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7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4/210

  卫氏朝鲜的大将卫达肯定是一名擅于防守战的将军,他知道卫氏朝鲜军队的弱点是不能打野战,把辽东的盘山以西所有土地都让了出去,执行坚清避野战术,阴狠地在固定水源,比如井中下毒,于山林里面设置陷阱。
  根据不完全的统计,吕炎率领的南路军团推进到无虑城时,行军途中中毒、中陷阱死亡的士卒死亡人数超过两千人,而卫氏朝鲜仅仅只是付出了近百人的代价。
  固定水源无法取用增加了吕炎南路军团的补给难度,士卒需要到六里外的活水(溪流)取水,这又给卫氏朝鲜提供袭击的机会,几次出去取水的士卒遭受偷袭,最惨的一次是五十名士卒被不知数量的卫氏朝鲜埋伏军队全歼,连一个逃回去报信的都没有。
  南路军团推进艰难,北路的甲贺豹军相对比较顺利一些。
  辽东以北的地势有一大部份是属于平原地带,豹军以骑兵为主,携带五万的附属军队,卫氏朝鲜根本不敢在平原与豹军作战,在卫蒙的授意下卫氏朝鲜‘慷慨’地把辽东以北的平原‘赠送’给豹军。大约六万的卫氏朝鲜军队一路狂退,退到了襄平城,之所以不再退还是因为襄平是黑山的后盾,襄平一失无论是黑山还是盘山都失去死命把守的必要。
  甲贺与吕炎被偷袭和坚清壁野的战术搞得焦头烂额,时不时就悲叹“时不在我”相比起来,甲贺的命就显得相当好。
  甲贺暗猜是林斌把这个便宜让给自己,派吕炎去啃难啃的骨头,把一块香喷喷的肉交到豹军手中。他没有与卫氏朝鲜的小股军队纠缠,一路快速行军直击位于大辽水河旁的望平城。
  望平城不是一个大城,它更加不是一座坚城,它只是一座人口大约只有三万的小城,城墙高不过两丈余,守军更是少的可怜,被豹军协同附属军队轻易攻下,自此豹军也有了一个比较稳固的前进基地。
  甲贺是一名沉稳的军人,他占领望平后下了数道详思后的军令,命令豹军的游骑兵部队出动,不断猎杀平原地带的卫氏朝鲜斥候,同时派出轻骑兵部队向西骚扰大辽河一线的卫氏朝鲜补给线,他留下五千步军防御望平城自己则是率领两万骑军和三万步军向南行军,摆出威胁卫氏朝鲜位于辽东的中心城池辽阳。
  吕炎的唉声叹气仍在继续,他现在终于知道为什么林斌会说如果攻下卫氏朝鲜会选择无虑建造一座坚城,“这地方的地势太让人感到窝囊了!在这破地方立一座坚城,向西有无忧虑山作为壁垒,向东则有黑山和盘山作为依托,只要无虑不失,百万大军也休想从这里过去!”
  时代的限制性首先限制的就是友军之间的联系,直至甲贺攻下望平城继续向辽阳城进发时,被堵在无虑的人吕炎对辽东以北的战局发展依然还是一无所知。
  可怜如吕炎被托付一个难以完成的重任,他窝火之余得出一个结论:名声害人!君上太过信我,我是秦人没错,但……麾下士卒不是秦人啊!我他奶奶的正被挡在这里寸步不前!
  “黑山和盘山要选出一个作为主攻的对象,我决定让骑军对黑山做出佯攻,发兵进取盘山关隘!”
  张贺是吕炎的老部下了,他知道吕炎被卫氏朝鲜的部队骚扰得火冒三丈已经不顾后果想要强攻,瞄一眼地图看看黑山又看看盘山,“统领……”
  “有屁就放!”
  张贺压抑道:“两山东南相隔之间有一城名为险渎,何不攻下险渎切断两山的联系,无虑与险渎成相连之势,尔后再取盘山?”
