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千秋(校对)第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8/497

  “父皇,父皇!”
  随着这个咋咋呼呼的声音,皇帝的胡思乱想立时打住,取而代之的是一抹无可奈何的笑意。眼见那体态比当年要苗条许多,可依旧算得上珠圆玉润的身影兴冲冲进来,他就板起脸说:“有没有规矩?进来时不知道通报?”
  “哦。”李易铭低头做反省状,可下一刻就旁若无人地直接冲到皇帝身侧,笑嘻嘻地按着扶手说,“父皇,我今天又得了先生夸奖,先生说我字写得好,书背得好,总之什么都好。”
  如果越千秋在这儿,一定会甩个王婆卖瓜,自卖自夸的白眼给小胖子,但李崇明显然和皇帝没有这么熟稔,也不会如此肆无忌惮。他非常自觉地站起身来,却没有抢着给小胖子行礼,又或者插嘴恭维来显示存在感,只是静静地站在那儿。
  即便如此,皇帝依然注意到了这个被忽视的客人,嗔怪地瞪了小胖子一眼,他就温和地说道:“崇明,来,见过你四叔。”
  这一声四叔,低着头的李崇明很好地遮掩住了脸上的异色。而小胖子却几乎藏不住那倏忽生出的怨气,几乎就想质问皇帝,自己一直是大郎,如今怎么偏偏成了四叔。所以,当看到李崇明弯腰行礼,真的叫了一声四叔时,他几乎恨得牙痒痒的。
  越千秋那个侄儿长安多好,即便会一本正经数落人,可不会像这个李崇明一样可恶!
  在皇帝的目光之下,小胖子只能撅着嘴说:“父皇,我来得急,没给侄儿带见面礼。”
  虽知道小胖子绝不至于真是为了见面礼就不高兴,可皇帝还是继续似笑非笑看着他,直到其不情不愿回答了李崇明的这一声问好,他才微微颔首。
  “一家人就不要说两家话,崇明此番替父朝觐,朕打算留他在金陵国子监读书。”
  这一次,不止小胖子惊悚了,李崇明更是只觉得一股狂喜油然而生。四道目光巧之又巧地碰撞在了一起,几乎迸发出了最激烈的火花。
  下一刻,小胖子就立时叫道:“父皇,我也去国子监!”
  皇帝召见的时间并不长,说完该说的话,李崇明忖度差不多了,就起身告退了,可他才刚出垂拱殿,就只见小胖子冷着脸追了出来。然而,两个人还没来得及说话,就只听外间传来了有人说话的声音。随着那人影从垂拱门进来,两人同时愣住了。
  竟是越千秋!
第一百六十六章
软磨硬泡的面圣
  越家那么多儿孙,只有越千秋能够通籍宫中,可他非常清楚,自己这是沾了严诩和东阳长公主的光,没事并不常常进宫。至于当初因为严诩的缘故,给过他红包的任贵仪那儿,他就更不敢随随便便过去了,只有苏十柒逢年过节进宫时给人捎带点小玩意儿。
  这些年,他每次到皇帝这儿,多数都是堂堂至尊天子打着调解他和小胖子纠纷的旗号把他叫过去,可暗地里当然是让两个人“互通有无”,大多数时候都是腾地方给两人吵架。
  可今天,越千秋却没料到竟然会遇上小胖子和李崇明这对诡异的组合。
  几乎想都没想,他就朝嘉王世子拱了拱手算是行礼,随即就对李易铭打哈哈道:“英小胖,我今天不是来告你状的,就不和你扯皮了。我有大事和皇上说,回见!”
  李崇明眼看越千秋旁若无人地径直进了垂拱殿,送他们出来的陈五两却连眼皮子都没眨一下,眼看李易铭气愤地挥舞了一下拳头,却只能冷哼生闷气,他不禁再一次认识到,这位传说中次相家最受宠爱的养孙,东阳长公主几乎当孙子看待的越九公子,确实是得天独厚。
  而越千秋刚刚和李易铭说话的声音挺大,自然是先向殿内传递个讯息。可进了垂拱殿,他还是先站定大叫了一声:“皇上,千秋求见!”
  “你都进来了,还装模作样通报什么通报?还不给朕滚进来?”自从那一次带着越千秋见了冯贵妃之后,皇帝竟是和越老太爷一样,多数时候都用这种犹如对待自家后辈的口吻。
  而听出皇帝心情似乎还不错,并没有因为同时见了小胖子和李崇明,就产生了什么不快,越千秋心里松了一口气,随即就快步进了内殿。
  见皇帝坐在一张宽大的软榻中央,一手支着脑袋斜倚在小几上,越千秋就上前行了个大揖。还没等他开口说话,皇帝就哂然笑道:“说吧,又闯了什么祸?”
  越千秋顿时大汗:“皇上,您说得我好像每次进宫都是闯了祸让您收场似的!”
