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汉(校对)第9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1/210

  林斌已经融入了这个时代,他现在有一定的能力去改变某些东西,而他也在努力地做,至于天子能学到多少就不是他所能控制。他回想许多,历史对当今天子的评价除了穷兵默武外还有一个很诚恳的评价,那便是当今天子不会限制在某些条条框框,只要是对国家或者说是对战争有利,天子才不会去管祖宗制度还是什么能改就改。
  林斌觉得如果历史评价没有错误的话,他在边疆有自主性是最好的选择,这样无论是对汉国还是对虎豹骑军都好,汉国可以从虎豹骑军这里不断得到一些想要的东西,比如战马、牲畜、毛皮和一套超过这个时代的制度。而虎豹骑军则是可以从汉国那里购买金属、粮食等物资,形成一个互助双赢的局面,到了匈奴的威胁被解决掉,那时林斌麾下的力量也必然膨胀到了可以独立作战的实力,他会率领麾下的部众和军队离开汉国,一直向西前进,先攻下西域作为长久的根据地,无论是作为汉国的一个都护府,还是自立成一国,他都会向更西方进行试探,寻腻新的猎物。
  然而……实在是难啊!林斌知道自己对汉国没有企图,但是别人不知道,只要林斌的实力膨胀到了一定的程度,汉国就会视林斌是比匈奴更加迫在眉睫的威胁,那时恐怕不是集全国之力对付匈奴,而是集全国之力对付林斌了。
  华夏人总是认为同泽的威胁来得比异族大,原因就在于异族想要入主中原比华夏人难,只要异族一入侵就会遭到全体华夏人的抵抗,毕竟观念就是这样,身为华夏人想要入主就没有了这条顾虑,普通的华夏人大不了静待旁观,把战争当成新的一次楚汉相争,反正无论是谁胜利了不也还是华夏子孙嘛。
  必须说明的是,现在这个年代没有五德轮替这个荒谬的说法,五德轮替是儒家在晋末五胡乱华时期搞出来的东西,这是部份儒生为了解释自己为什么投靠异族而弄出来装饰门面的说法。
  林斌将案几上的羊皮卷一收专注地看起了刺帖,发现了几个有趣的现象,刺帖有一半以上称呼自己为将军,另一些部份写着大人两字,他的目光停留在一张称呼自己为大丈夫的刺帖上,迷惑‘大丈夫’这个称呼到底是什么意思。
  “大丈夫?”林斌翻过来看了一下,刺帖的正面邀请的竟然不单是自己还把南宫公主刘婧的名字给镶上去了,他瞬间恍然,“这个聂家、桥家、任家,敢情把我当成驸马了?”
  其实非常正确而且严肃的来说,西汉公主的丈夫并不称呼为驸马,而是简单的以大丈夫来称呼,要不就是直接称呼公主丈夫的官名或名字。据史料记载,驸马都尉是汉朝时期的官名,后来因为帝王的女婿常做这个官,因此,驸马就被人们专门用来称呼公主的丈夫,这个都已经是西汉之后的才有的事情,如果看见某人在西汉或者之前的朝代自称驸马没有加上都尉两字,直接抡桌椅上去砸死他,因为砸死了是在做好事,至少不会误导小朋友。
  林斌反复把玩手中的刺帖,疑惑这三个世家为什么联名送上刺帖,现在豪门世家基本不会将家族和其它家族的名字联合镶在同一张刺帖上,毕竟每个家族都把自己家族的利益看得非常重要,不轻易和人分享。
  “把李椒请过来问问?”
