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空之流浪舰队(校对)第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3/622

  他心中暗想,在这种地方,还能够享受孤独的人,一定都是些顶级高手。或许以后也可以来尝试一番……
  两人随意地参观了一番后,回过头,重新回到轨道汽车当中。
  这一程的终点站是母舰的尾翼,也就是核聚变引擎所在的位置。
  核聚变引擎,它的最大环直径超过了四百米。光是冰山一角,就足以让人感受到震撼了。
  目睹这个庞然大物的时候,张远感到自己的心脏开始变得灼热。
  在这里长期的工作,快活程度以及成就感,肯定比打扫船舱强烈地多。
  在最近的一个检测屏幕上,一团蓝白色的等离子团正在放电,附近还显示着各种参数的变化。
  张远眯了眯眼睛,他看到上边标识的一个温度,大约是7.5亿度!
  “你们来了!”
  “丁教授。”
  看到前方的房间里钻出一个人影,张远连忙打了声招呼。
  丁院士正在这里了解各种参数的变化,恰好遇上他们。
  “张远,看来你挺喜欢这里嘛。想要完全了解这个大玩意,你可能要学一些机械学、核物理、等离子方面的知识,要学的东西很多啊。”
  张远自然是相当积极,“我现在可以做一些什么工作吗?”
  “先阅读一些论文吧,不懂的可以问你师兄,也可以在这里监测等离子湍流的运动轨迹,顺带着对整个引擎的构造进行研究,譬如说氦冷固态包层热力数值,周期性冲击对低温系统氦透平膨胀机影响等等,课题可以自己选,我会为你开通一定的数据库权限。”
  “如果完全搞懂了整个引擎的工作原理,其余的太空工程对你来说都是小意思了。”
  张远应了一声,寻找到自己的座位。
  他兴致勃勃地将自己身体固定在座位上,试图在数据库中找一点论文看看。
  在这里,他甚至能够阅读各种机械的控制代码!
  当然了,只有阅读的权限,没有修改的权限。
  张远非常欣喜地发现,整个核聚变的控制工程,有许多工作是自己父亲做的,心中的好奇以及跃跃欲试自然就更大了。
  他心中暗想:“核聚变方面的工作,听起来就高大上,如果让李振东遇见了,不知道能够吹嘘多久……”
  核物理,和高能物理类似,是一种研究微观深层次的理论。核物理偏向横向应用方向的,而高能物理则偏向微观深层次的理论。
  但在这个年代,高能物理却开始渐渐式微。
  主要原因是,能摸索清楚的,已经逐渐摸索清楚了,搞不懂的到现在依旧搞不懂。
  23世纪,夏国科学院曾经耗费巨资,建造过规模更大的对撞机,但最终结果是,撞不出任何一种超出预期的粒子,这个工程沦为一个经典的白象工程。
  基于非阿贝尔规范场建立的标准模型,仿佛成为了人类认识自然的上确界。
  按照一些科学家的估算,如果想要验证更高一级的理论,发现一些超出预期的物理现象,需要建造一个环太阳系对撞机!也就是说,这个对撞机的长度,得环绕太阳系一周。
  对于人类而言,是一个无法完成的任务。
  这个猜想被称作“能级大沙漠”猜想。
  自然界中的物质,在不同的加速器能量下,会产生截然不同的性质。
  在10电子伏的能量下,人们可以观察到原子解体轰然,分解成原子核以及电子。
  在10^6-10^7电子伏这个区间内,人们能够观察到原子核再次解体,分解成中子以及质子。
  在10^11电子伏的能量下,可以观测到电弱粒子,也即电弱统一理论的证明。
  曾经在欧洲的LHC能够达到10^13电子伏的能级,发现了希格斯波色子。
  夏国的对撞机,消耗了千亿级别的资金,再次将能级提升到10^15电子伏。
  然后呢?
  没有然后了,10^15电子伏下,没有观察到新物理。
  但“能级大沙漠”猜想认为,在10^24电子伏的能级下,不会有新的物理现象。按照目前的理论,想要继续研究高能物理,请将能量级再提升十亿倍!
  这也是环太阳系加速器的由来,要求周长10000亿千米的加速器才能做到这一点。
  10000亿千米!
  但这还不是高能物理的全部。10000亿千米的加速器,很可能只能观测到强力、电磁力以及弱力的统一,还没有将引力包裹进去。
  想要彻底研究量子引力或者传说中的万物理论,请建造一个长度1000光年的加速器,也即环银河加速器!
