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31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8/622

  通常而言,昆仑山一千多万的人口,长期清醒年限大概在一百万,算得上是一个中型城市规模,所以大伙不会孤独。
  再加上冬眠,也就是,一趟星际之旅50年,人们感受到的只有五年,这样就还算可以接受。
  李成博士继续道:“寿命的短暂,不仅导致人类的巅峰期短暂,也阻碍了科技的发展。智力的巅峰期虽然长久,但是创造性的巅峰期并不长。”
  “从意识形态方面,人们更希望定居在一颗星球。所以我们只能建造类似于昆仑山这样的巨大母舰,才能获得内心深处的安全感……实际上定居模式,陷入平庸化的概率更高。”
  “而对比之下,巴迪特人就优越的多了,他们只需要一艘大型穿梭机,两万人口,就能够熬过漫长的时光,他们面对同样一件事情,不会觉得无聊,俄罗斯方块这样的游戏能够玩好几十年。也就是大脑中的快乐机制触发模式有一定程度的不同……”
  是的,寿命的长短,对人类的意识形态影响很大。
  以地球文明为例子,远古时期,人类十几岁就结婚生子,那是因为只能活三十年。
  结果平均寿命上升到一百岁后,大龄剩男剩女,大幅度增多。
  平均寿命上升到三百岁后,连结婚的人都不太有了。大家都想趁着年轻的时候多玩玩,多闹闹,谁想着趁早结婚,束缚自己三百年啊。
  至于生儿育女……那是两百岁以后才考虑的事情吧。
  什么,育儿养老?这是哪里来的原始人?
  以上便是地球人的意识形态。人类的意识形态会随着经济以及寿命发生变化。如果真的每个人能够活三五千年,很有可能连孩子也没什么兴趣去生育,至少不可能在二三十岁的时候就去生孩子。
  如果还有大把的年华可以挥霍,谁愿意这么早就成家立业呢?
  当然了,寿命增长带来的意识形态变化是非常复杂的,也是新文明史学的重点探讨内容。长生物种与短命物种的思维,有着天翻地覆的不同。
  李成说完后,张远不可置否地笑了笑,然后点了点头:“说的很好。”
  紧接着,军方的参谋长叶军常回复道:“我觉得,还是人类的肉体太脆弱了,特别是神经系统过于脆弱,人类总是会屈服于自己的欲望……远古时代的一些有利于生存的习性还在影响着我们。但远古时代的有利,放在现代,并不一定有利。”
  “这一些生活习性,本质上是一套非常朴素的哲学观念,也即生存繁衍学说,你不需要任何思考,不需要接受教育,它就存在。在原始哲学观的作用下,导致许多学生就连最为基本的现代哲学观都没有建立,即便我们的教育体系已经非常强调这一点了。可是,他们依旧不知道自己存在的意义是什么,只是跟随着社会随波逐流。”
  “社会风气好,他们自然也就还算马马虎虎,如果社会环境不好,很快就会堕落了。”
  张远心中笑了一下,叶军常是激进一派的典型代表。
  这一个派系对人类本身的基因哲学以及上升原动力不太满意,已经形成了新文明史学体系下,属于自己的一套学说。
  这一套学说的核心内容是,人类按照目前的发展模式,虽然走在上升通道当中,但依旧有自己的极限。
  人类的恶很多时候是无缘无故的,从小时候就能够看得出来,有的人就是喜欢欺负别人,搞破坏,还有的人就是喜欢奉行节能主义,对外界发生的事情漠不关心,生活在自己的小世界中。
  即便已经通过后天教育以及各种芯片技术来纠正一些恶习,但很多东西依旧隐藏着,并没有完全祛除。
  换句话说,高冷严肃的内容,干不过低俗娱乐,越低俗的越容易广泛流传,正是因为这一类的原因。
  然而基因哲学涉及到人类最为核心的内容,不是说想改就能够改的。
  张远点头道:“所以啊,我们首先需要通过科技,来弥补智商问题,并且控制自己的欲望……还有就是,修改生活的原动力,我们根本不知道应该怎么修改?修改基因吗?很难做到啊。”
第413章
五年的时光
  关于生存哲学方面的探讨,谁都没有办法给出一个最终的定义。有的人觉得搞科学研究很幸福,破解世界难题的幸福感,远远强于其他的任何一件事,为此他们能够废寝忘食,忘记所有的一切。
  有的人觉得吃好吃的就已经很幸福了,有一些无菌室中克隆出来的外星食物,由于产量有限,价格非常昂贵。这一些人工作的动力就是去吃更多的外星食物,虽然不一定好吃。
  还有的人觉得开飞船很幸福,或者挖矿很幸福,某一些人就是喜欢看到矿石冶炼成铁水的样子……
  各种不同的幸福,很难定义一个高下。
  张远也觉得,人类并不应该成为一个纯粹为了研究自然而存在的文明。各种人文方面也应该正常发展,包括音乐、游戏、电影等各行各业。
  “如果生活中的一切都是为了研究科学,那么所谓的生活也显得太无趣了。对于许多人来说,做科研不也是为了娱乐吗?这其实就是自身发展的原动力,我们暂时没有办法去定义什么原动力是好的,什么才是不好的。”
  叶军常继续道:“是啊,这正是我们面临的困难。或许是我们的智力程度太低,才没有办法洞彻其中浓浓的云雾吧。”
  “……还有最后一点,肉体的孱弱,导致人类就连一颗重力稍大的星球,都没有办法亲自登陆,这无疑削弱了对星空的探索欲望。人类不穿宇航服,面临宇宙,会快速死亡,直接导致了对宇宙的潜意识惧怕。”
  “然而在银河系当中,比这颗星球更大的星球,比比皆是。”
  “在昆仑山社会中,人们对这颗星球的旅游非常向往……可是每个人都知道,这种重力环境下,人类是不可能存活的下去的。”
  “如果泰普人真正踏入宇宙,他们能够登陆的星球,将会更多一些吧。”
  高重力环境适应低重力,并不是一件太困难的事。
  但低重力环境下的生物,是很难适应高重力环境的。
  张远点了点头,感叹道:“是啊,你们说的都很对。”
  “所以,人类的下一步,必然是通过科技来进行自我进化。这方面的道路总共有两条,第一是基因改造,第二是仿生学机械改造。”
  “基因方面实在是太难太难了,相当于要重新创造一个物种,就目前而言不可能做到。所以,第二条道路,在未来走向成功的概率将会更高。”
  经过这么长久的发展,人民群众对仿生学技术已经不再陌生,身体上的各种器官坏掉了,用仿生学器官代替也变成了一件自然而然的事。
  至少,人类对这项技术,已经不再排斥了。再也没有那种自然器官鄙视仿生学器官之类的说法,甚至,在许多科研工作者的努力下,仿生学器官能够发挥比自然器官更好的效应。
  另一方面,大脑辅助芯片的开发,理论上更是能够增强记忆力,让每个人都对这一门技术充满了期待。
  那么,进一步呢?
