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5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0/524

  众人都配合着震惊了一会。
  “那就这样,超级火车的具体设计就交给我们!”丁一东非常满意,嗓子还是不自觉大了起来,直接开口包揽。他们野狼设计局又招了一些新人,人口增多,研究能力也更强了。
  听到这里,威廉松了半口气,野狼的名气与实力,他还是知道的。
  但伊万诺维奇可就遭殃了,他根本没办法反驳,只能恨恨地叹了口气,其实,他自己的内心深处激动异常,也非常想搞这种核动力的火车……
  好了,运输问题暂时不用管,第二个要解决的是挖掘问题,月球上的挖掘机还得靠人类手动操控,真的太麻烦了,必须替换掉。
  现在,必须要搞一种无人操控的挖掘机,而且每天的产量要更大才行。
  既然核动力的火车都出来了,核动力挖掘机……也没有问题吧?这是科学家们的普遍想法。
  不过,这种自动化的挖掘机比起火车,技术难度要更加高一点,不仅要有充足的动力,还得配备一定的人工智能。
  “无人驾驶、自动挖掘……这方面的智能程序,我认为没有问题,可以实现。”超智能实验室的莎莉文女士说道。
  “既然如此,超级挖掘机的具体设计工作,就交给我们吧。”菲利克斯点头说道。野狼设计局都包揽了“超级火车”项目,他们研究所也不能弱后啊。
  “谢谢,谢谢大家!”
  威廉倒是吐了一口气,但伊万诺维奇越来越头疼了,这些东西,一个个大得出奇,工程量也不是盖的……
  但他骨子里的血液正在加速流动,只有建造这样的庞然大物,才能让他的热血上涌啊。相信手底下的小伙子们也一定会非常的激动!
第三十二章
工业号角
  这段时间,科学家们突然集体发疯了,一个个早上六点就起床,晚上10点以后才休息。
  一个个眼睛通红,食堂里,电梯间,到处都是他们的讨论声与争辩声。
  最关键的是,他们是自愿的,如果不是政府的强制性规定,他们还想加更多的班……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野狼设计局最得意的日子开始了,他们的科研积分本来被特斯拉研究所超越,但是现在,又快速追了回来!
  因为他们在火星航行的几个月时间里,默默地完成了一个超级项目:核动力装置的小型化!
  丁一东的大嘴巴几乎藏不住事儿,他们完成这件事才不久,终于忍不住放了出来!
  这种源自于航空母舰的核动力装置,经过野狼设计局的改进,体积更小,输出功率却几乎无差,而且拥有很强的抗震能力。
  这个项目对于人类来说真的太重要了,这意味着什么?
  科学家们新设计的超级火车、超级挖掘机等等,如果想要用核动力,那么就得用他们的装置!
  得意啊得意啊,诺亚号上,到处都可以听到野狼们的狂笑声。
  丁一东教授带领的一群小伙子终于爽了一把,好的没有学会,丁一东的疯狂倒是全部学会了。
  这倒不是因为暂时击败了竞争对手特斯拉研究所,而是因为一种认同感。
  辛辛苦苦完成的科研成果,对于科学家们而言,就如同孩子一般。如果这个结果能得到大家的认可,那么真的是最为舒坦,最为开心的一件事了。
  一场伟大的工业号角,在新人类历的11月份吹响了,更可以说是第三次工业革命。政府开始对各大企业、各大研究所颁布详细的任务。
  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将这次工业革命的主流。所有的实验室、科技所以及工厂都得到了大量的能源、资源以及工业指标。
  科学家们可以放开想象力,尽情的一展身手。
  一台台旧式的挖掘机率先活跃在各个矿藏资源点,一条条铁路开始铺设。当然,这些老式机械都是临时的,先用一段时间再说。
  等新的超级机械生产出了,它们就会被淘汰掉。
  化学、物理、机械、生物……各个方面的科学家都在彻夜忙碌,他们并没有觉得辛苦,事实上,很多人都像打了鸡血一般兴奋。
  这真的是能激发所有想象力的大环境啊。只要有想法,就可以提出,就可以自行设计,不需要考虑资金方面的事请,甚至还能受到上级的鼓励。
  这是多么爽的事请!