第081章
五个月
  正因为能级的跨越如此之大,所以这个猜想被称作“能级大沙漠”。绝大多数文明都渴死在了半路上,没有办法看到下一步。
  想到这里,张远暗自叹了一口气:“宇宙如此之浩瀚,不知道是否有超级文明,愿意完成环银河加速器这样的神级工程……”
  不过话说回来了,对撞机并不一定是唯一的办法。
  早在20世纪,就有科学家就提出:想要继续摸索自然,必须要依靠另外的一种方法,而不是靠强子对撞机野蛮地试探。
  譬如说低温物理,指不定在解决绝对零度情况下,会蹦出一个闻所未闻的新粒子。
  很可惜,迄今为止,无数的天才孜孜不倦,依旧没有找到新的突破。
  这是很可悲的一件事,高能物理学的琐死,让人们只能往其他的领域探索,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找到出路。
  不过,这些前沿的东西,还是让大佬们烦恼吧,张远也不觉得自己一个人能改变什么。他有一个很大的优点,那就是有自知之明,不会为了一些莫名其妙的东西而烦恼。
  目前最主流的物理研究方向是凝聚态物理,这门学科比起高能物理更有活力,而且更有应用价值。它为发展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等提供了强有力的理论支撑。
  就这么感慨了一小会,张远回想起正事儿,开始从电脑中搜索了“核聚变”的关键词,也就是未来要学习的内容。
  好家伙,总共出现了将近百万篇的论文!
  百万篇!
  就算他吸收新知识的速度很快,也不可能读完全部。
  他暗地里吐槽不已,这群货也太能灌水了,简直不给后人活路啊。
  看到他那一副目瞪口呆的样子,赵师兄笑着说道,“也不用急,多学习,多接触。人类探索核聚变探索了三百年,百万篇论文也不多啊,有选择性地看一看就成了。”
  “我现在正在亲手做一个诊断分析工具,虽然这玩意已经有很牛的成品了,但自己做一个,总归有不同的理解。”
  “我建议你,先做一些关于三重积方面的研究。这方面的研究已经很深刻了,但自己重新研究一遍,总归不太一样。”
  就这样,时间一天又一天地过去,再加上小牛级人物赵师兄的助攻,张远的进步速度很快。
  工作开展后的第五个月……
  实验室中的每个人都很有特点。
  赵师兄有一个非常奇怪的癖好,当他思考问题的时候,脖子仿佛会失去支撑,脑袋耷拉在肩膀上,又不喜欢将身体束缚在凳子上。因为实验室里边没有重力,整个人体随意地晃荡,就像一个不倒翁。
  而两个师姐就像大妈一样对他非常关心,一天到晚想着帮他介绍“生活伴侣”,简直烦不胜烦。
  而张远本人最大的特点,就是通宵爆肝了,而且越爆肝快乐程度越高,一点都不困,反倒越来越谨慎。这个特点简直让实验室中的众人感受到一阵又一阵的鸡皮疙瘩。
  他觉得自己还是个萌新,想要写出不错的东西还是太难了点,不爆肝怎么可能追的上人家。
  对于核聚变这门学科,张远越是研究,越能够了解其中的深奥繁杂,像什么周期性冲击影响等等,无论哪个角度,都有很优秀的论文了。
  不过这一天,张远终于完成了人生中第一张表格——“氦-3离子在不同三重积条件下的聚变速率”。
  只不过是一件小工作。
  甚至已经有标准答案了。
  但是,当自己的劳动成果和标准答案对上的时候,总归会有一种浓浓的喜悦感。
  真理是可以重复的,古人诚不欺我。
  他晃了晃沉重的脑袋,长长吐了一口气,脑袋上的玻璃头盔直接起了一层白雾。
  “哎,我终于知道那百万篇论文是怎么来的了,真是艰难啊。”
  这一个工程涉及的内容实在太多,各种科目互相交叉的却很少,都是隔行隔山。
  譬如实验性聚变设备和辅助设施、等离子加热和电流驱动、等离子工程和控制、诊断,数据采集和远程参与、磁体和供电、真空腔体、腔内工程和遥控机械臂、材料学等等,任何一个科目,都足够让人学一辈子的了。就算他这种天才,也不能学会所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3/62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