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6/210

  “对我来说,忠君和爱国是两回事。你比我清楚回到长安会发生什么事情,恐怕一回到长安我的项上人头就该被天子斩下,作为笼络人心的东西拿去抚慰世家门阀。我的理念与你们所有人都不同,我的眼里天子刘彻代表的是刘氏皇家的利益,封建王朝的统治者治国像治家,不能代表一个民族!再则,我有自己要走的路……”
  刘婧霍地站起来,一甩袖抽在旁边一个女奴的脸上,那名女奴惊叫一声跌倒,吓得其她女奴纷纷跪下。
  “你怎知回到长安必死!汝可知彘儿欲拜汝为大将,练就一支精锐骑兵,欲意日后命汝统帅百万大军征讨胡虏!”
  林斌该选择相信?不过现在相不相信有什么不同?他知道以自己的性格和行事作风绝对会被刘彻砍了。他以前不是没有犹豫过,无数次思考的结果都不尽相同,没有治世的能力,没有一幅好口才,就算是到长安帮刘彻练兵又怎么样,历史也不会起到太大的改变,刘彻还是重用儒家的刘彻,还是一个将几代人积蓄挥霍光的帝皇。林斌自知没有能力在内部去改变统治阶层的想法,他也没有伟大到不惜一切去改变什么的情操,一直以来只不过是为了生存在挣扎罢了,至于为什么会走到在北疆发展壮大,这点连他自己都从没有预料到。
  “造化弄人?”
  刘婧不知道林斌在想什么,她以为林斌服软了,语气更加严厉:“臣为君死,此乃伦常。汝为一己之私,抗命不从,今又杀我一万将士,派兵掠我边郡,其罪不容,怎还敢言道天子派兵北上,汝便要挥军南下!”
  林斌干脆转身,他以前不知道该做什么,现在却是真的明白自己要走的路,算不上是要与汉国为敌,坚持汉国不征讨就不攻打汉国的策略。汉国不是因为他的存在而提前二十几年开始备战了吗?说明无论是谁,特别是一个国家在外力的压迫下总是容易觉醒,都已经推一把了,待在外面多加几脚又怎么样?说不准踢着踢着能把某些不好的事情给踢没了。
  汉国现在的确是改变了,首先改变的是汉国的骑兵部队,石堰城情水虽然死了但却有一千六百多名随着林斌南征北战的北军活着回到了长安。这一千六百余名北军像是一颗颗火种,将林斌带兵的理念、战争的理解方式、作战的战术、对骑兵的训练方式,一切学到的东西带回了汉国,他们成了刘彻新组建的‘虎贲军’的中坚力量。
  刘彻按照林斌带兵的模式在训练虎贲军,他更是将那些北军记载的东西看了一遍又一遍,从记载中林斌的一言一行中了解了这个时代绝对没有的战争方式,偶尔能够看见林斌对君主治国的评价,就连林斌发骚扰时对儒家的评价都被北军详细的记录下来。
  不难否认,北军被安排在林斌身边就是监视来的,一举一动都被记录当中,不然刘彻让他们来做什么?
  人嘛,言多必失,林斌说的话里面多多少少会有一些历史对刘彻的评价,与匈奴作战的方法,儒家主政治国的后遗症等等,这就让那位年仅十七岁的天子产生了一种印象。
  刘彻惊恐的发现林斌不但带兵打仗厉害,对治理国家也有自己的见解,而似乎那些见解还真的说到了刘彻本身的短处。刘彻不是要重用儒家吗?林斌以后来者的身份评价了‘儒家千年’的‘贡献’,刘彻还真的信了那些评价,因为他看见的儒生的确大部份胸襟狭窄,只会夸夸空谈,他身边的两个儒生重臣就是这么一种人!
