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6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4/210

  林斌听得双眼眯了起来,他心下疑惑公孙宏是从什么渠道知道了这么多的事情,也不啰嗦径直问了出来。
  公孙宏神情一呆,似乎也觉得自己讲太多了,干巴巴的笑说:“偶然听见大人与婧公主交谈……”
  林斌心下虽然还是迷惑,但也不想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下去,“天子与刘婧的感情?当然是十分好,不然也不会出动大军出塞。”
  “非是如此!”公孙宏似笑非笑,“天子彻做了如此之多,恐非如此简单。大人可有从李息的话语中瞧出甚子?”
  林斌尽力思考,他是看出李氏门阀得到了好处,就是一颗榆木脑袋也知道公孙宏所说不假,天子是在培养李氏门阀,又把李息调到了军事重镇上郡当管一郡之军事的都尉,显然是在为以后做准备,毕竟当今天子的帝位不是很稳固,手中要是没有实力的话随时都可能被其他王爷取代,所以为了自保只能加强自己的实力,但是又因为需要隐秘,这才弄出诸多的事情。
  天子生性多疑,不轻易信任他人,这一次还是在玩弄制衡策略,只不过这次换了个样子,形成一种内外的牵制,任谁也没有办法专心壮大,而现在自己这方太过弱小,负责牵制的人恐怕也不是自己,而是有皇家身份的刘婧,刘婧身为女流不会威胁到天子的帝位,但是现在实力太弱起不到牵制的作用,那么也就是说,因为有刘婧的存在,现在还真的是增加实力的最佳良机了?
  林斌揉揉自己的太阳穴,觉得这也太他妈的复杂了,因为需要互相牵制,也为公主考虑,天子绕来绕去还是渴望外面能有助力,以便在政治斗争中不被完全压制,以其说是在培养自己,还不如是在帮助刘婧建立实力!
  有汉以来就一直存在一个很奇怪的现象,那便是权力多半是掌握在太后、太皇太后等女流的手中,所以自吕雉以后,虽然已经尽力在避免让后宫女性参政,但是根本压制不了,女性参政也就成了一件不甚奇怪的事情。早在景皇帝时期,刘启也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还是需要参考当时的太后,也就是现在的太皇太后窦老太太的意见,汉国把这个叫至孝,是美德。现在的情况也差不多,天子还是不能完全做主,权力当然也还是在老一辈(窦氏)的手上。
  林斌心里纳闷:“可是……,刘彻为什么那么相信刘婧,就因为是自己的胞姐?”
  真是复杂到让人云里雾里的关系……
  一段压抑的沉默,林斌下了决定,既然天子要扶持自己的势力,那一定是会派一名可以信任的人来协助刘婧,到那时自己必然要被架空,那时命运难定,还真的需要做些准备了。
  公孙宏心喜林斌自保意识强烈,隐晦点出林斌现在并不是没有势力,而是没有往那方面想罢了。那些在草原提拔起来的军官和士卒就是一支可以培养的军队,他们都是一群没了家人的孤家寡人,被林斌率军救出来便一直随着林斌征战厮杀,所以比较好控制。而那些本是汉军的军官,他们还有家人在内地,现在选择追随林斌,但不代表他们便会言听必从,林斌如果真的想游离于汉国之外的话,现在首重就是加强对嫡系军队的培养,而不是独自思考。
  公孙宏问:“大人决定了?”
  林斌呼出一口气,严肃点头,但他还是不能将自己的想法说出来。
  ※※※
  第四天,林斌开始了行动,他吩咐嫪言利用城内的物资锻造甲胄、兵器,也正式颁布征召民玞为兵的命令,这让刘婧震惊之余亲自找到了在马厩前观看挑选战马的林斌。
  “君这乃是作甚?”
  “征召士兵!”
  刘婧气极,她当然知道这是在征召士卒,但是林斌没打招呼就做,林斌倘若是去征召别人她也不想管,但是偏偏征召的是在册的民玞,这严重挑战了汉律!这里可不比是在塞外,在汉国内私自征召士卒若是落在有心人手中,林斌想不死都难。
  林斌这时才知道现在汉国的士卒都是从良家征召的子弟,所谓良家也就是没有犯罪记录的家庭,有犯罪记录家庭的子弟不能当兵只能做徭役,并不是什么人都能吃上皇粮。他无甚所谓,“既然是调到了这里,那就不是在册的民玞了,恐怕我们做什么别人管不着吧?我说他们在游牧民族的入侵中死了,那就是死了。”
  刘婧见林斌又在耍横呆了一呆,按照她的理解,林斌在险境中锻炼出来一种面对危机的本能,一有机会总是不顾一切想要增加战力,而且这个蛮横的家伙还真的不知道一些需要避讳的事情,渐渐也就释然了。
  林斌见刘婧目不转睛地看着自己,心下有些发毛,还以为刘婧发现了自己心态的转变。他可是知道刘婧政治嗅觉的敏锐,要不然天子也不会对她委以重任,连忙一阵哂笑,表示自己不会做的太过分。
  “君在笑甚?”
