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5/210

  晦气,林斌感到无比的晦气,回头大吼,“来人!”他都在担心军心不稳了,这丫的还唧唧歪歪,哪壶不开提哪壶,怒视萧夫子,“此人乱我军心,押下去斩首!”
  萧夫子一个劲没缓过来直发愣,没来得及反应就被两名军卒拉扯下马,但仍径直喊“我说的是实话,你不能杀我!”,军卒不理,就要拉下去,但是萧夫子死活挣扎,服软:“我错了,错了,别杀我……”
  前后反差太大,一个正拧着牛皮袋饮酒的士卒看见萧夫子先是硬气,然后服软,萧夫子的表情也太过搞笑,这名士卒竟是“噗——”一口喷出去,作声笑了出来。
  周遭士卒见军官没有痛斥,也忍不住放声大笑,尔后不明就理的士卒们皆大笑起来。
  “为何发笑,为何如此!”萧夫子摆脱开来,非常没有面子的甩袖,“大人答应依我三件事,如今可是要反悔!?”
  林斌也没真想杀萧夫子,就是吓唬吓唬他,让这丫的把嘴管严了“唔!”,林斌咧嘴,“这是第一件!”说完不理萧夫子,含笑看着士卒们因为一番大笑而冲淡了临战前内心的紧张,这时倒也觉得萧夫子满有用的。
  萧夫子松了一口气,这时他穿的是一套临时拼凑起来的皮甲,没有袖子让他甩,气鼓鼓地怒视林斌一会,冷哼一声也干脆不上马了,作势眺望远方。
  这时又有人回报……
  “禀告大人,四周皆发现汉军,足有两万五千之众!”
  林斌“嗯”了一声,示意斥候继续往下说,脑袋开始思考是不是接受公主的请求。
  “汉军之中有两百车骑,四千骑军,其余皆为步军!”
  这个消息来的一点都不意外,这时的汉国极为缺少战马,所以在野战中面对游牧民族时才会显得有些劣势。
  “大人!发现汉军斥候是否射杀?”
  杀?林斌沉吟,按照道理自然是杀掉,没有人愿意让敌人探知自己的部署,但是如果杀了,那么不想战也得斩了!
  萧夫子原本还在装腔作势,一听在问要不要射杀汉军斥候,急急出声:“杀不得!杀不得啊!”
  林斌再次怒视萧夫子,萧夫子被林斌拿眼一瞪马上闭嘴。
  “射伤……俘虏回来。”林斌认真权衡,都是不知道会不会交战,怎么能让假想敌的伺候把自己探了个仔细,“要是没有办法生擒,杀了也没有关系!”
  斥候领命而去。
  林斌忍不住地叹息:“真的要与汉军作战了吗?”
第九十章
古之名将
  李息得到斥候回报,不明武装发现异常后掉头回退,他心里讶异对方领军人物的敏感,竟是还没靠近就发现自己的设局,觉得有意思的同时,也因为对方领军人物的高警惕性感到赞赏。
  常年在长安领军的李息难得出来一次,原本以为只是枯燥的接引任务,探索到不明武装后,发现不是那么一个回事,心想这回能玩一次不一样的了吧?
  武将最害怕的是什么?无它,就是寂寞!武将从来都忍受不住寂寞,一旦有表演的舞台,武将会变得兴奋异常,就算没多大的事儿,寂寞了许久的武将也会想方设法的弄出一大堆的事情来,比如玩玩学了却从来没有用过的清壁坚野。很复杂吧?但是谁又知道这只是李息耐不住寂寞想玩一玩而已?
  “寂寞最是断肠啊!”
  李息乘坐的是轻战车,他此时非常惬意地把玩自己下巴的胡须,啧啧有声地看着己方部队缓缓开进。他是想做一番大事业的武人,没有什么比在广阔的草原上,看着麾下部队滚滚前进的景象更能让武人感到莫名的兴奋!
  “唔!”李息不抚慰胡子了,右手猛地一拍自己的大腿,裙甲被拍动发出一阵‘哗啦’声,他哈哈大笑,“我心甚慰!”
  同在一车的军司马苏信听闻李息大笑,脸抽了一下,发问:“校尉大人何故如此?”
  李息还是笑,斜视苏信,放言:“从此番圣上派我等领军出塞,本校尉以为,我等日后必然还会领军至此!”
  苏信深以为然,但却不能明说,隐晦劝:“君上志愿宏伟,非是我等可以猜度。”话锋一转,问:“校尉大人,如何会知敌军稍退便会止步布阵?”
  李息一脸‘你很看不起我’的表情,“你是否在考验本校尉?在此未明真相之际,何故称呼‘敌军’?你可知晓,那林斌乃是代郡一队之率,非是贼人!此番也尚不知晓事实真相,称为‘敌军’是否尚早?”
  苏信看一眼后方被士卒押在囚车随行的四个准囚徒,转头问,“校尉大人相信逃卒之言?”
  “本校尉谁也不信,只信自己眼睛!”李息纳闷极了,这军司马也太自不量力,仗着家族势力老是喜欢和上官作对,“再则,苏司马可见过带着小女娃一起逐逃的逃卒?”
