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6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3/524

  “其中一定是有原因的,我们想要找到其中的原因……”
  “经过三个月的实验,我们终于发现了一种对人类有益的病毒,称为长寿病毒!”
  底下的人有点坐立不安起来,“长寿病毒”,这个名字听起来非常古怪啊。
  “长寿病毒侵入细胞后,能够重新激活人体干细胞的活性,让它能够分裂更多的次数!它通过修复DNA末端端粒的方式……”
  康斯坦丁搬出一整套科学术语解释了一下,生怕自己说的不清楚,又用通俗的语句说了一遍。
  什么是衰老?衰老的本质是什么?
  对于生命而言,衰老是永恒的节奏。
  头发变白、牙齿脱落、皱纹出现,这是看得见的衰老,而内脏器官机能的衰退、反应迟钝、记性变差、抵抗力减弱,这是看不见的衰老。
  人体衰老,其本质是细胞衰减,而细胞的衰减又主要由干细胞衰减所致。
  人可以活到100岁或更长,而单个体细胞往往没有那么长的寿命,例如,上皮细胞每27天-28天更换一次,肠黏膜细胞每2天-3天就要换一次。
  机体的成熟体细胞会因衰老或受伤死亡,需要随时产生它们的替代品,而干细胞就是这些替代品的来源。
  但是,干细胞的分裂也是有次数的,其受到DNA端粒的影响。科学家发现,DNA每复制一轮,末端都将损失一段DNA片段,这就是端粒。
  它像一顶安全帽一样,通过自我“牺牲”来保证DNA序列的完整性。
  但如果没有这种补偿机制,DNA在经过万千代复制后,最终将不断缩短甚至消失,从而造成两个后果——衰老和肿瘤。所以,一个干细胞的分裂次数是有限的。
  “长寿病毒,能修复DNA末端的部分端粒,重新激活衰老干细胞的活性……”康斯坦丁教授狂热地说道,“按照实验数据,它可以让干细胞的分裂次数,增加30%-50%!”
  “也就是说,它能够让人类的寿命大幅提高,控制得好的话,50%也是有可能的!”
  他的声音越来越大,显然因为这一发现而深深自豪着,“届时,人类衰老的速度将会大幅减缓,人们的平均寿命,能达到110-130岁!”
  “100岁后,人类才会明显衰老!20岁和50岁的人,并没有太大的差别。”
  这一下,所有人都听懂了,心跳狠狠地跳了两下,这是看得见的利益啊,人类竟然有这么好的运气!
  虽然说,这种延寿效果对比完美素不值一提,但却是人类凭借自己的科技发明出来的,是可以全民使用的!
  于易峰忽然有些感叹,真是世事无常啊。火星上竟然还有这样的东西!如果让地球上的高官、富豪知道这个消息,估计他们还真的会打造大飞船,跑到火星上来……
  延寿的方案有很多,最强大的就是完美素了,但地球人花了这么多人力物力都没做到。现在,一种长寿病毒反而莫名其妙做到了……
  虽然效果少了很多,但也能延寿四五十年的了,也已经很不错了!
第五十章
炼铁高炉
  病毒与细菌不一定是有害的,也有相当一部分是有益的。
  例如说:内源性逆转录病毒对人体便是有益的,它是免疫细胞产生抗体的重要基础。
  有很多逆转录病毒,可以当做DNA重组用的载体。
  还有牛痘病毒,是一种可引起牛产生轻微牛痘病灶的病毒。人们利用牛痘病毒,消灭了天花。
  除了这些有益病毒,有益的细菌就更多了,像什么双歧杆菌、乳酸菌、酵母菌等等,都有益于人的生命健康,间接地影响了人的寿命。
  所以说,一名正常人,是人体细胞、病毒、细菌的混合体,它们与整个人体处于一种共生的状态。
  那么,这种“长寿病毒”,也许真的能让人长寿,至少理论上可行……
  人们担心的是,冒然地导入这种病毒,会不会引发基因崩溃、染色体畸变等疾病,毕竟是火星上的东西啊!
  这属于“人类基因改造工程”,黑贝壳的可能性非常大!于易峰和各位专家们都非常清楚其中的风险。电影中的生化危机、丧失病毒,不就是这么搞出来的吗。
  所以,如同火中取栗般,这是一个风险与机遇并存的东西……
  许多大科学家,特别是生物学家虽然心中激动,但是也异常冷静,他们心中有些担忧,仔细询问着那个研究小组的研究成果,各种数据,以及各种实验结论。
  讨论了大概一个多小时,这份报告也翻来覆去看了好几遍。
  直到这时,这几个大科学家才表示,这份报告基本上准确性没有问题,但还有更多的数据没有充分认证过。
  他们认为,长寿病毒的基本原理还没有搞懂,基因序列也没测完,还有大量的实验要做,因为这种病毒的基因序列特别复杂,至少在短期内是不可能有什么结果了。
  眼见如此,于易峰反倒安下了心,他当然希望科学家们能够更加谨慎。事实上,就算科学家们说的天花乱坠,他也不会贸然地进行人体试验。
  谁知道这种病毒潜伏期是多久?万一过了几年,人们集体犯病了怎么办?至少得搞懂了病毒的作用原理,进行一些动物性试验后才能考虑。
  这样的谨慎还是必要的啊!