  流冷汗了?谁知道呢……。刘彻本着半信半疑的心情一次又一次的试探,他不带私人的感情,只是用旁观者的角度去看,有了林斌的评价,刘彻看见的儒生果然不堪重用。
  单单是这一些或许还没有什么,刘彻从记录的片段中发现林斌说了一句:“不就是想中央集权嘛!什么学派治国不还都一样,皇帝只要设立专门的部门来控制军队,加强律法的严明和行政的监督,有一套合理的制度不就达到中央集权的目的了么?百家齐用绝对要比一家独大有利于民族的发展。”
  刘彻无数次反复观看、揣摩,他越是思考,眼里的杀意越是决然,他只得出一个结论:林斌说的对,但是林斌必需死!
  很好很强大的感觉,林斌给自己挖了一个深不见底的吭……
  当然,林斌不知道一些无聊的话给自己惹了什么麻烦,他眼前就有一个麻烦存在,那个婆娘以为自己占了道理正在滔滔不绝,只差把手指指到自己鼻子上大声说教。
  刘婧似乎觉得林斌不反击很没有意思,她干脆走到林斌前面,大吼:“说呀!”
  林斌刚刚在思考一句话也没有听进去,叫他说什么?他只能静静地坐着与刘婧直视。
  “归回汉国,为当今天子效力;或不再与汉国为敌,断绝与淮南王等诸王来往。”
  林斌这才明白一点,淮南王反意虽然明显,但终究还是没有公开造反,刘彻和刘安都还在蓄力,现在自己成了香馍馍,一举一动都会影响汉国内部的实力平衡,好像是打定主意帮谁,谁就越有把握抢夺帝位或是巩固帝位?
  “那是你们刘家自己的事,和我没有半点关系。无论是谁想要战马,他都必需拿我需要的东西来换。”
  “你!”
  林斌干脆闭目养神,那意思是:送客……
  刘婧怒极,她知道林斌软化了,不能再逼,这事需要慢慢来,选择一蹬脚、转身、离开。
  “呵……有点意思……”
  林斌继续埋案狂写,没写几个字,外面却是响起了滔天的马蹄声,这让他皱眉抬头大喝:“外面什么事!”
第二百一十三章
强权的好处
  “外面什么事!”
  守帐将卫迅速入内,这名被林斌亲自褒奖过的小校(副官),他叫三根,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名字:“回王的话:霜副统领正在集结兵马欲前往围猎!”
  林斌得承认,每次他被人用尊敬的眼神看时体会到的不是上位者的虚荣心,而是觉得自己肩膀再重了一分,承担的责任又多了一些。他听到霜集结兵马要出去围猎稍微愣了一下,随即有点头疼,他大概知道四位统领想出了一个什么样的方法去稳定军心了。
  “各军都在集结兵马准备围猎?”
  三根还是一幅恭敬模样,他为能成为‘王’的守帐将卫而感到无比自豪,那一次被褒奖后,不但是三根,得到褒奖的将士无不更加尽忠职守,这可能就是所谓‘士为知己者’的想法在作怪?
  林斌得到的回答很简洁,他挥手让将卫退下去,自己又是呆了半响这才忍不住笑了起来。
  行军期间总是会短暂的进行停顿,部下们没有林斌的特权,林斌可以让亲兵搭起帐篷短暂歇息,将士却是只能简陋地围在一起进食,大型操演肯定无法进行。
  林斌的本意是让四位统领搞一些小活动稳定军心,比如进行射箭比赛、抵跤(相扑、摔跤)、或者干脆玩蹴鞠(改进后类似美式足球;橄榄球),用这些运动去消耗将士的精力,他错误的估计了部下的理解能力,可以想象那四名统领是想了多久才想出围猎这么一个法子。
  “围猎?也好,连续行军了四天,是该让将士们放松一下。”
  如果划定距离、规定时间的话确实是可以进行围猎,古代训练骑兵最好的方法也是由主将亲自带队进行围猎,能够锻炼骑兵的马术,同时还能让带兵的主将从围猎中领悟出一个骑兵的战术。
  林斌放下笔,他眉头突然皱了起来,四位统领没有禀告就私下军令?这好像不是一个好的开头。他站起来缓步走向帐帘,拉开帐帘时看见的是四位统领站在帐外,自己的亲兵队长草根子正在替绝影披甲,几名亲兵在准备箭矢。
  “卑下(末将)参见大人!”