  林斌这段时间和李椒接触很多,双方都需要对方来为自己服务,可谓是一拍即合。
  李椒从林斌这里不但平白得到了一个天大的功劳,还为自己的家族争取到了林斌的好感,总算也让做出一番姿态,向天子说明林斌的确会站在李家一边。
  而林斌则是需要李家在朝中为虎豹骑军搭桥牵线,让派去长安的人不至于在长安两眼摸瞎。
  林斌的计划很宏伟,不但要自立在外联合汉国痛击匈奴,还要壮大自己的实力为以后西进做好准备,这一切都是要建立在虎豹骑军和汉国有互信的基础上,而现在最难的就是建立互信,至少要让天子觉得自己没有威胁,那么他必须要在天子的诏书发出来之前尽力做好准备,不惜重金在朝中建立自己的关系网。
  不是说现在的太尉田蚡很贪财么?那就用金子砸,砸得田蚡晕头转向,再送上珍贵的毛皮、古玩等物,只要肯付代价就不怕田蚡不在自己的小舅甥面前不为虎豹骑军说好话。在最恰当的时机,林斌还可以修书给田蚡,表示一点点靠拢的意思,让田蚡考虑巨大利益的同时幻想能收拢一支强大的军队做后盾,聪明加上贪财好色的田蚡必然会因为多种利益在朝中尽力相助。
  在收买田蚡的同时,林斌还要做一件事情,那便是以刘婧的名义向王娡捎去一些珍贵的毛皮和北疆的一些土特产,以刘婧家将的身份写一封信给王娡,说明一件别扭的事实,那便是隐晦的表示林斌现在可是刘婧的人,让当今的太后被自己的弟弟在耳边吹风的同时想想自己的女儿。
  林斌没有那么多限制,只要是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他什么事都做的出来。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自我觉得不适合在汉国生存,毕竟他的思想和作为必定不会被汉国的各层人士认同,一进去表现出了本性就要遭受多方的攻击,以其这样还不如挣扎一番,尽力留在外面做一些自认为有意义的事情。
  什么是有意义的事情?其实林斌还真的无法定义,说白了他就是自保欲望太强烈,不想在没有任何根基的时候被卷进政治斗争中被搅得尸骨无存。人都是自私的,不是吗?林斌是个人,当然也有自私的一面,只不过他自私得不是那么令人讨厌,至少他没有光顾着自己的死活而去牺牲同胞,他在异族入侵的时候还有出兵抗击的举动,已经做的比许多人要好很多,就好像很多人所评价林斌的那样,“此子虽浑,但不忘大义”,有这么一句评价对林斌来说已经足够了。
  ※※※
  “半年啊!只要给我半年的时间,我就能够把随战仆从整顿的事情初步做好!”
  林斌非常需要时间,问题是他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用不了多久皇帝的诏书肯定会来,而且一来必定是召唤他到长安去,不去就要面临打压,去了要面对未知的命运,做人实在太难了!他刚要整理案几上的刺帖,账门外响起了脚步声……
  “什么事?”
  门外那人兴奋地答道:“大人!远袭乌桓的公孙宏、甲贺、陈汐、左耵等几位大人回来了!”
  “喔!?”林斌顾不得刺帖了,他霍地站起来,“回来了?好嘛!也该回来了,老子都在这里窝十几天了,再不回来就该踢他们屁股了!”
  林斌无法不喜悦,公孙宏等人得胜归来的意义对他来说是在太重要了,这说明虎豹骑军的发展势头良好,在一番历练之后又至少多了公孙宏、甲贺,这么两个可以独自领兵在外作战的将领,以后要是需要进行多方面作战的时候,有更多的将领可以领兵也就说明应付战事不会那么吃力。
  一支军队的强大与否不能光看首领一个的指挥能力和士兵的团队战斗能力,还要看这支军队可以培育出多少能够独立领兵作战的将领,能够独自领兵作战的将领越多,这支军队可以选择的作战方案也就多,不至于打来打去都是那么几种战术。
  正所谓千军易得一将难求,这足以说明有作战才能的将领对军队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惯用一句在任何时代都能通用的话,那叫人才的多寡决定兴衰,虎豹骑军如果想一直发展壮大下去最不能缺少的就是人才,这也是林斌为什么每次都不厌其烦讲解战术的原因。
  现在林斌已经开始在享受慢慢体现出来的成果,相信在不久之后会有更多部曲从战士演变到领兵将领的领域上来,那时虎豹骑军的战力将得到升华,虎豹骑军也能有足够多的资本去争取更多想要的东西,到了一定的程度,只要虎豹骑军稍微一个咆哮,世界将为之战栗!
  林斌‘噔噔噔’地快步而走,出了帐篷首先看到的是一张张憔悴中带着疯狂喜悦的脸庞。
  公孙宏率先跳下战马,出战归来的将领也都跳下战马,他们齐齐走向林斌,恭敬抱拳:“参见大人!”