  这一问,林斌一口气堵在胸口,笑声变成了咳嗽声。
  “君可是有事瞒我?”
  林斌左右它言。
  刘婧对马匹不甚了解,只听林斌在介绍哪匹战马如何,前胯部配上甲片会增加撞击力,那鬃毛又是如何柔亮,战马如何的健康。
  林斌让人牵出自己的战马,这匹骊马(黑色的马)体高约两米,煞是神骏。它四肢长,骨骼坚实,肌腱和韧带发育良好;汗腺发达,有利于调节体温,不畏严寒酷暑,容易适应新环境;胸廓深广,心肺发达,适于奔跑和强烈劳动。
  林斌一边解说着,一边扮开了马嘴,解释牙齿的对战马的重要性,唬得刘婧一愣一愣。
  “牙齿咀嚼力强,切齿与臼齿之间的空隙称为受衔部,装勒时放衔体,这是为了方便驾御。根据牙齿的数量、形状及其磨损程度可判定年龄,这大家伙就是一匹青壮的公马。听养马人说是西域的马种,也不知道羌人怎么从西域弄来的。对了,似乎有一种马叫乌锥,似乎和它体态差不多。这家伙跑起来也像一阵风,本来是应该叫追风,不过既然我们的军队叫虎豹骑,我就干脆叫它绝影了。”
  话说,曹公的坐骑就叫绝影。
  刘婧脸呈迷惑神色,目光转向马厩,马厩之内还有四匹也是体态神骏的战马,分别是骠(黄色的马)、骃(浅黑带白色的马)、骓(黑色白蹄的马)、骢(青白相间,类似蓝色的马),她大有眼前一亮的感觉,好奇问道:“此些也是西域战马?可有与之绝影有所不同?”
  林斌苦笑,他还真想不到刘婧会对战马感兴趣。他呢,压根就不懂战马,上面那些话都是从养马人那里学来,一字不动说出去分散刘婧注意力的,现在是把刘婧的注意力拉开了,但也因为脑袋里面少的可怜的战马知识一时答不上话。
  养马人被一个招手,跑了过来,由养马人向刘婧解释。
  当刘婧听完养马人解释完西域战马与那些河曲马的不同之处后,刘婧的一句自言自语让林斌呆住了。
  “你说什么??想与匈奴人作战便需要比河曲马更加优秀的战马,所以必须得到西域的战马?”
  林斌听完心下骇然,他可是知道说汉国在张赛出使西域后,还真的对大宛发动了一场‘夺马之战’,现在刘婧又发出了这么一个言论,足以证明皇家果然没有一个是等闲之辈,竟然能从这么一件微小的事情判断出那么多东西,都还没有和匈奴开战就把目光盯上了西域的战马,可以想象若是刘婧把这样的信息发回长安,不知道又将引得天子勾起什么心思。
  所谓河曲马,其实就是黄河上游青、甘、川三省交界的草原上出产的马种。而现在这些个草原都是属于匈奴的领地,所以按照现的习惯应该叫匈奴马,这种马是中国地方品种中体格最大的优秀马,其平均体高132~139厘米,河曲马头稍显长大;鼻梁隆起微呈现兔头型;颈宽厚;躯干平直;胸廓深广;体形粗壮,比之汉国仅有几个牧场出产的战马来的优秀,这也是为什么汉国野战弱于匈奴的原因之一。
  刘婧感慨一番后,又回到了原来的话题,“你可有事瞒我?”
  看到林斌爱抚战马鬃毛的动作一僵,这更加让刘婧认为林斌肯定是有什么事没说。皇家最不想看见的就是被欺骗,刘婧自然也不例外,她的眼神瞬间变得锐利无比,再一次发问。
  林斌比谁都知道‘坦白从宽;牢底坐穿,抗拒从严;回家过年’这句话。他调整一下心情,知道不能笑,应该保持平常那副面无表情的神态,这才缓缓转身“瞒?哦!你是说我下令骑士冒雪在外警戒的同时,让他们适当加大范围查看有没有猎物是吗?”
  刘婧默不作声地盯视林斌的双眼良久,突然叹气,“本宫可容你,乃是因为你对本宫有大恩,莫要做得太过了。”作势转身而走,身形一顿,“明日乃是冬至节,莫要忘记了。”说完这才真正离去。
  林斌看着刘婧远去的倩影,“恐怕瞒不过她……”等待不见倩影,这才喃喃自语:“冬至节是什么节?”
