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19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8/210

  “嗯!”
  队率的眼睛有点特别,是那种势利的三角眼,而这种有着三角眼的人通常都是作为反派出现,很明显这个叫夫的队率不是什么正直的人。他刚要再说什么却是被燎禁止了。
  “噤声!”
  趴在地上的士兵们感受到地面轻微的震动,他们面面而觑……
  “大股骑兵!”
  毫无疑问,那根本就是一句废话!
  在预定的战场,离上善大约十里外的一支匈奴骑兵毫不珍惜战马的体力在全力驰骋,这股匈奴骑兵大约有两个千人队,没有携带甄别身份的大纛当然也没有旌旗。
  燎很小心地露出头,他看到了高速驰骋的匈奴骑兵,作为一名基层军官他很快判断出匈奴骑兵的数量,而在那两千骑兵后面又是一支骑兵队,初步目测大概有五千骑。
  “守在这里!”
  夫三角眼一眯用力点了点头。
  燎卧在地上匍匐着下坡,坡地下是密密麻麻的豹军骑兵,一名校尉和几名军侯正围成一圈在商讨什么?
  草原并不是不能埋伏,一般进行埋伏是躲避在山坡后面,利用山坡的高度挡住敌军的视线,而如果敌军派出侦骑探查,这样的情况下埋伏算是失败了,所以在草原作战中对军官素质的要求很高,高到需要有快速反应过来的能力。
  燎下了坡地终于能站立起来,他奔跑着过去,神经质地压低嗓子:“校尉大人!”
  围成一圈的人很快就散开了,地上摆着的军事地图也很快被亲兵收了起来。
  校尉马坦语气有些快:“是不是匈奴人的先遣队过来了?”
  燎抱拳应:“大约十里外出现匈奴骑兵,数量为两千;十五里外还有一些匈奴骑兵,数量五千。”
  马坦击掌:“好嘛!终于来了!”他对燎如此说:“你的任务完成了,归队领着你的弟兄准备作战吧!”
  燎腼腆地笑着应“喏!”转身离去。
  一名军侯靠了过去,他笑嘻嘻说:“大人,等这仗打完这小子该回西林了吧?”
  马坦笑而不答,在汉部军队侦查敌情也算是一件军功,他满看好那个腼腆的小子,派燎观察敌情算是送一个易得的军功直接推燎一把,这一推豹军又诞生一名中层军官,对豹军以后的发展有助益的作用。
  其实无论在哪个年代哪支军队,这种情况都属合情合理,毕竟什么地方都存在竞争,多一份助力多一个军官在平时或许没有多么大的作用,但是一到关键时刻作用就会凸显出来,为本军团累积实力是每位上司都会做的事情。
  “另一边怎么样了?”
  “回校尉:李校尉那边也准备就绪!”
  马坦亲自爬上坡远远看去,前方的匈奴先遣队已经停了下来,而后面那支匈奴骑兵速度没有降慢,他知道两支匈奴骑兵要进行集合了,等待匈奴骑兵集合完毕必定会继续前进,而那时就是他们出击堵截的时候。
  甲贺给予前方部队的军令很简单:他命令上善前沿的部队每发现匈奴军队就进行堵截,能吃掉的一个不留,不能吃掉的视情况进行局部打击,别让匈奴军队太容易就突入上善核心。
  埋伏?不!那是一场堵截战,只有用这样强度的堵截才能不使伊稚斜生出疑心撤退,这种堵截战与不打周边部落是两码事,每一道军事命令必然都有它的理由,如果那么容易理解谁都能做统帅了。
  马坦终于看见两支匈奴骑兵合成一股,依稀可以看见匈奴军队阵中奔驰出十几骑。他皱了皱眉:“匈奴侦骑……”说完退下坡地,他召唤各曲军侯:“各回建制!一刻钟后……我们出动!”尔后看向亲兵:“派人通知李校尉,按计划行事!”
