。”李如松为人果断,这会儿当即重重点了点头,等看了一眼那些醉倒之后呼呼大睡的家伙,他的目光落在了沈有容身上,却是立刻表态道,“士弘武艺精熟,擅长兵法,可以说是有勇有谋,父亲日后一定会更加多多栽培他。”
  汪孚林一直都很欣赏沈有容,李如松代替李成梁做出了这样的承诺,他自然大为欣喜和满意。至于他自己,根本就没有什么笼络李家的奢望,当下就和李如松展望了一下辽东的美好蓝图,祝愿李成梁武运昌隆,顺带问一下李如松等人的住处……总之就完全是喝小酒说闲话的节奏了。
  因为时辰已经不早,他怎么都不可能放这些今天刚到京师的辽东武将们去挑战夜禁,派人大张旗鼓护送他们回去灯市口的那家珍隆皮货铺也不合适,就索性把人留在家里暂住一夜。当然,单单汪府没有那么多空屋子,可不是还有隔壁的程府吗?好在前院没有像这边厢李如松刻意设计的一般,一个个全都酩酊大醉,来来回回忙活了小半个时辰,人终于全都安置好了,等汪孚林回房时,早已经是子时过后。
  汪孚林把程乃轩拉去陪客,小北自然就干脆在程家陪着许瑶和两个孩子,刚刚眼看程乃轩也被李如松灌醉了送回去,她这会儿从汪孚林口中得知了李如松和张府两人单独密谈的经过,她就笑道:“李如松把其他人都灌醉也就算了,连程乃轩都不放过,看来也是小小的报复。只不过你不对他把事情挑明,不怕他认为你是过河拆桥不念旧情,看元辅病了就躲远远的势利小人?”
  “宁可让人觉得我是势利小人,也不能让人觉得元辅在装病。更何况,你也听到了,他落脚的那是什么地方?说不定他和张四教也是老相识了。”汪孚林搂紧了身边的妻子,笑着说道,“这次每一方都是在豪赌,稍有不慎就可能把所有本钱都赔进去,李如松这种棋局之外的变数,当然是早走早好,又或者好好呆着别卷进去。不论李家父子是不是有这样那样的缺点,可他们折在京师这种波诡云谲的地方,那就实在是太可惜了。”
第九二七章
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昨夜李如松浩浩荡荡把人全都拉到了汪府,直到清晨,昨夜最初喝酒如喝水,灌醉多人自己却没多少醉意,最后现世报似的被汪孚林给灌醉了的他方才被人叫起来,带着沈有容以及他那些亲兵侍卫们离开了程家胡同,回到了灯市口胡同,他之前落脚的那家珍隆皮货铺。
  而在汪孚林的授意之下,陈梁第一时间把消息送到了刘守有的案头。对于这种诡异的状况,刘守有着实觉得意外。他原以为李如松代表父亲李成梁到京师来,不找汪孚林算账就已经很好了,可李如松这种毫不在意地表示亲近的姿态,实在是太诡异了。可事情真相看似如此,他哪怕再想不通,也只能把这消息往张四教和宫中司礼监的两位秉笔张明和张维那送了一份,当然,也没忘了去知会冯保。
  毕竟,冯保名义上不是自己的正经上司,但实际上胜似自己的上司!
  至于汪孚林自己,他则通过刘万锋那条安全的信道,往那位司礼监第二号人物张宏那儿送了相同的消息。
  这几个渠道的消息自然不可能全都传到万历皇帝朱翊钧的耳中,事实上,小皇帝最近又尝到了被封锁的滋味。自从张居正这莫名其妙一病,内阁竟然再次是张四维代理首辅的职责,司礼监掌印太监冯保就感觉到了深深的危机,因此在回禀过慈圣李太后之后,他把乾清宫看得严严实实,也就是张宏这个不大和他争权,也没有往乾清宫塞人,位子仅次于他的同僚,他的防范稍微少点儿,于是张宏得以继续笑眯眯地常常出现在乾清宫中。
  相比冯保的严苛,张宏在这些乾清宫近侍的心目中,那就完全是慈眉善目的老祖宗。这位不但能够安抚小皇帝的情绪,常常还会给他们求情,以至于倘若有人说起张鲸这个当初记在张宏名下的干儿子时,不少人全都会在背地里破口大骂。有这样好的老祖宗却还不知道珍惜,野心勃勃踩着人家想要往上爬,这种人活该就在昭陵那儿等死!当张宏这一日又过来的时候,几个近侍全都围了上前,一口一个老祖宗叫得异常亲热。
  “咱家知道你们闷在乾清宫里不得劲,但冯公公也是没办法,更何况是慈圣老娘娘点了头的,你们都收起这幅沮丧的样子,在皇上面前伺候,这丧气脸给谁看?”