  林斌站在原地静静地看,每个被他用赞许的眼神扫过的人都会挺挺强壮的胸膛,脸上也满是兴奋的神色,他们远袭千里经历无数次血战为的不多,除开本来就有的厚赏,就是希望能被自家大人用赞许的眼神看上几眼,只是那么几眼,他们内心里就会升起一种无法用语言形容的自豪感,这是渴望被被认同才会有的情绪。
  无可厚非的说,林斌在虎豹骑军的地位无人可以取代,他不但深得将领们的尊敬和服从,麾下的将士们更是对他有一种盲从的信任和崇拜。当然,这一切都不是凭空而来,无论是谁都无法否认没有林斌就没有虎豹骑军的这个铁律,如果说虎豹骑军有军魂的话,那么林斌就是数万将士心中的军之魂魄!
  “很好……很好!”
  林斌走上去拍拍每一位得胜而归将领的肩膀,他拍一下就会呼唤被拍者的名字,见到有的将领腰间别着一个骨灰盒子,他会寻问“这是哪位袍泽?”,将领答出一个名字,他会默念好几遍这才走向下一名……
  “你们活着归来的是勇者!”
  林斌亲手从将领们那里接过递来的骨灰盒,将它们整齐地摆在亲兵搬来的案几上面,一个计算出战将领二十三名,活着回来的只有十四名,有九位袍泽永远只能活在场诸位的心中!
  没有任何做作的,林斌拔刀单膝面向摆放袍泽骨灰的案几跪地……
  “请永远记住他们的脸庞、他们的名字!你们的袍泽都是英雄!”
  活着的勇者,死去的英雄……
第一百四十五章
先秦?
  公元前140年三月初六,林斌与出战乌桓的公孙宏部正式在雁门正式会师,此番出战深入草原长达一千余里,两支部队根据不完全统计总歼灭草原部落近百,创造了农耕民族有史以来最辉煌的战绩,改变了只有游牧民族深入农耕民族领土烧杀劫掠、抢夺人口的观念,用实际行动向世人证实了农耕民族也可以反其道而行,既然别人可以千里迢迢的来诛我们,我们当然也可以远袭千里跑过去杀戮。
  两个月的入侵反击战,因为有虎豹骑军这一支偏师,汉国也终于首次尝到了不是等待游牧民族自行退去,而是主动进行自卫反击战的胜利。随着胜利的消息越传越广,舆论的压力却让汉国当局变得尴尬起来,只因四方庶民谈论的不是汉军的防御功绩,而是只谈虎豹骑军的善战。
  若说汉国在最近半个月里什么最为让人关注,只有林斌率领虎豹骑军深入草原作战的事迹,边塞的说法比较真实,传到了内地,林斌率领虎豹骑军深入草原的距离被不断夸大,在某些人嘴里远袭千里变成了万里,歼灭、收服近百部落变成了千个部落。渴望增强自信心的人们,他们尽管不是很相信远袭万里、与千个部落作战的事情,但这有什么关系呢?不是很在意数字的年代,人们要的是胜利的消息,只要有人能在对游牧民族的作战中获得胜利,他们就乐意传颂,至于事实到底是怎么样,他们才不去在乎。
  林斌没有被歌颂冲昏了头脑,他在公孙宏部归来时了解到了更多,从公孙宏这里知道边塞各地的情况。
  根据公孙宏一路上的见闻,边塞庶民大多都在往西北方向迁移,人们争相涌向传说中能得到强大军队庇护的西河,各郡汉国官员已经开始了措施来阻止人口流动,但是其效果非常有限,越是阻止就有越多的人拖家带口往西边走。
  “汉国官员怎么阻止移动的人口?是许诺什么或是直接动用武力设立哨卡?”