  整齐划一的问候,四名统领身上只是各自套着一件皮甲,个个神态也极为轻松。
  林斌不会在部下面前露出疑惑的表情,上位者总是该故作深沉,就算是不明白也只能静静地等部下自动将答案说出来。简单的解释,那个叫上位者的威严,很是虚无缥缈但却十分有用的气势。
  “末将等稍前欲面见大人,只因刘婧身在帐中,末将等深怕搅扰大人不敢入内请示,未得示下便命军队集结,还请大人恕罪。”
  林斌不想听那些虚的,他直接盯视甲贺。
  甲贺除了做人实在之外还有一个优点,他从不骗林斌,当下就把实话说了出来。原来这些统领在中军大帐见林斌发脾气,认为林斌是被公务压得喘不过气来,他们担心林斌身体垮掉,一个合计决定请命,让林斌命令断后的军队暂时休息一天,利用这一天的空档好好娱乐一下,不但是让士卒心态得到缓解,同样也制造机会让林斌出来放松放松,不要弄得像前次那样疲劳过度才好。
  蒙诏颇为尴尬的笑笑,作为一名后来归附又被委以重任的统领,他知道这样做会给上位者留下什么印象,但是其他三个统领都同意,他也只有从众,现在看到林斌一直沉着脸,哪里没明白林斌这是认为自己的权威受到了挑战?
  “围猎?让中级军官带队,哪一部猎到的猎物最多,我必重赏!猎的最少的三部,我会让他们去喂养五天的战马。都明白了吗?”
  四位统领立刻感觉有点不妙的面面相觑,而那些中级军官则是大声欢呼起来。
  林斌说完微笑看一眼四位统领,让亲兵把弓箭和箭矢放回原处,却是没有命令草根子将绝影牵回马厩。
  四位统领为什么会被林斌召唤来留在身边,林斌为什么会把虎军、豹军、狼军、黑旗军的指挥权下放给副统领,这都是再明显不过的事情,统军的主帅对谁都需要有防范的意识,而且还必需让部下明白自己在防范他们。战时林斌需要他们去指挥作战,非战时就没那个必要让统领待在本部,其一是防止统兵将领以权谋私;其二是淡化统军将领对军队的控制能力,减少叛乱的可能性。
  其实这就是军队主帅惯用的御下方式,无论哪个势力都是这么安排,谈不上好坏,也不是信任与不信任的问题,这只是一个军队的传统罢了。
  陈汐是四名统领中最年轻也是对林斌最为敬畏的人,他踏前两步就要开口,不料被林斌眼神一扫一个字也不敢说出口,愣是站在原地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既然来了,都随我到处走走吧。”
  预料中的暴风雨没有降临,这让四名心情忐忑的将领悄悄松了口气。
  所谓散步,那就是慢慢地、没有目的的走,草原没什么风景,看来看去都是草,而苍白的天空似乎也没什么好看?林斌不开口,四名统领只有闷闷地跟着走,至于在想什么东西,只有他们自己心里知道。
  公元前150年~公元350年左右,这一段时期都是处在小冰河,以西方为例,大部份地区都是处在冰天雪地之下,而作为小冰河时期的初期,西方的冷气流还没有真正的影响到东方,哪怕是占有西边部份领土的匈奴到目前也只是遭遇几次小灾害,真正的大灾难大概是在公元前116年开始,狼居胥山就是遭遇特大雪灾导致匈奴全线向东迁移,那段时期也是汉—匈作战最为惨烈的一段岁月。
  当然,要说的不是几十年后的事情,林斌现在所顾虑的正是与天气变冷有关,他在半年前生出转战辽东的念头时就已经让部众收集羊毛制作寒衣,但是以现有的工艺手段而言,就算有半年的时间寒衣仍是稍显不足。他邀请四名统领散步绝不会只是简单的走走,而是想要利用这个空档和部下交换意见。
