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14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49/524

  “绿光无人机,带来了一整套的材料技术、小型裂变能源技术、智能操作系统,以及更高效的离子引擎等等。其中最关键的还属于离子引擎了……”
  罗蒙博士从电脑中翻开一堆资料,上面画了一副精致的模型图,也正是电动学专家这些年来的智慧结晶:超高速离子推动引擎!
  离子引擎,也就是等离子发动机,是电推进系统的一种,目前已经应用地相当成熟,其应用的主要介质就是等离子体。以前地球上的卫星就采用这种引擎,不过它们的推动力非常小,不像现在的这种。
  它使用洛伦兹力,让带电原子或离子加速通过磁场,来反向驱动航天器,和粒子加速器与轨道炮都是同样的原理。
  传统的化学推动与之相比,实在是太落伍了,消耗巨大的能量,带来的最终动能却不大。
  第一架登月火箭“土星5号”就是典型化学推动代表。它的第一级装有2075吨液氧煤油推进剂。
  一旦发动机点火,它可以在2分34秒内全部“喝”完这些“饮料”。
  高温气体以2900米/秒的速度喷射,却仅仅够将47吨的有效载荷送上月球。
  在全部能够产生的3500吨推力中,很大一部分被用来“拖”起火箭自身和2000多吨燃料。所以它的“比冲量”并不高,只有300多秒,推进效率的非常低下。
  “离子引擎喷射等离子的速度越高,比冲也就越高,目前最新型引擎喷射的等离子,最高速度在3000千米/秒,也就是光速的百分之一!比冲大约是300000秒,是传统火箭的一千倍,能量转换率高达70%!”罗蒙解释道。
  “如果引擎能够一直工作,完全能够达到更高的速度,但受限于能源问题,它的速度极限大概是2000公里/秒。为了保证安全、可靠,我们将额定速度定在300公里/秒。”
  于易峰默默地点头,这个极限速度其实还不错了,达到光速的一百五十分之一。
  科学家们曾经计算过,就算用强大的核聚变能源,也只能将飞船加速到光速的10%罢了,更何况小小的核裂变。
  速度越快,后边需要的动能越是海量,如果速度再高,还要涉及到相对论效应。
  人类不可能一口气吃成胖子。
  不过他倒是有些好奇了:“为什么绿光人的飞船这么快?达到光速的三十分之一?用核裂变能源几乎不可能啊?!”
第四十五章
引力波再启
  面对于易峰的询问,罗蒙教授解释道:“因为绿光文明的飞船,起飞初速度并不为零。这艘无人飞船可能是以一种电磁炮的形式,像炮弹一样从主舰中发射出来的……所以才飞的这么快。”
  “它内部的能源,以及离子引擎只用来反向减速……”
  于易峰沉着脑袋,脑补一下画面,明白了。
  类似的,地球上的部分航母也有一种弹射器。利用这种弹射装置,载机飞机起飞前,便拥有比较高的初速度。
  电磁炮这种武器的用处非常广泛,不仅可以用来发射炮弹,也可以发射无人飞机之类。而电磁炮在诺亚号中也是一个研究热点,离子炮、高斯炮本质上都是电磁炮的变种而已。
  他在想,是不是也要搞一个大型电磁炮系统,既可以发射核弹,也可以发射高速无人机……就像绿光飞船里的那样。
  有了超导以及超合金等新型材料,再加上这几年的科学发展,这样的武器系统应该可行,就是能耗高了点……
  罗蒙教授继续说道:“舰长,如果要改变方向的话,我认为可以利用新型离子引擎来推动诺亚号,这比核弹轰炸更加有效,也更加可控。”
  “不过因为诺亚号的奇妙特性,等离子也是有质量的物质,向外喷射,会平白降低飞船速度……”
  “……要么事先可以将引擎以及需要喷射的工质提前转移到飞船外边。这倒是可行的,只不过也要损失一定的速度。”
  罗蒙教授思考到深处,自顾自沉思起来。
  改变飞船运动轨迹?
  这件事倒是提醒了于易峰。按照人类所体验到的时间算,人们离开太阳系已经有一年半的时间了,再算上相对论效应,外界大概过了七八年的时间!
  诺亚号是0.98倍以上的近光速运动,也就是说,人类远离火星已经七到八光年了!
  七到八光年,距离太阳已经非常遥远。而且过了这么久,太阳活动慢慢减弱,高能伽马射线也很难击中诺亚号了。
  他想起年前天文学会议中的一篇报告:时机已经比较成熟,是时候使用引力波望远镜,确定诺亚号的正确位置!
