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7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75/210

  将领们也在注视吕炎,靠得近的军官听到那句自言自语呆了一下。
  张贺是个急性子,他不断搓手:“再攻一次把城下的那些人救回来吧?”
  前方的战事并没有因为被阻而停止,攻城队依然是被箭矢压制无法攻上去,陆陆续续有轻装冲到城下的士兵因为没有攻城梯还是毫无作为,这样的攻城方式虽然让人着急但也只能干着急没有办法。
  指挥攻城队的军官一发狠招集盾兵掩护抬梯子的袍泽向前推进,百人成队的弓箭手也被招集起来,试图用这样的方式压制城头上的守军,可惜敌众我寡非但没有形成有效的压制反而弓箭手因为列队被射杀干净。不过由于弓箭队暂时吸引了守军,终于有抬梯的士卒将梯子送到城下,攻城梯艰难地竖起搭在城沿,在军官的带队下城下的士卒前仆后继地攀爬着想要上去,但是由于梯子数量太少没有对城防形成有力的威胁。
  吕炎看到这里毫无表情道:“第三梯次的攻城队——上!”
  张贺傻眼:“还攻!?”
  “攻!”吕炎笑吟吟:“派轻兵屯混在攻城部队!”
  许多人露出恍然的表情,这些新整编的步军都是草原人,没有经历过攻城会害怕,只要让他们上去见见血腥,步军血管里好战的血液会冲淡惧意,如果真的就此不攻罢兵非但不能消除步军对攻城的恐惧,相反地,这支步军日后就会见城就怕,完全违背了步军存在的价值。
  第二梯次的攻城队还在城下努力想要爬上城墙,不断砸下的石块砸得攻城士卒头破血流,他们的努力并不是白费,至少是让盘关守军的弓箭队稍退换上了守城近战士兵。
  百缘还是待在城楼,他之所以没让守城士兵将攻城梯推倒也是含有深意,与之汉部的军队相比起来卫氏朝鲜也已经有数个年头没打过仗,他想用占有绝对优势的战局来练兵,唯有这样才能训练出士兵的胆气和信心,应付接下来更难打的守城战。
  第三梯队的士卒聚集的速度比之上次慢了一些,这一次他们准备了足够多的盾牌,越过乱石堆进入盘关守军的射程范围后谨慎地结盾阵,但是当他们结好了盾阵落下的却不是箭矢而是篮筐般大小的石块,挤在一堆的士卒为了躲避落下的石块分开时盘关守军却是发射箭矢,反复的变招之下第三梯队还没冲锋就死伤惨重。
  吕炎终于看见了想要看的东西,那是被安排在城墙后面的抛石车,看落石的数量判断盘关守军至少有二十部抛石车,可见卫氏朝鲜为了巩固辽东一线的战线下了多大的血本!
  军参谋百里河忧心道:“这旮旯地方不能投机取巧,死攻又冲不上去,该如何是好?”
  吕炎“嗯”了一声下令掩护攻城的部队撤退。
  但见千余弩兵分散进入乱石堆,他们在崎岖不平的地势上艰难张弩准备压制性射击。
  攻到城墙之下的士兵听到后方的金鸣之声抛下攻城梯调头就跑,他们刚出了城角马上引来盘关守军的箭矢,奔跑期间后背中箭的士卒闷哼前扑再也没有站起来。
  突然响起的战鼓声,随即是一声“射!”,躲在乱石堆的弩兵直立身躯扣动弩机下座的扳机,弩箭呼啸升空扑向盘关,这一射虽然压制下了盘关守军的箭势但也曝露了自己的位置,盘关内的抛石车再一次抛出石块,砸得尘土飞扬,靠得有些过近的弩兵闪避不及多有死伤,不过总算是让攻城的残兵退到安全的位置。
  “太难啃了!”百里河试探道:“不如暂时罢兵,待想出破城之策再攻?”
  吕炎“噢……”的拉长一个尾音,他像极是无视三次试探性进攻付出两千余人的伤亡,“天色尚早,换人再攻。”他看一眼张贺,“这次由你带队。”
  张贺倒是不忧反喜,十分兴奋地应“喏!”随后下去招集部下。
  百里河急道:“统领……张贺乃是副统领,怎可轻身犯险?”
  吕炎却是笑了:“放心,张贺麾下乃是我族精锐,非是那整训不过一年的贱民杂兵,其人又是秦族猛将,必能率人上得城墙。再则今日若不攻上城头,士气如何重振?”
