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1/210

  “若无军务,邀君一同踏青山、指遥云如何?”
  “呵呵……我需要带个翻译。”
  “啊?”
  林斌有军务吗?当然有!不过有些事情急是急不来的,他向草根子吩咐,代为转告密枢院诸位部属“不必再候,自行议事”,想抽出一点时间好好和这位特殊的少年闲谈几句。
  两人也就这么散步于青山之间,踏于环廊之内。可以谈生活,亦可以谈抱负,其实他们也不知道对方有什么吸引自己的东西,短暂的几句交谈竟是像极多年好友,笑谈一切空洞,一些不应该说的话也顺嘴说了出去。
  刘彻花了很多时间在研究林斌,越是研究越看不透,不过这并不妨碍理解一些层面的想法,他极力引导话题,以轻松随意的方式小谈训练军队、将领运用;大谈对外扩张、国与国的交流。
  林斌发现这位少年和自己有很多共同语言,对某些事情的理解更是惊人的相向。
  话题也不知道是怎么绕竟是绕到民族这个敏感的话题,而无疑民族这个话题对刘彻有着惊人的吸引力,刘彻极力地想要理解什么是民族的向心力,林斌一时间也不知道该怎么解释。
  这一谈,谈到傍晚才算完,分道扬镳时两人下意识地转头,看见对方都在看自己,不约而同在心里怪怪的想:“真是一名奇特的人!”
第二百八十章
顾虑重重
  “君上为何突然让我等严加监视汉国特使韩嫣?”
  “不知。行该行之事,奉命办事便是了。”
  “是该如此……”
  “好了,走吧!”
  两道背影远离而去,他们瞬间就拐入墙角消失不见。
  ……
  ——密枢院:
  林斌站在地图前方专著看着乌穆草原的方向,根据斥候长久以来的回报乌穆草原并没有发现匈奴军队的行踪。一个都没有发现就是大发现,以前乌穆草原时常可以遭遇匈奴的侦骑,这下子连侦骑也没看见一个,事情显得十分反常。
  东面的卫氏朝鲜最近倒是活跃了许多,一改不出城野战的战略部署,多次出外与虎军发生交战,当然,卫氏朝鲜在野战中毫无意外地被虎军打得屁滚尿流,每一次都是惨败而归。
  乔巴山方向的左贤王赛音达虽然有集结军队的迹象,但是左贤王只是集结兵力没有领军出征的举动,那好像只是例行的秋季狩猎,不过还是值得关注。
  最值得汉部注意的是占领区内的反抗势力又死灰复燃,多处居民区遭到游击队的袭击,虽然没有造成汉部民众什么严重的伤亡,但是分居在各地的民众明显变得有些恐慌。
  韩安国的眉头已经皱了很久,他转身走到简易的沙盘边盯视占领地的肃慎局部,看着插着代表抵抗势力活动范围的小型旗帜,忧虑道:“如此下去要遭……。我以为应当一边派出军队进行清剿一边划定警戒区,限制暴徒的挥动范围,进行压迫性驱逐,强迫抵抗的敌人龟缩一堆,然后一举剿灭。”
  蒙诏暗地点头,韩安国建议的剿匪方略虽然会消耗很多时间,但不失是一个可行的方法,当然前提条件是进行增兵,不然还是有点悬。
  吕炎则是有些疑问:“若是匪徒像上次消声灭迹,待驻军放松又再袭击,如之奈何?”
  占领区的不稳定让汉部浪费了许多兵力驻守,目前占领区的军队数量是三万五千人,他们分布在仆从国夫余境内、原肃慎领土,还有两万士兵驻扎在边界线防御北沃可能的袭击。所以三万五千人看上去虽然很多,实际上是被分散了,抵抗组织没有固定的袭击对象、没有提供补给的基地、行踪不定,依靠少数兵力想要驱赶并进行歼灭很有难度。
  吕炎看韩安国默不作声干脆径直往下说:“以我之见,匪徒如此活跃必然是有人暗中资助,或送予食物、或偷偷报信、或参与袭击!若想永绝后患……驱逐或杀光原住民方是最佳方略!”
  韩安国的脊椎骨忍不住直发凉,心悸无比的想:“先秦人果然狠!”
