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5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524

  当然,挖矿和挖土不一样,矿区的岩石可能比较松软,有可能比较坚硬,这些都有影响,露天矿比深坑矿好采地多。具体我就不详细说明了,采矿数据稍微夸张点,大家应该也可以接受吧。
  我这样写虽然有点夸大了,但是和后边的剧情有关,毕竟大家也不希望在火星挖矿挖个十年八年的,那样整个剧情就太拖沓了。所以夸大一点数据,加快一点剧情进程……)
第三十三章
危机感
  “最新新闻,第一代核动力挖掘机已经完成设计,由特斯拉研究所与超智能实验室强强联手。目前,初代试验机正在调试当中……据专家言,如果核动力挖掘机研究成功,其动力系统以及挖掘能力将是旧式挖掘机的十倍以上!”
  “最新新闻,第一批来自火星的铀资源已经加工完毕,其产出完全可以供应目前核电站的消耗……新的矿物离心机正在设计当中。”
  “据专业人士透露,基诺夫工业工厂的第一期工程已经完成了一大半,其位于飞船的中低重力区域,将实现完全意义上的自动化……届时人们只需负责最后的监控、维护。”
  “自新人类政府成立后,我们的第一位新生儿终于诞生了。其父母为他取名为‘维斯’,英文名wise,希望他成为一名有智慧的人……”
  ……
  这是新人类政府刚刚出版的《新闻周报》第一期,每一份售价0.5新币,由宣传部印制,一周一期,里面将记载这一周发生的大事情、大新闻。
  这个价格其实不算特别贵,报纸版面有32版,分量充足。一个月的支出也就两块新币左右,基本上每个人都买得起,人们都愿意购买一份。
  新政府搞出这种报纸,一方面是为了回收人们的新币。另一方面还是为了提高信息的透明度,增加人们的参与性。
  现在,诺亚号上的所有人都有这样一种感觉,那就是整个文明正在慢慢的进步。作为新人类的一份子,他们自然有一种浓浓成就感以及文明的归属感。因为正是他们的辛勤工作,才让文明的滚轮缓缓推动。
  这也是新政府特意打造出的一种气氛。
  诺亚号上的娱乐还是太少了,什么电影、电视剧、小说之类的东西都很少。工作了一天之后,每个人都很累,也没有心情去创作这方面的内容,这导致整个诺亚号上娱乐贫乏。
  对于一个正常人来说,只让他工作,却不让他不娱乐,很可能产生对工作厌倦,或者情绪低迷等等一系列负面情绪。
  虽然现在的人都跟打了鸡血一般,但于易峰还是得关心人们的精神健康……这也是未雨绸缪。
  所以,这份报纸不仅有新闻方面的内容,它还承载了一定量的娱乐功能。在报纸后面的几个版面,可以看到一些科幻故事、连载故事、爱情故事,或者一些笑话,还有一些宇宙中的科学知识普等等。
  这些东西……当然是从旧有的资料库中抄下来的,反正地球都没了,也没有人在乎版权之类的问题。
  不仅如此,于易峰还在考虑试行“做六休一”的工作制度,每工作六天可以休息一天,相当于一星期放假一天。
  这样的休息制度,虽然看上去人们的工作时间变短了,但是工作效率却会增高,毕竟人不是机器,还是需要休息的……看着科学家们一个个双眼通红,一副劳累过度的样子,于易峰觉得还是要更多的休息才行。
  再接下来,还要陆续开发网吧、体育馆、公园之类的娱乐场所,给人们提供娱乐设施……
  于易峰将这些想到的问题一一记录在笔记本上,准备以后想办法改善……
  突然间,一份报告打到了他的邮箱。
  “怎么,人手还是不够吗?”他看着几个主事人员写上来的报告,里面提到了人手问题。
  科学家们正在努力研发新的挖掘机、超级火车等等,让人类采矿的能力大大地提高。
  但是,采矿能力提高了,冶炼金属的能力却一点没有跟上。
  目前的冶炼机器,几乎是二十四小时全天开动,工人们也分成三班对倒,但还是忙不过来。
  他们眼睁睁地看着堆积的矿物越来越多,什么铁矿石、铝矿石、铜矿石……像一座座山一样堆在那里,他们心中的焦虑可想而知。要是不知情的人,还以为他们冶炼工人懈怠工作呢!
  这还是老式的挖掘机全力开工的结果,等新式挖掘机一出来,产量还能扩大十倍!
  这些冶炼金属的工人真要哭了,这他妈,挖这么多矿,根本炼不出来,不可能完成的啊。
  于易峰看明白了,这是向他诉苦来了,要人还是其次的,他们是真的尽力了,真的没法全部炼完……
  不过这方面倒是不用担心,于易峰掌控全局,心里还是有数的。
  挖矿可以简单粗暴,但是冶炼是一项技术活,产量不一定上的去。就算要大幅提高产量,也没有足够的电能。
  但是,矿还得大力地挖,凭借诺亚号庞大的体积,再怎么多的矿石也能装下,而且飞船质量恒定,不会增加起飞的难度。
  “你们的问题我已经了解了,你们不必担心……”于易峰在邮件中写道:“就当前情况下,矿物的储备量必然是越大越好,运到诺亚号中的东西,才算是我们真正拥有的!”