  三次试探性进攻皆是凄惨兮兮的败下阵来的确是让那些新编没有打过硬仗的步军变得士气低落,领军之将各有领兵要略,如果是其他领兵将领为了照顾军心士气必不会一力死拼硬攻。显然吕炎不是‘其他将领’,他领兵的风格十足的秦风味道,治军铁血,打起仗来更是硬气,想当年秦一统天下时期有哪支军队稍微遇到一点挫折就退?还不是死啃硬啃直到攻下敌城!
  所谓精锐不是武技高超又或是装备多么精良的士卒,而是一群绝对服从号令,前面就算是刀山火海也在军令下不皱眉头往前冲的士卒。
  张贺集结起来的士卒数量不过两千,他们全部是一副轻兵打扮,唯一能称得上防具的就是左手臂手肘上的那面小型圆盾。有军卒抬来酒水,两千轻兵饮罢摔碗,一片脆响声下齐声高吼“杀!”,在张贺的领前冲锋下跟进。
  两千士卒无愧精锐,比之稍前的三批攻城队更快穿越乱石堆,悍不畏死地抬梯向前,队列之中自有士卒互相配合,极大限量地为抬梯的小队掩护,虽然还是付出不小的代价但也不像前三次那般被盘关守军的箭势一吓就落下速度。冲到城下利索搭梯,不用军官呼喝靠得近的士卒自觉攀爬,他们依靠经验停顿举臂挡石或是加快速度攀爬,任是城墙之上的守军如何抛下石块犹自没有乱掉阵脚。
  百缘见到攻城敌军如此悍不畏死下意识道:“这才是汉军精锐!”
  殊不知吕炎闷得快头顶冒烟,心里直骂娘:“如果是原来的部曲,区区盘关如何能挡我去路!”他实在是太想念原吕炎部的部曲了……
第二百五十八章
明枪暗箭
  辽地战事多发,大小二十余国家部族参战,西起乌穆草原;东至松江河;北有黑龙江平原;南战盘山、辽阳。被卷入战争的人口多达五百余万,总战争面积包括整个辽地,六千里路多是铁与血,万千尸体匍于地。
  因为一个人的突然出现,给这个世界带来了无尽的死亡,经过不完全统计,短短两年之内汉国塞外的许多部族失去了自己的族号,原本小规模的军事摩擦和互相争斗演变成大战,间接或者直接死在战争的人口该有近百万之众,又有几十万人口被新崛起的部族赶得四处漂泊无处容身。
  这样的战争规模和人口流失是有汉以来的总合,早年汉国多次遭受塞外游牧民族欺凌和寇边,顶多只有数个郡被战火波及,死伤和被掳人口不过是几万、十几万的数量,伤的只是皮肤不是骨肉,然而自从那个人出现后事情变得不一样了。
  他为世界带来了战火,一场又一场没有停止过的大战清剿了原本盘踞河朔边缘的羌族人,多次冷酷地下令斩杀俘虏,一声号令数千近万颗脑袋落地,他成为这个时代最强部族之一的羌族的死敌。
  他不尊伦常,不知死活地从匈奴人那里将被掳的大汉和亲公主抢了回来,抢回来后不知礼数没有尊卑,带着和亲公主在草原转战数百里,一路让和亲公主饱受塞外风沙与尘土,失去了一名大国公主应有的雍容。
  没有阶级观念的人,他不顾和亲公主劝阻,于西河和前来护卫公主的汉军爆发冲突,两军交战一上午,双方士卒死伤数千人,以致被人冠上叛逆的帽子。
  塞外骑兵来袭,汉军不敌,他没有认清楚自身的窘境率全部兵力侧击,以自身伤亡过半的代价换取了暂时的喘息……
  千里奔袭鲜卑、乌桓……
  以百战疲兵攻伐河朔……
  他最后不得不狼狈地率领跟随者到了苦寒的辽地,期望能够得到些许喘息之机,期望总是伴随失望,他压抑的发现有如畸形般的部族根本无法安静下来,一旦安静不活动活动内部就要面临危机,他只有想办法将内部的压力往外引,免得自己困守火炉被烤焦。
  畸形一般的部族,她没有文化基础,六成部众只知道耍刀枪,没有战争就好像不知道该怎么活下去,交融汇集的部众尚存游牧民族的天性,遗留原本之间的仇恨和争端,导致的是对外战争平息内部的仇杀不断。
  他原本以为创建一套律法来约束可以起到作用,可惜远水救不了近火,按照当时的现状律法还没有建立起来,如果只依靠铁血的弹压,新兴的部族早晚是要再一次因为内部不可磨灭的矛盾分裂。
  ——有时候威望并不是一切!