  这乾清宫中的人前前后后换过多少批,张宏都快记不清了,别的不说,单单最近这一年多就已经三回了。即便如此,他对这些看似光鲜,实则朝不保夕的近侍们依旧显得很客气。直到踏入东暖阁,看到犹如困兽一般在那团团转的万历皇帝朱翊钧,留了心腹在外看着的他方才笑吟吟上前行了礼。
  “张伴伴!”朱翊钧看到张宏,那脸上赫然是掩藏不住的期盼,“元辅张先生病得怎样了,你知道吗?”
  听到朱翊钧一张口就问这个,张宏再看小皇帝的表情,忍不住就替张居正和冯保觉得惋惜。这外相和内相联手从小教导皇帝,口口声声对慈圣李太后说要培养一个圣君出来,可他们做过头了,如今又知不知道在将来的“圣君”心目中,他们完全就是碍眼的绊脚石呢?他快速整理了一下情绪,这才摇摇头道:“皇上,老奴也已经有些天没出宫了,也就是派几个徒子徒孙常常回家看看老奴的弟弟和侄儿,元辅张先生的情况实在是不大清楚。”
  见朱翊钧立刻消沉了下来,他又笑着说道:“不过,老奴刚听说,辽东总兵李成梁的长子李如松到京城了。他先到兵部去投书,等着召见,皇上知不知道,他在找好了落脚点之后,接下来去了什么地方?”
  万历皇帝少许回复了一点精神,皱眉思量了好一阵子,最终突然没好气地说道:“肯定是去大纱帽胡同的张府看元辅张先生,这还用说吗?”
  “如果是那样,自然不用说,只可惜皇上猜错了。”张宏故意让自己的语气轻松一些,“李如松没去大纱帽胡同张大学士府,而是带着所有家丁家将直接杀去了程家胡同的汪府,对,就是汪孚林家。原来,李如松这次把上一科状元沈懋学的侄儿,曾经在辽东颇有功绩,考中武举人后又去辽东从军的沈有容带回来了。李如松一行人去兵部的时候,沈有容去了汪府,后来李如松也带着一大帮人去了,听说汪孚林从都察院回去之后看到那么多人差点傻眼。”
  “听说二十多号人在汪家白吃白喝,汪孚林一气之下把李如松灌了个半死,大清早的,人家才看到李家这些人从汪家出来。”
  对于这样一个消息,朱翊钧立时心情转好。他忍不住在乾清宫中来来回回转了几圈,兴高采烈地说:“朕到底没看错人!这个汪孚林不但百战百胜,而且到底人脉深厚,就连李成梁父子明明被他狠狠敲打过,竟然也不得不服软输诚!”
  尽管张宏私底下隐隐约约有点猜测汪孚林和皇帝的关系,但此时朱翊钧竟然直截了当地捅破了这层窗户纸,他在惊讶的同时,却也不免为小皇帝的判断捏了一把汗。李如松应该是去找汪孚林以叙旧情的形式打探消息而已,皇上您哪只眼睛就看到人家服软输诚了?尽管他着实怀疑是谁为朱翊钧去笼络汪孚林的,此时此刻却知道不能让小皇帝知道自己很在乎这个,当即笑着附和朱翊钧,等这个话题稍稍告一段落时,他才仿若不经意地问出了下一个问题。
  “最近时气不好,内书堂掌司陈矩,文书房掌房田义都病了,双林公的意思,是再挑几个人上来,皇上意下如何?”
  朱翊钧先是一愣,随即脸色就沉了下来。他完全没有想到陈矩和田义两个人全都觉得情势莫测,因此打了退堂鼓,而是觉得这节骨眼上田义病得实在不是时候,竟然让他断了和汪孚林联系的渠道。因此,在沉默了好一会儿之后,他想到张宏素来比冯保更加亲近,就干脆把田义当初奉自己之命去联络汪孚林,以及汪孚林对辽东之事的劝说和判断等等都一一说了。
  见张宏似乎有些错愕,他不禁不大好意思地说:“朕不是瞒着张伴伴,实在是要在这么多人眼皮子底下做这事,朕不敢让你知道……”
  对于小皇帝后头那听似入情入理的解释,张宏已经没什么心思听了。他很想告诉这位已经成年,可权谋手段却不过刚起步的天子,汪孚林这小滑头不是那么好笼络的。他与汪孚林也不过是互利互惠,可他是什么人,形同次辅的司礼监第二位秉笔,却还不敢说笼络这小子呢。想当初他被张鲸算计那一次,若非汪孚林出谋划策,一锤定音,说不定眼下是什么见鬼的结果。
  也正因为如此,汪孚林那所谓辽东之事的劝谏和判断,看着仿佛处处为小皇帝着想,可其实难道不是为了他自己扬名?更何况,汪孚林事先才从他这里打探过,小皇帝对于辽东之事是个什么态度,这完完全全是有的放矢,这小子根本就是为了邀宠!
  能够说服张居正,又让小皇帝满意,这哪里是妥帖,这是预谋深远!
  “张伴伴,张伴伴?”
  张宏心里飞速地思量,但当听到小皇帝连声叫自己,他还是立刻回过神来,故作轻松地说道:“皇上到底已经亲政了,知道如何发掘贤良。汪孚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0/44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