  吕炎先是一愣随后一脸黑线,他走到张贺前面伸出拈花指往脑袋就是一阵戳,戳得张贺目瞪口呆。
  “看见这个没有!”吕炎指的是两山之间的一条河,至于是什么河卫氏朝鲜人根本没有起名:“知道这条河多宽吗?知道河后面有多少卫氏朝鲜的弓弩手么!知道渡过这条河要死多少人么!你奶奶的……”
  当然,以上那些都不是最重要的,战争注定要死人,但是总要让人死的值得。吕炎就算是攻下险渎城,没有把黑山和盘山的敌军瓦解掉,他就等于是钻进了一个口袋,黑山和盘山的卫氏朝鲜军队只要把险渎城的后路一阖,凸出的军队就等于断掉补给线,那时要付出的带价就不止是强攻一山所付出的那么多了。
  张贺是看见了,他还真的不知道河面有多宽,地形如何。所以说纸上谈兵永远是那么犀利,足够害死千百万人。
  吕炎发火的一部份原因正是因为这个险渎城,它与黑山和盘山分别相距不到三十里,前面的那条无名河道可以充当运输线,提供卫氏朝鲜军队随时增援两山。
  “这是一个倚角之势,三个方向的敌军遥相呼应,敌攻此彼来援,敌攻彼彼亦来援,要是能引出其中一军还能试试,可惜卫氏朝鲜不出城野战。如果有三十万的军队还能兵分三路去攻!我们只有多少人?只有十四万人!分出两路已经是在冒险,我们被裹在正前方,正他奶奶的前进无门!”
  诸将问:“如此……真只能强攻盘山打出缺口?”
  吕炎恶狠狠咆哮:“死多少人都要给我砸开山门!”
第二百五十六章
死磕硬磕
  上盘之松,盘中之石,下盘之水。峰石各抱地势,竞相峥嵘,盘壁之上多有巨石,些许石壁光滑平整,若是往后再移数百年不知该有多少文骚弄客会留下笔迹?
  所谓下盘之水指的便是位于盘山正前方的河流,这条河流目前没有名字,它在后世被称为双台子河,河从辽东入海,亦渤海,汇入辽东湾。
  盘中之石所指的是盘山半山腰的繁多乱石,这些乱石模样千奇百怪,颗颗石块颇大,它们形象各异地立于山腰间,有些只是底部撑在地面的石块半倾斜似乎随时都会翻滚而下,一些巨大的石块却是半埋入土,石块之上偶有青松,看去霎是奇特。
  松,辽东最常见的植物类就是松树,难以想象盘山的半山腰是乱石,山顶为什么会耸立数之不尽的松树林。
  卫氏朝鲜在盘山立关隘名为盘关,盘关在历史上默默无名,只在卫氏朝鲜被灭国期间小小的书笔了一次,会被书写不是它的地理位置多么重要,而是汉灭卫氏朝鲜时曾经在盘山打了一仗,两万余汉军精锐攻取盘关留下数千具尸体无功而返。
  盘关话说是关隘,它其实更像是一个立于山门前的要塞,只不过这个要塞不是四墙而立,它只有一面城墙一个关门连接盘山前部,周围依靠山体,墙高有四丈,内长驻卫氏朝鲜两千军队。
  汉部对卫氏朝鲜开战后,卫蒙撤掉辽东以西的所有军队,撤下来的军队分批进驻黑山、盘山和险渎城。
  盘山作为卫氏朝鲜辽东屏障的倚角之一,它紧急进驻五千士兵,盘关得到增援后兵力剧增达到七千。盘山与黑山和险渎成为整个辽东的军事重地,三个倚角之中盘关前有河水、侧翼临靠辽东湾,是三个军事重地中地势最险的一个,因此卫氏朝鲜在黑山驻军三万、险渎城驻军七万,唯独盘关只驻扎了七千。
  吕炎选盘山自有他的理由,其一盘关虽然地势险要,但它却是位处偏僻,卫氏朝鲜军队若想要支援盘关需要绕开那条无名河,只要控制住河岸两边就能极大限制卫氏朝鲜增援的时间;其二是盘关不攻下就算是进取了黑山和险渎城,医无虑山的侧翼依然还是遭受水道上的威胁;其三攻下盘山后等于攻下卫氏朝鲜在辽东的一个出海口,若卫氏朝鲜想从海路偷袭也只能从其它地方绕远路增加航程,最重要的是卫氏朝鲜不敢惹怒汉国,所以定然不会进入汉国水军的势力范围。
  五万大军转向盘山,骑军主力转道东北方向的北镇平地威胁黑山,其余的六万步军向险渎城的方向行军摆出要强渡大辽河的架势。
  卫氏朝鲜西部大将卫达得知‘汉军’开始行动的时候派出金令急使(类似于汉军的鸿翎急使)严告各方守将,在还没有确定‘汉军’想干什么之前强硬地限制卫氏朝鲜军队出外野战。他没有马上判断出‘汉军’的主攻方向,确切探出向黑山而去的是骑军时剔除‘汉军’要强攻黑山的可能性,对另外两支以步军为主的军队进行严密监视。
  卫达从探知‘汉军’军事动向之日起到接到盘关守将百缘的急报方才知道吕炎的攻击目标是盘山,他听到吕炎只是带着五万人就要攻盘山时狂傲地笑了:“盘山虽兵少却是地势险要之地,若想以五万人攻下盘关无疑痴人说梦!”
