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3/210

  大地苍茫,移动着的黑色迷雾,它已经吞下了辽地以东的一整片大平原,然而它没有停止下来依然还在往南不断地挺进,像极不把靠近平原地带的土地吞食干净永不罢手。
  陈汐在看地图,他的大手掌重重地拍在蛇湖(镜泊湖)上面,“三天!三天之内必需到达这里!”
  黑旗军正面进攻肃慎王城吸引了大部份东夷人的军队,狼军战罢鲜卑后艰难地穿过松林(大兴安岭)与白种人部落争夺平原(黑龙江平原),打败白种人部落南下横扫肃慎东部,攻到蛇湖(镜泊湖)就算是完成战略部署。
  对肃慎的战略合围完成后,黑旗军和狼军只需等待豹军、虎军和吕炎的七万部队对卫氏朝鲜展开进攻,让卫氏朝鲜自顾不暇无法帮助肃慎,黑旗军和狼军就能够马上发动决战,一举从两个方向将肃慎的领地吞入腹中。
  “统领,三日到达蛇湖不成问题,可是……再进去就不是平原,骑兵……?”
  “骑兵更为督军队,监督仆从和奴隶继续向前推进。”
  陈汐某个方面和吕炎很像,他们都是为了目的不折手段的人物,根本不会去在意附属军队死多少人。
  “听说黑旗军在丛林作战吃了很大的亏?”
  林博尔在眨眼睛,他有些没明白陈汐怎么突然转变了话题。
  “黑旗军推进期间在丛林作战阵亡了两千余人,附属的仆从和奴隶死亡人数则更多,达到了三万余。等待蒙诏推进到肃慎王城展开攻城,依借器械之利却是杀的肃慎人毫无还手之力。这说明什么?”
  林博尔呐呐答:“肃慎人离开了丛林就不会打仗。”
  “对!就是这个道理!所以我们要做的事情就是攻,一路攻过去,专门攻击肃慎的要害城镇,屠光能看见的肃慎人,迫使他们集中起来,协同黑旗军用堂堂正正的决战一举击垮他们!”
  林博尔原来是眼睛进了沙粒,他不断眨动眼睛“哦”了一声,问:“帮我吹吹?”
  陈汐笑骂:“你娘的,找亲兵去。哥继续看地图,瞧瞧击败肃慎后该怎么去防备北沃人逃回国。”
第二百五十四章
岁岁轻叹
  多国参战,辽地变成一个乱锅粥的战场,幸运的是汉部的战略方针一直没有转变,全族执行的是以战养战策略。或许很难想象仅是一百六十余万人口,它却有近五十万(十六万正规军,其余皆是仆从和奴隶)的军队给养和社会体系为什么没有混乱不堪,原因其实并不复杂,汉部仅仅建立两年有余,内部人口结构成份还在调和之中。
  现时汉部的一百六十余万人口并没有把仆从和奴隶算在内,那也就是说有一百四十余万部众在为军队提供后勤保障。时间太少,外敌太多,汉部如果想安静下来独立发展,磨合内部的民族结构很难,如此一来只有依靠战争充当润滑剂,用铁与火去淬炼以求获得新生。
  战争在继续,内政也不能放松。
  林斌不是一个治国的全才,事实证明他的能力十分有限,在缺少行政人才的情况下,汉部目前无法做太多事情,除开必需安置的现状,许多管理民生的部门一直没能快速的建立,支撑整个部族民生运作的文吏系统只出现一个初步的框架。
  先秦两部融合进汉部之后,原来的文吏补充进文官系统,他们担当起了部族的文治责任。这里又滋生出了一些新的问题,首先受到考验的就是文吏的治理,那些文吏管理的不是原来过惯了遵守律法的先秦人,而是一些根本不知道法律是什么东西的草原人,还有一些刚从汉国迁移来散漫惯了的汉民。
  由于生活习惯的问题,内政的治理举步艰难,太过苛刻的律法所带来的后果便是外面在打仗,内部不服管束、械斗、仇杀也一刻没停,给执法队带来了很大的压力,整天忙于疲命。
  乱世用重典,一个人的出现很大缓解了内部压力,那个人自称子泊,深习法家律典,按照他自己的说法,他是法家派别的‘治’派。
  法家自古有三派,一派以慎到(人名)为首,主张在政治与治国方术之中,‘势’,即权力与威势最为重要;一派以申不害(人名)为首,强调‘术’,政治权术;一派以商鞅(这个不用说吧?)为首,强调“法”,法律与规章制度。韩非子认为“不可一无,皆帝王之具也”。明君如天,执法公正,这是‘法’,君王驾驭人时,神出鬼没,令人无法捉摸,这是“术”;君王拥有威严,令出如山,这是“势”。
  奇也?怪哉!
  世人只知道有法家三派,从来都没有听说过法家还有一个什么治派。
  子泊说:“依法治人,某欲学卫鞅(商鞅)又恐落于人后,卫鞅治秦而开‘法’派。吾甚向往!”