  周边的人一下子少了许多,马坦走向战马一个翻身就攀了上去,他调整身上的甲胄,用力踩踏脚底板的马镫,抽出了战刀……
  “全军准备!”
  军令下达,五千骑士神情一肃。
  燎用力托了托手中的骑枪,他很满意这次掌心没有像以往那般出汗,用骑枪作战时掌心有汗绝对会要了自己的小命。他转头看向屯下的袍泽,发现一些补充兵的表情果然有些紧张,开始向各个屯长在做的事情那样为屯下士卒鼓气。
  骑在马背上无法感受到地面的震动,不过这并不妨碍他们知道敌军已经越离越近。坡上的观察兵在吼“十里……九里……”不断地汇报敌人的位置。
  马坦深呼吸一口气:“全军……上坡!”
  嘹亮的号角声响彻起来,突然响起的号角声果然惊动了正在奔驰的匈奴骑兵,他们做出了发现异动时谁都会下意识做出来的动作,那便是放慢马速!
  第一名豹军骑兵控马上了坡地,他还在继续往前挪,挪出空位给后面的袍泽。尔后是第二名……第三名……直至没有位置能容纳下后面的人。
  坡地上突然出现的豹军使得匈奴骑兵的指挥官一呆,他不是菜鸟,事实上能当上先锋指挥官的人绝对是经验丰富的人。他发现自己的骑兵在降速,一马鞭子甩在旁边的一个骑兵身上,大声吼:“不能降慢速度,吹!给我吹号!全军全速!”
  豹军这边的巢车终于立好升了上去,这种观察敌情用的瞭望车可及视野很广,有助于帮助指挥官了解战况。
  马坦手中的战马用力下挥:“杀!”
  滔滔马蹄,滚滚洪流,他们冲下坡地咆哮喊杀,迎向属于自己的战场……
第二百九十四章
乌穆之战(六)
  马坦部麾下的骑兵齐声喝“杀”,他们依借坡地的坡度策马而驰,坡度让骑兵座下的战马更容易完成加速,他们几乎是一下坡地就达到冲锋速度的要求。
  按照骑军冲锋阵势,燎这一屯和许多同样是持骑枪的袍泽被按照在冲锋阵型的最前面,他们在冲锋的过程中没有端平骑枪,而是把骑枪夹在右臂适当地往下斜。
  牢牢跟在枪骑兵后面的是弓骑兵,他们此时已经将骑弩或者角弓握在手里,一般在射完两轮到三轮的箭矢后他们会换上汉部骑兵每个人都会装备的战刀,准备近身厮杀,不过这些弓骑兵的主要任务不是用战刀近身杀敌,他们需要尽可能的保护自己不在冲阵的过程中掉队或是被敌人杀死。
  数量颇多的刀骑兵,他们每个人都是持着一柄加长刀柄的斩马刀,那种斩马刀大约五尺六寸,加长了的刀柄能让他们在驰骋中轻松利用战马奔驰的速度杀敌,前冲的力量是无比巨大的,只要把斩马刀横出去基本不用刻意去挥动就能杀人。而他们将会跟在弓骑兵的梯队后面进行冲阵,在交错驰骋的过程中用斩马刀尽量收割生命。
  轰鸣的马蹄声是目前草原上唯一的声音,两支不同阵营的骑军却选择不退缩,他们可以称得上凶悍,选择直直向对方发动冲锋。
  两支由骑兵组成的箭头越离越近,匈奴军队这方几乎没有阵势可言,而事实上匈奴骑兵在作战时缺少新意,他们依靠的是自身的蛮勇和对骑术的熟悉,其实就是依靠身为草原民族的本钱在作战,这有一部份是因为缺少文化,另一部份则是处于草原民族天生对骑战所拥有的自信。
  汉部的骑兵同样有着匈奴骑兵所拥有的本钱,谁都不会忘记汉部的人口结构是经过调整才有如今的均匀,在还没有调整前汉部的草原人口数量曾经一度占到了七成。