  张远看向远方,低声说道:“在未来的几百,几千年里边,人机结合将逐步成为一种必然趋势。我们其余的技术发展已经非常缓慢了,战争红利吃的差不多。唯有这一块,还有非常大的上升潜力。”
  “民众在一次次的旅行当中,对自我改造的渴望,也会越来越强烈。否则,登陆1.5倍地球重力的星球,相当于每个人负重60斤走路,就已经很吃力了……2倍重力,基本上就能把人给压塌了。”
  人类一直在寻找可以继续向前发展的方向。一个文明遇到瓶颈不算可怕,没有发展方向才是最可怕的。
  目前的发展方向很多,但大多数道路,都看不到光明的前景。
  首先是超磁-A等亚原子材料的研究,这条道路本身就是三级文明要走必经之路。但是,从理论层面就有很多缺失,人类只能够按照巴迪特人的资料,依葫芦画瓢,却不能够发明新的材料。
  所以,在理论被补足之前,亚原子科学很难仅需进步了。除非有绝世天才横空出世,才有可能大幅推动这一门学科的发展。
  正因为如此,海燕-IV、鹰隼IV型飞船,虽然已经是百年前的型号,但放在现在依旧先进。
  绝世天才怎么来?
  要么通过时间的积累,慢慢等待,要么是通过仿生学技术,改进整个文明的智商。
  第二条道路是人工智能领域。
  各种能够自我学习的机器人,神经网络智能,也差不多挖干净了自己的潜力,基本上可以更新换代的余地很小。也得依靠全新的理论,全新的算法,才能够突破。
  对于强人工智能,人们依旧一头雾水。
  还有就是盘古脑中的虚拟世界,人类也是一知半解,处于稀里糊涂的状态……这些虚拟时间经过演化,早就复杂到难以理解的地步了。
  所以了,如果人类还想继续进步,也就只能够通过仿生学手段,改造自己了,无论是提升肉体也好,提升智商也好,这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人类只要遍历足够的星球,有足够的智慧生物标本用于实验研究,总归会找到突破口。
  如何顺应时代的趋势,如何去引导人类的自我改造,这就是后边几代领导人的主要任务了。
  对于这方面的问题,张远也没有特别好的建议,只是给出了一个大概的方向。
  因为技术的发展本身没有办法预测,说不定某一个瞬间,在某一个领域,就出现了大突破呢?所有的政策,都应该根据这种突破来实事求是,而不是现在就制定好。
  就这么聊了几句,所有人都怀着心思,重新回归船舱,开始下一批次的工作交接……
  ……
  五年的时光匆匆而过。
  对于泰普文明而言,这几年可谓最为高速发展的一段时间,几个大国都在争前恐后地研发卫星,国际形势异常平静,就连平时接连不断的小矛盾也被全部被各个大国给按了下来。
  不过对于泰普星求上的普通民众而言,依旧过着和以往一样平静的日子。就算卫星升天了,想要从军事领域应用到民生工程,估计也需要好几年的时间。
  与此同时,这个星球最强大的几个国家,又以自己独特的工业体系,与人类换取了在恶劣环境下的高速铁轨铺设技术。
  这也是非常实用的一门科技,能够将火车通向那一片高原,解决一部分交通问题。有了卫星之后,他们很容易就发现了蕴藏在这一片高原的矿藏资源点。第一期的地质勘察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展开。
第414章
有生之年
  一个欣欣向荣的文明,总是能够让人感到一种很微妙的欣喜感。
  就在这一天,几位人类外交官正操控着自己的机器人,在这颗星球上漫步,目睹夕阳西下。
  “看样子,泰普人已经发现了那一片人迹罕至的高原,蕴藏着的珍贵资源了。”
  “是啊,有了卫星之后,就是有这么大的好处,一些原本无法被发现的矿物,能够很容易地发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8/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