  所以在接下来的时间里,他一边抓工业,一边关注着生物科学。无论是完美素,还是长寿病毒,都非常重要,马虎不得……
  机器轰响,马达轰鸣,全自动的基诺夫工业工厂完成了,终于展现出让人望而生畏的工业能力!
  许多科学家、工程师们颤栗地欢呼着,被自己创造出的奇迹而震惊,而感动!
  伊万诺维奇老泪纵横,这才是他向往的超级工业!
  一台台量产型的超级挖掘机,均采用无人驾驶的手段。挖完一车厢的矿石后会自动运到一个地方,将矿石倾倒在传送履带上,然后又由传送履带输送到超级火车里。
  最后,超级火车将矿石直接运到诺亚号。这一系列过程不需要人力,由程序自动完成。
  无人驾驶是非常方便的,一个人完全可以坐在办公室里,监控一百台。这些机器平时基本上不会有差错,一旦有差错也会有大量的反馈提示,让人来得及处理。
  一台台挖掘机间隔超过三百米,如果因为系统的BUG或者其他什么原因,相互之间靠的太近了,主控室里的警报就会响起,然后让监管人员手动操作。
  这种操作一开始还有点多,但后来两三天也就一起,越来越少。
  因为研究人员会根据这些差错,分析具体原因,从而进行改进。一代代更新下了,无人驾驶的漏洞也就越来越少了……
  人们还在研究自动保养的机器,让保养这件事也让机器自动完成。
  一个大问题摆在于易峰的面前,那就是钢铁的产量好像跟不上了……那些冶炼工人的担心成真了!
  一开始的时候,人们正在研究程序,建设工厂,资源的消耗并不大,诺亚号上的钢铁产量绰绰有余。
  但现在,程序研究好了,工厂开始生产,什么挖掘机、火车、切割机等等,都需要大量的金属材料,这样一来,诺亚号上的这点钢材产量就不够了。
  这些超级机械搞得太大个,耗材太多,目前大量的材料缺口完全靠库存量硬撑着。
  “现在库存的钢铁只有130万吨了,只够一个半月的消耗,这也太夸张了吧?”
  于易峰皱着眉头,批准了一个炼钢高炉的建造。
  这个炼钢高炉可是大家伙,足足七十米高!用了六千多吨的钢铁。当然了,它还是建设在诺亚号里边的。
  为了建设这个高炉,工程师们特地开辟了飞船里的一个无人房间。他们在里边率先铺设好各种管道,比如原料进口、出渣口、换气口等等。
  然后,人们用各种机械将高炉一块块拼凑起来,隼接、无缝焊接等,大概又用了一个月的功夫。
  如果正式运作起来,这个高炉的生产也是全自动化的,里边早已铺好了各种传输履带与机器人。
  要是在宇宙空间中,这个高炉肯定是没法使用的,主要还是散热问题。它的散热量实在是太大,用冰也只是降低房间里的温度,没法给里边降温啊。
  如果庞大的热量散不出去,高炉气压将越来越高,指不定会爆炸!
  但现在不是在火星吗,火星的气温零下六十几度,大气比较稀薄,但是有大气就足够了!十几个排风扇源源不断地将冷空气抽进来散热,再将热空气排出去。
  有了这样的风冷系统,这个高炉也就勉强可以使用了。
  当然,火星上是没有煤炭、石油等化石燃料的,不过甲烷等可燃冰倒是发现了一些,主要还是位于几个冰湖的下层位置。
  但人们根本就不指望用碳还原法炼钢,他们还是采用电解法。按照这套流程,铁和铝的炼法都差不多,都是先将矿物熔化到液态再进行电解。
  炼出来的铁含碳量少,再经过另外一套程序,就变成了质地不错的粗钢材。
  这样的高炉耗电量极大,为此,人们还专门造了核电站,供应高炉的用电。极大的耗电量也促成了极高的产量,它一天能生产钢材20000吨,一个月60万吨!也就是说,差不多两个炼钢高炉,就可以弥补材料上的缺口。
第五十一章
长寿猜想
  “事情很多啊……”完成了炼钢高炉的建造后,于易峰终于长吐一口气。
  这些快速炼出的钢材,品质上都是粗钢,质量只能说马马虎虎,勉强可以使用。但人们不在乎,只要产量上来就可以。这些机器都是量产型的,不讲究包装、品味,坏掉几台也不要紧。
  再说了,火星上氧气含量很低,也不用考虑生锈什么的,粗钢最大的缺点已经避免掉。机器人坏掉后,还可以拆解并回收利用,原材料不怕丢失……
  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无论是诺亚号还是各大矿区,都是一片热火朝天的景象。
  工厂中,流水线在一条条地复制、增加,工业能力不断增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3/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