  笑归笑,既然卫达是擅于防守的大将,那么他必然也是一个性情稳重的人。他让黑山的军队别动,险渎城的七万士兵分为三批,留下三万人守城,其余的四万士兵再一分,一万被派往增援大辽河,三万则是快速南下准备威胁攻击盘山之敌军的侧翼。
  而就在卫达分兵应付吕炎的第二天收到辽东郡君(同郡太守)的战报,另一支‘汉军’从辽东北面的平原杀入,望平、候城尽失,‘汉军’正在向辽阳城进发,北部大将猛辰奉国主命正亲率大军赶往增援。
  卫蒙亲自给卫达写信,让卫达务必要守住辽东屏障,辽东是否能守住事关朝鲜生死存亡。
  卫达被这一吓唬并没有失去方寸,他当然知道要守住辽东屏障不让两支‘汉军’会合,但是如果辽阳城失守,守与不守辽东屏障变成了次要,一旦后方城池尽失辽东屏障只能是孤军,被歼灭也是时间上的问题。唯一让卫达比较安慰的是猛辰是一员猛将,防守辽阳城的军队多达十一万,北路‘汉军’是骑军,最多只能僵持而无法强攻,只要挡住西路的‘汉军’,这场战争在冬季来临之前绝对会是卫氏朝鲜获胜。
  盘关之前……
  吕炎远望盘关四丈高城墙之下第一波试探性进攻留下的尸体,一次试探让他大略了解盘关的箭矢射程极限,城墙上卫氏朝鲜军队的布防密度。不过,得出这些判断似乎对战局影响不大,因为这一带的地形限制十分恶心人,攻城部队无法完全展开阵势,每一波攻城人数被限制在三千人之下,满是乱石堆的道路让冲锋的速度下降,还没到达城下就被盘关守军用箭矢招呼得抬不起头。
  “要是匠作营在就好了……”
  这已经不是吕炎第一次感慨,他念叨匠作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便是匠作营制造攻城器械的能力。他见到地上如此之多的乱石心里直痒痒,要是有抛石车在这里那还能让卫氏朝鲜的守军如此猖狂嘲笑?
  事实上抛石车在春秋战国时期的确已经出现,它是一种由人力拉放,可将石块抛向目标的重型武器,不过当时的威力不大,石块重不过几公斤,能飞300米左右,砸人欠准,轰城嫌轻,倒是更适合抛射熏烧功能的烟火弹或阻滞功能的蒺藜。
  “统领!第二波进攻由我带队!”
  说话的人正是被吕炎一直戳脑袋的张贺,他已经脱下甲胄只穿一身黑色布袍,右手里拿着一柄长不过两尺的战刀,左臂手肘上系着一面小型的皮盾。
  吕炎看一眼张贺身后数名也是轻兵打扮的校尉皱眉骂道:“急什么!容我再瞧瞧。”
  轻兵既是敢死之士,这个兵种也算是秦军系统里的主力兵种之一,他们从来不穿甲胄,以打硬仗冲锋攻城最为强悍,后世的唐朝时期也出现过轻兵这一个兵种,不过那时改了一个名字叫跳荡兵,职责也由敢死之士冲锋敌军要害变为类似于特种兵骚扰敌军后方的突击队。
  “斥候查到了什么?有没有发现关隘周围有什么可以借助地势向关隘城墙发射箭矢的地势?”
  赵军亦是副统领之一,他答道:“山路艰难,各处陡斜之地皆有敌军把守,想上山需得强攻,如此与正面强攻关隘无异。”
  吕炎深深皱眉,他将视线对准关隘正前方的空地,那里竖着的乱石堆不过是到成年男子的腰间,但正是因为那些乱石堆让攻城的士兵需要七弯八拐的奔跑,连抬个攻城梯都得小心翼翼唯恐撞在石块上让梯子出现毛病。刚进入守军的射程范围时地势却变得开阔再也没有躲避箭矢来袭的石块,一路冲过去等于是自己在往利箭上撞,三千攻城士兵到了城下还能剩下一半已经算不错。
  “再攻一次!”