  汉部的军队兵源其实也没有因为人口结构均匀而改变多少,汉部骑军目前的士兵仍然是以前的草原人为主,只不过那些草原人都不承认以前的民族,某些人就根本没自己的民族甚至姓氏,所以他们选择遗忘并坚信现在的自己是一名汉人没什么出奇的地方。而农耕民族一般很难被选上成为一名骑兵,原因自然是不必再多谈了,需要正视的是汉部骑兵的马术不会比匈奴人差多少。
  匈奴人一直以来都存在一个误区,他们无比肯定林斌来自汉国,想当然耳就会往“汉部肯定也是汉国人居多”的方向想。别奢望在这个探查敌国情报观念如此微薄的年代,各国政权会去考究某个民族某支军队是什么人口构造,他们在乎的太过片面,无非就是那个敌国有多少军队,被派来多少军队作战罢了,至于后勤、国力、后续兵力等等,那是现代才出现的观念,在目前为止都尚算模糊。
  无可否认,汉国真的很富裕!汉国从来都不缺少金属也不缺乏先进的技术,但是受于国策的关系,执行的还是黄老无为之术,基本上不提倡动甲兵,在没有动乱的时候总是例行的制造一些器械存放,数量不是很大,一旦到了有战乱的时候才会得到命令大量赶制。
  国家的军事力量必然与之国策相挂钩,在‘修生养息;于民不争’的国策下,汉国是富裕了,但较之开国时期相比,军事实力也因为这一政策而不断被消减军费,除了边塞一直在大量补充戍卒之外,内地也就是在几个重要的关隘布有重兵,大量的青壮一般都是在当地当‘正卒’,也就是在本地服役,到了一定的时间后又会转为‘更卒’,也就是需要进行徭役的预备役军人,需要为本郡县服一个月的劳役。
  劳役的项目包括修治道路和桥梁、挖河浚渠修筑城墙,转漕运输,因为国家向来对这些基建不予拨款,只能由地方长官无偿役使当地更卒完成,基本上这些人都是不需要兵器的军人,各郡县也就可以按照国家的政策多囤积金属以备不时之用。
  汉初以来,承担宫廷护卫的南军士卒,按照征兵制的轨道,每年从郡国征调‘正卒’充任。每一个在服役年龄段的男子,都有可能被征调到京师充当护卫皇宫的军士,为期一年。因而那些守卫皇宫的卫士们,都是操着各地口音的异乡人。
  至于北军,也就是职业的军人,他们都是长安以及三辅人,长年在繁华之地成长,所受的教育比之其它外地郡县优秀、生活也富裕,这也就解释为什么北军都有一股子傲气。每一个朝代的京城人士都视非京城人为土包子,这种优越感很难讲清楚。
  南军与北军取自不同的兵源,是有其深意的。外郡的农家子弟到京城护卫皇宫,由于来自远方,与京师本地的民情无法融合;南军内部来自各地的兵卒之间,语言和生活习惯也不同,加之服役期只有一年,也难以达成密切的沟通,故而不易发生集体作乱之事。而三辅子弟们的家族、亲朋、祖坟都在这块土地上,动一发而牵全身。有了这种牵挂,驻守京师的三辅子弟们不会轻易冒险犯难,辱及亲族。
  说明了什么?说明汉部与汉国绝对是不同的两种军队制度,汉国没有的汉部有,当然,汉国有的汉部也绝大多数没有,而这个年代是生存竞争的年代,军事力量才是关键,军事实力的差距还在被继续拉大会造成什么结构?看现在汉国被军事威胁压迫,汉部短短两年内就成为军事强国就能说明一些东西。没错!就是国策的区别,而这一点恰恰是匈奴人不理解也从来都没有想过的!