  苏信闭嘴不答。他的家族与义渠公孙门阀有着数十年的理不断的关系,他本人也和公孙熬有着不错的私交,别说是听一个小小什长说上官(公孙熬),因嫉恨部下功劳和威名设计陷害让人难以相信,就算是真的那又怎么样?不就是一个毫无底蓄的小卒嘛,就是真的陷害了又怎地!门阀利益神圣不可侵犯,别说是小卒,就是地位崇高的官员,侵犯了自家门阀的利益,该咋办还是咋办!
  “那人自称是什长,名唤为霜,乃是代郡军侯公孙熬麾下之戍卒,非是私逃,乃是领受军令出战而不得归,你我皆知此事乃是事实,多言作甚。再则,兵堡陷落与士卒何干?乃是上官之罪。公孙熬依仗家世素来目中无人,本校尉也深知你与公孙熬是至交。汝可知何事为公,何事为私!?”
  ‘汝’这个词并不被多用,用的时候就是心里不爽的时刻了。
  苏信的脸慢慢变得铁青,冷哼一声不再多言。
  门阀斗争在任何时代都屡见不鲜,李息压根就没把公孙熬和苏信背后的公孙门阀和苏氏门阀放在眼里。公孙家如何,苏家又怎样,李阀势力比起显赫的窦氏和庄氏门阀虽然还很弱小,但是无论是在长安还是整个汉国的军队系统里,李阀的势力可不是区区公孙门阀和苏家门阀,这两个新兴崛起的门阀可以轻易撼动的。
  两个看上去不怎么搭调的军官在掰嘴,军官和士卒却没想那么多,这是汉国自高祖皇帝亲征失败后,汉国军队第一次大规模出塞,虽然大家都知道不是出来作战而是寻人,但是能浩浩荡荡的行军于戎人的领地,他们还是感到非常兴奋。
  男儿在世,没个能炫耀的谈资怎么能行?这次出塞回到汉境,怎么也是个炫耀的资本不是?
  霜的‘落网’对于李息来说十分有价值,李息从霜这里了解到一些事情,比如领军的人叫林斌,是上党人,在雁门郡救了卫尉李广的嫡子李当户,由李当户引领到代郡,从而投军,初始官职为什长。
  此时,霜披头散发被囚禁在囚车之内,他前胸中了一箭,虽不致死,但失血过多的脸庞有些苍白,嘴唇更是因为长久没有饮水加上失血干涩的裂开。在他之后,两部囚车也在滚滚向前,那是陪同执行任务的两名戍卒。而陵子,她则是由于年龄太小,被李息和苏信认为不可能单独逃跑,被压在后面的粮秣部队之中。
  李息自己详细分析了一下,从霜那里得知林斌在兵堡之战中表现出色,匈奴人曾经悬赏过林斌的人头,一个能让匈奴人悬赏人头的武人绝对是悍勇异常,被悬赏的人也很难和匈奴人混到一块去,从而觉得林斌不是一个会劫持公主的人,救出的机率比较大。
  “唔……,为何救出了公主非是送回,何故往外走?”
  李息后来了解到匈奴人使了一个阴狠的计谋,那便是抬高林斌的地位,让公孙熬仇视抢了自己威风的林斌,后又以出战接应鸿翎急使的理由把林斌派出去。李息觉得公孙熬没必要使出这么一招谁都能看出来的借刀杀人计,应该是公孙熬确实认为林斌悍勇,这才委以重任,但是林斌误会公孙熬要杀自己,这才想逃得越远越好,从这里也能解释为什么救出公主不是往回走,而是越离越远了。
  “校尉大人请看!”苏信遥指前方一个坡地,他的眼光很毒辣:“敌……唔!那股人摆了一个先秦的战阵!”
  确实,林斌他们由于条件限制没有长达四米的刺龙枪之外,战阵摆列与先秦军队的阵法完全一致。
  李息停止思考远远观去,仔细看后发出了自己的疑问:“此人果真是什长?”他看到秦阵的第一个念头是,这人恐怕不简单啊!
  在竹简为信息载体的年代看书是一项非常奢侈的事情,有一个成语叫‘学富五车’,我国古人已开始用竹片或木片作为信息载体。用以书写的竹片叫做‘简’又称‘策’;用于书写的木片,叫做‘方’又称‘犊’。‘学富五车’语出《庄子—杂篇—天下》篇‘惠施有方,其书五车’,惠施是战国时哲学家,很有才学,是名家的代表人物。这里是说惠施是个有学问的人,道术很多,他读的书要用五辆车子拉。后来人们便以五车、五车书、书五车、五车竹简、惠车等来表示对饱学之士的称赞。
  在文化传播极为不易的年代,看书尚且是奢侈,那么拥有兵书的人,要么是公侯世家,要么就是豪门大族,身份绝对不会简单。而恰恰的,在汉国除了将门世家或者兵家根本就没有兵书,这也是李息为什么感到惊讶的原因了。
  “传令:擂鼓!变阵!”李息嘿嘿直笑,他身上属于武人的血彻底热了起来:“本校尉倒要见识见识秦阵的威力!”
