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14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8/524

  一个文明的强盛不仅仅是科技方面,还有精神、文化、制度……几乎是全方位的。作为曾经的高灵物种,“黑”深深地为以前的母文明而感到自豪。
  但是伟大母文明毁灭了,一切都不复往昔,文明最后存活的只有它单个个体。
  它也只能走一步算一步。
  在与张鹏的谈话中,它还有很多东西是没有透露的。像张鹏这样的低级文明个体,没有经历过相关事请,跟他说了也不懂。
  譬如灵等级的具体算法,各个评分的标准以及权重等等。张鹏不问,它也就不回答。
  它认为没什么必要,毕竟新人类文明到现在还是低级文明。具体的算法就算告诉他们也没什么用,难道他们还能对其他文明进行评判?
  特别是“思维模式”这一项,一旦成熟了就相当难以改变,也是评分权重最重的一项……
  张鹏沉默了很久,听到这么多信息,他已经比较满意了。
  这些东西顶多只是猎奇,对目前的人类没有太大的帮助,但也足够让他交差的……
  当然了,他要先享受完这个美好的假期,再撰写相关报告,然后努力学习,fighting……他暗暗发誓,虽然这样的发誓已经很多次了……
  自地球浩劫已经过去了六年的时光,在这六年里整个诺亚号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首先是人们的精神状态,六年的时间,已经足以抹去灾难日带来的悲痛,许多人都成立了新的家庭。
  在新年的日子里,每个人都是满脸的笑容,领着蹒跚走路的孩子,或者牙牙学语的婴儿,互相问候,互相寒暄,整个社会一副其乐融融的样子。
  大量功能型机器人的运用,将人们从繁杂的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烧饭做菜、洗衣、按摩等等,全都交给了机器人,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工作、休息、娱乐等等……
  物质资源虽然不丰富,但是精神享受方面却是增多了。
  再然后是……医院里的人大幅增多!
  当然不是生病什么的,而是预约使用干细胞复激活试剂,以延长自己的寿命!
  这一项民生工程全部免费。因为报名人数实在太多,早一天晚一天也没什么关系,大家只是预约了一下时间,然后就可以开始各自工作了。
  离开地球的第七年,开始了……
  于易峰正在办公室内和众人探讨新型宇宙飞船的制造计划。
  宇宙飞船,人类是有的,也就是“胜利号”飞船。它在过去是最先进的飞船,但也已经是十年前的款式了,在新材料大量出现、科技井喷的今天,这架老式飞船有点儿跟不上时代潮流。
  不过……新型宇宙飞船的研究,说重要吧,它其实并不是太重要,因为人类已经有了诺亚号。目前的科技,根本造不出比诺亚号更加牛逼的飞船。
  说不重要吧,它又有点儿重要,诺亚号根本没有引擎,人类毕竟还是要发展真正的航天技术的。
  不过有个关键性问题,制造出的宇宙飞船没有办法试飞!
  诺亚号里边的空间虽然大,也不够宇宙飞船的超高速运动,一下子就会撞到边缘。
  所以了,新型宇宙飞船的研究一直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地位,人手不足,给的资源也不多。
  好在这么多年磕磕绊绊的发展,也得益于量子计算机的超大计算量,这方面的终于有了一个不错的进展。
  所有的设计模型都完成了,就差试飞了!
  这还是于易峰千辛万苦从百合子给出的年终总结中发现的,否则他根本就会忽略这件事情。
  新年伊始,他就迫不及待地召集相关研究人员,开了一次小型会议。
  “第一种是战斗类小型太空梭,额定驾驶人数两人,总量20.7吨,机身材料采用超合金b系列轻型金属……”
  这部分的研究,贡献最大的是一位名为罗蒙的武器学家,他原先就是俄国的战斗机研究专家。
  也就是他们的研究团队,主要负责这方面的设计工作。
  从电脑屏幕上可以看到这艘太空梭的具体模型,长约13米,宽高大概5米左右,并不是非常大,底部以及四周的离子引擎总共有十二个。
  因为宇宙中没有大气,它不需要像战斗机那样呈鹰隼形,看上去是盒式的,更加厚实稳重。
  赵耀、沈杰等士兵摩拳擦掌,一脸地兴奋,这可是战斗用的太空梭啊,盼望了好久,终于新鲜出炉了!
  四周装载的,当然是小型核弹!常规导弹在太空战中早就被淘汰了。
  许云进在旁边观察飞船参数,不停点头道:“最大速度达到每小时36万公里,真的假的?折合每秒100公里?”
  他感觉非常满意了,每秒100公里的话,从华夏飞到美国大概只要140秒,两分钟多一点,这还不快?
  于易峰却还是摇头道:“也不算快吧?每秒100公里,对比以往的飞机当然算快的了。但对于太空战来说简直慢的离谱,你们忘记了绿光人的电磁炮弹,每秒10000公里的速度,是它的一百倍!”
  总设计师罗蒙教授在旁边提示道:“舰长,我们这种载人航天器,需要考虑人的可承受加速度问题。实际上这种飞船已经超标了。”
  “一位训练有素的士兵,最高可承受的加速度在9倍的地球重力。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加速到每秒100公里,需要18.5分钟的时间!9倍的重力啊,如果是您的身体素质,或许没什么问题,但普通人类根本吃不消,顶多坚持几秒钟!”