  想到这里,他心中顿时忐忑起来。
  这件事,毕竟还是所有人生死攸关的大事情啊,人类总是要找个落脚点的。
  心动不如行动,和许云进等人讨论完新型飞船后,于易峰立刻跑到天文台,与几位天文学专家讨论了一阵。
  征得他们的同意后,他即刻下令:开启引力波望远镜的探测计划!
  当然,这个工作需要几天的时间准备……其过程也就不多说。
  三天后,大量政府高层、科学家集中在诺亚号某处的天文观测台上。
  今天,就是引力波望远镜重启的日子!
  人们三三两两聚在一起,小声讨论着。他们的语速微微有些快,神情动作也略微有一些急促。虽然这些人类精英的修养都很好,但从行为表情上,依旧掩饰不住内心深处的焦虑。
  他们……并不看好这一次的探测!
  宇宙实在是太空旷了,恒星与恒星之间的距离大到不可思议,动不动就以光年为单位,让人望而生畏。
  如果不是太阳爆炸,赋予了诺亚号无比强大的动能,谁也不会想过,人类真的有一天能离开太阳系……
  到目前为止,就算人类的科技正在蓬勃发展,一年抵得上以往的二三十年,依旧没有太大的力量去干涉诺亚号,顶多只能改变丁点的运动方向。
  这个丁点,是真的只有一丁点!
  所有人,包括于易峰,除了听天由命外,只能向幸运之神祈祷,希望诺亚号的前进轨迹上有一颗人类能够得到的行星,希望人类有这样的好运。
  虽然这样的概率很小很小……
  然而,这样的小概率事件,决定着今后的各种生存政策!
  如果观测到的行星距离诺亚号的运动轨迹非常非常远,以至于人类的航行技术要飞上千甚至上万年,那么……人们必须要实行更加节俭的生活政策,实行计划生育,严格控制人口!
  甚至,还要研究大型冬眠仓设备!通过集体冬眠来减少资源的消耗量,挺过这段漫长的航行时间!相关的冬眠仓技术早就在秘密研发,只是没有让普通民众知晓罢了。
  好吧,人类不一定灭亡,但是非常麻烦……也说不定冬眠中途遇到突发事件就灭亡了!
  没有人希望走这条路!
  于易峰此刻也是忐忑地厉害,上万年太久,人类正儿八经的历史还没有万年呢!
  不过主观意志改变不了客观事实。就算结局再不好,人们也得接受事实,如果真的只能依靠冬眠,那也只能去冬眠了。
  当引力波望远镜开启的一刹那,他的心神便莫名平稳下来,就好像认命了一般。
  一大串数字在屏幕上跳动,是引力波望远镜的开机环境检测以及数据矫正工作,就像电脑开机一样。不过它要用的时间比较久,大概需要一个小时。
  趁着这段时间,许多科学家随意聊起天来。他们试图通过聊天,以减缓紧张不安的心情。
  他们聊的都是关于宇宙、星路图、亚光速飞船以及相对论方面的东西,很深奥,不过也很有趣。
  以于易峰目前的知识水平,也是能听得懂的,他也站在一边饶有兴趣地听着。
  有两个科学家正在聊亚光速的相关问题,人类目前就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观。
  坐在亚光速飞船里,窗外的景象是十分奇特的,太空中所有的星星都汇聚在飞船的头部方向和尾部方向,如果用肉眼看,头部的星星偏蓝色,尾部的星星偏红色。
  当然了,目前人类的射电望远镜只能躲在诺亚号背后,也只能看到中后方的情况。
  不时有零星的星星从飞船前方的光团飞出,划过漆黑的空间快速向后飞去,它们的色彩不断变化,从蓝变成绿,再变成黄色,当它越过飞船后,则变成了红色。
  这是因为光波被拉长,产生红移的缘故……
  而且,假设一艘飞船以亚光速飞行,里边的某个宇航员还能在身后观测到地球,他看到的是慢速播放的地球影像,如同时钟变慢了一般。
  当他运动到离地球1光年远时,看到的并不是实影影像,而是1年前的东西。时光,就这样被莫名拉长了一光年,其实这只是人类看到的假象。
  “非常有趣的天文现象。”
  “是的……”
  在人们的谈话中,时间一分一秒过去,引力波望远镜启动完毕,开始正式搜索!
  决定人们命运的时刻到来了!
第四十六章
一颗行星
  所有人都急急地看向屏幕,根本不会有开小差的情况。有些人甚至重重揉了揉眼睛,然后全神贯注地盯着……
  人们惊讶地发现,屏幕上几乎什么都没有!
  没有独特的放射波纹状图案,只有屏幕中心代表望远镜自身的小圆点……
  四周空荡荡的,什么都没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49/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