  “难道不是?你这个没良心的小子,要不要朕给你数一数?上一次,是在大街上打得一个富家公子鼻青脸肿,你口口声声说,因为他骑马撞人还口出恶言,差役包庇要把人放走。再上一次,是你去大闹人家粥棚,揭穿那个所谓的善人用霉米来舍粥……”
  越千秋顿时心里嘀咕。居然翻旧账了,这不是我得顾及我后头那些小孩子的正义心吗?
  再说了,不趁着青春年少做点除暴安良的事,我就太像七老八十的老头子了……
  皇帝一口气说了七八桩,见越千秋在那小声辩解这是见义勇为,他就勾了勾手指头示意人上前,等越千秋真的上前了几步,他就突然出手揪了揪小家伙的耳朵。只不过相比越老太爷,他也就是那么拎了一下就放了手。
  “你当初给你那匹坐骑起名白雪公主,结果被御史弹劾却不肯改,那也是见义勇为?”
  越千秋更加忿忿不平:“那是他们吃饱了饭,没事干!连这种小事都要管!”
  “御史本来就是为了挑刺存在的。”皇帝悠悠说道,语气显得极其慢条斯理,“天子大权独揽,御史就只挑官员的刺;要是权臣大行其道,就挑皇帝和皇亲国戚的刺;至于要是君明臣贤,那么就得从明君贤臣身上挑出点不是来,你还得纵容他,否则那就不是明君贤臣。”
  越千秋被皇帝这赤裸裸的口气说得顿时闭上了嘴,因为他知道,这会儿说什么都是错。
  果然,皇帝也就是在嘴素来最紧的越千秋面前随便发发牢骚。见小家伙这会儿满脸警惕地不做声,他这才随口问道:“说吧,今天来找朕又有什么事?”
  “皇上,我收到了国子监冬会的帖子。国子祭酒周大人在帖子上说,他已经上书提请所有官宦子弟都进国子监去读三年书,所以请即将入监的适龄官宦子弟先去国子监体验一下,但冬会我可以去,日后国子监读书我不想去!”
  这是一个皇帝之前无论如何都没想到的要求。就在刚刚,皇帝才留了李崇明进国子监读书,随即又答应了大胖儿子入监的请求。如今越千秋却跑来说自己不想进国子监?
  如果他不是确定刚刚发生的事,纵使越千秋再有本事也不可能打听到,他几乎要认为越千秋是借此和那对叔侄俩保持距离。可饶是如此,他仍旧面色微微一沉道:“为什么?”
  虽然看出皇帝似乎有些恼火,可越千秋还是理直气壮地说出了心里话。
  “我已经有师父了!这六年来,我跟着师父学文学武,虽说谈不上文武双全,可总比在国子监吃大锅饭好!国子监那几个博士都是去镀金混资历的,几个低品学官水平能比得上师父?不只是我,官宦人家大多请了老师,哪个不讲忠孝节义,非得去国子监听他们唠叨?”
  皇帝顿时眉头皱得更深了,可越千秋下一刻说出来的话,却触动了他心头原本就有的一个念头。
  “再说了,官宦子弟进国子监,不过是混资历而已,他们根本就不缺老师,更不缺地方读书。真正缺一个地方读书,缺一个地方彼此交流,互相促进的,是平民学子。地方县学和州学也不怎么完备,国子监更是竟然只收七品以上官宦子弟,总共不超过百人!”
  “周大人身为国子祭酒,要扩大国子监的规模,他没看到更多的平民子弟,眼睛只盯着官宦子弟,这是想干嘛?把大家全都变成他的学生,来日全都叫他一声老师,当了官也要听他管束?”
  一口气说到这儿,见皇帝面色发黑,但显然不是生自己的气,越千秋知道火候差不多了,再多说就是过头,这才脸上愤愤然地住了嘴。
  皇帝沉默片刻,挑了挑眉道:“那你想怎样?让朕给你开特例?”
  听出这话里话外,不止是一点松动,仿佛皇帝还颇有想法,越千秋不禁心中一动。
  他当机立断撇开了原本的简单念头,添油加醋地说:“我是觉得,我堂堂大吴,只有一个国子监,未免太单一了。国子监里只教四书五经,那至少也得有个武学培养武官吧?还有,如今户部和下头州县,几乎都是靠小吏来统计赋税,登记户口,盘点账目,长此以往,岂不是当主官的要被吏员糊弄?那至少还得加个算学吧?”
  越千秋越说越起劲,又掰着手指头说:“还有,咱们的大吴律很复杂的,大多数时候理刑的主官审案的时候,都多少有些主官甚至不怎么精通律法,这是不是还得设个律学?还有,皇族子弟和外人混在一块,会不会被带坏,之前宗学荒废了,是不是应该重新整顿?”
  他又盘点了好几个应该设的学校,包括医学院,这才振振有词地说:“至于皇上问我是否要开特例,我当然想求皇上,专设一学,把诸如我这样的刺头都扔进去!省得别人看我不顺眼,我看别人更不顺眼!”
  皇帝若有所思地听着,此时不由得喝了一口茶,可听到越千秋这话,他刚刚喝进嘴里的一口水却忍不住喷了出来,指着越千秋又好气又好笑。
  “好啊,你小子准备当一辈子刺头是不是?”