  郑元是法家‘势’派信徒,听到子泊大言不惭要开派大怒,亲自前往与子泊大论三天。
  郑元出来后对天狂笑,他对即将出征的林斌说:“此人酷吏也!欲学卫鞅青史留名。可用之,不可重用之。”
  林斌也在笑,他对现在的人基本有些了解,不难想象郑元其实是认识子泊,两人所谓的大论三天是在造势,子泊大言不惭说要开派也是在造势,一切为的就是名声。不要小看名声这东西,这时代有名声就代表有人气有威望,做起事来事半功倍。
  林斌也并不反感造势,他让子泊先领一地治理,说是先看看子泊有什么才能,观察之后量才而用。
  随着汉部在辽地待的时间加长,陆陆续续有在汉国不得志的人前来求官,其中法家信徒的人数最多。会造成这样的效应其实不难理解,毕竟汉部从很多痕迹上可以看见先秦的影子,林斌采取的治理方针又偏向法治那一个方向,人们只当又一个‘秦国’即将现世。
  有了先入为主的观念在内,再有林斌本身是炎黄子孙,在没有特定民族观念的现状下,汉国那些还在自称赵人、燕人、楚人、韩人的学士并不像当权者那么排斥,前来求官也没什么好值得意外。
  林斌将内政管理丢给三司,将后勤保障交给韩安国,他率领神策军连同附属军队开拔,准备迎接西面而来的匈奴威胁。
  ……
  韩安国静看大军离去,他闭上眼睛仿佛看见两支骑军在浩浩草原来回冲杀。
  天风浩荡,瀚海阑干,金戈铁马,万死千伤,俱往矣;
  长城巍然,征路悠长,众生煌煌,美人凄凉,俱往矣;
  唇枪舌剑,纵横捭阖,君臣相倾,千秋家国,俱往矣;
  威加四海,功震八荒,千载以往,意气飞扬,俱往矣。
  唯有孤星冷月,晨钟暮鼓,青灯黄卷,村社戏场,在年年评说,岁岁兴叹。
  吟罢……
  “世事无常,堵在外面的唯一结果就是拦住游牧民族南下的道路,汉部成了游牧民族的首要攻击目标。有汉部挡在塞外一天,汉国就能休息养生一日,同样……汉部也能在年年的战争中锻炼军队,依靠战争大量俘获人口。”韩安国调转马头,他忍不住再一次回首,“他知道挡在这里每年都要和北狄、东夷打仗,怎么还选择这里?”
  没有答案就是答案。由于策略方针的问题,汉部注定是一辆停下来就会出大问题的战车,林斌只有一直寻找敌人,把内部的压力向外引,用战争吸引人们的目光,让他们暂时忘掉一些不该记起来的东西。
  虽说汉部已经自立,但是汉部还没有国号,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汉部其实很像一个畸形儿,她的内部结构混乱,社会体系没有确定,她的存在似乎就是为了不断征服别人。
  征服的乐章依然在奏响……
  黑旗军进攻肃慎王城的作战一刻未停,仅在三天之内就消耗掉近五百万枝箭矢,箭矢的高强度消耗是对后勤供应的巨大考验,索性的是辽地不缺少制造箭矢的材料,黑旗军随军匠作营本身的制造能力强大,再加上后方的支持目前还没有出现箭矢短缺的窘境。
  狼军攻下黑龙江平原后经历十天的南下作战一举攻克肃慎多处城镇,其实以其说是城镇不如说是聚集人数较多,有固定栖息地的部落村子。目前狼军在陈汐的率领下一路凯歌,驻军于蛇湖(镜泊湖)配合黑旗军已经完成对肃慎两面夹击的战略部署。
  不对等的对手,一切等的只是约定之日的到来。
  看远方……
  吕炎与前来交换驻防的友军交接完毕后,他率领在汉国历练的七万步军离开医无虑山向东北方向开拔,准备与南下的虎军会合,再配合驻军于秀水河的甲贺豹军从两个地方发动对卫氏朝鲜的战争。
  打卫氏朝鲜不像打肃慎,肃慎还是一个半农耕半游牧的部落体系,落后的兵器再加上落后的战争思想让肃慎人离开丛林便不足为虑。
  卫氏朝鲜作为一个已经存在数百年的政权(继承自燕国),她的军队有完善的军备,军队的将领也不是处于蛮荒无知状态、连兵书是什么都不知道的肃慎人。其实这些都不是难题,唯一存在障碍的是卫氏朝鲜有城,很多坚城!
  汉部……的军队,她的主力是骑军,卫氏朝鲜的领土很少有平原,大多是山地和河道,卫蒙政权经营了数十年几乎每个险要的地势都有建关隘,卫氏朝鲜的军队也不是肃慎军队,守城军队的军备从某一个方面来说比汉国更加精良,想要啃下卫氏朝鲜的过程将十分艰难。
  一个远在汉国长安的人听到汉部即将进攻卫氏朝鲜时说:“会死很多人,多到难以想象!”