  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成为了各个研究所的主流,他们都加紧马力,研究无人操控的手段。
  这样的机器人,不一定是人形的,或许只是一只机械手臂,或许是一辆汽车、一台挖掘机,但一定要是自动的、无人的、智能化的。
  因为人口实在太少,挖矿的工程量实在太大,自动化将是唯一的手段。
  这样的技术并不是高攀不起。自动化程序经过了几十年的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了,在德国、日本的汽车工厂,早就实现了完全的自动化。
  现在,人们只是想把这种自动化技术推广到更多地方。
  还有啊,近年来无人驾驶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的出现,对于智能机器人的研究是非常有借鉴意义的。科学家们正准备让智能机械设备做更加复杂的工作。
  当然了,他们并不是想研究一种真正具有智慧的机器人,那样的话难度就太大太大了。他们研究的还是一种程序化的东西,只不过程序更加复杂,适应能力更强而已。
  一颗颗卫星正在加紧研制中,为将来的无人挖矿做好准备……
  于易峰在舰长室里,一边喝茶看一份报告。相对从前,他现在倒不是很忙了,除非特别大的事请才需要他管。每天都能看到新人类文明的进步,也是很充实的啊。
  事实上,于易峰除了固定工作外,几乎每天都在学习知识,反正各种各样的知识都要有。虽然囫囵吞枣一般,在深度上面还不够点,但是广度上已经马马虎虎了,大多数的报告,他都能看得懂。
  如今,最大的关键是要将“基诺夫工业基地”建设起来。这个庞大的工业基地,拥有六千名工程师、科学家以及两千名机械专家!
  总共八千人,占据总人口的16%!
  他们正在昼夜不停地建造机床以及各种机械生产流水线,像冲压流水线、发动机组装流水线、检测线,还有各种零件的生产线等等。
  大量实验室正在为生产线设计智能程序。只要基诺夫工业基地一造好,那么,各种形式机械装备就可以生产了。
  就像滚雪球一样,生产能量将越来越强。
  于易峰拿起一份报告,仔细看了起来。
  “上午九点,第一条III型精密零件生产流水线测试成功,本流水线专门生产8-27号的矿机精密零件。期间没有发生任何意外,所有数据符合预期。本型号的流水线七天可以复制出一条,需要消耗钢铁1530吨……”
  于易峰暗自点头,按照这样的速度,基诺夫工业基地在过完年后两三个月内,就可以竣工了。
  “中午十二点,来往各个矿藏资源点的铁路正式完成。老式火车已经通过测试,可以正常运行,每趟运载能力为两万吨左右。”
  “一些老式挖掘机开始正常运行,初期投入51台,每台的矿石日产量在1万吨左右,完全能满足日常所需。”
  “超级火车正在紧急设计当中,主要工作由野狼设计局负责。预期单趟运输能力在百万吨级别。”
  ……
  “真是夸张啊!”看着这一个个项目,于易峰忽然感觉自己有点落伍了,真是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啊。
  他仔细算了算,又疑惑地问道:“好像有点不对啊,十万吨级别的挖掘机,面对三千亿吨的冰矿还是不够用啊,岂不是要挖几百年?”
  “当然不是。”
  他的助手百合子恰好听见疑问,为于易峰解答起来:“许多科学家认为,挖冰矿不一定用挖掘机,而是采用一种更加实惠的切割机器人。”
  “切割机器人,设计简单,成本便宜,可以大规模量产。”
  因为这些冰中间混合了大量的二氧化碳气泡,结构松散,硬度不比石头,可以用切割机将冰矿直接切成小型立方体块的形状。再用起重机将立方块传送履带,直接运到超级火车上。
  边长约2米的冰立方体,质量可达8吨,切割加运输的时间在10-20分钟。这一切都将由机械自动完成,不需要任何人手。
  “按照计划,三十万个这样的切割机器人,一天工作20小时,维护4小时,日产量可达1.5亿吨。六十万个切割机器人,日产量可达3亿吨,不需要1000天即可完成冰矿任务……”百合子嘴里吐出一大串数字。
  “按照设计,一个切割机器人,耗费钢铁3.3吨,铜13千克,铝……”
  她平静地说着其中的数据。切割机器人结构简单,材料消耗大概和一辆小汽车差不多。其实,有一些设计工作就是她亲自参与的……
  现在于易峰不是非常忙碌,完全能独自胜任自己的工作。百合子便参与到了机械设计中,只是偶尔才过来做一些助手工作,她毕竟还是一位科学家啊。
  到了现在这种时候,每个人力都要发挥最大化的作用。
  于易峰张了张嘴,听得头皮发麻,几十万机器人……原来是要搞人海战术啊?
  不过也为难这些科学家了,不这么搞,根本就没办法完成任务啊。
  他仔细想了想,几十万机器人,每一台的工程量相当于一辆汽车,其实也不算特别多吧……
  在地球上,一个大型的汽车工厂,一年就能生产150万台汽车,像上海大众这样的,一年能产汽车200万台!
  如果基诺夫工业工厂真的完成了,凭借海量的、源源不断增加的流水线,这一点数量机器人还真的不算什么。
  3000亿吨冰,相当于三个青海湖的水资源,勉强还算够用了吧……
  (这里说一下数据来源:一台地球上的普通挖掘机,一天大概可以挖1500-2000立方的土,折合质量3500吨左右。
  月球上的挖掘机,功率远大于地球上的,稍微牛逼点,一万吨一天不过分吧?
  而最新的核动力挖掘机……这可是核动力啊,身高马大的,工业能力再扩大十倍,十万吨,不过分吧?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0/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