  公孙宏这次出战不但成功的击溃了入侵的乌桓联军,还收编了大量的随战仆从,人数与之林斌相比尤甚,足足有三万余在编的随战仆从,其家属更是达到了十五万这个恐怖的数量,原本他还想喜滋滋的向林斌报喜,没想喜是报上去了,林斌却高兴不起来。他在听了关于林斌解释的人口结构后,终于明白人口多虽然不是坏事,但也绝对不是什么好事,人口越多就越难控制的事实。
  “大人,乃是设立哨卡,非是许诺好处。边塞连绵战火不断,哪有甚子好处可许诺?再则,庶民长年担惊受怕,所需者非是好处,乃是寻得庇护。”
  林斌“喔”了一声就没了下文,他觉得设立哨卡好啊!这也就是说有能力到达西河的就不会有太多老幼,只有青壮有体力翻山越岭长途跋涉的到达西河,这样的人口结构不但有利于势力向年轻化发展,还能从中获取更多的兵源。
  对于虎豹骑军来说,现在最需要的就是华夏人的兵源,就算不能占人数优势也不能让人口结构失去平衡,一旦族群的数量差距太大,危机肯定会出现,到时想用武力镇压就不容易了。只有保持华夏人的数量差距不被加大,才能稳稳地镇住随战仆从和其家属,按照林斌的设想,既是奴隶制度和封建制度共存,尊贵血脉的制度就不能缺少。
  那么哪个族群来作为嫡系和尊贵血脉呢?林斌当然选择炎黄子孙来站在金字塔顶端,十部之中又提拔新的中级阶层,让他们以仆从的身份巩固黄金血脉的领导地位,在以后新吸取新鲜血液的时候,新加入的族群所处的地位自然是最底层,也就是奴隶制度中最不可缺少的奴隶阶层。
  林斌想要的是一种这个时代所没有的制度,这个制度的诞生绝不是单单为了生存那么简单,还要有足够的侵略性和轮替性,说白了就是金字塔顶端的黄金血脉神圣不可替代,中级阶层有机会爬升地位成为黄金血脉的成员,但也有可能被其他新加入的人取代。
  严明的赏罚制度所需要的就是迫使那些新加入的阶层去拼命征战,用军功斩获来威胁老牌中级阶层在部族中的地位,中级阶层为了爬升地位和不被取代只有更加努力的去建立功勋。
  当然,如果想达到预想的目标,林斌所定义的黄金血脉只能强不能弱,不然别说什么黄金血脉恐怕被颠覆了做奴隶还差不多。正因为这样,他才需要足够多的炎黄子孙人口基数,在计划开始的前一阶段巩固优势,另一方面他还强硬地将麾下的随战仆从分拆开,划分为十个部落,这样不但是为了降低随战仆从反复的可能性,还是为了营造一种循环更替的竞争,让那十个部落互相去牵制、去攀比。
  另外还有一个最重要的事情,如果有需要的话,林斌还需规划十部中的等级制度,进一步完善牵制和攀比的效果,在十部中设立三个完全不同等级地位,简单的划分银、铜、铁三个等级与奴隶等级区别开来,明确的等级观念一旦深入人心,他们只会为了爬升地位更加卖力的作战,这样能起到为最顶端的黄金一族服务的更好效果。
  一级一级的差别待遇不但将直接影响部落内人口的生活条件,还能有另外一个效果,就是让所有人明确地知道等级的重要性和等级本身所要履行的义务,这可以为以后继续扩张打好基础。一层一层的往下压,一旦有人想要打破这种平衡,就将面临其他阶层的全力打击,这样站在金字塔最顶端的黄金一族将最大限量地掌握部族内的主导位置。
  林斌不想像其他人那样,扩张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就不得不停止下来,所以这种制度的成立很有必要。等级制度的效果如果体现出来,部族内最底层的那些人想要改变待遇就需要去征伐别人来获取新的地位,这也就意味着部族可以不伤害部族的根本,让那些新人去厮杀、去俘获、去掠夺,以此建立功勋。等待制度开始循环的时候,整个部族就会变成一辆永远滚滚向前的战车,除非林斌想停,不然永远没有人阻止这辆战车继续前进……
  ※※※
  “不知道汉国朝廷知道边塞庶民想西河迁移的消息会有什么反应?”
  “如今已然如此,随其自然便是。以宏之见,汉国只能对大人进行拉拢而非逼反,大人善战之名传遍宇内,异族闻之丧胆,边塞诸民亦崇拜有加,若汉国不优厚待之,便要想想违反民意之下场,那时大人振臂一呼,建立千秋功业也未尝不可!”
  “你说的千秋功业是取汉而代之,恢复先秦荣光吧?别老是想这么有的没的,说多少次了,我要的不是内战,汉国是很大但世界更大,眼睛别老是瞄在这一亩三分田的巴掌块大地方,应该看得更远一些。”
  公孙宏哂笑出声,他就是不明白林斌为什么没有入主中原的想法,以前势力小麾下兵力也不多不想入主情有可原,现在麾下部众超过三十万,更有六万控弦之士,实力之大都已经超过遭受重创的鲜卑和乌桓了,在边塞庶民涌向西河后治下人口突破五十万、六十万也不是不可能的事情,怎么眼睛总是盯着方外的荒芜之地,不转头看看中原的花花世界呢?