  他们走到一个小坡上停了下来,五个重要人物所拥有的亲兵不下两千之数,出于警戒的必要,整个小坡的四周片刻之间就被全副武装的甲士围了起来。
  林斌随意席地而坐,他抬头直勾勾地看着天际,任由带着沙粒的风呼啸吹拂。
  四名统领刚刚被隐晦的教训一顿,现在自然不敢造次,见林斌坐,他们没有理由会愣愣站着,皆是盘腿坐下,他们不看天,只有静静地看着林斌,每个人内心想的都不一样。
  吕炎会想:大人变了,终于符合手握重权的领袖应有的气质。
  蒙诏想法有点怪异,他在想:吕炎是不是因为所有部下被归入黑旗军而对自己有意见,为什么每次都怂恿自己去惹林斌生气。
  甲贺的想法是一连串的省略号:……
  陈汐心里有小九九,他现在最怕的就是林斌以‘不经请示私下军令’的理由剥夺掉军权,再也没有率领大军作战的机会。
  “我喜欢安静。这样会让我记起很多本已经忘记的事情。”
  这下四位统领脑海的意识终于统一,全是:“……”
  林斌将视线移到四名统领身上,他露出笑容,而且笑得非常和蔼,完全没有要算账的架势。正确的来说,林斌度量很大,大到只要不触及底线,公事不犯错,私事他并不会利用权力去欺压任何人。
  “大人……”
  不知道是出于什么原因,部族中的人对林斌的称呼和自己的自称什么都有,早期跟随的人一直称呼‘大人’,中期跟随的人唤‘将军’,后期跟随的人叫‘主人’;非常怪异的,部下的自称更是有意思,自称‘卑下’的绝对是嫡系,自称‘末将’的先秦将领,自称‘奴仆’的是归附的游牧民族。
  林斌没有去纠正他们的称呼,知道那是部下们标榜自己身份地位的一种表达方式。
  自称‘卑下’的将领总是会受到部众的尊敬;地位最尴尬的是自称‘末将’的人群,他们归附最晚,但却是有两名被任命为统领,这两人原先都是手里掌握几十万军民的一部首领,失去了控制部族的权力后连自由掌控军队的权力也失去,自称‘卑下’的人群对自称‘末将’的人群普遍怀有戒意。自称‘奴仆’的人又不知道该怎么去对待自称‘末将’的人群,弄的是自称‘末将’的人群也迷糊了,不知道该怎么定义在部族的身份。
  部族的成长过程总是伴随‘这个’‘那个’等等的问题,林斌现在要做的事情并不复杂,他要由上至下确定一套统一的系统,消除所有地位带来的尴尬,尽快让军队融合成一个集体,那么首先要做的事情就是把所有的自称统一,不再存在自称‘卑下’或是‘末将’。
  “别紧张,我带你们来这里是因为这里的视野很空旷,十分适合闲聊。”
  吕炎和陈汐同时赔笑,等看到对方在笑,干脆不笑了,而是保持严肃的嘴脸。
  “对于目前的现状来讲,在接下去的一到两年内我们将不会与任何种族再爆发大战。也就是说我们有两年的时间对军队进行系统化的改建,让军队的配制、编队变得更加合理。当然,我不想用两年的时间,甚至一年我都等不了,我需要你们在半年之内完成需要用两年才能做到的事情。”
  蒙诏、陈汐、甲贺、吕炎……他们同时站起来:“请大人示下!”
  林斌不喜欢昂头看着别人,他招手让部下们重新坐下。
  “首先第一件要做的事情就是确定一套统一的军衔制度。就目前而言:神策军、豹军的建制是汉军制度;黑旗军、虎军用的是秦军制度;狼军更是不伦不类,竟然还有士兵私下称呼曲长为‘千夫长’,显然就是草原军队的制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6/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