  现在居住在占领区的原住民虽然还没有进行人口普查,但是包括夫余人在内的人口数量保守估计应该有三十五万左右,其中夫余没有遭受战火人口占了大比例该有二十七万,肃慎是大交战区,一个多月的无差别入侵战让原本有二十五万人口的肃慎只剩下八万余。
  早先是战争状态,入侵的军队遭受抵抗进行杀戮无可厚非,屠杀已经进行了一次,而且效果明显很不好。现在原住民大多已经归顺,因为少部份人的过错再次进行大规模屠杀……
  韩安国斩钉截铁:“不可!行如此灭绝人寰之事要遭天谴的!再则今次杀了,日后谁敢归降?如此亡国灭种行径实不可为!”
  吕炎一点都不恼怒,他竟然笑了:“杀又如何?我等乃是军人,君上有言‘士兵的存在就是为了杀人’,世上可有不杀人的士兵?”
  蒙诏偷偷看一眼站在地图前沉思的林斌,发现林斌对两员大将的争吵根本无动于衷,显然是在想更重要的事情。
  韩安国苦笑:“交战时杀人自然无错,但是……如今要杀的是手无寸铁的庶民,是已经归顺的庶人,怎可因怀疑有人资助地方便进行灭族屠戮?吕统领可曾想过,今日灭一族,明日要灭几族?一次是偶然、两次是迫不得已、三次便是屠夫。若如此做,今后我等要与之交战的便是顽固不降的敌军,会让我方士卒增加多少伤亡?”
  吕炎笑着重复:“我们是军人!”
  韩安国苦笑不止。
  吕炎用了肯定句:“军人的义务便是杀人。反抗者死,此是震慑,必不可缺!灭一族而得安宁,日后亡国之民谁敢再行反复!?”
  最最最重要的是……吕炎十分清楚目前汉部没有多余的兵力投入占领区,因为局势的变化,汉部必然会做出一个策略性的转变,有足够的兵力只会调往卫氏朝鲜战区或者调到西北方向布防,所以进行屠戮式的震慑完全有必要,时间不等人,既然肃慎的原住民不想放弃抵抗,那全去死好了。
  韩安国看向蒙诏,希望蒙诏站出来说几句,在道德观念如此看重的年代,进行大规模屠戮必然要遭受侧目,名声一旦坏了想弥补太难,负面的名声带来的后果不能忽视,这会影响很多,首先就是每次战争遭到的抵抗会翻倍,这就等于自找麻烦。
  蒙诏回视韩安国,露齿而笑,很灿烂、很阳光。
  韩安国:“……?”他有点懵,印象中的蒙诏也是反对无差别屠杀的人才对啊?怎么会无动于衷?等待他看见蒙诏在关注林斌时才明白那副‘老神在在’的来源,默想:“也对!君上还未表态,一切尚无定论。”
  ……
  林斌很闷,他早就知道匈奴有大动静,判断似乎也没有出错,匈奴这次进攻的对象依然是西域,不过这次有点不同?如果匈奴真的与淮南王刘安合作了,那么军臣单于这次攻打西域应该不是以全面占领为主,该是想打通战略通道,将西域联军压迫在一定的范围内,迫使西域联军动弹不得。
  话又说回来了,林斌怀疑匈奴人的字典里面有没有‘战略通道’这个名词,如果军臣单于想把西域联军压制住最理想的方案是什么?毫无疑问,军臣单于必须将包括蒲类、车师、郁立、卑陆等十三个西域邦国吞掉,然后把西域联军赶到玛纳盆地以西,依靠沙漠为屏障,如此做才能完成战略目标。
  林斌最为不解的是前次匈奴人大动干戈都没有打进西域腹地,战线止步于车师国,如果这一次匈奴人是以打通战略要道为主,军臣单于出于什么信心能把西域联军逼迫向西?
  “不会是有西域人被收买了吧?”
  林斌越想越觉得有可能,毕竟西域民族构造很复杂,大大小小邦国在那么个旮旯地方竟是有五十多个……
  “君上?”
  林斌回身看见三位大将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接近,标枪似得站在自己身后。
  “君上所虑何事?”
  林斌不知不觉已经独自思考了近两个小时,他见蒙诏关心温和笑道:“在想匈奴人下一步会怎么做。”
  吕炎相对比较直白,既然林斌在构思怎么对付匈奴人,那……,他闷声问:“君上想要与汉国联合御敌?”