  好吧,他将有矛盾的部众分批遣送到各地安置,部众的问题稍微缓解军队的压力却又马上逼迫上来,好战的将军们无时无刻不在问“何时灭掉乌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惟有占领整个辽地可使我族有安身之所”,身为军队最高统帅,他乐意见到将军们求战心切,内部的压力也迫使必须考虑是否进行战争。
  经过一个冬天的潜伏,战争毫无意外的爆发了!
  利用短暂的一个冬季,他冒险击溃鲜卑,迫使鲜卑向更北的酷寒之地迁移,蹩脚地软硬兼施迫使行将灭族的乌桓举族投奔,以强盛和每战必胜的军队让盘踞辽地数百年的夫余成为附庸。他举起战刀对辽地传统强国肃慎咆哮怒吼,大手一挥数十万军民踏上征程,在那连绵不断的山脉,荒芜凶险地丛林与人搏杀。
  “必须打!它有太多不知道开采的财富,唯有战胜它、占领它、占有它的矿产,我们才有本钱富国强兵,蓄积力量等待变得强盛的那一天。”
  黑旗军在丛林里艰难地推进,他们忍受糟糕的地形、狡猾的敌人,终有一天站立在肃慎王城的前方。
  虎军战罢鲜卑后马不停蹄地穿越大兴安岭,耗时日久、穿山越岭到达黑龙江平原,他们遭遇了盘踞在黑龙江平原的白种人,双方爆发连场大战,虎军依靠兵盛之势将白种人部落击败获得平原的控制权。
  陈汐留下必要的防御兵力又马上调头南下,从黑龙江平原一路杀伐下去,遇人则杀、遇村则屠,争取不泄露行军路线终于攻到蛇湖(镜泊湖)配合黑旗军对肃慎形成前后夹击的战略部署。
  在约定的日期到来之时,黑旗军和虎军发动了总攻!
  肃慎王城守军早被黑旗军箭阵射得没有脾气,黑旗军麾下士卒又是绝对精锐之士,总攻之日起简陋的肃慎王城只是坚守两日便告城破,肃慎守军退守街道,支援肃慎的北沃军队不战而逃。
  想要退回本土的北沃军队退到蛇湖(镜泊湖)南边下方的三十里处遭遇虎军,在后世延吉市附近的平地发生遭遇战,短暂的交战北沃步军不敌虎军立刻溃败,北沃军队丢下断后的后军逃向赫殓山地,在虎军的穷追不舍之下五万远征军逃回本土不足两万人。
  耗时三个月的肃慎之战以黑旗军攻克肃慎王城抓获肃慎王楛矢砮宣布获得胜利,虎军激战北沃军队后陈汐率轻骑与蒙诏相会肃慎王城,商定以原肃慎王城为基地,向四周剿杀反抗势力的战策。与此同时,蒙诏派人押解肃慎王楛矢砮前往西林,贺灭国之功。
  肃慎之战落下帷幕,然而一切却是还没有结束,由于林斌不在西林,镇守的韩安国无法轻易定策,两支战力超强的军队被留在肃慎之地休整,肃慎的国主没了,肃慎民间的反抗却是还在继续。
  蒙诏意识到光靠屠杀无法巩固统治时紧急上书,请求西林方面考虑改变策略,进行边剿边抚的治策,尽可能地减少不必要的杀戮,安抚原住民使其归顺。打下来了并不一定是占有了她,这点认知在后世是基本的常识,军队高层担忧的不是军团之间的交战,而是忧虑不断被骚扰的情况下军队会疲惫不堪,遇到新的突发状况会十分难应付。
  陈汐反对对肃慎人采取仁道,他主张杀光所有反抗的肃慎人,杀到没有人敢再反抗为止。在西林还没有做出反应之前,他做了一件轰动辽地的事情,将俘虏到的肃慎人,无论是军人还是平民,五万余肃慎精壮被集体坑杀,不服从的妇孺和老幼处于极刑。
  自此……蒙诏和陈汐产生了政策上的争执,两人互相指责。
  蒙诏指着陈汐的鼻子骂:“人屠,残暴!”