  诸多听众露出严肃的表情。这些人的装扮皆为文士,他们从四面八方被汇集在一起,聚集起来的唯一目标便是到辽地完成一个艰难的任务。
  “死人……林斌不怕。他是一头猛兽,到了一个地方肯定要吞噬人命,据说与之交战的肃慎全国人口锐减,十不存五,其中以东部人口减员最为严重?”
  最先开始说话的人又笑说:“东夷人与我等何干?此次我等相聚只为谋策,如何在到达辽地后打入汉部,获得林斌信赖,掌控汉部重权!”
  晴天风雨兮,将临下……
第二百五十五章
良将无兵
  一个民族的崛起总是伴随着另外一个民族的衰弱,民族崛起的过程中需要经历无数次淬炼,所谓淬炼指的就是战争,用无数次战争来摧毁挡在崛起道路前方的障碍,用战争的手段防卫自己崛起的过程中不被外力破坏。没有军事的保证,崛起只能是空谈!
  想要崛起必需拥有军事力量的自保能力,自保能力足够的时候,人能选择的道路有很多,但是人的天性只会选择用暴力去达到想要的目标,无可否认用战争手段是最快崛起最快的一种选择。
  纵观历史数千年,整部历史书写的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史,每一章华丽的诗篇之中最为重点书写的事情莫过于谁战胜了谁,从战争中得到了什么样的好处。
  文明和平的崛起过程不是没有,但是它从来还没有被真正的做到过。想要崛起的人或国家必然伴随一路坎坷,不管是愿意或者不愿意,其实一直以来都是时代在呼唤战争,而不是和平。
  自有人起,两人手拿石器,他们为了争抢一个猎物在搏斗;一群人为了生存下去必需拥有水源和栖息地,原本占有水源和栖息地的人想活下去就需要保卫,他们不会选择用嘴巴去谈,因为任何一方都不可能妥协,因此他们只有互相攻击;两个国家,假设她们都强大无比,甲国的境内有一块乙国需要的土地,甲国不可能拱手相让,乙国对甲国发动战争……
  人是有扩张欲望的灵长类动物,他们在占有某一件东西的时候总是渴望得到更多,能够依靠力量快速获得绝对不会自己去辛辛苦苦的培育。
  人性本恶,这绝对是无法否认的事实!
  吕炎自觉就不是一个好人,他自小生活在势力错综复杂的河朔比谁都明白生存法则的残酷,现状就是如此,不想成为砧板上的鱼俎就需要比别人更为强大,在强大的过程中不断地消灭任何一个有威胁的敌人,让他们成为历史尘埃再也无法威胁到自己!
  “游骑兵抓捕回来的卫氏朝鲜人说了些什么?”
  “回统领:俘虏只交代盘山关隘驻扎两千卫氏朝鲜军队,守将名叫百缘。其余如关隘有无可绕路的捷径小路,城防如何皆没有作答。”
  吕炎不喜欢山地战从来都没有喜欢过,他现在更加厌恶率领一支骑军和一支只在汉国打过小仗的军队去满是山地和关隘的国家作战。
  卫氏朝鲜的地势太复杂了,多山不说,叫不出名字的河流更是多如牛毛,传统的闪击战术对卫氏朝鲜没有效果,因为如果想前进就必需一个关隘一个城市的犁过去,不把挡在路上的关隘和城市占领过去了后路也必然要被截断。
  “真是麻烦!”
  很多人都郁闷的快要内出血,以前他们骄傲地宣布自己是骑兵,现在面对复杂道路和高山城隘时只能呐呐的说“阵型摆不开”“骑兵无法攻城”,骑兵在辽东以东的土地上沦落为看戏的闲杂人等,有时候也只是需要配合步军进行所谓的侦查和佯动的任务。
  吕炎是先秦人,他熟悉攻城战,而且是非常熟悉的那种!要命的是什么?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他麾下的军队是骑军、是一群刚刚训练出来的二流步军,便算他有多少攻城的招术也需要有人能够执行,郁闷的是……能打硬仗的军队(黑旗军)在肃慎战场,不是在卫氏朝鲜!
  “如果有黑旗军的匠作营在或许还能打一打,就现在的现状……我只能让部下窝在无虑,直至打造出足够的攻城器械!”
  目前吕炎的十四万军队分为两部份驻扎在辽东境内,目前正以非常缓慢地速度向无虑推进,打算以无虑城作为进攻卫氏朝鲜的基地,分别向盘山和黑山的卫氏朝鲜守军发动进攻。他们之所谓能够前进到这里是因为卫氏朝鲜主动退后让出城池,卫氏朝鲜铁定了心不与汉部军队野战,把守住辽东向卫氏朝鲜前进的各个路口,依靠地势进行被动反击战。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3/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