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7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1/622

  “哪里有?我本来就很好……”
  张远头皮发麻,赶紧开溜。
  两人穿好宇航服,走上电梯间。
  电梯缓缓地上升,随着线速度的减少,张远感受到的“重力”也越来越小。同时产生了一种站在洗衣机“滚筒”里的眩晕感。
  终于,当电梯到达飞船中轴处的时候,所有的眩晕感消失了,两人完全处于失重状态。
  两人通过双手“游”入一辆轨道汽车,前往气压门。
  有几位士兵把守着这些气压门,看到张远两人,检查了身份后,敬了一个礼。
  “滴~请注意安全!”
  再往外边就是真空区域了。
  轨道汽车沿着中轴缓缓开动,前往第一个气压门。
  哧!一股抽气的声音。
  等这个小房间的空气被抽离干净后,又前往第二个气压门。
  整个抽气的过程一共进行了3次,汽车才成功到达外边的真空区。
  宇宙中最宝贵的东西就是物质。人类没有能力制造出完全真空,所以每次进出都要丢失少量的物质,这是不可避免的。
  不过,只要丢失的物质在可承受范围内就行。
  一路上,赵青锋不停介绍着各种无重力区域的设施设备。
  “你知道为啥无重力区没有空气吗?”
  张远想了想:“主要还是为了减少飞船的质量。”
  赵师兄点了点头:“没错,空气密度虽然低,但是整体加起来可是个了不得的数字了……如果飞船的质量高达几十亿吨,是不可能加速到光速的千分之七的。你想想,我们五十万人的质量,总共加起来只有3万吨而已,相差好多个数量级呢。”
  船舱内部很空旷,散发着黯淡的灯光。赵师兄的手指指向窗外,“至于那些复杂的管道,其实是飞船散热装置,生活区产生的热量,通过这些冷凝装置带到外边,然后通过飞船外表的辐射帆循环散热。”
  别看太空的平均温度是零下两百多度,但是没有物质交换,散热慢的离谱,只能通过辐射的方式进行散热。
  散热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一环,可以说是飞船的重中之重。
  赵师兄慢吞吞地说道:“其实,以我们这艘飞船目前的承载能力,不足以承载五十万人。”
  张远心中一愣,他们五十万人,不生活的好好的吗?
第078章
核心工业
  赵师兄笑了笑,“散热能力不够,导致污水的处理能力不够。你知道我们每个人,平均拥有多少水?”
  张远摇了摇头。
  赵青锋伸出一只手:“5吨,整个飞船只有两百多万吨的水,每个人平均下来,只有5吨的水。而地球人平均拥有多少?0.13立方公里,也就是1.3亿吨。”
  “一个人拥有的是我们总和的五十倍!”
  “你想啊,我们这么点水,自净能力几乎为零。用过的水,得分成好几个层次进行处理,饮用水、工业用水、生活污水等等。其中饮用水需要重新蒸馏一遍,需要用多少能量?”
  “能量本身不是问题,核聚变带来的能量多得是,但这些工业产生的热量,如果不及时散发出去,又会产生热堆积问题……以至于散热能力完全不够了。”
  “唉,说的是。”张远点了点头,他听明白了,飞船中的工业,一环套着一环。
  单单一个污水处理单元并不复杂,但和其他的东西联动起来,就变得相当麻烦了。
  任何一环的错误,都会导致整个系统的崩坏。而一艘飞船,必须保留相当高的容错率才行。
  他说道:“所以,我们目前处理不过来的热量,干脆通过排放物质的方式抛出去么?”
