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下(校对)第8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2/524

  飞船的一边伸出四根火箭,缓缓地向前推进,大约需要一天的时间来完成这次挪移。
  这种搬迁,对于诺亚号的民众来说并不影响生活,只是挪腾一个位置而已,大量的基础建设都建造在飞船里边,所以诺亚号才是他们真正的家。
  只要不离开他们的家,就算换一个星球也不是什么大不了的事。
  这里的信息高度公开,许多人都认为,政府的决定是非常正确的选择,就应该远离这艘奇怪的飞碟……
  人们正在举办一场盛大的庆功会:庆祝这十名勇士的归来!特别是一些科学家,也自发地加入其中,因为他们带回来的研究资料真的太重要了。
  政府广场前大概聚集了三千多人,许多人都是于易峰的疯狂粉丝。
  因为飞船挪移的关系,临时放了一天的假,所以许多人都有空跑来凑个热闹,还有一些普通民众也正在赶来的途中。
  一些人手里还有横幅、彩旗,虽然没有打开,但想来应该是庆祝词语什么的。
  许云进正在给于易峰说着这几天的情况:“……先跟你说说这几天发生了什么吧。”
  “自从你们十人探险队回来后,最初几天还没什么事请,整个诺亚号一切正常。但自从小道消息传出,说你陷入了昏迷状态,很可能成为植物人,一切都变得有些混乱。”
  “首先,人们的工作积极性显著降低了,一大波人开始请假,说是无心工作,他们想要回家为你祈祷。还有一些重要岗位的错误率显著增加,差点出了纰漏……”
  “飞船内的秩序也变得有些糟糕,甚至还有一群人想要溜进医院,就是为了探明你的情况……因为这个原因,我们还抓了不少人。”
  “……后来这些人呢?”于易峰抓了抓脑袋,不禁问道。他倒是有些低估了自己在这些疯狂粉丝中的影响力。实际上就是这样,他在文明中是个实际意义上的独裁者,但是民众们都爱戴他、拥护他。
  他其实不可替代,或许换一个人上台,就不可能有这样的独裁情况,民众也不会接受。
  许云进没好气地说道:“只是关了半天,批评教育了一顿只能放掉了,还能怎么样?”
  于易峰沉默着,目前来看,诺亚号中这种个人崇拜现象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他也曾经和肖恩教授讨论过这个话题,但肖恩认为,以人类目前这种危险的状况,一个强权政治比“民主”政治更好一些,无论是凝聚力还是行动力都高出不少,所以也没给出比较好的建议。
  但于易峰总感觉,这样下去就变成“新人类帝国”,而不是“新人类共和国”了……
  好吧,现在只是权宜之计,以后再考虑这种问题。其实这种个人崇拜并不影响他们的共产主义事业,反而还有一定的推进作用,所以也不算大事……
  于易峰又问道:“接下来,有没有什么不好的言论或者动乱?”
  “当然有……这些天下来,人们的工作斗志都少了很多,一个个人心惶惶,就像丢了主心骨一样。有几个跳出来造谣说你已经成为了植物人,不可能再苏醒过来。”
  “他们又想喊民主、人权,结果……被狠狠打了一顿,事后竟然还想报警……”许云进说着这些话,表情满是不屑,还带了一丝嘲弄。
  于易峰什么话都不说,反正无论怎样,这些野心家总是存在的,有能力的也就罢了,要是没能力还敢瞎蹦跶,也不要怪他不客气……
  “这些人就交给你,没犯法的就算了,犯了法的全都抓起来,依法处置……”
  许云进点点头,“乱造谣的肯定会抓起来的。倒是你,以后不能再这么冒险了,人民对你还是非常拥戴的,少了你……或许新人类也不叫新人类了。”
  于易峰放松地拍了拍许云进的肩膀:“老许啊,我哪会这么轻易死掉。我可是寿命一千年的超人类……”
  他走出了办公大楼,现在有必要在民众面前露个脸面。他要将这些人给安抚下来吗,毕竟大家都是来关心他的。
  “诸位,请放心,我的身体状况非常好。”
  “也非常感谢大家的关心,这一次我们的探索非常成功。我们从飞碟中找到了大量的外星科技,必将有一飞冲天的可能!”
第七十八章
科技井喷(一)
  夏普山,又名伊奥利亚山,高度大约为5000米,沉积层可能超过10亿年。这里的矿物众多,资源丰饶,短短几天内,硫酸钙、硫酸镁、氟、铁等矿脉都被人类依次发现。
  在距离飞船三百公里开外的地方,还发现了几个小型铀矿,当然,产量上肯定比不上北极的大铀矿。不过人类并不挑食,能源这种东西,当然是越多越好。火星上没有化石能源,主要还是核能以及太阳能。核能还是可以打包带走的,人类当然希望铀资源越多越好。
  铁路开始快速铺设,自动挖掘机的挖掘工作陆续开启,对飞碟造物的研究工作开始分配。一切的后续工作都有条不紊的进行着……
  与此同时,人们也在密集监控外星飞碟,并没有发现任何异常。
  时间过得很快,自地球爆炸开始算起,已经过了两年零三个月的时间。从于易峰他们探险归来开始算,也已经有半年了。现在是新人类历0002年3月,在三个月前,人们在诺亚号上度过了第二个新年。
  不过第二个年倒是平淡了很多,也没有大规模的组织活动,因为许多科学家都在疯狂地研究外星科技!
  他们一个个和打了鸡血一般,满脑子都是科技、科技、科技,这种探索未知的奇妙快感,就感觉吸毒一样……要他们停止研究?!