  有时候一点点错误的理解就能改变人的一生,而一个国家的统治者一旦错误理解了一些什么东西必然会影响到下面的部属,从而形成骨牌效应,一排崩塌了就会继续崩塌下去,直至国家崩溃。
  匈奴的崩溃就将从乌穆草原这个战场开始……
  留在后方并站在巢车上的观察兵看到即将对阵的两军相距只余两里的时候抓起腰间的号角吹了起来,冲锋中的豹军阵中号手听到了,他在驰骋中也抓起号角吹响起了两长一短的号声。
  燎很镇定,他眼睛死死盯住前方的匈奴骑兵,他已经可以清晰地看见对方的脸孔,他看到了一个左脸颊有刀疤的匈奴骑兵,那个匈奴骑兵的装扮与其他人不同,看上去颜色相对华丽许多,而在草原民族里颜色复杂正是身为高贵的人的意思。他在心里默念:“这个是我的!”
  一阵尖锐的声响在刹那时竟然压下了骑军冲锋的马蹄声,霍时天空好像一暗,燎害怕骑兜掉了没敢抬头,他尽量将眼睛往上瞧,看见的是一片由箭矢编制而成的黑幕,那块黑幕在飞,飞向正对面的敌军,注定引爆无数血花,溅起漂亮的血色花朵。
  三长两短的号角声又被吹响了,燎顾不得分神,他用力咆哮:“枪骑兵端枪——持平!”,而各屯的屯长也在这么喊,立时奔驰在冲锋阵列前方的豹军枪骑兵拉开了彼此的间距,他们要收割生命了!
  马坦没有随着麾下骑兵一起冲锋,一名校尉以上的将领他的职责早已经不是上阵杀敌而是需要在后方控制战局,这一点只在汉部被强硬规定。
  同样立在巢车之上的侦察兵激动说:“接触了!”
  马坦有眼睛,他能自己看,他看到的是己方弓骑兵射出一轮箭后匈奴骑兵进行反击,双方阵列中不断有骑兵中箭落马,差不多是三个呼吸的时间两军的前锋就互相发生碰撞,己方的枪骑兵果然利用骑枪长度的优势将杀伤距离太近的匈奴骑兵串成肉串。
  燎抛开了过重的骑枪,他一斜身抽出战刀,而在这抽刀期间付出的是被匈奴骑兵的刀锋伤到左臂,依稀脑海中还出现刀锋与甲片的‘嘶啦’摩擦声响。
  枪骑兵冲阵的威力不用怀疑,事实上冷兵器时代骑战前期杀伤力最大的就是枪骑兵这个消耗性兵种,利用得最完善的不是在古中国战场,而是西方的罗马战场,罗马的雇佣兵出产地的马格内西亚帕加马(Pergamum)骑兵!
  马坦遥望过去,他看到匈奴军队在被枪骑兵分割的后选择龟缩性移动皱了皱眉,细声道:“可惜……要是兵力再多一些就好了。”
  匈奴人的骑术太好了,他们也习惯了死亡,根本就无视数量极大的同伴倒在互相冲阵的道路上,没死的骑兵没有出现混乱,他们在苍凉的号角声中想退出交战场地到旁边整军再战。
  “校尉大人,要通知李校尉出动吗?”
  “不!”
  马坦眼睛死死地盯交战军队后面在不断游驰的匈奴骑兵,他十分明白战争才刚刚开始!
第二百九十五章
乌穆之战(七)
  轰鸣蹄声的战场,一名又一名骑兵交错而过,他们互相操着不同的语言同样大声喊“杀”,依靠本身的作战经验做出不一样的挥动动手试图用手里的兵器斩杀对方。
  震天的马蹄声下面是不时响起的惨叫声,一名骑兵中刀堕落战马,迎接他的就将是滚滚而过的马蹄,遗留在地上的尸身根本看不出曾经是一个人,而是一滩被踩得四乱的肉渣滓。
  失去人驾驭的战马,它们仍然会跟随大队继续往前冲,但正是因为失去了驾驭的主人使得它们在短暂的时间里没有反应过来,许多无主战马奔驰期间撞向骑兵,两匹相撞的战马让马背上的骑兵随着惯性跌飞出去,其结果当然是凄惨无比,那是在恐惧的嚎叫中变成大地的一部份。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8/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