  陈汐不冷不热回:“这么软弱!对敌人只能杀,杀光了事!”
  十分诡异,两名主将互相指责,两支军队手中的刀子也没空闲,军中士卒倾向于以杀治世。
  杀气冲天的天空下,坑杀的事件发生后肃慎人的抵抗变得软弱,逃离肃慎之地的肃慎人越来越多,被两军士兵追到的肃慎人也不敢抵抗,任其捆绑驱赶。
  某日陈汐主动去找蒙诏,他笑嘻嘻对蒙诏说:“现在你可以执行安抚了。”
  蒙诏愣了半晌羞愧连连道歉,说道:“难怪君上对君如此看重。”
  陈汐倒是变得谦谦有礼:“非是我的功劳,君上有言在先‘东夷人无国无族之念,对其只能铁血教化,若仁义待之只能适得其反’,汐深信之,唯有杀戮可使如此蛮荒族类服从,愿为君上手中战刃,杀光不服从教化之人,换来我族兴盛。”
  蒙诏闷道:“不说我不是秦人了?”
  陈汐无耻极了:“当然不是,我等皆为汉部将军,自然是汉人。不过嘛……有一位仍以秦人自居的统领最近倒是吃了不少苦头。”
  蒙诏无语,他知道陈汐说的是吕炎,沉默良久:“的确如此,我等既已为汉部将军,的确无需再分所谓秦人、草原人、或是什么人,该以汉人为名才是。”
  吕炎确实倒霉,而且是倒霉到家的那种。他被挡在盘关前进不得,接连苦战之下只有张贺率领的精锐攻上盘关城墙一次,其余新编步军接连攻了三天都以失败告终。
  盘关苦战,攻城大军士气低落,军中士卒不是中原人,是习惯了服从的草原人,如果不是这样的话早该哗变。当然,吕炎深知这一点,他明白麾下士卒士气低落而没有哗变是因为什么,那些人原本就是奴隶,而奴隶在草原没有说话和抗拒命令的权力和胆气,只要不断他们的粮,他们就不会像中原军队有那么多有的没的情绪。
  吕炎自己都说正因为是这种逆来顺受的军队他才敢一直强攻,不过连接几天强攻不克的窘境被卫氏朝鲜前来增援的三万军队打断。他明白侧翼被威胁的情况下再攻无济于事,还有被切断后路的危险,懊恼地放弃强攻进行龟缩,带着四万余残兵、丢下盘关前数千具尸体灰溜溜地退回了无虑城。
  “我成了汉部第一个打败仗的统领!!!”
  愤怒、郁闷、忧郁……
  种种负面情绪到了听到甲贺豹军攻克卫氏朝鲜望平城、候城,携得胜之势进逼卫氏朝鲜辽东军事重镇辽阳城时,他竟然郁郁得生病了,昏迷之中仍然不忘碎碎念叨诸如“君上害我”“君上把好处给了甲贺”“我心甚痛”等等的苦闷话。
  吕炎这一病西路军十二万多的军队攻势完全停滞下来,卫氏朝鲜主将卫达压力减缓之下拼命地加固城池,卫达还将麾下的军队从险渎城拨出两万人就近支援辽阳城的北路大将猛辰,这样一来连甲贺的攻势也受挫,豹军被挡在辽阳无法快速完成分割卫氏朝鲜疆土的战略意图。
  与之吕炎麾下的军队相比豹军也是一支不擅攻城的军队,甲贺几次试探下得出辽阳城至少有十二万守军时自己被吓了一跳,他还不知道吕炎被挡在黑山、险渎、盘山一线无法前进的消息,他更加不知道吕炎郁郁之下生病的事实,择选围而不攻,等待吕炎西路军消息的决策。
  负责进攻卫氏朝鲜的两位统领,他们一个刚硬十足、另一个却是谨慎过头,就此注定这个春季汉部对卫氏朝鲜的战争不会怎么顺利。
  远在王俭城的卫蒙接到前线捷报时一股脑从王座上蹦跳起来,他无视自己不战而丢辽东以西数百里国土、辽东以北两百多里平原、望平城、候城两城之失的事实,手舞足蹈:“好!甚善!将汉部残暴之军挡在辽东,待我全国动员,来年必将集百万雄兵逐汉部暴君林斌出辽地,唯我族我国独享辽地!”
  卫氏朝鲜百官齐庆,上奏卫蒙重赏有功之臣,特别是要重赏去冬与林斌周旋的卫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75/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