  “每秒100公里是最高速度,以普通士兵的身体素质以及神经反应能力完全驾驭不住,每秒10公里的速度才是比较好的选择。”
  于易峰还是皱眉,每秒10公里的速度,欺负地球人倒是不错……许多导弹的速度还达不到这个数字。但和真正的外星人打起来,面对接近光速的能量武器,还不是就是和蜗牛一样?
  这样的战斗载具,不就是炮灰吗?
  但人体确实拥有极限,这一点没办法克服!加速度太大,相当于一大堆重物压在身上,很容易造成血管、内脏破裂,到时候还没打起来驾驶员就先挂了。
  他情不自禁地问道:“人的肉体还是太脆弱了,看来还是无人机比较靠谱……但就算无人机也得人在背后操控。每秒钟一百公里,是不是超出正常人的反应速度了?”
第四十四章
离子引擎
  加速度太大的小型飞船,灵活性很高,却完全不适用于人类,只能当无人机。
  许云进顿时有些尴尬。实际上,就是他要求罗蒙教授研究这种小型太空梭的,但现在看,好像没有太大的用场。
  这种太空梭体积小,采用大量的轻型金属,并且牺牲了某些性能,从而能够实现超高的机动性。
  在他的观念里,战斗飞船就要像战斗机一样,高机动性总是越好的。
  但他忘记了,高机动性必须要高加速度才能实现,人类的身体素质又没有达标,想要机动也机动不起来。
  现在,已经不是个人英雄的时代了啊,个人肉体的力量,与机器对比,实在太渺小。
  “……也不是没有用。”
  于易峰看着屏幕上的各个参数,他叹了口气道:“其实已经很不错了,它的单兵作战能力不错,造价还算便宜,如果采用无人驾驶的话,去掉维生装置以及其他杂七杂八的东西,造价还能更低一些,可以批量制造。”
  “……从某一方面讲,高机动性总是好的。当做无人机使用不错。”
  “还有啊,如果我们的生命科学能更进一步,就可以把人类的肉体强化,那就这种飞船就可以使用了。像什么钛骨骼、强化血管、强化内脏等等。毕竟无人机容易被电子干扰,而人类操控的话就没有这个问题了。”
  于易峰轻声道:“或者说,完美素大量使用,也可以催生一批超级战士……”
  许云进愣了愣,这倒是他没有想到的,超人类可是能瞬间承受30倍的地球重力!两人私下里讨论了一下,于易峰稍稍透露了完美素的相关进展,已经出现意志力药剂、开始动物性实验等等。
  紧接着,他又回过头道:“罗蒙先生,还有其他的机型吗?”
  罗蒙教授连忙点头:“当然有!”
  他们整个小组研究了这么多年,不可能只搞出这个只能承载两人的小型太空梭。他点开屏幕上另外一份文件,一个壮观的大模型跳了出来。
  他用手指点着说道“”“这是‘胜利号’飞船的强化版本,我将它命名为Aircraft-001型,简称A-001型,它既是战斗飞船,也可以当货船。”
  “它长约30米,宽度以及高度在18米左右,采用大量的轻型金属,额定承载质量为640吨。”
  “最高速度大概在每秒三百公里,也就是光速的千分之一左右。不过整体机动性是不如小型太空梭的。想达到这个最高速度,需要六个小时的推动时间。”
  这可就是真正的宇宙飞船了,因为体积毕竟大大,携带能源多的关系,它的最大速度比小型穿梭机还要快。
  它采用最新的离子引擎,也比以往的“胜利号”飞船快得多。如果让这架飞船来往地球与月球,也就几小时,不到半天的功夫。
  “A-001应该是今后的主力机型了,我们还可以稍微改装,形成各种变种。”罗蒙博士将电脑屏幕转过来,朝向于易峰等人!
  于易峰望着屏幕上的各种参数,仔细研究了半天。包括后边的A-002,A-003等等型号,都是A-001的变种,不过他还是不太满意!
  绿光人的无人机,速度达到了光速的三十分之一,现在人类只能达到光速的千分之一,他当然是有些不满意的。
  他开口问道:“不是采用了最新的离子引擎吗?怎么只能达到这点速度?对了,绿光人的无人机到底有什么技术,有可控核聚变技术吗?它为什么飞得这么快?”
  罗蒙博士愣了愣,他解释道:“绿光人的无人机,采用的也是类似的离子引擎,不过能源方面依旧是核裂变能源……虽然很奇怪,但事实就是这样……”
  “原因可能是……可控核聚变技术的小型化比较困难吧。”说到这里,罗蒙博士也是非常遗憾,没有核聚变,真是可惜啊。
  于易峰点头,这一点他其实已经知晓,如果真的有可控核聚变技术,科学家们早就大呼小叫了。
  不过,他丝毫不怀疑绿光文明已经实现了可控核聚变。如果一个星际文明还实现不了可控核聚变,那真是天大的笑话。
  但把可控核聚变小型化,放在一个小型无人机里,可能就不是一个数量级的技术了……
  毕竟核聚变可不是核裂变那么简单的东西,如今人类还连门槛都没有摸到,顶多……只能说看到了门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8/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