第一百一十三章
冬至大节(一)
  林斌看完了战马,颇有些心疼那些在战场上或丢或死或伤的马匹。
  最强盛时,林斌麾下有近一万五的马匹,但并不是说它是马就能让人骑着打仗,战马之所以是战马那是因为马儿经过特别的驯服。没有经过驯服的马不能骑跨,因为一个不甚马就会受惊乱跑,这样不但无法骑跨杀敌还乱了自己的骑阵。
  上次战后公孙宏汇报还有马匹七千余,其中只有近两千余匹可以提供骑士骑跨作战,李息走后又留下近四千余匹,这四千余匹战马皆是羌族骑兵的坐骑,也就是说不用经过驯服就能用于作战的战马。现在林斌可用战马有六千余,其余都是驽马。所谓驽马,是一种跑不快的马,专门用来驮运物资的劣等马。
  汉初流行为战马阉割,使其不至在战场上发情,这当然是有利于作战,但所导致的结果就是,高大神骏的战马一代一代被阉割,这一代高大的战马阉割了不可能再有后代,好的战马被阉割之后选择次一等的战马再次阉割,阉割到了最后再也没有了适合让骑士骑跨的战马,所以等好的战马都被阉割后,直至宋就再也没有了重骑的编制。
  林斌原以为羌族的战马应该全是骟马,亲自查看后,欣喜的发现羌族的战马并没有去势(阉割),并不是骟马,觉得要是有条件的话,进行繁殖也不是不可行?当然,这需要时间。据他的理解,汉国的战马都是一些骟马,这是因为担心在作战时战马发情无法骑乘,也是害怕战马发情被敌人的母马诱引,这才选择了阉割。战国时期就发生了一件趣事,那便是吴国的战马被敌方的母马引走,导致吴国骑士无马可战从而投降的怪事。
  出了城南的马场,林斌转向城东,那里是正热火朝天地赶制甲胄和兵器。甲胄自然是不需要再进行复述,唯一要提的是林斌在上次见识了骑士握持刺龙枪冲阵的威力,要求以嫪言为首的治匠们研究出一种适合马上冲锋的长形兵器,嫪言很直接的告诉林斌,马上用的长兵器汉国自然是有,他们会尽快做出来。
  林斌起先还奇怪既然有,那么北军精骑怎么不用?问了情水,情水答“非是不用,乃是不可用也。”原来是马上骑士没有办法空出双手,所以设计出来了但是没人愿意用。
  来到了城东,林斌打了一声招呼,嫪言自然知道这是来观摩来了,让人抬出一杆长约四米三,枪头为短剑型、尾部有一个椭圆形铁球的长矛。林斌接手一握,这种长矛重约二十斤,因为尾部有那颗铁球的存在,所以并没有出现头重尾轻的失衡。
  林斌知道有一种在马上用的长形兵器叫马槊,很好奇的问了句。
  嫪言眨巴眨巴眼睛,“马槊?何物?”
  林斌也答不出个所以然来,随即转开话题,“这种长矛制作需要多久?”
  嫪言答:“此地乃北疆,木料甚为稀少,此矛枪身乃法桐,极易折断,恐……恐无法……”
  林斌了然,条件限制了太多,但是他也不要多么坚韧的木料作为枪身,毕竟都是一次性消耗。他说:“长矛不必做的太过精美,只需要枪头刺穿力强就可以了。对了,枪尾的铁球用别的东西代替,铁节省下来打造别的兵器。”
  嫪言又是眨巴眨巴眼睛,也不知道在自言自语什么,念叨了许久,非常突然的问:“大人是说,不必太过浪费材料,这矛用过既丢?”