  林斌可不管公孙宏是怎么想,他径直往下说:“按照目前的态势,就像你说的,汉国如果派来军队来征伐重燃战火,好不容易有安生日子过的边塞庶民肯定会有怨气,汉国需要考虑民心所向的问题,以此肯定不会派兵过来。那么只剩下一个可能了,天子会发来诏书以封赏的名字把虎豹骑军的重要将领召唤到长安,正式将虎豹骑军归纳进汉军的建制。我所担忧的不是被归纳进汉军的建制,是一旦被归纳了,麾下的将领会不会心生怨念,随战仆从又会怎么想。”
  “大人的意思是不反对重归汉军建制?如此我等拼死作战是为甚!?难道为了汉国的封赏便要放弃诸多努力,平白让汉国得到一支善战之军?大人可有想过,若是汉国要把虎豹骑军分拆,让大人交出军权,该如何应对?”
  公孙宏语气满是嘲讽,若林斌愿意交出军权也就不必做那么多了,况且现在的局势又是那么复杂,不是林斌想要把军权交出去就交出去的问题了,军权交出去不但林斌要暗中挨刀子,随战仆从没了林斌的约束恐怕又是一支发狂攻击汉国的蝗蚁。
  “若天子欲杀大人,不知大人会如何处之?宏奉劝大人一句,古语有言‘狡兔死走狗烹’,大人非是那狡兔更非走狗,乃猛虎也!怎可丧气至斯,甘愿行那必死之事?”
  林斌突然大笑,“说的好嘛!你小子心中有猫腻啊”,他就欣赏公孙宏为了达到目的不折手段的做事风格,以前公孙宏就一直强调自己是秦将的后裔,一副想要光宗耀祖的架势,到了要被汉国封赏了公孙宏倒是视富贵为粪土,表示想要自己自立的意愿,这其中没有问题就怪了。
  “我问你一件事情,别想隐瞒,必需老实回答。”
  公孙宏脸一抽,有点怕林斌炯炯有神的目光,艰难地点头。
  林斌最开始最公孙宏的了解是一名代郡游侠,后来公孙宏所表现出来的能力已经超过一名游侠应该有的知识,公孙宏说自己熟悉代郡,但是很明显地许多次林斌要让他选择道路行军的时候,公孙宏总是无法快速做出判断,依此可见公孙宏对代郡并不是很了解。
  在河西郡时,林斌发现了一个很有趣的现象,那便是公孙宏对河朔附近的了解比之其它郡县要了解得多,从鹿吾左木那里也能知道公孙宏以前在代郡是小有名声不假,但恐怕活动范围应该是固定在靠近河套的地带,这才对河套附近的地形比其它郡县了解多。还有,林斌在遇到先秦军队的时候,明显发生了公孙宏的异常,就好像公孙宏迫不及待地想向先秦军队证实什么,到先秦军队撤退的几天里更是有点魂不守舍,从这里林斌大概知道公孙宏之所以强力要求到河朔是为了那支先秦军队。
  等待林斌把问题提出来,公孙宏的脸色变得有些难看,像极是阴谋被拆穿了的那种窒迫感。
  两人对视许久,公孙宏受不了压力如实相告,他要求向河朔逃生的确是为了那支先秦军队,散布林斌是皇陵古将却是没有恶意,先秦遗民那里真的有一个关于皇陵古将的传说,非是凭空虚设。
  “宏虽有不当,但绝无歹意,大人之形象确实与传说别无二致,乃有先秦古风,冠名皇陵古将之名对大人只有利、绝无害。若时机得当,宏定会全盘相告,立时不大便会明白宏处心积虑并非全为自己。”
  林斌根本听不懂公孙宏说的是些什么,什么皇陵古将不皇陵古将的无所谓,他想知道的是先秦军队留在河朔想干什么,拥有多少先秦遗民,还有多少甲士。
  “大人为何如此发问?是否……”
  “你他娘的别学那帮牲口说话拉长尾音。我只想知道,如果真与汉军发生冲突,虎豹骑军向西退的时候会不会遭受先秦军队的攻击,毕竟上次他们不也派军队追杀过来了么?以其留着这么一个随时可能发生冲突的祸害,不如趁汉国还没有反应过来先对先秦遗民下手……”
  公孙宏睁大眼睛,一副痴呆模样,“你……大人是想对先秦动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1/21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