  可刚刚越千秋说出那个真正主意的时候,皇帝那佯怒的面色已经变得微妙了起来。沉吟了好一会儿,他才似笑非笑地说:“是阿诩的主意,还是你自己的主意?”
  “我才刚收到帖子呢,哪来得及和师父商量。”越千秋知道有门,立时涎着脸笑道,“皇上觉得,我这主意怎么样?”
  “不怎么样!你还嫌你爷爷麻烦不够多?”皇帝没好气地瞪了越千秋一眼,见人顿时怏怏,他自然不会说自己之前打算把小胖子和李崇明送去国子监,就是有打破陈规的打算,可嘴里却淡淡地说道,“除非你能在冬会上给朕一鸣惊人!”
  “这可是皇上您说的!”越千秋毫不犹豫地一捋袖子道,“那我就豁出去找茬了!”
第一百六十七章
冬会的开始
  国子监这一场冬会,因为请柬洒遍整个金陵城,再加上国子监祭酒周大康上书皇帝,要求将所有年纪在十三岁到二十岁,尚未正式出仕的官宦子弟,以及赋闲的王孙勋戚贵胄,全都纳入国子监读书,一时引起了轩然大波。
  而在这之中,最最让无数人议论纷纷,甚至于仔细思量的消息,无非只有两条。
  其一,皇帝留了嘉王世子李崇明在国子监读书。
  其二,皇帝的独生子,英王李易铭主动提出,要去国子监读书。
  消息一出,国子监这场冬会,一时更加受人关注。尤其是当备受越老太爷溺爱,东阳长公主明确表示当亲孙子看待,就连皇帝也多有偏爱的越千秋,也少有地答应了会去参加此次冬会,之前坊间热议的金陵四小公子算是都齐全了,一时间国子监风起云涌。
  这天一大早,背靠鸡笼山和玄武湖的国子监迎来了一年一度的冬会。然而,和往年相比,高大的门前却是停满了各式各样的车马。
  虽说天阴沉沉的,并没有下雪,也不像北边那样寒风呼啸,可昨日才下过雨,不少地方都结了冰,刺骨的阴寒让大多数人都抱怨个不停。
  毕竟,此时等在这儿的都是官宦子弟,落地就安享富贵的公子哥更是不在少数。
  而那些家境不太宽裕的官宦子弟,则是各自聚在一起,背地里对那些拥裘抱着手炉的贵公子们冷嘲热讽。不知不觉,两拨人就划出了泾渭分明的一条线。
  一拨是家世往往可以追溯到太祖乃至于前朝,父祖始终在中枢有一席之地的世家公子。
  一拨是本朝之后才慢慢崛起,出身寒微却通过科举出人头地,或有数代,或只有一两代出仕的所谓书香门第子弟。
  当白不凡独自策马抵达时,听到的就是两边冷嘲热讽齐飞,一边讥讽吃的用的都是民脂民膏,一边嘲笑没底蕴读死书,直叫他眉头大皱。他有意策马退后几步,不想掺和这无聊的争斗,却没想到有人竟是突然把矛头对准了他。
  “哟,这不是金陵四小公子里的野猪公子吗?成天打打杀杀的莽夫也能来国子监?”
  白不凡自打来到金陵之后,因为性格问题,再加上有人故意从中挑唆作祟,他就没交到什么朋友,此时听到这样的冷嘲热讽,他下意识地就想一枪扎过去,可手在坐骑旁边一摸,这才发现自己今天是来国子监参加冬会的,来时老管家千叮咛万嘱咐,根本没让他带枪。
  他恨得牙痒痒的,对于到国子监读书更加抗拒,顿时想起前几天越千秋送他回去时,对方说的话,一时只觉得这个新交的朋友嘴固然毒,可实在是说的对极了。
  “那些家世普通的官宦子弟,一小撮是真的去求学,可大多数是为了结交人脉,到时候科举时能够把握更大。那些世家勋戚子弟,一部分是为了和英王以及嘉王世子之类的王孙搭上关系,看看能不能下注,一部分是为了混日子。”
  “所谓教导忠义,学好圣贤书,全都是骗鬼的。既然如此,我们这种两样都没兴趣的,去浪费时间干嘛?”
  就在白不凡紧抿嘴唇,打算忍一忍的时候,他只听到背后传来了一个熟悉的声音。
  “就算成天打打杀杀,总比和个弱女子似的,吹一点风就抱着手炉直哼哼来得好!”
  这个声音嗓门极大,一时间国子监大门口这泾渭分明的两拨人,一时间立时安静了下来。随着大多数人的目光转向了声音来处的方向,每一个人都看到了那边厢骑马过来的一群人。
  在这等阴冷的天气里,从为首的那个俊秀少年,到后头的每一个人,全都不曾身着大氅或是皮裘,而是清一色的黑色金边襕衫,甫一露面便有一股雄武之势扑面而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8/49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