  张贺就要大声应“喏!”却是被身旁的校尉拉住,回头怒瞪:“作甚!?”
  精悍的校尉指指步军的军官:“统领是要他们攻。”
  这个时代没有炮所以不存在炮灰这个词,不过被点名的军官无疑就是吕炎要派出去用命去试探盘关守军弱点的死士。
  三千步军被集结起来,他们在军官的鼓动下嚎叫起来,一声“随我冲!”的响亮吼叫下,三千士兵“哇哇”乱叫就往前冲。他们冲进乱石堆择路行走,抬着攻城梯的士兵艰难地举高梯子,有时被石头一绊整个梯队摔倒,木梯砸中旁边冲锋的士兵,一倒就是一片。
  刚有士兵磕磕绊绊冲出乱石堆,盘关上面响起了铜锣声,急促的敲打声刚止,同样是用中原话喊叫出来的“射!”,数千枝羽箭呼啸升空倾斜向卖力冲锋的攻城士卒,带队的军官大吼“立盾!立盾!”,没能形成有效盾阵的攻城士卒根本无法挡住满天落下的箭雨,不断有士卒被箭射中发出惨嚎。
  “盘关守军的箭矢射程能到达乱石堆,想搬开乱石不可能……”
  “那怎么办?”
  “只能死攻!”
第二百五十七章
过刚易折
  第一波攻城梯队出了乱石堆就遭到盘关守军的箭矢压制,大量士卒在冲锋的过程中毙命。军官犹如没有看见不断倒下的袍泽,他们大喊“快!冲到城角就安全了”的无意义口号,但是负责试探进攻的士卒毕竟不是正规军,而是整训不到三个月的杂兵。盘关守军的强势箭矢压制下开始有士卒受不了压力掉头往回跑,军官斩杀逃卒依然无法阻止,最终形成一个尴尬的局面,前面的人还是不顾满天箭雨向前冲锋,中间的士卒被压制得抬不起头来,后面的士卒却是想逃回本阵。
  卫氏朝鲜盘关守将百缘就站在城楼,他由高往下看,看见的是敌军混乱的局势,整个攻城的队列四分五裂,冲到城下的敌兵没有攻城梯尴尬地窝在墙角惶恐呼唤,转身往回逃的敌兵被一队身穿黑衣黑甲的甲士冷酷地阵斩。
  “射那些抬梯子的敌兵,其他人全部放过来!”
  盘关守军自然是奉行军令,他们专门盯着抬梯子的敌兵射箭,反复射杀之下射得敌兵连靠近梯子的人都没有。其他士兵则是玩一般的向城下的敌兵砸石块,砸得城下惨叫声不止,那些没梯子攻城又没办法退回去的敌兵凄凄惨惨地吼着,毫无意义地躲避砸下来的石头,有弓的士卒则是盲目地向城上射击,由于角度的原因什么都没有射到。
  百缘意气风发的大笑,盘关地势险要,攻城的敌军又明显是一群没有多少攻城经验的士兵,他十分有信心依靠地势之险死死守住盘关。只要他能收到冬季来临,天一变冷降雪敌军自然会退去,待来年春天加固好城防,卫氏朝鲜举国动员完毕,汉部的不败之名将被卫氏朝鲜的军队终结,那时他就是功臣,大大的功臣!
  “城下的敌兵不用全部杀光,留下几人让他们叫,叫得越凄惨越好!”
  毫无疑问,卫氏朝鲜的士兵十分喜爱虐待没有反抗能力的敌兵,他们对城下的攻城兵吓而不杀,虐而不屠,射箭只射四肢不射要害,完全贯彻主将的命令只让发出惨叫。
  在关前观看攻城的汉部士卒脸色全变了,愤怒的人一脸铁青、害怕的人一脸惧意,他们无一例外地将目光转移到吕炎身上。
  吕炎却是平淡如常,他仿佛没有看见自己的士卒正在遭受虐戮,犹自盘算应该怎么攻下盘关。
  “统领……军心士气……”
  “本统领知道。”
  “那……”
  吕炎此生经历百战几乎什么场面都见过,眼前这种小阵仗见多不怪,自然有办法瓦解卫氏朝鲜军队的攻心诡道。他回看身后的士卒,死一般沉默的士卒方阵队列有些乱,万千双眼睛正在注视自己,喃喃自语:“有点意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4/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