  这叫林斌怎么回答?他只有详细解说,等嫪言明白了意思,两人一前一后进了炼造场地,林斌所望而去只见遍处皆是土制的窖,热气滚滚而来,治匠们三两人围在窖边,忍受着耐人的热气,在观察石墨。林斌对这些不甚理解,看不出个所以然,径直走向了左侧的兵器架。
  兵器架之上已经堆有还没有开封的兵器,负责珍辩良劣的治匠将合格的兵器挑选出来,摆在一辆平面推车之上,等待到了一定的数目,又有人过来将平面推车拉走,送往打磨。
  因为林斌的军队以骑兵为主,只是少量做了一些步卒使用的戈器,他拿起一个戈头详细看了起来。
  戈,一直是中国冷兵器时代最为主要的步战兵器之一,拥有这样的地位绝对不是侥幸,有一条至关重要的原因是戈的所需的金属材料较少,其二是戈的杀伤力很大,但是后来随着战战停停,持戈作战的技巧被埋没,也因为戈头很容易脱落,渐渐就被其它兵器所取代,后一度成为仪仗兵器。
  巡视了一遍,林斌又细细交代了许多,这才离开。他一军之长,有些事情只是需要交代一下即可,若是什么事都不做,整天扑在这里,他干脆转职也当治匠。
  北疆冬季常有时段性的下雪天气,雪铺满了屋顶、道路,隐没了种种物体的外表,整座要塞换了一身雪白的戎装。
  林斌抬头看天,灰蒙蒙的天际,看来今天又要开始下雪了。
  终于,雪又开始飘落,骤雪初霁,初下雪时,往往雪片并不大,也不太密,如柳絮随风轻飘,随着风越吹越猛,雪越下越密,雪花也越来越大,像织成了一面白网,丈把远就什么也看不见了。
  林斌快步向前,那里是新征士卒的操演场地,离得远依稀还能看见新征的士卒似乎是想躲雪,军官开始呼喝了起来,看去好像次序有点混乱。其实刚开始下雪的时候并不冷,真正冷的是雪将要化开的那段时间,只要不是暴风雪,在空旷处并没有什么影响,士卒在呼喝声中又开始了操演。
  雪片纷纷扬扬落下,那一片雪花在空中舞动着各种姿势,或飞翔,或盘旋,或直直地快速坠落,在一片雪白之中,士卒大声喊着号子,持戈或啄、或勾,这也只是让他们熟悉士卒所过的生活罢了。严厉操演有利于给士卒一种纪律性,让他们明白自己已经是一名军人,而不是在那些只需要运动粮秣的非武装人员,若训练得当还会产生一种协作心里,这就是一种心态的调整,与之战力有挂钩,但是用处不是特别明显,他们就是在雪片扑打下挥戈而演。
  当然,以上那些绝不是林斌自己想出来的,他知道任何一个时代都有属于自己的一种练兵方式,若是硬搬过来强加地套在不适合的时代,那就好像让人跳进水里去学走路那般可笑。军队的编制也是这样,在冷兵器时代,中原军队有着从数不清战争中总结出来的良好编制体系,拿汉军最小的步阵为例,十人一什为一小阵,有一个适应于小阵的协同作战方法,少一人不可多一人亦不可,那会破坏掉阵型,如果林斌脑袋没坏的话,绝不会自作聪明的将现代的军队编制体系强加到目前的军队中去。
  目前负责监导新征士卒的军官是陈汐,他见林斌独自散步而来马上迎了上去,笑嘻嘻招呼:“大人,如何有闲暇来此?”
  林斌还真奇怪陈汐为什么这么问了。
  陈汐拿下脑袋上的头盔,拍掉上面的雪绒,“明日乃是冬至节,卑下还以为大人有一阵好忙呢。”
  这是林斌第二次听到冬至节这个节日,现代的传统节日也就那么几个,他的印象中没有冬至节这个节日,颇有些好奇,“冬至节会很忙吗?”
  陈汐可不晓得林斌不知道一些习俗,被这么一问却是呆了一下,“大人说笑乎?我华夏大地有谁不晓冬至大节?”,他见林斌表情依然迷惑,不像是在开玩笑,呐呐解释,“此乃华夏大节,每岁‘孟冬月(十月)’二十二日,冬至阳气起,需贺之。”
  林斌有听没有明白,待陈汐费尽口舌解释,林斌总算明白这时的人们对冬至很重视,冬至被当作一个较大节日,曾有‘冬至大如年’的说法,而且有庆贺冬至的习俗。《汉书》中说“冬至阳气起,君道长,故贺。”人们认为到了冬至,白昼一天比一天长,阳气回升,是一个节气循环的开始,也是一个吉日,应该庆贺。
  冬至为二十四节气之一,并且是最重要的节气之一。冬至是按天文划分的节气,古称‘日短’‘日短至’。冬至这天,太阳位于黄经270度,阳光几乎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短的一天,相应的,南半球在冬至日时白昼全年最长。
  冬至在养生学上是一个最重要的节气,主要是因为“冬至一阳生”。按八卦学说,此时为地雷复卦。卦象中上面五个阴爻,下面一个阳爻,象征阳气的初生。我国古时曾以冬至定为子月,即一年的开始。在一天十二时辰中,子时也是人体一阳初生的时间。
  冬至又称为冬节,依照我国传统的历法,以五日为一候,三候十五日为一节或一气,在一年里又分为十二节与十二气,合称为二十四节气,这就是择日学上所用的节气,择日学上是依农历的节气来选定吉课,而所谓的农历则为阳历与阴历的结合,阳历指的就是二十四节气(把太阳运行的周期分为十二个阶段,再划分二十四个节气,一节一气为一个月),阴历乃为纯粹的月份(按照月亮所行的周期而定),日子都在国历的十二月二十二或二十三两日。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4/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