  不行,绝对不行!
  他们一个个的拒绝放假,甚至连年也不想过,他们只是想工作,还和前去劝说的政府工作人员吵了起来……总之一句话,要他们停止工作是绝对不行的!正因为如此,第二个年也就只能草草地过去了。
  在众多科学家的努力下,这半年的时间里,新人类文明的科技实力有了很大的提升……
  不过于易峰心中清楚,截至目前,科学技术没有产生巨大的质变,距离星际文明还有一大段距离。
  科学研究这需要大量的时间,短短半年还远远不够!不过他并不着急,人类也不着急,他们有大量的时间来研究学习,只要每天都在进步,总会到达质变的那一步。
  于易峰忽然有这样的感叹:现在的人类,就好比大清朝末期的工匠,忽然获得了一架来自21世纪的波音737飞机!让他们研究一番倒是没有问题,但要让他们仿制一台,几乎是不可能的。
  这完全是理论、经验以及工业实力上的不足。前置条件不足,就算看到了,也不一定能模仿出来,这也是人类非常遗憾的一点。
  就好比一架波音737飞机,无论是发动机还是各种操作系统,大清朝的工匠们都没办法一模一样地做出来,甚至连其中的一个零部件都做不出,因为这可是跨越了好几个时代的东西!
  不过,虽然没法复制,科学家们却可以从中受到启发,不要求造出另一个波音737,做一个莱特兄弟那样的“木头飞机”,应该没有问题吧?
  诺亚号上的科学家也正处于这种摸索状态。他们没办法直接达到外星文明这种程度,却可以从外星造物中获得启发,获得新思路……他们着手各种各样的实验,然后将分析出来的数据,转化为人类自己的东西。
  人们并不好高骛远,只有属于自己的科技,才是真正拥有的!只有这样一点一滴的进步,科学的道路才能走得更踏实。
  每天都有一大堆研究报告汇集在于易峰的电脑上,他每天都得聚精会神地分析、浏览。
  “基诺夫工业工厂已经完全竣工,目前工业产量只动用了12%,大量生产线依旧处于闲置状态。”
  “挖掘机以及火车已经生产完毕,短期内不需要扩大产量……”
  “配套的炼钢高炉大都也停止生产,只留下了两个。诺亚号整体用电量降低到2000万瓦……”
  于易峰点了点头,这种情况是预料之中的。
  工厂停止生产并不意外着工业产能的下降,到了需要的时候,这些生产线又会重新启动,瞬间爆发出海量的产能。
  这个面积接近300平方公里的超级大工厂,放在地球上也是数一数二的了。
  总工程师伊万诺维奇以及他手底下的团队,用天才般的设想,将工厂划分成了十五个区域块,每个区域块之间铺设了大量的传送纽带,可以相互联动,其过程十分复杂。
  总共有六千名科学家、工程师在这个工厂工作。在体力劳动几乎被消灭的情况下,他们主要还是负责设计、监控以及机器保养工作。
  因为这个超级工厂的存在,诺亚号的工业能力比当初上升了20倍以上!
  打个具体的比方,如果想生产二十万台切割机器人,以当初月球基地的工业能力,至少需要一年的时间,但现在,只要不到半个月就能轻松完成!
  这就是实力上的大跃进,是全体人类智慧与汗水的成果!
  有了这样的工业能力,也为各种科学实验大开绿灯。科学家们可以尽情发挥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完全不用担心工业产能的问题。
  资源有了,能源有了,产能也有了,现在是科学的天堂!
  虽然这个工厂可以铺设地更大,但是再铺设下去,人口可能就不够用了。人口一直是非常大的桎梏,诺亚号只有五万多人,不能再分配人口给这个大工厂。
  于易峰一边思考,一边继续往下浏览呈递上来的方案,他每天都有大量的报告需要审核批复。
  “新型超导材料的研究……批准!”
  “新型太空梭的研究……批准!”
  “大型强子对撞机的制造……批准!”
  一系列的方案批准下来,他真的是看的头昏眼花。
  说实在的,现在飞船里不存在“骗经费”这种说法,许多报告也被各大科学家审核了很多遍,他只要不停地批准就可以了。
  但秉着负责任的态度,于易峰还是一份份坚持看了下去。他必须要知道整个新人类文明的科技进度,才能从容地把控全局。否则,连文明发展到了哪一步都不知道,他还当个屁的领导?
  最头痛与快乐的莫过于各大实验室的新闻发布会了,在这个科技井喷的年代,有时候一天就有两三场,还总是邀请他参加。但是不参加又不行,他分身乏术啊!
  就在这天下午。
  “……这种新型的铝空气电池,能量密度是普通锂电池的40倍,大大填补了材料界的空白。从此以后,我们不再为电池容量不够而发愁!”
  这是一个新能源电池的发布会,高能电池一直是许多科学家研究的方向。电池,无论是武器还是日常生活都有很大的用处。
  “大家都知道,以往锂电池的密度是200wh/Kg,如果安放在车上,车载续驶距离大概480公里,而且寿命很短,三四年需要更换。”
  “但这种新型铝空气电池的能量密度为8100Wh/Kg,续航里程可以达到19200公里!使用寿命在十年以上,更可以长久使用……”
  在台上的是物理学家菲利克斯,他在此刻正满面红光地对下面的众多科学家说道:“所以,一旦实现新型铝空气电池的量产,传统的锂电池就可以淘汰了!”
  这位来自英国的绅士很少有这种表情,显然正处于极端激动的状态。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2/524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