  自高祖皇帝白登一战后(公元前200年),时隔了整整五十九个年头,汉军的战鼓再一次在塞外重新响彻起来,听闻者无不感到兴奋异常!士卒听到了战鼓声,又想到了这是草原,全身血液为之沸腾,不自觉地加快了脚步。
  苏信眉头一皱,“校尉大人!我等此行的目的乃是接回公主,非是与人作战!”
  李息很奇妙的想,若是现在拔剑把苏信给剁了,不知道苏氏门阀会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嘴上却说,“苏司马此言差矣,若论接不接战,主动权不在你我之手……”指着前方远远可见的战阵,“乃在他手!”
  苏信表面上无语以对,内心却极为愉快,他巴不得李息想都不想直接挥军掩杀,那么他也就不用想方设法完成公孙门阀的托付了。
  随行与轻战车和骑兵后面的步卒呼喝一声,在战鼓声中开始变阵,霎时杀伐之气大盛,弥漫的尘雾之中依稀能看见士卒因兴奋而涨红的脸!
  汉军变阵,草原霎时弥漫肃杀之气……
第九十一章
大汉公主
  林斌已经可以清晰的看见前方轻战车的车轮滚动引起来的尘土,那熟悉的战鼓声终于敲动了起来,在战鼓声中,前方的汉军本阵突然分出三个骑兵方阵,分为左、右、中三个;而那些步卒也在变换阵法,从长蛇阵转为弯月步阵。若一个方阵是一千人,那么前方足有十个方阵,不算骑兵和战车在内,光是步卒就有一万,这还没有算上其它方向上的汉军。
  旌旗猎猎,那红色为底;中间那用大大的隶书字体书写的‘汉’字是那么的引人瞩目,林斌观察到本方士卒在看到汉军旌旗的时候,阵型突然乱了起来,心道“不好!”,赶紧转头看向鹿角兵:“吹号!备战!”
  “呜呜呜——呜呜——呜——”
  不同节奏的号角,它所代表的意思也不相同,三长、两短、一声的号角是在告诉所有人:稳住!阵型不能乱!
  在号角声中,军官奔跑在阵列之中,对士卒怒喝,用剑鞘、刀鞘,一切能痛殴人而不致命的工具迫使士卒排好阵型。
  “完了,鼓舞起来的士气随着汉军旌旗的出现彻底被瓦解了。”林斌能想象得出士卒对汉军的归属感是多么的强烈,也知道今天要是打起来自己这方绝对是失败者,心下叹气,这仗不用打了,只要有人喊一嗓子‘回家啦’,或者对面喊一句‘投降不杀’,片刻之间那些士卒肯定跑光。
  林斌再次回头看向公主的车銮,做了最坏的打算,随即命令全军原地待命,自己率着五十骑向着车銮的方向奔过去。
  毫无阻碍地来到公主的车銮前,林斌还没有开口,车辕门却被推开了……
  车辕门大开,只见南宫公主刘婧头戴凤冠,珠光宝气,身着红色宫服,描绫绣缎,看去真是雍容华贵,庄重大方,给人一种威仪之感。她缓缓地弯腰而出,身后是两名宫女打扮的侍女,这两名侍女托起刘婧华贵的后裙,等待刘婧步下车銮……
  韩说满脸庄重,单膝跪地,恭声参拜:“参见公主!”
  林斌还是第一次看见刘婧打扮盛装,先是看得发愣,却见韩说下跪,他心中一动,跳下战马想“她还是答应了。”由于身着甲胄无法行跪拜之礼,只有以军礼代之,抱拳恭声呼:“参见公主!”
  众士卒见林斌行礼,他们听见呼喊的是“公主”,几乎同一时间一呆,随即也赶紧下马,持兵器成抱拳状:“参见公主!”
  刘婧脸上又重新涂满白色的粉末,朱唇轻点赤红,雍容地轻抬右臂,“起来吧。”她看一眼林斌,嘴角勾起一个幅度,像是在笑:“还不牵来马匹驾我凤銮。”
  凤銮也就是那架车銮,它由于太久没有修饰,个别地方的饰品早已经不翼而飞,漆色也大半脱落,看上去陈旧不堪。
  公孙宏突然带人从车銮后走出来,他们手上皆拿着裁剪的红布,有个别的红布团看上去像极剪彩时用的红布球,看见林斌终于率人前来后,“呵呵”笑了两声当是打招呼,随即命令装饰车銮,既是凤銮那就应该有一个凤銮的样子。
  林斌深深地看一眼公孙宏,心里感到疑惑,公孙宏竟是猜测自己会来找刘婧,先一步细心地做了准备。
  林斌将目光移到刘婧身上,还是像往常那般直视刘婧的眼睛,抱歉地说:“公主殿下,麻烦你了。”
  由于太多人在场,刘婧没有太多表情,淡淡回:“本宫自有主意,你且护卫左右便是。”
  若不是声音一样,林斌几乎以为自己认错了人,他实在没有想通一个人为什么能拥有多种完全不一致的气质,她可以非常和蔼,也可以显得活泼,一旦换上了公主的盛装,她变得雍容华贵让人不敢直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5/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