  蒙诏和韩安国同时露出关切的表情,这正是他们想问而不知道该怎么措词的。
  “汉国……不可靠。”
  很明显,吕炎和韩安国心里松了口气,而蒙诏则是怔住了。
  吕炎不想和汉国合作情有可原,韩安国为什么也会排斥?原因就在于韩安国是叛将,林斌想要与汉国合作的话,韩安国肯定要倒大霉。
  “君上不与汉国联合御敌?”蒙诏异常不解:“那……?”
  林斌脸上没有一点表情:“汉国不会真心全意和我们合作,在那位天子的眼里我们也是叛逆,相对而言只是目前对他的威胁不大,他首要的敌人是内部的刘安等诸侯、再来就是强大的匈奴,他自己没有办法独力对抗想拖我们下水,借我们的力量去和匈奴抗衡,按照我的说法,他要让我们当炮灰,而且是给一点物资当甜头就想把我们往火坑里推。”
  吕炎阴测测:“还是那套借刀杀人计。”
  蒙诏只关心实际问题,迷惘问:“君上已有定策?”
  林斌沉吟一会,苦笑:“构思还不成熟,不过我坚持认为突破口离我们很近只是目前没有发现。现在能做的是尽力帮助我们的盟友西域人,由吕炎联络在凉地(凉州)的氐族人,组织氐族军队西进,希望能争取多一些时间。而我们抽调兵力在西北方向布防,等待局势进一步发展。”
  韩安国迟疑问:“如此一来是汉国打汉国的,我们打我们的?”
  林斌一如既往的苦笑:“没有和汉国合作我们只需要五万人就能防御与汉国的交界线;和汉国合作我们至少要派出二十五万正规军去帮助汉国建立防线;向汉国宣战则更简单,趁火打劫三十万人就能打到长安。”他顿了顿,无视吕炎炙热的目光:“不过这条不考虑,徒为他人做嫁衣罢了,陷进这个混战泥潭别想再出来。”
  三员大将彼此相视,他们尽管还有点迷惘,但还是决定服从。
第二百八十一章
一触即发
  公元前139年七月初八:
  汉部改变行政方针,放弃大规模军事扩张,改为大力发展内政。汉部对外扩张脚步的放慢所带来的结果就是与卫氏朝鲜的战争进入对峙阶段,双方基本不再进行大规模会战,像极是划定各自的防御区,小规模的交战三天两头的发生,而似乎双方也接受现实,进入了短暂性的僵持。
  汉部的入侵给辽地带来了战火,第一阶段的结尾以乌桓举族投靠、夫余沦为仆从国、肃慎灭国暂时停止,汉部基本上完成了自己的战略目标,在辽地拥有固定的领地,站稳了脚跟。
  随着内政方略的确定,安置部众、接收占领区、占据矿区的作业速度加快,一个月过去了,占领的两个铁矿、一个铜矿开始生产,预示着汉部拥有了原材料生产基地,而兵工厂的建设也在如火如荼进行,预计三个月后可以投入生产。
  相对比较稳定的发展期一直持续了一个月又六天,局势开始产生新的变化。
  公元前139年七月二十七:
  汉国内部发生大规模叛乱行为,以淮南王刘安为首的淮南国、庐江国、衡山国举兵造反。
  实则二十五万上下、对外号称五十万的淮南军队向周边的中央政权郡县发动进攻,攻下十余个县。
  身在西林的淮南使者正式以平分汉国为诱饵向汉部高层发出联盟邀请,同时淮南的使者献出大量礼物作为诚意。
  淮南的使者声称:只要汉部从北部塞外进攻汉国的北疆,淮南一系就能拿下汉国腹地的战略要地,立时汉部从北面进攻,两军顺利会师将推翻天子的统治。战争结束后,包括长安在内以北的所有郡县统归汉部所有,也就是说刘安很大方地汉国一大半领土很慷慨地‘送’了出去。
  巨大的诱饵前面汉部的高层并没有头脑发晕马上答应,在林斌的控制下,汉部官吏开始与淮南一系的使者进行谈判,最终以淮南一系攻下六安、九江为结盟先决条件,如果淮南完成结盟的先决条件汉部将将考虑与淮南一系进行军事结盟。
  公元前139年八月十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1/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