  现在诺亚号上,不是自由的市场化经济,也根本不需要顾虑什么供需平衡的问题。
  要是在以往地球上,譬如说沙特之类的产油国,突然将石油产量提高十倍,那么石油的价格瞬间就崩盘了。
  要是澳大利亚突然将铁矿、铜矿的产量提高十倍,那么这些金属的价格也必然崩盘。所以很多能源巨头完全有能力大力开采,却不得不慢慢地来,因为他们要考虑供需关系,想要赚更多钱!
  但现在,新人类文明是计划经济,挖出来的资源全是国有的,不需要考虑这么多,只要不停地挖就行。
  “……我们暂时抽不出更多的人手,提高冶炼能力可以以后考虑。挖出的矿石堆在仓库里即可……我也非常感谢你们的付出与劳动……”
  于易峰写完邮件后,连忙发了过去,以安抚那些冶炼金属的工作人员。这种安抚人心的工作,还是必须要做的。
  他托着下巴若有所思起来。这样疯狂地挖矿,当然是有原因的,因为在于易峰的心底里,总有一种毛毛的感觉,是一种若有若无的危险感。
  这种感觉时不时出现,有时候让他毛骨悚然,有时候又非常细微,几乎感觉不到。
  但他总是觉得,火星不是善良之地,早点离开火星才是好事。他对自己的第六感是非常相信的,这种感觉曾经救了他很多次。
  那么,这种危险感来自于哪里呢?于易峰寻找了很久,还真的不知道,派人偷偷地问了监狱里的卡尔文,他也不知道。
  卡尔文总是这样,一到关键时刻,屁用没有!
  于易峰感觉,火星可能有非常危险的东西,一旦爆发出来,整个人类都得玩完……
  或许,火星会像地球那样爆炸?还是其他什么危险?
  不知道!这种不知道,是最让他烦恼的。
  其实许多普通民众心中都有一种不安感,甚至包括大量的科学家。第六感这种能力,不仅仅是于易峰这位超人类有,其他的许多普通人也有,只是没那么强烈。
  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这种不安感是由火星病毒引起的,并没有考虑很多,刻意地将它忽略了。
  然而,这种不安感还是间接影响了人们的行为。否则人类完全可以在火星安稳地发展一段时间,而不是现在这样疯狂地挖完矿,然后准备跑路……
  许多人心中隐隐有这样的想法:火星,不可久留!所以人类的许多技术突破都向挖矿这方面倾斜。
  “这种若有若无的危险到底是什么呢?”于易峰不禁想道,又摇了摇头,他又没有预知能力,真的不知道……
  卡尔文那个神棍真的不靠谱,也只是知道有危险而已。
  不过无论怎么样,矿还是必须要挖的,人类的发展离不开这些东西啊。不挖矿,资源哪里来、能源哪里来?他还抱着一丝侥幸心理,火星都存在这么久了,差不多46亿年了吧,挖个几年矿应该不会有什么太大的问题……
  就算危机爆发,应该……也不会在这一两年内爆发。
第三十四章
新环境
  为了保险起见,于易峰还是下令,尽快制造一枚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以及相应的“脸盆式”引擎。
  这种东西成功了一次后,可以按部就班地仿造,技术难度就不高了。虽然火星的引力比月球大了那么点,但是,十亿吨级别的氦-3核弹依旧管用。
  万一火星有什么危机爆发,人类完全可以第一时间引爆核弹,搭乘诺亚号飞船跑路。只要不是病毒之类的生化危机,逃出火星应该就没事了吧?
  这是于易峰自己的想法,和许云进他们讨论了一下,就立马下达了这个指令,他瞬间感觉轻松了很多……
  工业革命还在继续,在接下来一段时间里,一个个利好消息接踵而至,人们的新发明、新思想如同泉水一般喷涌了出来!
  机器开动,马达轰转,这真的是一个智慧与汗水并存的时代!
  如果一名地球上的普通白领来到诺亚号上,会发现以他的知识水平,很难找到工作……
  大量的职业都需要很高的技术以及经验,这里的每个人,至少硕士毕业,许多人还是博士,但依旧会感到自己知识上的不足……
  像最顶尖的重工业基地——基诺夫工业工厂,单单一名普通工人,就得会研究,会编程,会设计,会测试,会传感,还得会人工智能!
  这个要求真的很高很高啊……人们不得不一边工作,一边学习。
  而其他的职业,如同医生、记者之类的工作,也聚集了大量的人才,无一不是顶尖水平,他们的岗位需求也已经爆满了。
  所以,一名地球上的普通人,如果思想比较端正,最好的选择就是当兵了。
  当兵不用什么水平,只是比较累……安全部缺人啊,士兵太少,许云进心里苦,他认为至少要500名士兵才能满足需要,但于易峰绝对不会给他安排这么多人手的。
  ……
  时间过得很快,在人们的忙碌中,又一个月过去了……
  在获得大量的资源投入后,基诺夫工业工厂中的流水线越来越多,工业能力也将越来越强,第一期的工程圆满完成,正在建设第二期,第三期……
  而且,这个建设时间上的需求,将会快速缩短。
  最重要的是,这些流水线是完全自动化的,运转起来后就基本不需要人力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