  “是这样的,到达木卫二再补充一次物质……不过在到达木星之后,不再有资源补充,大家就得冬眠了,到时候人口锐减,散热能力完全足够。”
  就这么聊天的过程中,轨道汽车到达了第一站,也就是核心工业区。
  这里是真空地带,再加上没有重力,借不到任何外力,行动起来异常麻烦。
  为了宇航员的行动方便,路面上放置着一个个电磁发生装置。只要用宇航服上的红外探头对准了,发射出一道信号后,它会产生一定的电磁力,把人给吸过去。
  张远对这些装置并不陌生,很快就掌握了其中的使用诀窍,在走廊上跨越式地飞舞着。
  隔着一层薄薄的玻璃,生产间里边有许多工人正在工作。
  张远看到了一个老熟人——叶开富正在对着一个电子屏幕专注着什么,不过并没有跑过去打招呼。
  其实生产间里也用不着这么多人,只不过为了增加大家的熟练度,管理层还是决定以饱和工作的方式进行培养。反正培养起来总是没错的。
  整一套工业流程走马观花地参观下来,开动的机器并不是很多。
  飞船里边的太空工业生产既有优点,也有缺点。
  先说说缺点,首先是“萃取”这一非常常规的过程,没有办法直接实现。
  举个简单的例子,水和油放在一个瓶子里然后剧烈摇晃,利用不同溶质在水与油中的溶解度不同,将溶质分离提取出来,这个过程叫做“萃取”。地球上实现非常简单。但在太空里就费劲了,在太空中由于失重,水与油是无法分离的。
  类似的道理,精馏,吸收,沉淀,鼓泡等化工过程在无重力区也没有办法简单实现。
  但是,正因为没有重力,离心机这玩意开始大放异彩。
  只要用上离心机,相当于制造人工重力,精馏,吸收,沉淀,鼓泡又可以完成了。
  而且在太空中的离心机,不再受到重力环境的干扰,能够造地更大,并且精纯分离出更加纯正的物质。
  赵师兄问道:“这个超重力精馏机能够产生500个g的重力加速度,它的分离速度是地球上精馏塔的多少倍?你知道公式吗?”
  张远皱着眉头,思考了一分钟。
  填料塔关联式是什么来着……
  “7.9倍!”
  赵青锋微微惊讶,没想到这小子连这么冷门的公式都知道。
  不过也只是微微惊讶,对于天才,自然有对天才的期望。
  “很不错,精馏的速度与加速度的1/3次方成正比。只要旋转地越快,化学提纯的速度也就越快。”
  “在我们月球上,有一套非常完整的硅提纯工业,可惜你现在没有办法看到。通过反复地酸化以及蒸馏,能够提炼出极高纯度的纯硅锭,纯度大概99.9999……%,大概是15个9,而地球上的工业,只能提炼出11-12个9的纯度,然后因为氧气等各种原因,很难再进一步了。”
  纯硅锭是芯片的基础。
  纯度越高,芯片的良品率自然而也会越高。所以月球变成了尖端制造业的中心。
  两人继续往前移动。
  如果没有记错的话,前面这台机器是大名鼎鼎的YS-3D光刻机。
  它大概一层楼的高度,看上去有点像一个大型烤箱。
  只不过,这家伙暂时被冷落了,因为“地球时代号”根本生产不出任何芯片。里边到底有什么精妙的结构,张远没有办法看到。
  “3000年后,它会不会已经坏了?”
  “不会,你以为是放在家里的电视机,长久不用会坏掉?”
  赵青锋笑着说道:“我们事先已经特殊处理过。这里可是宇宙空间啊,没有氧气的氧化腐蚀,虽然会有一些量子运动,保留几千年依旧不成问题。”
  说的倒也是,真空环境再加上超低温,几乎任何东西都能保存很长很长的时间。
  甚至,包括人类以及动物的尸体,也能够长久保存。
  随着航空工业的发展,太阳系中漂浮着的人类尸体已经超过了五万具,有的安全返回,有的死不见尸,就这么静静地隐藏在太阳系的某个角落中。
  在几年前,张远曾经亲眼见证,一艘无人机带回来一具宇航员的尸体。
  他干瘪地如同一具木乃伊,浑身被冰霜包围。
  脸上依旧没有散去的惶恐,诉说着最后那一刻的遭遇。
  这是一百年前,建设太空电梯时失事死去的工人,名叫“卡特·布莱登瓦德”,一百年后,终于落叶归根,回到地球母亲的怀抱。
  在过去,人们举目银河,在星座中描绘着英雄。
  而现在,我们依然仰望,但英雄已是冰冷之驱。
  一个文明想要发展,必然会伴随着牺牲,张远只是希望岁月静好,在未来,人类能够少经受这样的灾难……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1/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